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时代的主潮流,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新课标 化学教学 学习品质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本文结合我实施新课标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体会。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呢?
1、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搬运工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马克思)。”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到尖子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的基础。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展思维。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导演”,把学生推向化學教学的舞台。
3、善于运用言行表情,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言行表情,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一番精彩的开场白,都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终身受用的化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
4、课堂中设计多种参与方式,培养严谨的科学学习习惯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究。这种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效果较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指导、点拨、评价的主导作用。学生通过实验中,亲自去发现问题,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探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了表达能力;归纳总结,促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与提高。通过以上学生的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等活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创造力是个体综合素质中最有生命力的一种特殊素质,是推动全体顺应环境、挖掘潜力、走向成功的内在动能。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呢?
1、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爱护和培育学生的好奇心、质疑习惯,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起点。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多问、多想、多说,从不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允许学生保留自已独树一帜的观点,培养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的精神,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和激情。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疑多问,激活思维,培养学生兴趣,诱发创新意识。
2、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陶行知先生曾经讴歌:“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实施创造性教学,寓创新素质的培养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的发展源的‘机灵点’,使学生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的天赋。”(苏霍姆林斯基)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它自形成以来就与生产、生活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备课中应该收集和参考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材料,创设课堂教学的活泼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发散性思维,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或结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得到“活化”和发展。
3、挖掘教材中的材料,培养自主探究品质
素质教育说到底,在于开发学生智力和非智力潜能,培养创造性的想象力。“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激励的情绪从事学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为人的智慧和意识的伟大感到骄傲。”(苏霍姆林斯基语)因此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材料,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高峰体验中”不断产生内在的学习原动力,促进学生不断探索,主动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作为跨世纪的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开创新世纪化学课堂教学的新开地。
【关键词】新课标 化学教学 学习品质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本文结合我实施新课标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体会。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呢?
1、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搬运工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马克思)。”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到尖子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的基础。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展思维。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导演”,把学生推向化學教学的舞台。
3、善于运用言行表情,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言行表情,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一番精彩的开场白,都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终身受用的化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
4、课堂中设计多种参与方式,培养严谨的科学学习习惯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究。这种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效果较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指导、点拨、评价的主导作用。学生通过实验中,亲自去发现问题,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探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了表达能力;归纳总结,促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与提高。通过以上学生的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等活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创造力是个体综合素质中最有生命力的一种特殊素质,是推动全体顺应环境、挖掘潜力、走向成功的内在动能。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呢?
1、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爱护和培育学生的好奇心、质疑习惯,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起点。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多问、多想、多说,从不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允许学生保留自已独树一帜的观点,培养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的精神,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和激情。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疑多问,激活思维,培养学生兴趣,诱发创新意识。
2、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陶行知先生曾经讴歌:“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实施创造性教学,寓创新素质的培养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的发展源的‘机灵点’,使学生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的天赋。”(苏霍姆林斯基)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它自形成以来就与生产、生活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备课中应该收集和参考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材料,创设课堂教学的活泼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发散性思维,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或结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得到“活化”和发展。
3、挖掘教材中的材料,培养自主探究品质
素质教育说到底,在于开发学生智力和非智力潜能,培养创造性的想象力。“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激励的情绪从事学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为人的智慧和意识的伟大感到骄傲。”(苏霍姆林斯基语)因此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材料,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高峰体验中”不断产生内在的学习原动力,促进学生不断探索,主动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作为跨世纪的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开创新世纪化学课堂教学的新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