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其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效率,还能让学生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本文就新課改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能“好学”、“乐学”。
1、巧妙设疑,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握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2、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研究目标,产生强烈的研究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充分挖掘和利用数学的美,以美启真,以美添趣。引导学生审美、爱美、创造美。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创新
课堂教学是认知与情感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过程。要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就需要有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即创新氛围。布卢姆曾指出:“应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自己真诚情感与学生交往;教师最重要的两个品质是`亲切和热心’;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尽可能少地感受到威胁,因为在自由、轻松气氛下,学生才能最有效地学习,才最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首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从让学生死记硬背转变为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要让创新真正走进课堂。其次,教师以生动幽默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谁来做一回小老师”,“如果是你,你怎么做”等,使学生不人云亦云,勇于独立思考,从而萌发出创新的火花。第三,要使学生创新,就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要以满腔的爱关心每一个学生,要注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对优生“你来做一回小老师”,对中等生“再想想,你就能想出新的方法的”,对学困生“不要紧张,慢慢说”,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消除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枯燥感,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创新意识。
三、在大胆质疑和猜想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学会“问”,“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没有大胆的想象,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想象是创新的前奏,诱导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让学生直接猜测计算圆柱体积的方法。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出多种计算方法:将圆柱体容器装满水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里,求出水的体积就是圆柱体的体积;将圆柱体形状的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就是圆柱体的体积;将圆柱体体积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成长方体,测出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圆柱体的体积。在猜测中,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是创新的前提。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轻结论,重过程,教给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动大脑参与学习,因而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索,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时、分的认识”教学中,我让学生三次小组合作:①发给每个学生一个空白钟面,先让学生各自在空白的钟面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钟面,接着在组内交流——自我介绍自己所画的钟面,说说它属于哪一类(整数的、几时几刻的、几时几分的),然后互相评价——画得怎么样(画错的予以改正),最后把组内有代表性的作品全班交流。②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拨一拨,说一说,来弄清时针、分针、秒针三者之间的关系,大格与小格的关系,时与分的关系。③设计未来时钟——让学生在组内友好往来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共同设计未来的钟。在这三次合作学习中,学生很快掌握了“时、分”的有关知识,并且在合作交流中发展了创新能力。
五、鼓励主动参与,培养创新精神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和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
首先,教师必须淡化教师的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实现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变。教师要善于倾听不同的言论,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性;在教与学中倡导相互合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其次,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确立“服务意识”。要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要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同,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
在创新教育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创设学生乐于创新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和空间,激发创新的欲望和潜能。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精心设计间题等方式,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魏丽霞.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2008(2).
[2]王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青年文学家,2011(10).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能“好学”、“乐学”。
1、巧妙设疑,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握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2、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研究目标,产生强烈的研究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充分挖掘和利用数学的美,以美启真,以美添趣。引导学生审美、爱美、创造美。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创新
课堂教学是认知与情感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过程。要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就需要有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即创新氛围。布卢姆曾指出:“应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自己真诚情感与学生交往;教师最重要的两个品质是`亲切和热心’;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尽可能少地感受到威胁,因为在自由、轻松气氛下,学生才能最有效地学习,才最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首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从让学生死记硬背转变为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要让创新真正走进课堂。其次,教师以生动幽默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谁来做一回小老师”,“如果是你,你怎么做”等,使学生不人云亦云,勇于独立思考,从而萌发出创新的火花。第三,要使学生创新,就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要以满腔的爱关心每一个学生,要注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对优生“你来做一回小老师”,对中等生“再想想,你就能想出新的方法的”,对学困生“不要紧张,慢慢说”,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消除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枯燥感,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创新意识。
三、在大胆质疑和猜想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学会“问”,“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没有大胆的想象,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想象是创新的前奏,诱导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让学生直接猜测计算圆柱体积的方法。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出多种计算方法:将圆柱体容器装满水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里,求出水的体积就是圆柱体的体积;将圆柱体形状的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就是圆柱体的体积;将圆柱体体积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成长方体,测出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圆柱体的体积。在猜测中,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是创新的前提。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轻结论,重过程,教给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动大脑参与学习,因而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索,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时、分的认识”教学中,我让学生三次小组合作:①发给每个学生一个空白钟面,先让学生各自在空白的钟面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钟面,接着在组内交流——自我介绍自己所画的钟面,说说它属于哪一类(整数的、几时几刻的、几时几分的),然后互相评价——画得怎么样(画错的予以改正),最后把组内有代表性的作品全班交流。②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拨一拨,说一说,来弄清时针、分针、秒针三者之间的关系,大格与小格的关系,时与分的关系。③设计未来时钟——让学生在组内友好往来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共同设计未来的钟。在这三次合作学习中,学生很快掌握了“时、分”的有关知识,并且在合作交流中发展了创新能力。
五、鼓励主动参与,培养创新精神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和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
首先,教师必须淡化教师的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实现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变。教师要善于倾听不同的言论,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性;在教与学中倡导相互合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其次,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确立“服务意识”。要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要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同,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
在创新教育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创设学生乐于创新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和空间,激发创新的欲望和潜能。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精心设计间题等方式,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魏丽霞.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2008(2).
[2]王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青年文学家,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