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回锅肉起源于民间祭祀,是敬鬼神、供祖宗时的肉,在敬献完以后,拿来回锅食用,因而被称作“回锅肉”,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制作。一般人家的做法是把猪臀肉先白煮至断生,然后再切片爆炒。要想味道好,关键是“精细”二字,必须炒到片片似灯碗,闪着红亮的油光(俗称灯盏窝),才称得上是上品。久居异地的四川人,每当回到家乡,山珍海味可免,回锅肉则不能不吃。 先煮后炒的回锅肉,成都人在制作时要放豆豉,重庆人通常不放。此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锅肉起源于民间祭祀,是敬鬼神、供祖宗时的肉,在敬献完以后,拿来回锅食用,因而被称作“回锅肉”,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制作。一般人家的做法是把猪臀肉先白煮至断生,然后再切片爆炒。要想味道好,关键是“精细”二字,必须炒到片片似灯碗,闪着红亮的油光(俗称灯盏窝),才称得上是上品。久居异地的四川人,每当回到家乡,山珍海味可免,回锅肉则不能不吃。
先煮后炒的回锅肉,成都人在制作时要放豆豉,重庆人通常不放。此外,另有一种先蒸后炒的“旱蒸回锅肉”,因其香气浓郁,更受人们欢迎。
此法源自清末。当时成都有位凌姓翰林,因仕途不得意而退隐,闲居在家,甚感无聊,乃潜心研究烹饪。他将原本先煮或先烤后再炒的回锅肉,改成先把肥瘦相间的带皮猪腿肉整治去腥后,用隔水之法,蒸至皮软肉熟,再炒制。此法可减少肉中可溶性蛋白质的流失,更能保持原汁原味,使其色润味香。这法子果然高明,很多人跟着做。从此之后,旱蒸回锅肉名噪锦城,在蜀地流传开来,人们又称之为“熬(融蒸、爆、煸、炒四法于一炉)锅肉”。
在炒制此菜的过程中,必须使用旺火。待油烧至120℃后,先下肉片略炒,再加适量精盐继续炒,见肉片四周微卷,呈浅口灯盏状时,加入剁碎的豆瓣酱炒至上色,接着投入适量的甜面酱、酱油、豆豉和蒜苗段等,炒出香味即成。其特点为,颜色红绿相间,味道醇厚香浓,入口微辣回甜,肉片厚薄均匀,而且软硬适度,味美诱人。
此菜目前有另加红椒、蕨菜、蒜薹、干豇豆等烧法,配料各有不同,手法亦多变化。回锅肉确是一道下饭的好菜,且是佐酒佳肴,让人胃口大开之余,频频添酒加饭,爽得不亦乐乎。
其他文献
清香南瓜花 南瓜花有公母之分,掐来做菜的都是公花,又叫“谎花”。母花不能动,母花是要结小南瓜的。公花有一根长长的、细细的花柄托起杯形的花朵,以便于传粉。而母花的花柄粗壮,与藤蔓不相上下,粗壮的花柄上托着绿色的南瓜宝宝,宝宝头上顶着一朵母花,像是戴着皇冠。有时候,这个小小的绿色南瓜会变成浅黄色,那多半是因为授粉不成功,已经停止生长。外公说,那是气死的,年少的我听了半懂不懂,不知南瓜宝宝为何要被“气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其外形扁平光滑,色泽嫩绿泛黄,茶香清新味醇,被赞为“中国名茶之冠”。冲泡时,先用开水温杯,取茶后,待开水凉至85℃左右,高提水壶冲水,水能覆盖所有茶叶即可。手捧玻璃杯,朝一个方向轻轻摇动30秒,以便茶叶均匀受热。再次高提水壶冲入开水至九分满,半分钟左右即可饮用。品茶时,杯水喝到一半时就可以续水了,冲泡次数越多,冲泡时间相应增加。 洞庭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
烧菜过程中,最合理的用酒时间,应该是在锅内温度最高的时候。比如煸炒肉丝,酒应当在煸炒刚完毕的时候放;再比如红烧鱼,必须在鱼煎完后立即喷酒;炒虾仁,虾仁炒熟后,酒要先于其他作料入锅。绝大部分的炒菜、爆菜、烧菜,酒一喷入,立即发出响声,并随之冒出一股水汽,这种用法是正确的。有厨师在喷酒后盖上锅盖,不使香味逃逸,也是很有道理的。上浆挂糊时也要用酒,但不能多,否则酒精就挥发不尽。 有的人但凡见菜中有荤料
20世纪90年代,北京地铁广播除了“先下后上”“看管好随身财物”外,还有一条:“请不要跷二郎腿”。现在地铁里已经没这条提示了,早晚高峰时总有些人,戴着耳机跷着腿,一边摇头晃脑,一边颠蹬得不亦乐乎。至于是不是蹭了别人裤子,是不是占了地方,他就不管了。 像这样的规矩,北京还有不少,其中吃饭的规矩最多。《四世同堂》里写大赤包喝汤使劲吸溜,这就没规矩。老北京的规矩,除了不能吸溜,还不能吧唧嘴,老北京人说
在北京时,朋友老凌说:“晚上我请你吃火烧。”我以为是开玩笑。“火烧”怎么听都像是个动词。而“吃火烧”更是显得陷阱重重———《西游记》里,悟空说“吃俺老孙一棒”;《水浒传》里,鲁达说“吃俺一拳”。吃有时候不是吃进来,却是被吃的意思。 不料火烧真的可以是名词,而且绝对是一道美味。老凌请我吃的是驴肉火烧,河间府的。下面有两个词要解释。 先说驴肉。有道是“天上龙肉,地上驴肉”。我是第一次吃驴肉,味道怎
菠菜凉面并不是面条碗里加菠菜。吃菠菜凉面时,你是看不见菠菜的。这是一种周身皆绿的面食,绿得跟菠菜的颜色一模一样。 菠菜凉面颇有唐代遗风。《唐六典》记载:“太官令夏供槐叶冷淘。凡朝会宴饮,九品以上供其膳食。”可见“槐叶冷淘”是唐代夏日特受人们喜爱的食品。“槐叶冷淘”就是采青槐叶捣汁,和入面粉揉之,做成细面条,置沸水中煮熟,放入冷开水中浸漂,其色鲜碧,再捞入盆中,淋以熟油,抖开拌匀,面条分而不粘,然
通常说的美食,实际是个极模糊的概念,在不同的人嘴里会有不同的感觉。 那些真正的美食,具有普遍性和权威性。如八大菜系,即可称为美食。 还有一种美味,与记忆有关。比如儿时在农村吃过的捞饭、葱蘸酱、野菜、粗粮,这些都是贫困年代老百姓为了填饱肚子经常吃的一些食物。后来生活环境变了,人们的收入上去了,吃鱼吃肉吃生猛海鲜都很轻松,吃多了也便没什么感觉了。但是儿时吃过的那些粗杂食物,仍深深地刻在他们的记忆中
炒排骨是最普通的家常菜,但酒家的菜单却写着“生炒排骨”。为什么炒排骨要加上一个“生”字呢?原来有些酒家为便于制作,先将排骨炸好,等顾客要吃时,在锅里热一下,加“甜酸芡”便拿出来。这在工序上的确省去不少时间,但排骨本身则缺少“锅气”,当然不会好吃。至于“生炒排骨”的由来,大概酒家是想表示他们的排骨不是预先炸好,而是要炒时才炸的。 炒排骨的排骨,炸得不透不好吃,有韧性不好吃,过老也不好吃。要做得好吃
肉类剩菜翻新并不难,无非就是改刀工、换调味、加配料这三大技巧。 改刀工。大块的肉类食材最适宜改刀。将其切片、切丁、切碎,再搭配新鲜蔬菜、粗粮等烹饪。比如把猪肉切成肉碎,鸡肉撕成鸡丝,酱肉片切成肉丝,然后和凉拌蔬菜搭配在一起,或者做成馅饼、春卷的原料。 换调味。换味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改变菜品的味道,二是调整咸淡。如果原本剩了油焖大虾,那么把油去掉,加点番茄酱,便可将其改造成别具风味的番茄大虾。炖
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1986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吃货哥们儿李权(李三)在他家宴客杀鱼的情景:将一条近三斤重的鲤鱼去鳞剖肚除去内脏后,小心翼翼地在靠鱼鳃处割一小口,将鱼用菜刀拍一下(使肉松弛),然后从鱼脊一侧用镊子轻轻拉出一根橡皮筋一样的白筋,接着从另一侧又拉出一根。李权说,这两根白筋便是造成鲤鱼腥味的罪魁祸首。之后我下厨宰鲤鱼时,都照着三哥的样子,把那两根白筋轻轻拉出。这就是袁枚所说的“若要鱼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