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的学生,他们学习兴趣较浓,数学素质也会得到很快的发展。由此可见,数学的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应该培养孩子的各方面素质,其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以下是我在数学教学中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的几点体会。
一、把握契机,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导入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特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果。例如:我在讲乘法分配律时,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给他讲了高斯用很短时间内计算出自然数从1到100和的故事,这样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对要求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敲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在教学“看实物口说应用题时”注意抓条件、问题、数量三大要素,有目的的进行多方练习。如:老师右手拿五支铅笔,左手拿四支铅笔,一共有几支铅笔?学生回答后老师又说,一共有9支铅笔,老师右手5支,左手拿几支?学生说对后,老师给予表扬,接着老师又把一部分铅笔放在铅笔盒里,一部分放到手里,随之设疑提出:“你们猜一猜,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这时,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出来,便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有的說:“铅笔盒里5支。”有的说“铅笔盒里有4支”等等。此时,教师惋惜地告诉他们:“你们猜的不对,”老师反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猜不对吗?”这时老师说:“这不是一道完整的题,它缺少一个总数的条件,所以你们算不出来,如果老师说一共8支铅笔,手里拿2支铅笔,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这时同学门恍然大悟,人人积极思考争着发言。这样,学生在求知解疑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升能力,从而诱发他们的兴趣。
二、满足学生“好胜”的特点,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自我发展在模仿和探索时期,其行为价值需要得到师长和同龄人的肯定方能体现。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鼓动、点拨、诱导学生获得成功,就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动力和信心,更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对学困生肯定越及时,越具体,效果越好。
三、加强直观,培养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的思维到抽象的思维的转化,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学科特点是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怎样使学生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呢?在教学中首先要坚持直观形象这一原则,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让他们有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说一说的机会,以深化感知。
以认”2”为例,老师先出示实投:2个苹果,2只小鸟,2个学生,2辆汽车,让学生数一数再让学生在桌子上摆2根小棒,2个三角形等具体的实物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一边摆图形,教师一边提问:“这些东西不一样,他们的数量一样吗?”从中使学生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并在实物下面写2,然后老又问:“你们看到或听到2这个数时想到了什么?”他们说想到人2只手,2只脚,自行车有2个轱辘,吃饭要用2根筷子等等,从而使学生又从抽象“2”想到实物,使学生初步形成2的概念。由于直观形象的方法适应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较好的解决了学生理解与概念抽象的矛盾。使学生沿着实物-表象-抽象的顺序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自然而然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学科,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四、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欲和求学欲激发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尽量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愉快的心境。其中讲故事,做游戏都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妥善地把他喜欢做游戏的兴趣迁移到课堂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五、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兴趣
许多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头脑中难以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善于结合课堂内外。从生活中产生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让他们发现原来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是非常有用的,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能解决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这就充分体现了知识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本质。例如,一年级教学10以内各数的认识时,先结合生活实际,出示一幅画,让学生初步感知数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关数的例子,如:汽车有4个轮子、小兔有4条腿、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动物园里4只老虎等等,最后抽象出4的认识。由于这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发生在学生身边,充满生活情趣,学生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兴趣因素和知识本身的魅力,适当地调整教学结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勤奋学习,有效发展能力。
(作者简介:鲁功奇,男,现任教于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谭坝乡松坝九年制学校,小教一级教师 。)
一、把握契机,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导入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特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果。例如:我在讲乘法分配律时,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给他讲了高斯用很短时间内计算出自然数从1到100和的故事,这样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对要求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敲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在教学“看实物口说应用题时”注意抓条件、问题、数量三大要素,有目的的进行多方练习。如:老师右手拿五支铅笔,左手拿四支铅笔,一共有几支铅笔?学生回答后老师又说,一共有9支铅笔,老师右手5支,左手拿几支?学生说对后,老师给予表扬,接着老师又把一部分铅笔放在铅笔盒里,一部分放到手里,随之设疑提出:“你们猜一猜,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这时,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出来,便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有的說:“铅笔盒里5支。”有的说“铅笔盒里有4支”等等。此时,教师惋惜地告诉他们:“你们猜的不对,”老师反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猜不对吗?”这时老师说:“这不是一道完整的题,它缺少一个总数的条件,所以你们算不出来,如果老师说一共8支铅笔,手里拿2支铅笔,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这时同学门恍然大悟,人人积极思考争着发言。这样,学生在求知解疑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升能力,从而诱发他们的兴趣。
二、满足学生“好胜”的特点,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自我发展在模仿和探索时期,其行为价值需要得到师长和同龄人的肯定方能体现。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鼓动、点拨、诱导学生获得成功,就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动力和信心,更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对学困生肯定越及时,越具体,效果越好。
三、加强直观,培养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的思维到抽象的思维的转化,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学科特点是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怎样使学生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呢?在教学中首先要坚持直观形象这一原则,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让他们有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说一说的机会,以深化感知。
以认”2”为例,老师先出示实投:2个苹果,2只小鸟,2个学生,2辆汽车,让学生数一数再让学生在桌子上摆2根小棒,2个三角形等具体的实物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一边摆图形,教师一边提问:“这些东西不一样,他们的数量一样吗?”从中使学生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并在实物下面写2,然后老又问:“你们看到或听到2这个数时想到了什么?”他们说想到人2只手,2只脚,自行车有2个轱辘,吃饭要用2根筷子等等,从而使学生又从抽象“2”想到实物,使学生初步形成2的概念。由于直观形象的方法适应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较好的解决了学生理解与概念抽象的矛盾。使学生沿着实物-表象-抽象的顺序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自然而然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学科,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四、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欲和求学欲激发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尽量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愉快的心境。其中讲故事,做游戏都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妥善地把他喜欢做游戏的兴趣迁移到课堂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五、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兴趣
许多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头脑中难以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善于结合课堂内外。从生活中产生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让他们发现原来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是非常有用的,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能解决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这就充分体现了知识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本质。例如,一年级教学10以内各数的认识时,先结合生活实际,出示一幅画,让学生初步感知数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关数的例子,如:汽车有4个轮子、小兔有4条腿、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动物园里4只老虎等等,最后抽象出4的认识。由于这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发生在学生身边,充满生活情趣,学生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兴趣因素和知识本身的魅力,适当地调整教学结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勤奋学习,有效发展能力。
(作者简介:鲁功奇,男,现任教于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谭坝乡松坝九年制学校,小教一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