初中语文古诗词主观体验式教学的策略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aw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词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凝炼、含蓄。它们或将周围的事物作为参考,然后由景生情,发表对生活、社会的某些感慨;或是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自己的凌云壮志、或是对生活和政局的无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现在很多中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奥秘,因此,如何丰富课堂知识,增加学生的主观体验,让中学生领悟古诗词的内涵,在提高他们鉴赏水平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是新时期教师在摸索古诗词教学策略时必须要考虑的内容。
  一、读懂是先导
  在施教的时候,教师首先应带领学生将生僻的词语弄清,使整个语句通顺。初中课本中,对一些出现频率较低的词语都会有特别详细的解释,有些词语还有其详细的出处或者是典故,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其次,教师应带领学生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对每一篇古诗词而言,其创作的背景是万万不可被抹杀的。创作的时代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意义,所反应的社会问题也各有千秋。除此外,作者的思想、心情或者是其自身经历等,都有助于我们理解、把握诗词的主旨。在学习李煜的《相见欢》的时候,假设没有了解李煜是南唐的后主,然而因为不致力于政事,以至于丧失了国家的遭遇,是很难体会其“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所涵盖的愁苦的。李煜后期的诗歌全部表达的是对丧失山河的痛苦,最终在忧郁中死亡。接下来教师应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全面剖析。
  二、诵读是根本
  对于中国古典的诗词而言,最关键的一个特点就是形式美。形式美在一定程度上是诗词的一种韵味、一种境界,诗词丰富的内涵再加上形式美,也就创造了一个里程碑,所以,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诵读。针对教师而言,不仅要让学生领悟诗词所蕴含的意境,还要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掌握、感受诗词的语言美。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它的诗词是初中教材学习的重点内容。其著名的《行路难》,不仅是要求鉴赏的一篇重要诗词,还是诵读的范本,然而这篇诗词在理解和背诵上有很大难度。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在学习这首诗词的时候,要先引导学生多次诵读,在能够熟练诵读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探究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并归纳出作者的情感。在理解“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一句所蕴含的意思的时候,从表面上看,可以理解为作者仅仅是对山路崎岖难以爬行的描述;从更深层面上,我们还能理解成是作者对当时政治局面的感慨。而后一层意思在刚涉及诗词的时候是很难体会出来的,只有通读全文,了解了作者写作的背景,才能够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境。最后作者有了转折,表达了自己的凌云壮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首诗词虽然短小,但是不仅涵盖了作者对当时政局的悲痛感慨,也表达了其内心的壮志豪情。在这样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背诵就容易多了。
  三、感悟形象美
  (一)字词赏析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诗词语言的凝练美
  针对古典诗词而言,其表达的主要技巧就是词语使用简洁、凝练、厚重。从欣赏者的角度而言,在鉴赏诗词的时候,一定要在全面把握文学作品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就会存在偏差。这个过程特别重要,现在初中已经广泛推广古典诗词的学习,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早的接触古典诗词,并感受其中所蕴含的形式美以及形象美。
  诗歌有很多种题材,有的是伤春悲秋的,有的是感慨怀才不遇的,有的是表达政治抱负的,还有很多是描写景物的,然后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这时诗歌中的景物往往都是比较生动的,真切地展现了诗歌的形象美。如宋代大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在这首诗里诗人仅仅用几个字就清晰明了的描述了周边的景物“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首诗在初看时并没有什么新奇的地方,然而仔细品读会发现作者用“暗”以及“明”这两个相互对立的词清晰地勾勒出一幅美景,赋予整个画面以动态感,并且为“山重水复疑无路”做了很好地诠释。该诗主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在困难之后就会有一片新的天地。这首诗歌就很好地诠释了凝练美。像“明”“暗”这类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往往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所以教师就应该发挥其引导的作用,教会学生鉴赏诗歌的技巧,然后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实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彼此交流,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赏析,检验、论证他们的思路。
  (二)联想、想像诗歌的意象美
  中国人最大的特征就是含蓄。当然,这种含蓄在古典诗歌中也有体现,也正是由于含蓄的存在,使得中国的诗歌更富有意境美。中国自夏朝建立至今,就从没停止过对文化的探索。诗歌自唐朝开始迅猛发展,直至今天也有很多人仍然在进行诗歌创作。从以往的诗歌中我们发现,作者总是把情感赋予在某个具体的事物上,运用一定的表达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体现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对于初中生而言,诗歌中描述的很多东西是没有亲自感受过的,所以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思考,发挥想象力勾勒出一幅幅美的画面。
  就古典诗词而言,最为普遍的就是营造的意象,由于使用意象的次数多了,很多的意象就有了自己的含义。古人最爱用的意象就是月亮,由于月亮有阴晴圆缺,所以也就被赋予不同的含义。满月代表的就是团员,而刚过满月的那几天月亮特别小就以为是悲凉,新月以及残月代表的就是离愁别绪。在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以及王建的《十五夜望月》等诗歌中,将上述月亮所代表的情感做出了很好地诠释。总而言之,在古典诗词之中,意象不但是特定的,而且是明显的。即便意象相同,但是作者表达的情怀不同,凝练的内涵可能也就有区别。作为老师,对于这样的情况要进行适当的总结,对学生予以学习层面上的引导,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拓宽学生的“期待视野”,让学生对相关的诗词有更好的领悟力,让学生对诗词的表征有更好地感受,让学生可以通过诗词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意象以及精神。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古诗词的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然而为了保证古诗词在教学上的效果,教师一定要明确目标,在教学理念上不仅要继承以前的文化,还要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实现学生思想上的转变,文化上的熏陶。诗词属于一门语言艺术,要想全面掌握这门语言,教师就一定要把学生的基础夯实。学生主动了解、掌握诗词是增加他们主观体验的一种非常关键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加强引导。
其他文献
在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合作学习,指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在教学之中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其基本特征体现为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交流。可以说,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非常关注的一种教学模式,那么,初中英语课堂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
质疑式教学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对话的重要途径。斯滕伯格认为“进行对话教学有许多方式,鼓励学生发问是最好的一种”。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一要求为一线教师实施质疑式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然而,我们平时所看到的现象是教师所“讲”与学生所“需”脱节,学生所“听”与心中所“疑”脱节。就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善于就
情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在促进因素,对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积极的学习情感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成效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良好的情感对于优化教学氛围、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一、创设和谐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心思细腻、思维敏捷,对于外界的变化也更为敏感。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和谐温馨、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能够成为学生更加投入语文学习的重
现代中学生学习压力大,负担重,近年来,中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了一个在教育界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有效地减轻心理压力,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向与适应性行为,有效应付应激事件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迫切需要。为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国各地中小学除了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外,还将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渗透到各个学科,如语文学科就具有特有的辅导功能。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
常言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这句话经常能得到印证,一位好教师往往可以影响和培养一批好学生。而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特别是在一些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师资短缺的偏远地区,庸师易得,名师难求。加之传统教学往往是由一名教师担任一到两个班的语文教学,运气好的学生也许能幸运地遇到名师指点迷津,顿开茅塞,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运气差的学生就只能“众里寻师千百度,那师却在隔壁班”了。要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学习需求等而将采取的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的宗旨相符合,即为了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并体现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依照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分层教学法达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并使学生获得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更多的语文知识。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义务。针对初中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兴趣不是很浓的现象,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要像雨露滋润禾苗似的那样无声、无私。如何实现语文教学实践的雨露滋润,笔者有以下几种看法,仅供参考。  一、雨露滋润的语文教学要求学习情境要适应学生  情境教育不仅是热闹的课堂教学,还应是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情与为学生所设计的学习活动的境高度融洽。语文教学需要解决的
情境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种新突破。何谓情?何谓境呢?情即是指情感,境则是指文本之境,境是情的基础,情又在境中被激发出来。正是通过情境创设,架起一座直观到抽象,教材到生活的桥梁,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文本之美,品味到人文的馨香。那么,在情境教学中,该如何创设情境呢?  一、创设情境,拉近审美距离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要让学生走进课堂情境,与其强制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不如运用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一个
初中文言文教学素材中不仅蕴藏着深厚的语言文化知识,还体现了优秀的传统美德。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谈谈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与思考。  一、活用教材资源,深化传统美德教育  文言文教学文本不仅能够在语言层面深化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这些流传千古的名言佳句中也蕴含着许多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正是这些传统美德才使得这些文字能够成为经典,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教书育人的良好素材。要想在文言文教学中更好
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这一点已经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却很少有教师能让学生静下心去阅读,往往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以老师的感悟代替学生的体验。其实,在教学时教师只要“懒”那么一点点,对学生多点刺激、多点激发,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以目标激励人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人文学科,对中学生早期的人文素养和知识结构的形成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设置上,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