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施工现场试验室为“工地课堂”,以校企“双融共育”模式进行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现场教学,通过学生、企业对现场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现场教学经验,对于类似试验检测专业的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地课堂;双融共育;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资助“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GZYGH2011025
1、概况
为了适应我国基础建设大规模开展,铁路、公路施工一线试验检测人员缺乏的问题,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成立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试验检测方向),该专业学生主要面向施工一线的各类检测试验室。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施工一线对检测人才的要求,基于铁路、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相关行业标准,建设完善基于铁路、公路试验检测过程的课程体系,提出校企“双融共育”模式下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
2、校企“双融共育”的内涵
2.1双融共育
“双融”是指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将企业岗位从业标准、企业文化和6S理念双双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素质和身心素质。
“共育”是指培养方案共商,培养过程共管,培养效果共评,培养结果共享,最终实现人才校企共育。
2.2工地课堂的含义、选择原则、注意事项
2.2.1工地课堂
以铁路工程项目部试验室为依托,结合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合理建立工地课堂。工地课堂的内容以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设置,由校内教师负责理论教学工作,试验室主任负责实践性教学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形成校企共同育人的合力。
2.2.2“工地课堂”选择原则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结合企业施工特点,针对铁路施工企业流动不定的特点,按照专业对口、工学交替、学以致用的原则,在铁路、公路建设工地沿线组建“工地课堂”,企业人员与校内教师互兼互聘、交替授课,在教学中实行教学组织的柔性管理,教师一边组织专业教学,一边与学生共同研究施工工法,解决施工项目技术难题,既解决了企业缺人的燃眉之急,又让学生在实际顶岗中得到锻炼提升。
2.2.3注意事项
施工现场人员混杂,施工工序交叉,施工机械繁多,现场教学安全隐患较大。工地课堂要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对学生要分组管理,组长负责本组学生的安全,校内外指导教师要加强现场监督管理,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1)加强现场学生的安全管理,确保现场教学期间学生的人身安全;学生到工地参观学习一定要佩戴安全帽,听从现场人员指挥,严禁动用任何施工机械。
(2)加强现场教学期间纪律管理,确保每位学生能够学到基本知识,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外出要请假,须有专人陪同。严格考勤制度,督促学生把精力投入到现场学习当中。
(3)现场教学任务要落实到人,特别是企业人员,制定相应教学计划和目标,确保现场教学的教学质量。现场人员繁杂,学生容易心慌,不愿意学习,教师应提前做好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学习效果良好。
2.3工地课堂的实施
2.3.1制定实施方案
建立工地课堂之前,首先要学校与项目部进行沟通,根据工地施工进度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要求,制定工地课堂实施方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派优秀教师参与现场教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安排提前制定教学计划、学生评价表、教师评价表、学生考勤表等相关表格资料。
2.3.2工地课堂实施
(1)专业知识准备
①合理安排教学进程配合现场教学实施。由于项目部开始施工时间不同,合理调整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中有些课程的开课时间。将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安排在施工淡季,专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安排在工地开工的高峰时段。这样学生有了一定理论基础,再去现场教学效果会比较明显。
②充分利用现场的各种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利用现场的各种标识牌进行专业知识讲解,结合现场施工步骤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学生既能看到施工步骤又能亲自到现场了解施工工艺,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吸收,同时学生要到试验室和工地进行相关试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学生现场参与试验室的日常工作,既可以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又可以锻炼实践能
(2)培养企业精神途径
本校以“德修身,技立业”为校训,以“博爱、诚信、和谐、创新”为校风,形成了“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学院精神,依托铁路行业,紧密结合市场,突出铁路工程办学特色,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只有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学生才能够在企业安心工作、埋头苦干,才能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实现自我价值,成就一番事业。
3、实施效果
3.1学生自评
①“工地课堂”教学形式新颖,学生积极性高。学生认为在工地课堂他们可以边学理论边到现场做试验,遇到不懂的问题,还可以请教施工现场是师傅,通过反复联系,他们的动手能力有很大提高,而且記住的理论知识也不容易忘记。现在在工地上上课,虽然条件艰苦些,但是学到的东西可以马上用到实际过程中,可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②“工地课堂”教学目的明确,学生收获明显。通过现场教学,他们可以更好的融入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只有充分了解企业,将企业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才能更好的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3.2企业评价
“工地课堂”这种教学模式选取的教学内容就是学生以后的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通过真实的工程案例教学,培养出的学生更符合企业的要求,学生可以提前熟悉施工企业情况,毕业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学生在现场教学中,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兴趣更浓,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工地的资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3教师评价
①工地课堂实现学生的校企共育,培养合适人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主动性不强,感觉知识无用,现场教学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现场教学围绕施工中的问题讲解基本知识和解决办法,学生以后遇到类似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②工地课堂实现校企的优势互补,提高学生质量。学生是学校的“产品”,学校的优势在于理论教学,企业是学生的使用者,企业注重的是学生的施工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将校企优势互补,才能培养出满足企业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4.结语
“工地课堂”这种新的教学组织模式,既可以解决校内实训条件有限、学生所学知识无处用的问题,也可以为企业培养上手快、能吃苦的施工一线技术人员;对生、校、企是三赢的好事。针对铁路建设行业、施工企业特点,结合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建立“工地课堂”,实现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校企“双融共育”机制,同时对其他施工或检测类高职院校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孙芳芳,闫志利.论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中职德育工作.江苏教育,2012
[2]权灵通,刘红梅、陈晓娟.当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与对策[J].文教资料,2012
关键词:工地课堂;双融共育;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资助“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GZYGH2011025
1、概况
为了适应我国基础建设大规模开展,铁路、公路施工一线试验检测人员缺乏的问题,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成立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试验检测方向),该专业学生主要面向施工一线的各类检测试验室。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施工一线对检测人才的要求,基于铁路、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相关行业标准,建设完善基于铁路、公路试验检测过程的课程体系,提出校企“双融共育”模式下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
2、校企“双融共育”的内涵
2.1双融共育
“双融”是指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将企业岗位从业标准、企业文化和6S理念双双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素质和身心素质。
“共育”是指培养方案共商,培养过程共管,培养效果共评,培养结果共享,最终实现人才校企共育。
2.2工地课堂的含义、选择原则、注意事项
2.2.1工地课堂
以铁路工程项目部试验室为依托,结合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合理建立工地课堂。工地课堂的内容以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设置,由校内教师负责理论教学工作,试验室主任负责实践性教学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形成校企共同育人的合力。
2.2.2“工地课堂”选择原则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结合企业施工特点,针对铁路施工企业流动不定的特点,按照专业对口、工学交替、学以致用的原则,在铁路、公路建设工地沿线组建“工地课堂”,企业人员与校内教师互兼互聘、交替授课,在教学中实行教学组织的柔性管理,教师一边组织专业教学,一边与学生共同研究施工工法,解决施工项目技术难题,既解决了企业缺人的燃眉之急,又让学生在实际顶岗中得到锻炼提升。
2.2.3注意事项
施工现场人员混杂,施工工序交叉,施工机械繁多,现场教学安全隐患较大。工地课堂要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对学生要分组管理,组长负责本组学生的安全,校内外指导教师要加强现场监督管理,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1)加强现场学生的安全管理,确保现场教学期间学生的人身安全;学生到工地参观学习一定要佩戴安全帽,听从现场人员指挥,严禁动用任何施工机械。
(2)加强现场教学期间纪律管理,确保每位学生能够学到基本知识,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外出要请假,须有专人陪同。严格考勤制度,督促学生把精力投入到现场学习当中。
(3)现场教学任务要落实到人,特别是企业人员,制定相应教学计划和目标,确保现场教学的教学质量。现场人员繁杂,学生容易心慌,不愿意学习,教师应提前做好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学习效果良好。
2.3工地课堂的实施
2.3.1制定实施方案
建立工地课堂之前,首先要学校与项目部进行沟通,根据工地施工进度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要求,制定工地课堂实施方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派优秀教师参与现场教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安排提前制定教学计划、学生评价表、教师评价表、学生考勤表等相关表格资料。
2.3.2工地课堂实施
(1)专业知识准备
①合理安排教学进程配合现场教学实施。由于项目部开始施工时间不同,合理调整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中有些课程的开课时间。将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安排在施工淡季,专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安排在工地开工的高峰时段。这样学生有了一定理论基础,再去现场教学效果会比较明显。
②充分利用现场的各种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利用现场的各种标识牌进行专业知识讲解,结合现场施工步骤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学生既能看到施工步骤又能亲自到现场了解施工工艺,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吸收,同时学生要到试验室和工地进行相关试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学生现场参与试验室的日常工作,既可以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又可以锻炼实践能
(2)培养企业精神途径
本校以“德修身,技立业”为校训,以“博爱、诚信、和谐、创新”为校风,形成了“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学院精神,依托铁路行业,紧密结合市场,突出铁路工程办学特色,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只有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学生才能够在企业安心工作、埋头苦干,才能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实现自我价值,成就一番事业。
3、实施效果
3.1学生自评
①“工地课堂”教学形式新颖,学生积极性高。学生认为在工地课堂他们可以边学理论边到现场做试验,遇到不懂的问题,还可以请教施工现场是师傅,通过反复联系,他们的动手能力有很大提高,而且記住的理论知识也不容易忘记。现在在工地上上课,虽然条件艰苦些,但是学到的东西可以马上用到实际过程中,可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②“工地课堂”教学目的明确,学生收获明显。通过现场教学,他们可以更好的融入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只有充分了解企业,将企业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才能更好的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3.2企业评价
“工地课堂”这种教学模式选取的教学内容就是学生以后的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通过真实的工程案例教学,培养出的学生更符合企业的要求,学生可以提前熟悉施工企业情况,毕业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学生在现场教学中,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兴趣更浓,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工地的资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3教师评价
①工地课堂实现学生的校企共育,培养合适人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主动性不强,感觉知识无用,现场教学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现场教学围绕施工中的问题讲解基本知识和解决办法,学生以后遇到类似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②工地课堂实现校企的优势互补,提高学生质量。学生是学校的“产品”,学校的优势在于理论教学,企业是学生的使用者,企业注重的是学生的施工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将校企优势互补,才能培养出满足企业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4.结语
“工地课堂”这种新的教学组织模式,既可以解决校内实训条件有限、学生所学知识无处用的问题,也可以为企业培养上手快、能吃苦的施工一线技术人员;对生、校、企是三赢的好事。针对铁路建设行业、施工企业特点,结合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建立“工地课堂”,实现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校企“双融共育”机制,同时对其他施工或检测类高职院校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孙芳芳,闫志利.论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中职德育工作.江苏教育,2012
[2]权灵通,刘红梅、陈晓娟.当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与对策[J].文教资料,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