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们在教学中时常遇到了这样的困惑:当教学内容结束或者要求学生自己学习时,学生一脸茫然,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我想这主要是学生从小学到现在,接受的教学模式还没有真正改变。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以自身为主体,通过学生配合来完成教学计划,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似乎也习惯了接受式教学,自主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似乎很陌生。然而自主学习对于学生恰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能燃起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自主学习有三个特征,一是本能性。人天生具有学习的本能,在教育学中我们往往利用学生对于未知知识的求知心理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二是社会性。个体不可能脱离群体,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往往会受环境的影响,同样也会影响环境。三是创造性。这是自主学习的更高层次,学习主体能够通过学得的知识指导实践,对事物作出超前的认识。这种创造性的充分表现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所以老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时候要充分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
本文结合自主学习的三个特征,谈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几点看法。
一、 前置任务,明灯引路。
学生习惯上完新课做巩固练习,长期下来就养成了等待知识和被教会的习惯。对刚进入初中生活的学生来说,长期养成的习惯我们很难马上要求他们自主学习。只能慢着性子一步一步开展。我觉得第一步可先从改变学生的作业方式开始:先把学生平时的作业从课后作业改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课前作业,我们这里称为前置任务,另一部分是课后练习。前置作业是针对学生即将上的新课设置的一些问题或任务,这个前置任务将促使学生去自主学习,为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引路。课后作业是课前作业的延伸,学生通过课前和课堂的学习,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所以初次的课后作业不能难度太高。
比如在上八年级下第二章《二氧化碳》,我设计的前置任务是:
1、例举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你能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吗,说说你的方法。
3、实验室利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请根据双氧水制取氧气的经验,画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
第一题本着“多做”原则,第二题本着“低人”与“深思”的原则,第三题即“高出”,是对原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的感悟,是一种知识的迁移。前置任务并不是很死板的每节课都需要体现出这几个原则,原则只是一个整体的方向,我们有时候可能只体现出某几个原则,同样前置任务也不一定就是每节课都要前置,有时候它可以是一章内容的前置或某个知识块的前置任务。
这样,就能紧紧地从学生的本能出发,抓住这个年龄段天生具有的很强学习的本能,为我们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打开了第一扇门。
二、小组合作,铺路架桥。
学生自主学习后的成果需要给予充分的展示,才能促使自主学习不断进行。小组合作就是新课程下有效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我们该如何真正有效发挥小组合作呢?
同样以上面《二氧化碳》的教学为例,课堂上我先直接让学生针对第三个问题进行小组交流,由于事前有充分的准备,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组里发表意见,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图在大家共同讨论下就出台了。当各组把自己的成果拿上来展示的时候,对于收集方法各组之间又开始争议,有些组认为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有些组认为排水法也可以,因为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不很大。似乎双方说法都有理,到底谁的更好呢,于是各组就利用自己的方法开始制取二氧化碳,结果显示排水法也能收集二氧化碳,于是排空气法的同学们就有点不服气了,认为排水法的速度肯定没有排空气法快,排水法的同学却坚持排水法很快,到底哪种方法更快更好,于是课堂上生成的东西作为学生课外衍生思考的问题,我让学生回去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比较排水法和排空气法速度快慢。在这种小组合作的模式下,每个学生都很有成就感,大部分学生都很有兴致地自主去思考这个问题,并期待最终的结果。
三、反馈评价,激励提高。
在初中阶段,我们会发现年级越高,主动发言的学生越少。不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差不发言不配合,而是缺少点刺激,我在这些年的实践中,我觉得只要及时跟上评价激励的手段,激发学习动机,就会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期末复习的时候,学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于是我就把角色转变成为和学生竞争的“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规定对于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如果是由“教师”抢答的,那么分数就加给“教师”,学生回答的就加给学生。以过去的经验,我得分的机会是很大的,但在连续两节课中我一分未得,让人吃惊的是,学生解题方法有比我教学过程中常规方法简单,在一次解题中有三位学生上来分析,第一位看错题目,第二位分析到一半就发现自己的思路有问题,第三位学生分析得头头是道,下面的学生连连说“哦,哦”,这些家伙,当这位学生分析到最后一步的时候,台下学生在不知觉中基本已融入到当时的教学情境里,配合讲台上的“教师”不禁说出结果。我真的很佩服这个学生,那个时候我真的是感觉到教书这么多年第一次让我情不自禁地为学生鼓掌,不但为学生的解题方法,更为学生能够像教师那样在台上借图分析题目把这么多同学教懂。从学生的中可以判断出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与参与度那天我真的相信,学生的能力真的是无法估量的。教师的展现的方法绝对不一定就比学生的好,老师的教也不一定就比学生好。这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的方法,便是心理学的一个仰八脚效应。当学生觉得教师很完美又遥不可及的时候,教师是很难走进学生的心里,教师需要学生面前露短,让学生觉得老师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老师能做的我也能做,或许做得更好,在这种自信的心理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更高。所以我们的评价体系中有时候不要单单想到学生获得什么,或许可以想象老师有什么好失去的。
适当运用评价体系,合理运用外部激励,巧妙设计内部激励,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相结合,激活并维持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前置任务,根据目前教学现状,为学生自主学习打开第一扇窗;小组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展示提供了平台;评价激励,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肯定。三者相辅相成,能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有三个特征,一是本能性。人天生具有学习的本能,在教育学中我们往往利用学生对于未知知识的求知心理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二是社会性。个体不可能脱离群体,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往往会受环境的影响,同样也会影响环境。三是创造性。这是自主学习的更高层次,学习主体能够通过学得的知识指导实践,对事物作出超前的认识。这种创造性的充分表现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所以老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时候要充分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
本文结合自主学习的三个特征,谈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几点看法。
一、 前置任务,明灯引路。
学生习惯上完新课做巩固练习,长期下来就养成了等待知识和被教会的习惯。对刚进入初中生活的学生来说,长期养成的习惯我们很难马上要求他们自主学习。只能慢着性子一步一步开展。我觉得第一步可先从改变学生的作业方式开始:先把学生平时的作业从课后作业改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课前作业,我们这里称为前置任务,另一部分是课后练习。前置作业是针对学生即将上的新课设置的一些问题或任务,这个前置任务将促使学生去自主学习,为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引路。课后作业是课前作业的延伸,学生通过课前和课堂的学习,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所以初次的课后作业不能难度太高。
比如在上八年级下第二章《二氧化碳》,我设计的前置任务是:
1、例举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你能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吗,说说你的方法。
3、实验室利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请根据双氧水制取氧气的经验,画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
第一题本着“多做”原则,第二题本着“低人”与“深思”的原则,第三题即“高出”,是对原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的感悟,是一种知识的迁移。前置任务并不是很死板的每节课都需要体现出这几个原则,原则只是一个整体的方向,我们有时候可能只体现出某几个原则,同样前置任务也不一定就是每节课都要前置,有时候它可以是一章内容的前置或某个知识块的前置任务。
这样,就能紧紧地从学生的本能出发,抓住这个年龄段天生具有的很强学习的本能,为我们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打开了第一扇门。
二、小组合作,铺路架桥。
学生自主学习后的成果需要给予充分的展示,才能促使自主学习不断进行。小组合作就是新课程下有效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我们该如何真正有效发挥小组合作呢?
同样以上面《二氧化碳》的教学为例,课堂上我先直接让学生针对第三个问题进行小组交流,由于事前有充分的准备,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组里发表意见,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图在大家共同讨论下就出台了。当各组把自己的成果拿上来展示的时候,对于收集方法各组之间又开始争议,有些组认为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有些组认为排水法也可以,因为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不很大。似乎双方说法都有理,到底谁的更好呢,于是各组就利用自己的方法开始制取二氧化碳,结果显示排水法也能收集二氧化碳,于是排空气法的同学们就有点不服气了,认为排水法的速度肯定没有排空气法快,排水法的同学却坚持排水法很快,到底哪种方法更快更好,于是课堂上生成的东西作为学生课外衍生思考的问题,我让学生回去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比较排水法和排空气法速度快慢。在这种小组合作的模式下,每个学生都很有成就感,大部分学生都很有兴致地自主去思考这个问题,并期待最终的结果。
三、反馈评价,激励提高。
在初中阶段,我们会发现年级越高,主动发言的学生越少。不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差不发言不配合,而是缺少点刺激,我在这些年的实践中,我觉得只要及时跟上评价激励的手段,激发学习动机,就会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期末复习的时候,学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于是我就把角色转变成为和学生竞争的“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规定对于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如果是由“教师”抢答的,那么分数就加给“教师”,学生回答的就加给学生。以过去的经验,我得分的机会是很大的,但在连续两节课中我一分未得,让人吃惊的是,学生解题方法有比我教学过程中常规方法简单,在一次解题中有三位学生上来分析,第一位看错题目,第二位分析到一半就发现自己的思路有问题,第三位学生分析得头头是道,下面的学生连连说“哦,哦”,这些家伙,当这位学生分析到最后一步的时候,台下学生在不知觉中基本已融入到当时的教学情境里,配合讲台上的“教师”不禁说出结果。我真的很佩服这个学生,那个时候我真的是感觉到教书这么多年第一次让我情不自禁地为学生鼓掌,不但为学生的解题方法,更为学生能够像教师那样在台上借图分析题目把这么多同学教懂。从学生的中可以判断出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与参与度那天我真的相信,学生的能力真的是无法估量的。教师的展现的方法绝对不一定就比学生的好,老师的教也不一定就比学生好。这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的方法,便是心理学的一个仰八脚效应。当学生觉得教师很完美又遥不可及的时候,教师是很难走进学生的心里,教师需要学生面前露短,让学生觉得老师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老师能做的我也能做,或许做得更好,在这种自信的心理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更高。所以我们的评价体系中有时候不要单单想到学生获得什么,或许可以想象老师有什么好失去的。
适当运用评价体系,合理运用外部激励,巧妙设计内部激励,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相结合,激活并维持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前置任务,根据目前教学现状,为学生自主学习打开第一扇窗;小组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展示提供了平台;评价激励,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肯定。三者相辅相成,能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