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错误中学习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tianl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一道区级调考错题为例,展示了从错误中学习的四个方面:(1)发现错误——学习的起点;(2)分析错误——学习的核心;(3)纠正错误——学习的目标;(4)问题提升——学习的升华.
  [关键词] 发现错误;分析错误;纠正错误;问题提升
  从科学的发展历程来看,通向真理的道路常常是以错误为基石. 一个较为圆满的成果背后包含工作者们无数次从错误到正确的修正与调整. 数学学科的进步也毫无例外. 比如:1640年前后法国数学家费马断言素数表达式为:对于任何非负整数n,表达式F=22n 1均给出素数. 大约100年后,1732年数学大师欧拉发现F=225 1=641×6700417不是素数,从而推翻了费马猜想. 又如:在微积分的蓬勃发展时期,引进一致连续概念以前,包括柯西在内数学家们对收敛函数项级数可以逐项积分都深信不疑,几乎所有的数学家都确信连续函数一定是可微的. 1872年魏尔斯特拉斯给出了历史上第一个处处连续但不可微的例子,进而引发了对函数具有“反常”性态的深入研究. 可见,错误非但不是数学中的“包袱”,反而是促进数学发展的一剂良药,正是错误和正确的交织推动着数学的向前发展. “从错误中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提倡的一种重要学习策略. 它体现了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是现代教学观下的一种教育机智. 文中以一道区级调考试错题为例,展示“从错误中学习”的过程.
  案例 (某市区级调考试题)如图1,点D,E,F分别在△ABC的三边上,E是AC的中点,AD,BE,CF交于一点G,BD=2DC,S=2,S=22,则△DGC的面积是______.
  为便于叙述这里先对案例中试题的条件进行编号:
  ①E是AC的中点;
  ②AD,BE,CF交于一点G;
  ③BD=2DC;
  ④S=2;
  ⑤S=22.
  发现错误——学习的起点
  这里给出试题的两种解法:
  解法1 ①⑤S=11 ④S=9 ③S =3.
  解法2 ③⑤S=①④S=4S=.
  解法1、2都正确,但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
  分析错误——学习的核心
  法国数学家阿达玛指出:“即使优秀的数学家也经常犯错,不过他能很快地发现并纠正”.
  分析1 ==, 由①⑤可知S=9,S=4,故=,这与③矛盾;
  分析2 ===,设S=x,则S=x,S=4x,故S=5x=11,解得x=≠2;即S≠2,这与④矛盾;
  分析3 当S=2时,由分析2可知S=8,故S=10,解得S=20,这与⑤矛盾;
  分析4 由前文分析可知S=,S=3,所以S=-3-2-2=,故A,D,G不共线,这与②矛盾.
  可以发现,原题的条件间互不相容,是一道错题!为了加深对错误的认识,下面看看试题的背景:
  塞瓦定理 如图(原题图),G是S内一点,连接AG,BG,CG,并分别延长交BC,CA,AB于D,E,F,则··=1.
  因为··=··,由塞瓦定理可得:··=1或S·S·S=S·S·S.
  可以发现G点一旦确定,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两线段的比值确定,且G与任意两定点构成三角形中的两小三角形比值确定. 这可以看成是此模型下的内在属性. 于是G、线段比值、面积大小必须达到内在和谐,否则将会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形. 文中的错因正是由G、线段比值、面积大小间矛盾所致.
  纠正错误——学习的目标
  该题目的纠正方式有以下几种:
  改进1 其余条件不变,将⑤中的S=22改为S=20即可.
  改进2 其余条件不变,将④中的S=2改为S=即可.
  改进3 其余条件不变,将③中的BD=2DC改为BD=DC不共线即可.
  改进4 其余条件不变,将②中的AD,BE,CF交于一点G改为B,G,E不共线即可.
  改进5 其余条件不变,将②中的AD,BE,CF交于一点G改为A,G,D不共线即可.
  问题提升——学习的升华
  对错题深入了解后,“你能把问题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吗?”(波利亚语).
  推广1 如图(原题图),AD,BE,CF交于一点G,BD=mDC,AE=nEC,S=22,则△DGC的面积是S=.
  证明 设S=x,S=y,由BD=mDC,AE=nEC,可得S=mx,S=ny,
  于是(m 1)x y=,x (n 1)y=, 解得x=,y=, 即S=.
  推广2 如图,若△ABC的面积为1,BG ∶ GF ∶ FC=m ∶ 1 ∶ n,CE ∶ DE ∶ AD=s ∶ 1 ∶ t,
  则S=-.
  证明 设S=mx,S=sy,由题意得S=(n 1)x,S=(t 1)y,
  于是mx (n 1)x sy=,(n 1)x sy (t 1)y=,解得x=,y=-.
  令S=nu,S=sv,则S=(m 1)u,S=(t 1)v,
  得nu (m 1)u sv=,nu sv (t 1)v=.
  解得
  u=,v=-.
  故S=S-S-S
  =-mx-nu-sv
  =-.
  特别地,当m=n=s=t=1时,有AD=DE=EC,BG=GF=FC, 此时S=.
  教学启示
  文中的案例展示了“从错误中学习”的过程:发现错误、分析错误、纠正错误和问题提升,其中发现错误是“学习”的起点、分析错误是“学习”的核心、纠正错误是“学习”的目标,问题提升是“学习”的升华. 同时,错误分析是“学习”的难点,分析错误是“学习”的关键点,问题提升是整个“学习”的亮点. 整个过程在析错、纠错中揭示了错误的本质,在提升中将案例“学习”推向了高潮. 可见,“从错误中学习”是一种有益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的错误很多,包括知識错误、逻辑错误、心理错误、策略错误等等. 面对错误,我们需要有容纳错误的胸怀,而不是对错误的简单摒弃. 教学中犯错的主体有教师、学生以及知识载体(教材、教辅等),尤其面临学生的错误,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与接纳. 因此,将错误开发成宝贵的学习资源、教育资源我们责无旁贷!
其他文献
2007年6月28日,江苏省教育厅隆重举行吴为山教授捐赠孔子塑像揭幕仪式。王斌泰厅长在仪式上说,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在教育大厦敬立孔子塑像,意义重大。全省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育厅的机关干部,必须带头认真学习研究孔子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带头继承与弘扬孔子教育思想的实质与精髓。仪式上,王斌泰厅长和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施建军共同为孔子铜像揭幕。吴为山教授简要介绍了创作孔子青铜
丁粉红 张所滨 翟红梅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中占据篇幅最多的一个单元就是加法和减法,共有34页。“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主要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加法与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的口算以及应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之前,除了在生活中会遇到不少用加法和减法来进行思考的问题,具备学习加法和减法的生活基础外,已有的主要知识基础包括两个方面:会数10以内的数,会用
[摘 要] 类比探究题是中考常见的问题类型,问题解析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突破过程有着鲜明的特点,即结合类比思想,通过对比、联想是该类问题突破的关键. 文章将对一道考题开展类比探究,反思问题解析思路,总结类比考题解析方法,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类比;探究;几何;模型;思想方法   问题呈现  【问题提出】  (1)如图1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连接AC,BD,AB=AD,∠BAD=∠
2006年12月28日至29日,江苏省教育厅在南京双门楼饭店召开会议,专题研讨当下农村小学教育工作。来自全省部分市(县、区)教育局分管普教的教育行政领导和小学校长代表50余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由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陆岳新主持,与会代表现场考察了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南京、张家港、海门、大丰、无锡惠山、靖江、盐城、扬州、洪泽以及吴江市舜湖实验学校、常州市奔牛实验小学等作了大会交流发言。省教育厅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小学三年级以上年级全新的必修课,具有划时代性,其内容的复杂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组织的艰巨性,导致这门亮点课程,在大多数农村小学只是课程表上的一张标签而已。我了解到绝大多数教师对这门课程基本不了解,或是理解上存在片面性,加上没有专家指导,没有现成的教材依据,不知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如何组织活动,活动内容流程的设计实施如何进行……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在从事这门课程的操作实践中不断摸索、
误区一:课始,教师揭示课题后,便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定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并且自选出学习本课的方法。  策略:未雨绸缪,超前动作。(1)课前创设悬念,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2)布置别具一格的预习作业,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来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读。  误区二:学生自学课文前,不少教师用投影片或小黑板揭示出本节语文课的学习目标,字词句篇一应俱全,旨在为学生的自主
阅读教学,首先是阅读,然后才是教学。教师对教材的适度阅读、适当解读是顺利实施教学的先决条件,是圆满达成教学目标的必要保证。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教师而言,这十年的工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备课前对文本进行阅读、解读,直至研读。只有你的这一份工夫做得深、做得透、做得实,台上的那一分钟才能幻化出无尽的风采。  语文学习是一个聚沙成塔的过程。阅读同样如此。若单就理解而言,体现得更多的则是披沙拣
[摘 要] 基于动态数学技术的初中数学变式教学,能让数学符号与图形的变化过程可视化,能让概念的生成过程直观化,能让解题思路多维化,能有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静态环境想象动态过程的不足,不仅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思维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动态数学技术;提效;变式教学;图形的旋转  变式教学法非常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数学思维拓
教学实践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3-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手势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在手指游戏中以旧引新  教师与一
摘要:中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源于“越减越重”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老师、家长和学生也各有责任。完善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重视师生交流,调整家长。态,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是促进中小学生,理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中小学生 学习心理压力 成因 对策    “减负”的口号喊了很多年,却犹如不开花的铁树,成效不明显。压在学生身上的四座大山——在校时间长,作业量大,考试频繁,课外辅导多没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