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突出特点就是图文并茂,里面既有精彩的语言文字,同时编者还配置了美丽的插图,这样的教材十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甚至有些教师对课文中的插图视而不见,这就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插图的价值,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高效阅读,让语文课堂精彩无限。
观察,激发期待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起学生探究文本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期待心理的引领下走近文本深度阅读。其中,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在享受精美插图的同时对文本内容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吸引学生走入文本,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收到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西湖》这篇课文时,面对这样一篇写景的优美文章,教师要引领学生深入领会西湖山清水秀之美,品味月下西湖的美妙意境,这样的教学目标仅仅依靠教师的语言讲解是不能实现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很好地利用了教材中的插图来辅助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在这篇文章中,长句很多,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但是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边看图边思考这样的问题:“在这几幅插图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景色?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自己喜欢的画面吗?”这样让学生首先形成初步的印象,这时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相关的语句和自己的进行对比,之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分析,结合图片理解文本中的句子,这样在图片的帮助下,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对文本的学习中去,也容易获得深刻地体验。
学生们对色彩艳丽、绘画精美的插图有很大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插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插图,对比原文,在这样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又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解读文本的内容,让学生轻松阅读。
对比,深度解读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词语教学,一般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时候总是在关注词语的解释,这样的做法不仅枯燥无味,而且不利于学生对词语真正含义的理解,而借助插图解读词语,让学生将词语和插图进行对比,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深度解读。
例如,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时,在第二自然段写中作者描写白荷花的时候用了一个“冒”字,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读到这个字都感觉这个字用的非常巧妙,但是当老师让大家说说理由的时候大家却不知道应该怎样表达。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这个字运用的巧妙之处,教师并没有越俎代庖,向学生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观察文本中的插图进行体会。在观察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冒”字的含义。学生们将文本中的句子和插图进行比较,仔细分析插图中荷叶的形状、荷花的姿态及它们的位置状况,认识到通过“冒”这个字好像让我们意识到荷花生长得特别迅速,而且生机勃勃,就像是迫不及待想要长出来一样,这样的荷花就是具有了活力,而且荷花“冒出来”的写法,让我们还体会到荷花在层层的荷叶中亭亭玉立的样子,展现了荷花的旺盛的生命力。
这样学生在和插图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对于文本中的精妙用语有了深刻的体会,可以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更擅长于形象思维,利用插图帮助学生深度解读,更有助于学生的轻松解读,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
质疑,引领思维
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学会自主质疑,这样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对文本重点的解决。而引导学生质疑文本中的插图,让学生结合插图解决学习重点,也是深化学生思维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过程中,通过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学生们对于谈迁这个人物形成了初步的印象,在文本中作者写到“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等语句,让学生们感到谈迁一定是一个非常潦倒、没有时间修饰自己的人。当文本解读到这一阶段的时候,有学生却提出来自己的疑问:“老师,我看了文本中的插图,画面上画的谈迁高大魁梧、精神焕发,和文本中的描述完全不一样啊,是不是画错了?”教师意识到学生的疑问正是教学的关键,于是引导学生从文本的主旨出发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意识到这正符合文本“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相符,更好地体现了谈迁的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对文本中的插图产生了质疑,而教师就抓住这样的生成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自主探究,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活跃,大家的认识更加深刻,很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对这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挖掘其中的价值,让学生在形象思维的过程中深化认知,升华体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让语文课堂因插图而绚烂。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世明双语学校小学部)
观察,激发期待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起学生探究文本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期待心理的引领下走近文本深度阅读。其中,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在享受精美插图的同时对文本内容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吸引学生走入文本,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收到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西湖》这篇课文时,面对这样一篇写景的优美文章,教师要引领学生深入领会西湖山清水秀之美,品味月下西湖的美妙意境,这样的教学目标仅仅依靠教师的语言讲解是不能实现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很好地利用了教材中的插图来辅助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在这篇文章中,长句很多,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但是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边看图边思考这样的问题:“在这几幅插图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景色?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自己喜欢的画面吗?”这样让学生首先形成初步的印象,这时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相关的语句和自己的进行对比,之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分析,结合图片理解文本中的句子,这样在图片的帮助下,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对文本的学习中去,也容易获得深刻地体验。
学生们对色彩艳丽、绘画精美的插图有很大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插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插图,对比原文,在这样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又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解读文本的内容,让学生轻松阅读。
对比,深度解读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词语教学,一般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时候总是在关注词语的解释,这样的做法不仅枯燥无味,而且不利于学生对词语真正含义的理解,而借助插图解读词语,让学生将词语和插图进行对比,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深度解读。
例如,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时,在第二自然段写中作者描写白荷花的时候用了一个“冒”字,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读到这个字都感觉这个字用的非常巧妙,但是当老师让大家说说理由的时候大家却不知道应该怎样表达。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这个字运用的巧妙之处,教师并没有越俎代庖,向学生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观察文本中的插图进行体会。在观察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冒”字的含义。学生们将文本中的句子和插图进行比较,仔细分析插图中荷叶的形状、荷花的姿态及它们的位置状况,认识到通过“冒”这个字好像让我们意识到荷花生长得特别迅速,而且生机勃勃,就像是迫不及待想要长出来一样,这样的荷花就是具有了活力,而且荷花“冒出来”的写法,让我们还体会到荷花在层层的荷叶中亭亭玉立的样子,展现了荷花的旺盛的生命力。
这样学生在和插图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对于文本中的精妙用语有了深刻的体会,可以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更擅长于形象思维,利用插图帮助学生深度解读,更有助于学生的轻松解读,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
质疑,引领思维
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学会自主质疑,这样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对文本重点的解决。而引导学生质疑文本中的插图,让学生结合插图解决学习重点,也是深化学生思维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过程中,通过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学生们对于谈迁这个人物形成了初步的印象,在文本中作者写到“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等语句,让学生们感到谈迁一定是一个非常潦倒、没有时间修饰自己的人。当文本解读到这一阶段的时候,有学生却提出来自己的疑问:“老师,我看了文本中的插图,画面上画的谈迁高大魁梧、精神焕发,和文本中的描述完全不一样啊,是不是画错了?”教师意识到学生的疑问正是教学的关键,于是引导学生从文本的主旨出发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意识到这正符合文本“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相符,更好地体现了谈迁的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对文本中的插图产生了质疑,而教师就抓住这样的生成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自主探究,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活跃,大家的认识更加深刻,很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对这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挖掘其中的价值,让学生在形象思维的过程中深化认知,升华体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让语文课堂因插图而绚烂。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世明双语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