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为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研究中学物理教学目标的专著并不多见,对教学目标研究的论述多局限于物理教学论和物理教学设计的专著中.我国对教学目标研究的历史也比较短.在实践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 建国以来的初中物理课程目标的演变
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不同,因此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目标内容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物理教育方面主要是学习前苏联的经验,中学物理教育重视学科知识结构和物理知识与实验技能的掌握,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外先进思想的引进,教育的理念发生了变化,物理教学的目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态度的培养.之后又加入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创新精神和品德教育的培养的要求.总体来看,初中物理教学的总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完善,要求逐渐从一维发展成多维,而且对学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愈加重视.
新课程改革之后,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目标提出了更全面细致的要求.《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分别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目标和分维度目标.课程的总目标在知识、能力及情感三方面提出的要求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须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能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尊重事实,敢于创新;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标准(2011年版)》还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比如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提出了五条要求,前三条是从掌握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物理知识方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第四条从科学史方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第五条则从物理实验技能方面提出的要求.
2 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的分类
教学目标的开发,要在教学目标分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目前对教学目标的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目标的分类方面也没有提出硬性规定,只是给出了对内容的要求和一些操作指向性强的行为动词,并把这些行为动词归入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三种类型之中,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参考.而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分类多种多样.
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对教学目标的分类,基本是从两个方面来着手的:一个是对目标内容进行分类;一个是对认知水平进行分类.但在每一方面中的分类又非常多样.比如,在目标内容的分类中,既有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来分类的,也有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来分类的,还有对认知领域的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分类的,把认知领域的教学内容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元认知知识.在认知水平方面的分类更是多样,有些对所有知识在认知水平上进行分类,有些是对某一内容的目标进行分类,比如情感领域、科学方法领域、操作技能领域等.
这些对教学目标分类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为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另一方面因为不同分类的依据和标准各不相同,相互之间不容易转化,也会给实践造成一些混乱.对此,教师需要在认真研究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
3 初中物理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关于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但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目标设计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3.1 目标分类缺乏统一框架
目前,的已有研究中,有研究教学目标的整体维度分类的,有研究单一维度的教学目标水平分类的,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维度研究不多,主要是从教学目标的每一维度目标的认知水平角度进行分类.同一维度的教学目标在认知水平层次的分类不统一,甚至有些混乱.
目前,关于教学目标分类研究所运用的理论框架并不统一,比较通用的理论框架是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分类框架和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的三维分类框架.目前大多数关于教学目标分类与表述的研究都是基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这个分类框架进行的.然而,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只有知识与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可以进行测量评价,其他两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的测量与评价难于标准化实施.虽然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但都费事费力,效果不佳,大都流于形式.另外一个比较通用的分类框架体系是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皮连生教授提出了广义的知识概念,由此提出知识领域和认知水平领域的分类体系,但是知识领域中不包括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内容,他的研究体系直接用来对物理教学的目标内容进行分类,并不恰当.我们要在这个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把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内容纳入到新的体系中,以便更好地对物理学科的教学目标进行分类.
3.2 缺乏有效的目标陈述方法
已有的研究中,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有两种常见表述:一种基于感性认识,这种表述教师接受和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在内容的划分上是基于“现象”层面的,太过表面化,没有认识到一些具有内在关联的内容,有些用语不够准确;另一种基于认知心理学,采用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比较精确地描述认知现象和规律,基于“本质”属性对内容进行划分,但是这种表述的学术语言与教学语言相差较大,教师理解和把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教学目标陈述的出发点是制订清晰、明确、可操作、可测量评价的教学目标.这种陈述教学目标的方法以行为目标陈述方法为代表,强调教学目标陈述中的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行为程度四个要素.但是基于这四要素的目标表述方式,虽能达到清晰、可操作、可测量的要求,但是只表述出了行为主体的外显行为,对与外显行为相联系的内在心理变化没有涉及,容易造成过分关注外显表面行为而忽视学生内在心理变化的情况.
有学者提出的“描述心理变化的动词(具体学习结果) 对应的最基本的外显行为”的表述方式将学生的内在心理变化和外在行为表现联系在一起,在外显行为中可以表述出行为程度、行为动词,能够达到清晰、可操作、可测量的要求.但是在方法运用和态度体验方面对于不做显性化要求的方法和态度,陈述时采用的“体验”、“感受”等动词就显得有些模糊.
3.3 缺少科学的开发依据
对于教学目标开发的依据,大家观点基本一致,都是以课程标准、学生水平和教学内容为依据,有些还涉及到教学环境.但是对于怎样使用这些依据却没有一致的观点.多数教学目标的开发步骤过于简略,流于形式,不够深入.虽然目前也有一些大家比较认可的教学目标开发理论,比如教学目标细化的研究,基于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行为程度四要素来表述目标,这样表述的目标比较清晰且易操作、可测量.但是行为表现程度的确定没有科学化的依据,对于一个知识点是要有75%的学生掌握还是要有80%的学生掌握,完全凭目标设计者的经验,缺少严格的科学意义上的理论依据.
4 合理设计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为了解决以上初中物理教学目标设计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目前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教学目标设计需要符合一定的要求.
4.1 建立合理的目标分类体系
科学取向的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基于完善合理的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框架体系:首先,这个理论框架体系要有科学依据,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有些分类框架是基于认识论的,基于哲学的,这会使设计出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清晰,而认知心理学是基于实验的科学,能够对分类框架提供清晰明确的科学依据;其次,理论框架的分类维度要全面,要涵盖所有的物理学科教学的内容,既不会使某一内容没有位置可放,也不会使某一内容有多个可以安放的位置,即要能够使物理学科教学的内容在框架体系中有基本确定的位置;再次,每一维度的目标分类要尽量详细并且清晰、明确,这样才能为教学内容的定位提供方便;最后,分类体系要符合物理学科的学科特点,要体现出物理学科的学科特色,物理学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技能、探究能力等,这在其他一些学科中是没有的,有些时候直接从其他学科把分类框架借鉴过来就显得不太合适,因此要构建物理学科特有的教学目标框架体系.
4.2 选择合适的目标陈述方式
教学目标设计好,只有经过合适的陈述方式表述出来之后才能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准确陈述非常重要.在教学目标的陈述方面,教师应注意以下内容:首先,教学目标应陈述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其次,陈述出的教学目标要有助于导学、导教、导测评,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指导作用,教学目标要能清晰明确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以及教学的评价;再次,科学的教学目标陈述要求精确描述认知现象和规律,因此需要基于认知心理学来构建目标的陈述方式,陈述中应使用框架中指明的经过心理学界定的动词和名词,避免使用模糊的动词和名词,这样表述出的教学目标才能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另外,教学目标的设计基于适当的分类框架,那么表述出的教学目标就应暗含对应的分类框架.最后,设计教学目标是基于学生主体的学习,因此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
总之,科学的教学目标设计需要基于科学的分类框架和科学的目标表述方式.在一个模糊的分类框架的指导下,设计清晰明确的目标是不现实的.要想设计科学的教学目标,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分类理论框架,所有的目标内容在这个理论框架中有相应的位置.而且要采用恰当的表述方式清晰、明确地将可操作、可评价、可测量的教学目标表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DHA120232)的研究成果之一.】
1 建国以来的初中物理课程目标的演变
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不同,因此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目标内容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物理教育方面主要是学习前苏联的经验,中学物理教育重视学科知识结构和物理知识与实验技能的掌握,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外先进思想的引进,教育的理念发生了变化,物理教学的目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态度的培养.之后又加入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创新精神和品德教育的培养的要求.总体来看,初中物理教学的总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完善,要求逐渐从一维发展成多维,而且对学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愈加重视.
新课程改革之后,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目标提出了更全面细致的要求.《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分别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目标和分维度目标.课程的总目标在知识、能力及情感三方面提出的要求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须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能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尊重事实,敢于创新;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标准(2011年版)》还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比如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提出了五条要求,前三条是从掌握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物理知识方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第四条从科学史方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第五条则从物理实验技能方面提出的要求.
2 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的分类
教学目标的开发,要在教学目标分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目前对教学目标的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目标的分类方面也没有提出硬性规定,只是给出了对内容的要求和一些操作指向性强的行为动词,并把这些行为动词归入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三种类型之中,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参考.而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分类多种多样.
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对教学目标的分类,基本是从两个方面来着手的:一个是对目标内容进行分类;一个是对认知水平进行分类.但在每一方面中的分类又非常多样.比如,在目标内容的分类中,既有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来分类的,也有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来分类的,还有对认知领域的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分类的,把认知领域的教学内容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元认知知识.在认知水平方面的分类更是多样,有些对所有知识在认知水平上进行分类,有些是对某一内容的目标进行分类,比如情感领域、科学方法领域、操作技能领域等.
这些对教学目标分类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为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另一方面因为不同分类的依据和标准各不相同,相互之间不容易转化,也会给实践造成一些混乱.对此,教师需要在认真研究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
3 初中物理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关于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但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目标设计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3.1 目标分类缺乏统一框架
目前,的已有研究中,有研究教学目标的整体维度分类的,有研究单一维度的教学目标水平分类的,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维度研究不多,主要是从教学目标的每一维度目标的认知水平角度进行分类.同一维度的教学目标在认知水平层次的分类不统一,甚至有些混乱.
目前,关于教学目标分类研究所运用的理论框架并不统一,比较通用的理论框架是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分类框架和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的三维分类框架.目前大多数关于教学目标分类与表述的研究都是基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这个分类框架进行的.然而,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只有知识与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可以进行测量评价,其他两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的测量与评价难于标准化实施.虽然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但都费事费力,效果不佳,大都流于形式.另外一个比较通用的分类框架体系是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皮连生教授提出了广义的知识概念,由此提出知识领域和认知水平领域的分类体系,但是知识领域中不包括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内容,他的研究体系直接用来对物理教学的目标内容进行分类,并不恰当.我们要在这个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把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内容纳入到新的体系中,以便更好地对物理学科的教学目标进行分类.
3.2 缺乏有效的目标陈述方法
已有的研究中,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有两种常见表述:一种基于感性认识,这种表述教师接受和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在内容的划分上是基于“现象”层面的,太过表面化,没有认识到一些具有内在关联的内容,有些用语不够准确;另一种基于认知心理学,采用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比较精确地描述认知现象和规律,基于“本质”属性对内容进行划分,但是这种表述的学术语言与教学语言相差较大,教师理解和把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教学目标陈述的出发点是制订清晰、明确、可操作、可测量评价的教学目标.这种陈述教学目标的方法以行为目标陈述方法为代表,强调教学目标陈述中的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行为程度四个要素.但是基于这四要素的目标表述方式,虽能达到清晰、可操作、可测量的要求,但是只表述出了行为主体的外显行为,对与外显行为相联系的内在心理变化没有涉及,容易造成过分关注外显表面行为而忽视学生内在心理变化的情况.
有学者提出的“描述心理变化的动词(具体学习结果) 对应的最基本的外显行为”的表述方式将学生的内在心理变化和外在行为表现联系在一起,在外显行为中可以表述出行为程度、行为动词,能够达到清晰、可操作、可测量的要求.但是在方法运用和态度体验方面对于不做显性化要求的方法和态度,陈述时采用的“体验”、“感受”等动词就显得有些模糊.
3.3 缺少科学的开发依据
对于教学目标开发的依据,大家观点基本一致,都是以课程标准、学生水平和教学内容为依据,有些还涉及到教学环境.但是对于怎样使用这些依据却没有一致的观点.多数教学目标的开发步骤过于简略,流于形式,不够深入.虽然目前也有一些大家比较认可的教学目标开发理论,比如教学目标细化的研究,基于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行为程度四要素来表述目标,这样表述的目标比较清晰且易操作、可测量.但是行为表现程度的确定没有科学化的依据,对于一个知识点是要有75%的学生掌握还是要有80%的学生掌握,完全凭目标设计者的经验,缺少严格的科学意义上的理论依据.
4 合理设计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为了解决以上初中物理教学目标设计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目前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教学目标设计需要符合一定的要求.
4.1 建立合理的目标分类体系
科学取向的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基于完善合理的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框架体系:首先,这个理论框架体系要有科学依据,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有些分类框架是基于认识论的,基于哲学的,这会使设计出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清晰,而认知心理学是基于实验的科学,能够对分类框架提供清晰明确的科学依据;其次,理论框架的分类维度要全面,要涵盖所有的物理学科教学的内容,既不会使某一内容没有位置可放,也不会使某一内容有多个可以安放的位置,即要能够使物理学科教学的内容在框架体系中有基本确定的位置;再次,每一维度的目标分类要尽量详细并且清晰、明确,这样才能为教学内容的定位提供方便;最后,分类体系要符合物理学科的学科特点,要体现出物理学科的学科特色,物理学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技能、探究能力等,这在其他一些学科中是没有的,有些时候直接从其他学科把分类框架借鉴过来就显得不太合适,因此要构建物理学科特有的教学目标框架体系.
4.2 选择合适的目标陈述方式
教学目标设计好,只有经过合适的陈述方式表述出来之后才能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准确陈述非常重要.在教学目标的陈述方面,教师应注意以下内容:首先,教学目标应陈述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其次,陈述出的教学目标要有助于导学、导教、导测评,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指导作用,教学目标要能清晰明确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以及教学的评价;再次,科学的教学目标陈述要求精确描述认知现象和规律,因此需要基于认知心理学来构建目标的陈述方式,陈述中应使用框架中指明的经过心理学界定的动词和名词,避免使用模糊的动词和名词,这样表述出的教学目标才能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另外,教学目标的设计基于适当的分类框架,那么表述出的教学目标就应暗含对应的分类框架.最后,设计教学目标是基于学生主体的学习,因此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
总之,科学的教学目标设计需要基于科学的分类框架和科学的目标表述方式.在一个模糊的分类框架的指导下,设计清晰明确的目标是不现实的.要想设计科学的教学目标,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分类理论框架,所有的目标内容在这个理论框架中有相应的位置.而且要采用恰当的表述方式清晰、明确地将可操作、可评价、可测量的教学目标表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DHA120232)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