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绝大部分学生上课全身心地投入,学得开开心心,只有极少数几个学生在场地边嬉戏。对这极少数学生来说,体育课已变成了“休闲课”。这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低于一般水平,没有明显的体育特长,在体育教学中,他们往往得不到关注,往往得到的是训斥和责怪。正因为种种原因,这些学困生有意无意地或徘徊于体育课边缘,或游离于课堂之外。如何提高体育学困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适当地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使他们从身体、心理方面都得到发展,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都要研究的课题。
一、关爱学困生是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经常听到学困生这样的话语:反正老师只关心几个体育尖子,我们练不练无所谓;反正我们体育成绩不达标,只会拖班级的后腿……也经常听到同行们对学困生这样的评价:你笨死了,连这么简单的动作都不会;连这样的成绩都达不到,真是不可救药了……这无形中给学困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极大地束缚了学困生的心,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打击。所以,他们由爱好体育到怕参加体育活动,久而久之,即使“心动”也不“身动”。作为教师,应该有一颗慈母的爱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更要关爱每一个学困生,我们要用微笑、用期待的眼光对待学困生。当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你只要说:不要怕,老师帮助你;当学生遇到挫折时,你只要说:没关系,再来一次,你会成功的。仅仅这两句话,你就可以帮助学困生鼓起勇气,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
二、因材施教是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的关键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从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的前提出发,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个体差异来确定学习目标和有弹性的学习内容,使每个人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从而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
体育学困生是体育教学的重点,也是矛盾的焦点所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就应该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法上,在分层教学、区别对待上对学困生有所侧重。
首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有针对性。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学困生的实际,可制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即除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外,对学困生的要求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能达到目标。如小学耐久跑教学,对绝大部分学生的技能目标要求是:能掌握耐久跑方法,跑得轻松,自然持久,能在规定时间内跑完全程;而对学困生的技能目标要求是:掌握正确的耐久跑方法,力争跑完全程。这样,有利于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真正享受到体育活动带来的无穷乐趣。
其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要有选择性。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倡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体现选择性,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我在完成主教材的学习任务以后,就经常根据学生体能、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些体育活动内容进行练习。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选择球类游戏、民间体育活动以及学生自己创造并且喜爱的活动。这样安排,可以使学困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学习体育的兴趣,又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在教学方法上的运用,则结合学困生实际,让他们参加合作探究性学习,参加集体项目的游戏,让他们知道他们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外,坚持分层教学是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与运动技能的有效措施。
三、正确的教学评价是提高学困生自信心的重要环节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是针对绝大多数学生而制定的目标体系,它的特征就是要使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成目标,不提倡用一种评价方式来表达达成目标的程度,因此,正确的评价方法应从激励学生进一步加强健康意识,学会用健康的手段提高健康水平出发,明确告诉学生只要经过努力学习,原则上就不会出现“不及格”或“差”的成绩。所以,我们应该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来对待学生,特别是要对学困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教师对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情感、情绪方面要及时评价,及时表扬,及时提出建议,这样就能使学困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并同时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以便不断鞭策自己向新的目标努力。同时,适当采用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也可刺激学生在原弱势项目上加强练习,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如某生在立定跳远测试中,原先成绩是1.20米,离及格1.40米还有一段距离,在最后测试中,他跳出1.30米,我就说:你过关了,希望你继续努力。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学生的互评、自评,让学生在互评、自评中找到差距,评出信心。
总之,提高体育学困生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关注学困生这个弱势群体,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我们的学困生一定能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责编 钟 岚)
一、关爱学困生是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经常听到学困生这样的话语:反正老师只关心几个体育尖子,我们练不练无所谓;反正我们体育成绩不达标,只会拖班级的后腿……也经常听到同行们对学困生这样的评价:你笨死了,连这么简单的动作都不会;连这样的成绩都达不到,真是不可救药了……这无形中给学困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极大地束缚了学困生的心,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打击。所以,他们由爱好体育到怕参加体育活动,久而久之,即使“心动”也不“身动”。作为教师,应该有一颗慈母的爱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更要关爱每一个学困生,我们要用微笑、用期待的眼光对待学困生。当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你只要说:不要怕,老师帮助你;当学生遇到挫折时,你只要说:没关系,再来一次,你会成功的。仅仅这两句话,你就可以帮助学困生鼓起勇气,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
二、因材施教是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的关键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从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的前提出发,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个体差异来确定学习目标和有弹性的学习内容,使每个人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从而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
体育学困生是体育教学的重点,也是矛盾的焦点所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就应该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法上,在分层教学、区别对待上对学困生有所侧重。
首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有针对性。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学困生的实际,可制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即除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外,对学困生的要求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能达到目标。如小学耐久跑教学,对绝大部分学生的技能目标要求是:能掌握耐久跑方法,跑得轻松,自然持久,能在规定时间内跑完全程;而对学困生的技能目标要求是:掌握正确的耐久跑方法,力争跑完全程。这样,有利于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真正享受到体育活动带来的无穷乐趣。
其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要有选择性。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倡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体现选择性,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我在完成主教材的学习任务以后,就经常根据学生体能、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些体育活动内容进行练习。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选择球类游戏、民间体育活动以及学生自己创造并且喜爱的活动。这样安排,可以使学困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学习体育的兴趣,又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在教学方法上的运用,则结合学困生实际,让他们参加合作探究性学习,参加集体项目的游戏,让他们知道他们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外,坚持分层教学是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与运动技能的有效措施。
三、正确的教学评价是提高学困生自信心的重要环节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是针对绝大多数学生而制定的目标体系,它的特征就是要使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成目标,不提倡用一种评价方式来表达达成目标的程度,因此,正确的评价方法应从激励学生进一步加强健康意识,学会用健康的手段提高健康水平出发,明确告诉学生只要经过努力学习,原则上就不会出现“不及格”或“差”的成绩。所以,我们应该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来对待学生,特别是要对学困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教师对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情感、情绪方面要及时评价,及时表扬,及时提出建议,这样就能使学困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并同时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以便不断鞭策自己向新的目标努力。同时,适当采用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也可刺激学生在原弱势项目上加强练习,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如某生在立定跳远测试中,原先成绩是1.20米,离及格1.40米还有一段距离,在最后测试中,他跳出1.30米,我就说:你过关了,希望你继续努力。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学生的互评、自评,让学生在互评、自评中找到差距,评出信心。
总之,提高体育学困生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关注学困生这个弱势群体,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我们的学困生一定能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责编 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