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考试大纲》对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之一,便是“有文采”。客观而言,界定一篇文章的文采,活用句式是重要的呈现方式之一。特别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及分析性写作,由于整篇文章都在就事说理或者就理析理,语言极易滑入平淡无味的窠臼。为此,考生如果在高考作文中有意识地活用句式,熟练包装一些颇具亮点的语句,力争在作文的天空中植入一枚月亮,或者一轮太阳,或者璀璨群星,才会使作文灵动出彩,从而赢得阅卷者的青睐。
一、整散结合,错落有致,相得益彰
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比较匀称的句子,如排比句、对偶句等,形同古代的骈偶句。散句则是句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句子,其除了受主题的制约而外,几乎不被束缚。所谓整散结合,即指写作语言的整句和散句的结合使用。整散結合的好处是能使文章节奏明快,舒缓自如,富于变化,令阅卷者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抒情和论证的气势,颇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错落之美。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I优秀作文《一横长城长,一点茉莉香》节选。
中国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足以证明长城在中国人心中地位。昔日秦皇,动天下之力,北筑长城,以抵外来入侵。长城长,起伏绵延万里;长城陡,高耸直入云际;长城久,历经千年风霜。它不像吴哥窟,神秘绮丽;它不像巴黎圣母院,崇高圣洁;它不像加利福尼亚漫长的海岸线,柔美动人。它像一条巨龙,屹立于世界东方。它让世代中国人奋勇抗敌,这才有抗日十四年的奇迹;它让中国人充满精气神,这才有今日我中华复兴壮丽征程;它让中国人有永不服输的斗志,这才有那千年未曾断绝的灿烂中华文明!
文段以散句开启,通过引用俗语以导入“长城”这个写作对象,并对其历史沿革及功用作简要概述。之后,考生以三个整句并列,构建为一个整齐划一的排比句,从长城的“长”“陡”及“久”三个维度进行描摹,不但凸显了长城的独具特点,还增加了文章的雄浑语势。其后,考生笔锋逆转,以“吴哥窟”“巴黎圣母院”及“加利福尼亚漫长的海岸线”三个对象与长城进行反面类比,并再次以排比的形式构成一组整句,进一步表现长城的与众不同,个性独立。最后,考生以一个比喻散句领起后文,以一组排比句从功用的角度对长城进行精神层面的评价性总括。整个语段融长短句于一体,骈散句结合,将长城的外形和神韵淋漓尽致地展现在阅卷者面前,可谓字字珠玑,句句锦绣,美不胜收。总之,在高考作文中,使用整散结合句,从语言效果上看,可以增强气势,调节音律;从表达观点的角度看,可以使观点更加鲜明突出、更加具有说服力;而从阅卷者的阅读心理看,可以增强阅读兴趣,及时捕捉到文本有效信息,进而为获得高分奠定基础。基于此,考生如果能够在作文中错落有致地运用好整散句式,使之整饬中有变化,肯定是获得高分的重要筹码。
二、长短交织,互嵌连缀,各尽其妙
长句字数比较多,结构比较复杂,节奏舒缓,表意严密、细致、精确。但是,长句句子长,修饰成分多,往往会顾此失彼,以致使句子或成了结构上的病句,或因修饰不当而发生逻辑错误。考生在考场紧张的氛围中,尤其容易出现此类错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短句结构简明,节奏紧凑,表意简洁、明快、有力,但是往往会显得单一,有骨无肉,缺少丰富度。因此,考生在缀句成篇时,要根据表情达意的实际需要,根据整篇的语言格调,慎重选择。或用长句,或用短句,或长短结合,如果调配得好,语言自然就能因此增色。一言以蔽之,使用长短句交错的因由,主要就是要让语句富于变化,达成平衡,互嵌连缀,各尽其妙。如2017年高考浙江卷优秀作文《借有字之书品人生》节选。
“因为我读过书,油墨早已融入我的风骨。”“一身才气是一个人最好的修饰。”这些隽永之句早已阐释了“有字之书”对人的风骨的涵养与熏陶,又何须那看似高深实则无用的“无字之书”“心灵之书”?
究其原因,作家似乎过分强调“无字之书”与“心灵之书”而忽略了“有字之书”背后的深刻意蕴。进一步讨论,则更是民族性格与社会环境“作祟”。中国人骨子里的精明让我们忽略了“大智若愚”,更“强迫症”般地一定要将概念完全厘清。掩藏在各种“定义”“概念”之下的其实是一种谬误,其以反理性、反逻辑、反秩序为特点,在美学中被称为“虚无主义”。而社会环境更是其有力帮凶,各类“心灵鸡汤”“成功的十大秘诀”“一百个生活智慧”等层出不穷。盲目地屈从人们的喜爱而不加以辩证的社会环境会将我们的国家带领到何处?
第一段段首两个引用抛出观点,一为因果短句,一为判断短句,果断直接,铿锵有力,给人以不容置疑之感。随后,考生以两个长句兼反问句进行力透纸背的反驳,在肯定了“有字之书”功用的同时,对“无字之书”及“心灵之书”予以绝然的否定。第二段以短句“究其原因”开启,紧承第一段所提出的观点,以逻辑严密的囊括“三书”的一个长句继续对原因进行剖析,并以“作家过分强调……而忽略了……深刻意蕴”的句式予以呈现。此后,考生再以短句“进一步讨论”从内容层面上进行推进,认为作家观点的偏颇是“民族性格与社会环境‘作祟’”。之后,考生继续紧扣观点例举反例,以长句与短句融合的方式对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可谓九曲回环,滴水不漏,充满理性的雄辩之气势。段末,考生再次以一个反问长句作结,将观点归结到国家的层面,令人信服之余倍感考生用语之高明,境界之高远。当然,尽管议论文中的长句子可使文章表达更为严密,但是为了慎重起见,对复杂的句意,考生还是用几个句子分别表达较为合适。因为如果训练有素,运用长句自然能增添议论的色彩和力度;反之,则可能弄巧成拙,画虎不成反类犬。所以,在高考作文中,考生应慎重选择,注意长句与短句的结合,这样才可以使句子形式富有变化并形成跌宕之美。
三、常中微变,语序移位,强调旨意
常式句,就是按照主语在前、谓语及宾语在后,前因后果,先轻后重等正常语序组成的句子;变式句,则是为突出表达某方面的内容,临时改变某些成分的位置的句子。变式句是相对于常式句而言的一种特殊句子形式,其往往能取得常式句所无法达到的表达效果。就高考作文的语言建构来说,变式句一般有下面三种形式:句子成分的倒装,正句和偏句倒装。在具体的应试中,考生需要根据具体的文本语境,选择恰当的句式予以呈现,其终结目的是更好地在作文中表达情意。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I优秀作文《树成荫,容一叶落》节选。
一、整散结合,错落有致,相得益彰
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比较匀称的句子,如排比句、对偶句等,形同古代的骈偶句。散句则是句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句子,其除了受主题的制约而外,几乎不被束缚。所谓整散结合,即指写作语言的整句和散句的结合使用。整散結合的好处是能使文章节奏明快,舒缓自如,富于变化,令阅卷者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抒情和论证的气势,颇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错落之美。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I优秀作文《一横长城长,一点茉莉香》节选。
中国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足以证明长城在中国人心中地位。昔日秦皇,动天下之力,北筑长城,以抵外来入侵。长城长,起伏绵延万里;长城陡,高耸直入云际;长城久,历经千年风霜。它不像吴哥窟,神秘绮丽;它不像巴黎圣母院,崇高圣洁;它不像加利福尼亚漫长的海岸线,柔美动人。它像一条巨龙,屹立于世界东方。它让世代中国人奋勇抗敌,这才有抗日十四年的奇迹;它让中国人充满精气神,这才有今日我中华复兴壮丽征程;它让中国人有永不服输的斗志,这才有那千年未曾断绝的灿烂中华文明!
文段以散句开启,通过引用俗语以导入“长城”这个写作对象,并对其历史沿革及功用作简要概述。之后,考生以三个整句并列,构建为一个整齐划一的排比句,从长城的“长”“陡”及“久”三个维度进行描摹,不但凸显了长城的独具特点,还增加了文章的雄浑语势。其后,考生笔锋逆转,以“吴哥窟”“巴黎圣母院”及“加利福尼亚漫长的海岸线”三个对象与长城进行反面类比,并再次以排比的形式构成一组整句,进一步表现长城的与众不同,个性独立。最后,考生以一个比喻散句领起后文,以一组排比句从功用的角度对长城进行精神层面的评价性总括。整个语段融长短句于一体,骈散句结合,将长城的外形和神韵淋漓尽致地展现在阅卷者面前,可谓字字珠玑,句句锦绣,美不胜收。总之,在高考作文中,使用整散结合句,从语言效果上看,可以增强气势,调节音律;从表达观点的角度看,可以使观点更加鲜明突出、更加具有说服力;而从阅卷者的阅读心理看,可以增强阅读兴趣,及时捕捉到文本有效信息,进而为获得高分奠定基础。基于此,考生如果能够在作文中错落有致地运用好整散句式,使之整饬中有变化,肯定是获得高分的重要筹码。
二、长短交织,互嵌连缀,各尽其妙
长句字数比较多,结构比较复杂,节奏舒缓,表意严密、细致、精确。但是,长句句子长,修饰成分多,往往会顾此失彼,以致使句子或成了结构上的病句,或因修饰不当而发生逻辑错误。考生在考场紧张的氛围中,尤其容易出现此类错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短句结构简明,节奏紧凑,表意简洁、明快、有力,但是往往会显得单一,有骨无肉,缺少丰富度。因此,考生在缀句成篇时,要根据表情达意的实际需要,根据整篇的语言格调,慎重选择。或用长句,或用短句,或长短结合,如果调配得好,语言自然就能因此增色。一言以蔽之,使用长短句交错的因由,主要就是要让语句富于变化,达成平衡,互嵌连缀,各尽其妙。如2017年高考浙江卷优秀作文《借有字之书品人生》节选。
“因为我读过书,油墨早已融入我的风骨。”“一身才气是一个人最好的修饰。”这些隽永之句早已阐释了“有字之书”对人的风骨的涵养与熏陶,又何须那看似高深实则无用的“无字之书”“心灵之书”?
究其原因,作家似乎过分强调“无字之书”与“心灵之书”而忽略了“有字之书”背后的深刻意蕴。进一步讨论,则更是民族性格与社会环境“作祟”。中国人骨子里的精明让我们忽略了“大智若愚”,更“强迫症”般地一定要将概念完全厘清。掩藏在各种“定义”“概念”之下的其实是一种谬误,其以反理性、反逻辑、反秩序为特点,在美学中被称为“虚无主义”。而社会环境更是其有力帮凶,各类“心灵鸡汤”“成功的十大秘诀”“一百个生活智慧”等层出不穷。盲目地屈从人们的喜爱而不加以辩证的社会环境会将我们的国家带领到何处?
第一段段首两个引用抛出观点,一为因果短句,一为判断短句,果断直接,铿锵有力,给人以不容置疑之感。随后,考生以两个长句兼反问句进行力透纸背的反驳,在肯定了“有字之书”功用的同时,对“无字之书”及“心灵之书”予以绝然的否定。第二段以短句“究其原因”开启,紧承第一段所提出的观点,以逻辑严密的囊括“三书”的一个长句继续对原因进行剖析,并以“作家过分强调……而忽略了……深刻意蕴”的句式予以呈现。此后,考生再以短句“进一步讨论”从内容层面上进行推进,认为作家观点的偏颇是“民族性格与社会环境‘作祟’”。之后,考生继续紧扣观点例举反例,以长句与短句融合的方式对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可谓九曲回环,滴水不漏,充满理性的雄辩之气势。段末,考生再次以一个反问长句作结,将观点归结到国家的层面,令人信服之余倍感考生用语之高明,境界之高远。当然,尽管议论文中的长句子可使文章表达更为严密,但是为了慎重起见,对复杂的句意,考生还是用几个句子分别表达较为合适。因为如果训练有素,运用长句自然能增添议论的色彩和力度;反之,则可能弄巧成拙,画虎不成反类犬。所以,在高考作文中,考生应慎重选择,注意长句与短句的结合,这样才可以使句子形式富有变化并形成跌宕之美。
三、常中微变,语序移位,强调旨意
常式句,就是按照主语在前、谓语及宾语在后,前因后果,先轻后重等正常语序组成的句子;变式句,则是为突出表达某方面的内容,临时改变某些成分的位置的句子。变式句是相对于常式句而言的一种特殊句子形式,其往往能取得常式句所无法达到的表达效果。就高考作文的语言建构来说,变式句一般有下面三种形式:句子成分的倒装,正句和偏句倒装。在具体的应试中,考生需要根据具体的文本语境,选择恰当的句式予以呈现,其终结目的是更好地在作文中表达情意。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I优秀作文《树成荫,容一叶落》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