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词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凝炼、含蓄。它们或将周围的事物作为参考,然后由景生情,发表对生活、社会的某些感慨;或是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自己的凌云壮志、或是对生活和政局的无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现在很多中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奥秘,因此,如何丰富课堂知识,增加学生的主观体验,让中学生领悟古诗词的内涵,在提高他们鉴赏水平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是新时期教师在摸索古诗词教学策略时必须要考虑的内容。
一、读懂是先导
在施教的时候,教师首先应带领学生将生僻的词语弄清,使整个语句通顺。初中课本中,对一些出现频率较低的词语都会有特别详细的解释,有些词语还有其详细的出处或者是典故,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其次,教师应带领学生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对每一篇古诗词而言,其创作的背景是万万不可被抹杀的。创作的时代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意义,所反应的社会问题也各有千秋。除此外,作者的思想、心情或者是其自身经历等,都有助于我们理解、把握诗词的主旨。在学习李煜的《相见欢》的时候,假设没有了解李煜是南唐的后主,然而因为不致力于政事,以至于丧失了国家的遭遇,是很难体会其“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所涵盖的愁苦的。李煜后期的诗歌全部表达的是对丧失山河的痛苦,最终在忧郁中死亡。接下来教师应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全面剖析。
二、诵读是根本
对于中国古典的诗词而言,最关键的一个特点就是形式美。形式美在一定程度上是诗词的一种韵味、一种境界,诗词丰富的内涵再加上形式美,也就创造了一个里程碑,所以,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诵读。针对教师而言,不仅要让学生领悟诗词所蕴含的意境,还要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掌握、感受诗词的语言美。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它的诗词是初中教材学习的重点内容。其著名的《行路难》,不仅是要求鉴赏的一篇重要诗词,还是诵读的范本,然而这篇诗词在理解和背诵上有很大难度。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在学习这首诗词的时候,要先引导学生多次诵读,在能够熟练诵读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探究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并归纳出作者的情感。在理解“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一句所蕴含的意思的时候,从表面上看,可以理解为作者仅仅是对山路崎岖难以爬行的描述;从更深层面上,我们还能理解成是作者对当时政治局面的感慨。而后一层意思在刚涉及诗词的时候是很难体会出来的,只有通读全文,了解了作者写作的背景,才能够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境。最后作者有了转折,表达了自己的凌云壮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首诗词虽然短小,但是不仅涵盖了作者对当时政局的悲痛感慨,也表达了其内心的壮志豪情。在这样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背诵就容易多了。
三、感悟形象美
(一)字词赏析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诗词语言的凝练美
针对古典诗词而言,其表达的主要技巧就是词语使用简洁、凝练、厚重。从欣赏者的角度而言,在鉴赏诗词的时候,一定要在全面把握文学作品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就会存在偏差。这个过程特别重要,现在初中已经广泛推广古典诗词的学习,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早的接触古典诗词,并感受其中所蕴含的形式美以及形象美。
诗歌有很多种题材,有的是伤春悲秋的,有的是感慨怀才不遇的,有的是表达政治抱负的,还有很多是描写景物的,然后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这时诗歌中的景物往往都是比较生动的,真切地展现了诗歌的形象美。如宋代大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在这首诗里诗人仅仅用几个字就清晰明了的描述了周边的景物“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首诗在初看时并没有什么新奇的地方,然而仔细品读会发现作者用“暗”以及“明”这两个相互对立的词清晰地勾勒出一幅美景,赋予整个画面以动态感,并且为“山重水复疑无路”做了很好地诠释。该诗主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在困难之后就会有一片新的天地。这首诗歌就很好地诠释了凝练美。像“明”“暗”这类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往往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所以教师就应该发挥其引导的作用,教会学生鉴赏诗歌的技巧,然后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实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彼此交流,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赏析,检验、论证他们的思路。
(二)联想、想像诗歌的意象美
中国人最大的特征就是含蓄。当然,这种含蓄在古典诗歌中也有体现,也正是由于含蓄的存在,使得中国的诗歌更富有意境美。中国自夏朝建立至今,就从没停止过对文化的探索。诗歌自唐朝开始迅猛发展,直至今天也有很多人仍然在进行诗歌创作。从以往的诗歌中我们发现,作者总是把情感赋予在某个具体的事物上,运用一定的表达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体现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对于初中生而言,诗歌中描述的很多东西是没有亲自感受过的,所以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思考,发挥想象力勾勒出一幅幅美的画面。
就古典诗词而言,最为普遍的就是营造的意象,由于使用意象的次数多了,很多的意象就有了自己的含义。古人最爱用的意象就是月亮,由于月亮有阴晴圆缺,所以也就被赋予不同的含义。满月代表的就是团员,而刚过满月的那几天月亮特别小就以为是悲凉,新月以及残月代表的就是离愁别绪。在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以及王建的《十五夜望月》等诗歌中,将上述月亮所代表的情感做出了很好地诠释。总而言之,在古典诗词之中,意象不但是特定的,而且是明显的。即便意象相同,但是作者表达的情怀不同,凝练的内涵可能也就有区别。作为老师,对于这样的情况要进行适当的总结,对学生予以学习层面上的引导,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拓宽学生的“期待视野”,让学生对相关的诗词有更好的领悟力,让学生对诗词的表征有更好地感受,让学生可以通过诗词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意象以及精神。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古诗词的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然而为了保证古诗词在教学上的效果,教师一定要明确目标,在教学理念上不仅要继承以前的文化,还要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实现学生思想上的转变,文化上的熏陶。诗词属于一门语言艺术,要想全面掌握这门语言,教师就一定要把学生的基础夯实。学生主动了解、掌握诗词是增加他们主观体验的一种非常关键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加强引导。
一、读懂是先导
在施教的时候,教师首先应带领学生将生僻的词语弄清,使整个语句通顺。初中课本中,对一些出现频率较低的词语都会有特别详细的解释,有些词语还有其详细的出处或者是典故,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其次,教师应带领学生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对每一篇古诗词而言,其创作的背景是万万不可被抹杀的。创作的时代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意义,所反应的社会问题也各有千秋。除此外,作者的思想、心情或者是其自身经历等,都有助于我们理解、把握诗词的主旨。在学习李煜的《相见欢》的时候,假设没有了解李煜是南唐的后主,然而因为不致力于政事,以至于丧失了国家的遭遇,是很难体会其“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所涵盖的愁苦的。李煜后期的诗歌全部表达的是对丧失山河的痛苦,最终在忧郁中死亡。接下来教师应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全面剖析。
二、诵读是根本
对于中国古典的诗词而言,最关键的一个特点就是形式美。形式美在一定程度上是诗词的一种韵味、一种境界,诗词丰富的内涵再加上形式美,也就创造了一个里程碑,所以,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诵读。针对教师而言,不仅要让学生领悟诗词所蕴含的意境,还要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掌握、感受诗词的语言美。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它的诗词是初中教材学习的重点内容。其著名的《行路难》,不仅是要求鉴赏的一篇重要诗词,还是诵读的范本,然而这篇诗词在理解和背诵上有很大难度。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在学习这首诗词的时候,要先引导学生多次诵读,在能够熟练诵读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探究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并归纳出作者的情感。在理解“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一句所蕴含的意思的时候,从表面上看,可以理解为作者仅仅是对山路崎岖难以爬行的描述;从更深层面上,我们还能理解成是作者对当时政治局面的感慨。而后一层意思在刚涉及诗词的时候是很难体会出来的,只有通读全文,了解了作者写作的背景,才能够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境。最后作者有了转折,表达了自己的凌云壮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首诗词虽然短小,但是不仅涵盖了作者对当时政局的悲痛感慨,也表达了其内心的壮志豪情。在这样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背诵就容易多了。
三、感悟形象美
(一)字词赏析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诗词语言的凝练美
针对古典诗词而言,其表达的主要技巧就是词语使用简洁、凝练、厚重。从欣赏者的角度而言,在鉴赏诗词的时候,一定要在全面把握文学作品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就会存在偏差。这个过程特别重要,现在初中已经广泛推广古典诗词的学习,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早的接触古典诗词,并感受其中所蕴含的形式美以及形象美。
诗歌有很多种题材,有的是伤春悲秋的,有的是感慨怀才不遇的,有的是表达政治抱负的,还有很多是描写景物的,然后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这时诗歌中的景物往往都是比较生动的,真切地展现了诗歌的形象美。如宋代大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在这首诗里诗人仅仅用几个字就清晰明了的描述了周边的景物“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首诗在初看时并没有什么新奇的地方,然而仔细品读会发现作者用“暗”以及“明”这两个相互对立的词清晰地勾勒出一幅美景,赋予整个画面以动态感,并且为“山重水复疑无路”做了很好地诠释。该诗主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在困难之后就会有一片新的天地。这首诗歌就很好地诠释了凝练美。像“明”“暗”这类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往往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所以教师就应该发挥其引导的作用,教会学生鉴赏诗歌的技巧,然后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实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彼此交流,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赏析,检验、论证他们的思路。
(二)联想、想像诗歌的意象美
中国人最大的特征就是含蓄。当然,这种含蓄在古典诗歌中也有体现,也正是由于含蓄的存在,使得中国的诗歌更富有意境美。中国自夏朝建立至今,就从没停止过对文化的探索。诗歌自唐朝开始迅猛发展,直至今天也有很多人仍然在进行诗歌创作。从以往的诗歌中我们发现,作者总是把情感赋予在某个具体的事物上,运用一定的表达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体现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对于初中生而言,诗歌中描述的很多东西是没有亲自感受过的,所以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思考,发挥想象力勾勒出一幅幅美的画面。
就古典诗词而言,最为普遍的就是营造的意象,由于使用意象的次数多了,很多的意象就有了自己的含义。古人最爱用的意象就是月亮,由于月亮有阴晴圆缺,所以也就被赋予不同的含义。满月代表的就是团员,而刚过满月的那几天月亮特别小就以为是悲凉,新月以及残月代表的就是离愁别绪。在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以及王建的《十五夜望月》等诗歌中,将上述月亮所代表的情感做出了很好地诠释。总而言之,在古典诗词之中,意象不但是特定的,而且是明显的。即便意象相同,但是作者表达的情怀不同,凝练的内涵可能也就有区别。作为老师,对于这样的情况要进行适当的总结,对学生予以学习层面上的引导,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拓宽学生的“期待视野”,让学生对相关的诗词有更好的领悟力,让学生对诗词的表征有更好地感受,让学生可以通过诗词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意象以及精神。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古诗词的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然而为了保证古诗词在教学上的效果,教师一定要明确目标,在教学理念上不仅要继承以前的文化,还要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实现学生思想上的转变,文化上的熏陶。诗词属于一门语言艺术,要想全面掌握这门语言,教师就一定要把学生的基础夯实。学生主动了解、掌握诗词是增加他们主观体验的一种非常关键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加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