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数学有效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课题,不同时代所赋予的内涵与要求有所不同。新课程实施的今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观对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又注入了新的内涵,数学课堂教学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人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认为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
一、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而要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前提是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学习情境。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创设情境可通过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
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学习情境可以使学生既感到亲切自然又为学习新知识创设了一种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知到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可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很显然,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学习情境关键在于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
“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能与同学进行讨论,能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
“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为今后“说”的技能打基础。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既能丰富知识面,又可养成自学的习惯,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
“写”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数学中的一些证明题,有很多学生都知道它的证明方法,知道其中考查的知识点,但总不能够很好地以“写”的形式将其证明过程展现出来;即使写了,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较为混乱,推理过程也不够严密。这些都是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某一侧面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写”的能力的重要性。“写”的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决定着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我们在学习完“圆的有关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三、注重个体差异,促进人人有所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既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的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四、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因为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判断功能和激励功能,对数学课程教学过程有很重要的意义,能促进师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对数学课程的评价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要侧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实施强调过程,突出形成性评价;重视参与,突出参与性评价;重视个人成长经历,突出过程性评价。
要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重视数学教育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感受,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突出学生知识形成、思维形成、情感态度形成的过程,强调形成性评价。
2、树立全新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理念。也就是说,在新课标下,教师要多角度、多层面、多标准、全方位地正确评价学生的点滴进步,承认差异,尊重个体。
3、评价方式应采取观察、评议、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
总之,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途径很多,只要我们老师加强学习、勤于思考、注重实践,就一定能使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方法逐步走向科学而高效。
本人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认为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
一、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而要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前提是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学习情境。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创设情境可通过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
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学习情境可以使学生既感到亲切自然又为学习新知识创设了一种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知到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可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很显然,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学习情境关键在于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
“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能与同学进行讨论,能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
“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为今后“说”的技能打基础。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既能丰富知识面,又可养成自学的习惯,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
“写”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数学中的一些证明题,有很多学生都知道它的证明方法,知道其中考查的知识点,但总不能够很好地以“写”的形式将其证明过程展现出来;即使写了,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较为混乱,推理过程也不够严密。这些都是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某一侧面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写”的能力的重要性。“写”的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决定着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我们在学习完“圆的有关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三、注重个体差异,促进人人有所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既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的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四、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因为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判断功能和激励功能,对数学课程教学过程有很重要的意义,能促进师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对数学课程的评价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要侧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实施强调过程,突出形成性评价;重视参与,突出参与性评价;重视个人成长经历,突出过程性评价。
要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重视数学教育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感受,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突出学生知识形成、思维形成、情感态度形成的过程,强调形成性评价。
2、树立全新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理念。也就是说,在新课标下,教师要多角度、多层面、多标准、全方位地正确评价学生的点滴进步,承认差异,尊重个体。
3、评价方式应采取观察、评议、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
总之,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途径很多,只要我们老师加强学习、勤于思考、注重实践,就一定能使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方法逐步走向科学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