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浅议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xiaoguai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阅读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两条:一条是积累,一条是转化。
  先说积累。不少人学习文言文只满足于扫清文字障碍,认为老师已讲清楚,我也明白,这就够了。老师一篇一篇地讲,学生一篇一篇地学。到了高三下学期总复习的时候,你问他还记得几篇的时候,他就会茫然地摇摇头说,一篇也不记得了。这种学习方法是极不可取的。因此学习文言文的第一就是要积累。而积累的最好办法就是背诵,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的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化等也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背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再说转化。这里说的转化是指迁移能力,即在阅读背诵的基础上,能够阅读其他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是要掌握一些文言的学习规律和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掌握实词的意义。虽然《大纲》中只规定需要掌握150个文言实词,但实词掌握得越多,阅读水平就越高,这是不争的事实。掌握文言实词主要有4个方面:
  1.词的古今异义。着重掌握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还有的词义转移了。如1999年高考第11题D项“人灾,绝食者千余家”句中,“绝食”作“断绝粮食”讲,与今天的“绝食”意义完全不同。这是词义演变。
  2.一词多义。文言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在学习时要随时总结,不断深化。如“发”字,在“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中作“发射”,在“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荆轲刺秦王》)中作“出发”;在“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赤壁之战》)中作“点燃”;在“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中作“打开”;在“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中作“开放”等。这些都是课内所见的,平时不断积累实词在语境中的意义,掌握得越来越多,就会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阅读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
  3.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應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中,“要”是通假字,而其本字是“邀”。另有一些古今字,在课本中也列入通假字的范围,这是由于在古代有的字义项较多,后来就在原字的基础上另造了一个新字,以分担它的一个意义,原来的字叫古字,后起的字叫今字。如“莫”和“暮”:“莫”是古字,“暮”是今字。从意义上看,通假字与本字是无关的,而古字与今字则是有关的。高中课本中涉及到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大约不超过100个,识记起来并不困难。
  4.词类的活用。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是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理解词类活用对掌握实词是大有好处的,但不必死记硬背。在平时学习、诵读过程中,即可把握这种语言现象,关键要用心去理解。
  掌握虚词的用法。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较少,但使用的频率高,用法灵活,语法功能突出,因此也是学习难点之一。由于虚词常常分属于几类词性,故学习时首先要注意分清其词性,然后弄清其意义和语法作用。《大纲》规定要掌握18个虚词,2000年《考试说明》规定要掌握30个虚词。我们可以把这些虚词分为若干类来把握:以代词为主的有“之、其”等,以副词为主的有“既、但”等,以介词为主的有“以、于”等,以连词为主的有“而、则”等,以语气词为主的有“也、矣”等,另有兼词“焉”等。只要有了诵读的基础,掌握虚词应该比较容易把握文言句式。文言中的句式与现代汉语大体是相同的,我们只需掌握其不同的部分。这不同的部分主要是: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置句式和省略句式。
  判断句式在现代汉语中主要借助于判断词“是”,而文言文中主要借助于“者”和“也”,也可单独使用“者”或单独使用“也”,甚至两者全省略,如“刘备,天下枭雄”,就是个典型的判断句。此外,文言文中还可以用“为”、“乃”、“即”、“固”、“诚”等词来表示判断。当然,文言文中有时也用“是”来表示判断,如“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倒置句式在现代汉语中运用很少,但在文言文中却十分普遍。主要有:(1)主谓倒置,一般为强调谓语,将谓语放到前边,如“小人哉,樊须也!”(《论语》)。(2)宾语前置,有三种情况:①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该宾语置于动词的前边,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②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该宾语也置于动词的前边,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③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到动词的前边,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吞舟是漏。”(《与陈伯之书》)。(3)定语后置,现代汉语一般为定语在前,中心词在后,而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情况。如“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4)介词结构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在动词前边的作状语,在动词后边的作补语;而文言文中,介词结构明明在动词的后边,翻译的时候却必须作状语。如“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必须译成“向孙将军求救”,而不能说成“求救向孙将军”。
  省略句式是文言文的难点,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十分普遍,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感知能力才能确切把握这种语言现象。它可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还可以省略介词等。以上诸多现象把握并不困难,难的是要把这些知识在阅读实践中自如地运用。如2000年第11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饮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
  该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试与学过的课文作比较:A项的“省”,读xǐng,作“探望”,今天仍保留着这个义项,如“省亲”。B项的“审”,课内出现过多次,如《促织》:“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审”为“详细,周详”);又如《察今》:“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审”为“观察,考察”)。而《归去来辞》: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句中的“审”字也作“了解,知道”讲。D项的“信”作“信使”在《孔雀东南飞》中也早已见过:“自可断来信。”此处似乎并不难判断。C项的错误比较明显,“取樵”是个动宾结构,“樵”是“取”的宾语,是名词,当“柴禾”讲,不能理解为“打柴”。
  文言的词语和句法掌握起来并不困难,只要平时注意,到高三时大约只需花一天的时间,便可总结出来。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文言文课内学习是第一位的,是基础,课内学得好、学得精,脑中装了几十篇文章,知识便可转化为能力,就会举一反三,阅读文言文的水平也就会提高得很快;相反,平时不好好学习课文,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那么,十个有十个是不会成功的。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新经济形势条件下,传统林业发展改革的新形势,发展林下经济的形式与前景。  关键词:林下经济 发展改革  1引言  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  林下经济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农民充分利用林地,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科学经营林地,而在农业生产领域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只有当我们发现并掌握其中的规律时,才有可能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班主任工作更是如此,要做好此工作,班主任必须怀着爱心去亲近每一个学生,用爱去拨动学生的心弦,用情去感化学生的心灵。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是这样去弹奏这一曲“爱”之歌的。    一、充分了解学生,建立学生的信息库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好班主任工作既要有耐心又要有恒心和信心。建
内容摘要:当前,在教育领域中实践活动的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同时也被广大师生所认可。综合实践主要体现于教学生活体验等方面,主要以探究式学习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在教学中通过实践课程来完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通过几个方面来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综合实践 激发 学生 兴趣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在教学领域中属于一种新型教学体验模式,它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及不同的方式方法,以探
摘 要:“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舞台的主角。  关键词:学案 教案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教案,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教学过程案例,它着眼于教师讲什么、如何讲,侧重使学生“学会”,教案
期刊
内容摘要:书中的四格漫画讲述的都是人们平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状况,看到漫画就仿佛看到自己,而每则漫画的结束都会有一句点睛之言,令人豁然开朗。  关键词:执着 无常《烦恼都是自找的》  人们每天都有许多的烦恼。刚洗了车,居然下雨了;天气太热想开个空调凉快下,居然停电了;想着今年一定能够加薪,结果晋升的是同事;本来计划假期出去旅游,结果发现钱没存够……世事无常,人的烦恼就越来越多,烦恼多了,心情就不好,
“唉,又写作文”这种声音着实不少。提起作文头疼的不只是学生。可作文果真如此痛苦吗?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吞到胃里,那它就會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由此看来作文就是让学生对作文产生食欲。    一、 创设情境、提高兴趣    兴趣是写作的基础,是驱使学
几年来,信息技术在我国迅猛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它不仅形象、生动,而且直观, 还能实现远与近、虚与实、大与小、快与慢之间的转换与结合,并且信息量大,传递方便、快捷。运用多媒体技术,从视觉、听觉等许多方面让学生去接触知识,无疑会给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用性    1.巧用多媒体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函数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四类,笔者在教学总结、提出新思想“解图”思想。  函数描述了自然界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函数思想通过提出问题的数学特征,建立函数关系型的数学模型,从而进行自然界中数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函数解题思想,是指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
这是一堂审美阅读课,美的文章,要讲授的内容很多.但语文是讲不完的,语文的教学切忌面面俱到,“若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力求只从感受美的角度教学,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