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年级学生在识字中,音、形、义三方面字形是难点,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才能为提前阅读创造有利条件。那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下面我就字形教学谈谈我的体会。
一、 教学生在自觉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实践证明学生在充分自学中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是培养识字能力的捷径。当然自学不等于老师不教,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这样的所获才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字、基本笔画、笔顺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后,上课时首先解决生字的识别和记忆,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佳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增减笔画”……如学习“玉”字,有的说“国”字去掉方框儿,就是玉;有的说“王”字加上一点就是玉;有的说“主”字的点掉在腰间,就变成玉。学习“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外面加上围墙“口”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又如学习“狠、恨”时学生把它们与“跟、很、根”等对比联系偏旁部首来记忆;学习“爱”字,学生把它拆成“爫、冖、友”,我配上儿歌“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二、 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形难点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情绪,使他们在兴趣中边玩边学,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并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以下介绍我采用的几种趣味识字方法:
1.编口诀
在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口诀”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种:禾苗种在水田中。树:村子里的树木对对齐。
2.排队组字
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卡片打乱,发给每人一张,让他们到讲台前来组成老师读出的生字。
3.抢卡片
老师把许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让二三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师读的字音,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谁抢得多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4.编故事巧记字形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老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
5.猜字谜记字形
在识字教学中,原原本本把字摆出来,学生没有多大的兴趣,而采用猜字谜游戏就不一样了。老师可以先给出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型,也可以和学生一道编字谜。如:“思”即“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
三、阅读课外书识字
一年级学生在入学5~7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老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温所学过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在具体操作中,我采取了“分层要求,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优生借助汉语拼音一段一段地读,不求快,但求读音准确;稍差的学生阅读比较困难,便引导他们“找朋友”,即从书中找出自己学过的生字,并用铅笔在字下面打一小点。这样,人人都在“阅读”,人人都能“阅读”,包括“找朋友”的学生也“读”得兴致勃勃。日积月累,打点的字越来越多,学生便可以自由阅读了。
四、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也不失为一个课处延伸的好办法。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红蜻蜓”皮鞋、“达能”饼干、“光明”牛奶、“巧手”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
各种途径和方法,学生从识字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激发童趣,快乐识字,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南昌市文教路小学)
一、 教学生在自觉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实践证明学生在充分自学中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是培养识字能力的捷径。当然自学不等于老师不教,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这样的所获才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字、基本笔画、笔顺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后,上课时首先解决生字的识别和记忆,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佳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增减笔画”……如学习“玉”字,有的说“国”字去掉方框儿,就是玉;有的说“王”字加上一点就是玉;有的说“主”字的点掉在腰间,就变成玉。学习“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外面加上围墙“口”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又如学习“狠、恨”时学生把它们与“跟、很、根”等对比联系偏旁部首来记忆;学习“爱”字,学生把它拆成“爫、冖、友”,我配上儿歌“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二、 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形难点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情绪,使他们在兴趣中边玩边学,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并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以下介绍我采用的几种趣味识字方法:
1.编口诀
在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口诀”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种:禾苗种在水田中。树:村子里的树木对对齐。
2.排队组字
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卡片打乱,发给每人一张,让他们到讲台前来组成老师读出的生字。
3.抢卡片
老师把许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让二三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师读的字音,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谁抢得多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4.编故事巧记字形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老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
5.猜字谜记字形
在识字教学中,原原本本把字摆出来,学生没有多大的兴趣,而采用猜字谜游戏就不一样了。老师可以先给出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型,也可以和学生一道编字谜。如:“思”即“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
三、阅读课外书识字
一年级学生在入学5~7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老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温所学过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在具体操作中,我采取了“分层要求,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优生借助汉语拼音一段一段地读,不求快,但求读音准确;稍差的学生阅读比较困难,便引导他们“找朋友”,即从书中找出自己学过的生字,并用铅笔在字下面打一小点。这样,人人都在“阅读”,人人都能“阅读”,包括“找朋友”的学生也“读”得兴致勃勃。日积月累,打点的字越来越多,学生便可以自由阅读了。
四、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也不失为一个课处延伸的好办法。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红蜻蜓”皮鞋、“达能”饼干、“光明”牛奶、“巧手”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
各种途径和方法,学生从识字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激发童趣,快乐识字,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南昌市文教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