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nyhon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64-01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几点做法和体会与大家交流。
  1数学教师的创新意思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1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的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任何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的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赏识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在班集体中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成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1.3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2思维创新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2.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问题高低适度,就会吸引学生,就会让学生产生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就会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2.2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2.3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他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数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数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2.4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即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3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3.1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学生求知的过程中思考不成熟的结论,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给予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个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学生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學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3.2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3.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里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4教师要努力保持学生创新思维状态
  4.1教师要允许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面对这一情况,教师不要给予评价,给出结论,而是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作为教师要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4.2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教师要坚持经常性的对学生“先进的理念”和“超常的思维”及时给予赞赏和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幸福。
  创新是时代发展需要,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只要师生共同配合,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才能和潜力。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59-01  作业是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同时批改作业是小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声的“对话”。通过这种“对话”,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虽说条条大道通罗马,方法用得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相反用得不好,就会流于形式
目的探讨内蒙古地区全人群脑血管病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现状,为国家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157个监测点根据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在内蒙
【摘要】从小学到七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内容,他们不仅带着好奇心去观察世界,而且以好奇心去探求知识。因此,刚进入七年级,他们抱有新的希望;渴求在新的环境中得到新的知识,对各门功课都有一种新奇感,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激发、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这些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去认识数学,获取知识,积累学习方法,充實学习兴趣。  【关键词】培养兴趣;
【摘要】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它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促进数学教改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数学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而走进课堂,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我们只有适时、适度地把握好应用的各个环节,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包括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37-02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在这里,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更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近些年来,课改的春风吹遍了教育的每一个领地,“满堂灌”、“填鸭式”等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早已淘汰。“主导主体”、“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对话互动”……一系列新词经常入耳,永驻心头。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创新思维;语文阅读;想像力【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46-01  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61-01  小学数学分层习题单调枯燥,缺乏生活实际和灵活性,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因而,要科学地设小学数学分层习题,一般说来,要体现“四性”:  1 小学数学分层习题要体现差异性  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在教学方面,以往的习题大都是老师布置多少学生完成多少,学生较少有自主选择余地,而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63-01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能
目的:探讨学龄期癫痫患者SPECT局部脑血流灌注(rCBF)显像的价值和特征,认知功能状况以及二者的关系。 方法:对32例学龄期原发性癫痫患儿进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和脑电图检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62-01  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经验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理。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G·波利亚曾说过,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是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数学猜想能縮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能获得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