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教育改革的灵魂。以课改为突破口,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个性发展,构建学校课程教育体系,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抓手。
【关键词】丰富课程 体系构建 核心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自己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核心素养”已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教育改革的灵魂。
如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将核心素养的提升细化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湖北麻城华英学校以丰富课程教育体系为抓手,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麻城市华英学校坐落在美丽的红色古城、杜鹃花城——湖北麻城,是一所省级五星级民办学校。多年来,学校矢志践行“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 的育人理念,提出了“三格(良好的品格、健全的人格,以形成独特的风格)五能(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全方位领袖能力、身心锻炼调适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的育人目标。为此,学校以课程设置为突破口,在坚定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积极挖掘课程资源,丰富具有我校特色的地方学校课程,努力实现育人目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落实好基础课程,厚养学生文化底蕴。
学生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学校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全部由专任老师授课。
我们认为,打造魅力、自主、高效的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为此,我们积极探索构建“导学课堂”模式。
“导学课堂”,是以“导学稿”为依托组织实施教学的一种课堂形式。“导学稿”是预习案、教案、学案、练习案、检测案五案合一的文稿,起到幫助学生自学预习、课堂研讨巩固的作用。
“导学课堂”的基本做法:
1.课前预习。各科导学稿都安排了预习环节,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学校要求:一要绝对保障充足的预习时间;二要对预习过程和方法加强指导,不能让学生放羊式的预习;三要对预习的结果进行检查评价。
2.课堂展示。学生学习结果的呈现,是思维火花的碰撞,更是彰显自我、飞扬个性的舞台。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来,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3.课中研讨。在研讨中重视小组合作,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环节。学生在预习或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学生从文本中获得的情感共鸣,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分享、研讨,得到解决、突破、达成。
4.课堂评价。我们倡导的教师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欣赏鼓励式评价,点拨启发式评价,总结归纳式评价。课堂中,教师“导”是否得法、学生参与是否充分、小组合作功能是否凸显是评价导学课堂是否成功的标准。
导学课堂高效、有效地夯实了学生的文化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素养在课堂中滋长,人文精神、科学素养也在课堂中涵养。
学校还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优势,开设主题班会课、书法课、国画课、素描课、足球课、器乐课(掌握葫芦丝、巴乌两种乐器的演奏)等特色课程。
二、开发好选修课程,培植学生发展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学校适应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开设了文化选修课和艺术选修课。文化选修包括演讲与口才、名著读书会、今日说法、英文歌曲、趣味物理、史海拾贝、人工智能、自然地理、生物前沿等课程;艺术选修课包括篮球、羽毛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跆拳道、现代舞、民族舞、象棋、围棋、合唱、戏曲、书法、素描、水彩画、动漫画、电脑制作等课程。课程设置以学年为单位进行动态调整。
学校抓住初中发展学生兴趣特长这一黄金时期,要求每位学生根据兴趣选报一项文化选修课和一项艺术选修课。校内选拔优秀师资或外聘专业人员,担任选修课的指导老师,从时间、从师资上保证学生兴趣特长的自主发展需求。
学校要求每位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力求达到五个“一”:一门乐器、一手好字、一口标准普通话(英语)、一种运动方式、一身文明好习惯。
为了促进目标的达成,学校在课程评价上,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是鼓励学生参加音乐、书画等艺术门类的考级活动,以考促练;
二是举办体育艺术节、阳光健身月、元旦文艺展演等活动,搭建学生特长展示平台;
三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有影响的赛事活动,以赛促练;
四是择优推荐学生参加优质高中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考试,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驰而不息的选修课程建设,成为学生高尚情操素养的生长点。学生在文化艺术教育中厚德、启智、怡情、育美、健体。
三、整合好实践课程,促进学生社会参与。
学生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开设学科活动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含游学课程),注重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参与度。
开展学科活动课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学校为了避免增加学生负担,做到忙而有序、活而不滥,每学期初由学校教研部门统筹学科活动课开设计划,并加强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管理。
学科活动课以“培养学生综合意识,学会综合技能与方法,发展综合能力,形成核心素养”为目的,以活动为载体,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学生。如语文学科开展的经典诵读比赛、学生讲坛、家书传递等活动,从活动选题、活动策划、活动组织、活动评价等环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位引导而不越位代替。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重在实践和体验的课程,一般安排在假期进行。学习提出活动项目,如“春节文化面面观”“秀美乡村一路行”等。学生或个体,或小组,或在父母指导下,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进行策划、实施,活动结果以调查报告、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在学校以班为单位进行交流、分享、展示、评价。
走进社会,增强了学生作为“社会人”的角色意识。实践活动中做人、做事的历练,提升了学生的公民素养、个性品质。
总之,全面丰富而有特色、有品质的课程,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稳居麻城第一、领跑黄冈,学生的体育艺术素养、阅读表演能力、实践创新能力都有耀眼的成绩。学校相继被多所省级示范学校授予“优质生源基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