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开放”作文教学法初探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71896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多元化开放”作文教学的特征
  (一)观念开放
  (1)训练地位的变化。由“教师为中心”走向“学生为主体”。过去是屈从于教师的意志和需要为文造情,写“遵命文章”;现在则要求废除教学中的命令作文、权威主义和形形色色压抑学生人格的现象,学生有命题的自主权,在较大范围内对体裁、题材有一定的选择权,对自己文章的修改权。
  (2)训练目的的变化。由“应试作文”向“为使用、需要而作文”,突出作文教学的工具性、交际性。过去考啥写啥,每学期学生总有写不完的有意义的人、事和活动,讲究以小见大,微言大义,结果学生往往习惯于重复别人的意思,宁肯说空话、假话、套话,也不愿公开表露虽然幼稚却充满真诚的富于个性的思想。训练目的的偏狭必然导致作文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单一化、公式化和贫乏化。
  (3)心理机制的变化。由“要我写”向“我要写”过渡。注重写作的心理准备阶段,努力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兴奋区。作文教学把调动学生内驱力、培养兴趣放在第一位,把教写作方法、技巧放在第二位。要多渠道、多层次地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让学生有一种成功的体验。
  (二)向生活开放
  作文教学要把学生的眼光从身边引向社会。现代许多语文教育专家提出作文教学要强调生活、情趣两大要素。实践证明,学生精神生活越丰富,他们的语言文字发展就越有动力。语言的贫乏化与生活的贫乏化是同步的,二者互为因果关系。当前要把横在课内和课外的那堵墙推到,引导学生关注各种社会现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外写作环境,扩大其智力背景,使学生有更多的窗口获得外界的信息,丰富他们的思想。把写作的触角延伸到校园之外,延伸到社会每个角落。这样,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还能培养学生从小参与社会的意识,有助于克服作文中的“学生腔”。
  (三)向思路开放
  由求同思维向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转化,由单一的写作视角向多视角转化。与其让学生在作文中按照现成的思路和观点敷衍成文,还不如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把作文变成一种探索真理、深化认识和自我教育的过程。要十分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展开联想和想象。不要把中学生的作文成人化,不要把学生思维的角度一律化。否则,只能是堵塞写作思路,窒息写作活力。
  (四)向口语开放
  美国学者卡耐基认为,我们只利用了自己身心资源的一小部分,而要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首先要从有效的说话开始。说是训练思维的体操,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开发学生的智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做好说的训练必须要做到“口语的开放”。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条条框框”的限制,敢于说真话,抒真情,不矫揉造作,不胡编乱造;其次,放开心理,使学生敢说、想说。另外,要尊重学生口语个性化和特殊化,每个学生的口语表达是各有特点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发展特色,提高口语水平。
  (五)训练方式的开放
  由单一的一支笔、几页纸的训练方式向“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转化。具体应做到:既写单一的大作文,也写灵活简便的小作文;既写一篇完整的文章,也写若干片断组合;既写千篇一律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也引导学生写杂文、诗歌;既写命题作文,也写供材料作文和供情境作文;既可由教师命题学生作文,也可让教师“下水作文”或师生共同作文,体味甘苦,切磋得失。作文教学的内涵原本是多姿多彩的,千万不能用一律的刻板的训练方式将一个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学生变成一架架缺少灵性的机器。
  (六)向学生开放
  过去是教师命题,学生作文,老师批阅、评分、评讲,整个作文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现在试行学生有命题的自主权,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审美的小天地,学生有机会直接发表对人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见解,可大大增强学生参与生活和干预生活的社会主人翁感。自改、互改、互评,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对自己和他人作文的评价,从而增强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延伸作文的教学的过程,向前延伸,则强调作文的准备和酝酿阶段,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整理素材;向后延伸,则培养学生自己动手修改文章的能力。
  二、多元化开放的作文教学中的“七个结合”
  (1)作文同实际生活结合,有所为而作,有所感而作。
  (2)作文同学生的爱好、特长和兴趣结合,有所好而作,有所乐而作。
  (3)作文同学生思考的兴奋点结合,有所思而作,有所疑而作。
  (4)把课文的示范作用和报刊中学生佳作的模仿借鉴作用结合起来。
  (5)把内容的社会化和形式的杂文化、散文化结合起来。杂文要求学生有深刻的思想渗透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活。散文形式灵活,便于直抒胸臆。
  (6)要把求同思维与创造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拓宽思维空间。
  (7)把作文的小课堂和社会的大课堂、学科的大课堂结合起来。
  前四个结合就是要使作文教学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教材,贴近思想,缩小作文教学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有话可说。后四个结合就是要求作文教学应拓展时空,扩大视野,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不断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其他文献
谢墨凛在北京公社的首次个展延续了他近年来使用的机械作画方法,九幅丙烯作品均由电脑控制的雕刻机完成。这已经成为他的标志。然而.在精确地制造强烈的视觉感受之外,谢墨凛意图
语文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认知规律筛选和设定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杂陈繁芜、乏味低效的课堂。鉴于此,笔者根据多年一线教学经验,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取舍作了相关探索。  一、紧跟三维目标,舍去漫无边际  许多学生会私下反映语文老师讲课跑题,能从鲁迅讲到美人鱼。曾几何时,我们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语文课堂能给学生拓展更多的课外知识,然而盲目的拓展造成了喧宾夺主,同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同行们自觉践行以“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优化课堂结构,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等方面积极探索。教师把课堂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享受了成功,张扬了个性,探究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一、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教学活动过程对教
“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效能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课堂教学活动。这一活动基本标准是教学设计精当,讲课精炼有效,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分层教学落实到位,师生关系融洽,教学目标充分达成。然而,根据学生学习阶段的不同,老师授课内容的差异,“高效课堂”建设思路应有所不同。那么,如何在不同课程中有效地进行“高效课堂”建设,长
对所有学生而言,初中是其参与文化知识教学的“黄金时期”,学好初中各科知识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作为初中学校,必须为学生营造优越的学习环境,使其在课堂学习中收获诸多的文化知识内容。语文是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学好语文知识是每一位初中生应当掌握的知识技能。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约束,初中语文教学依旧处于探索阶段,应用逆向思维辅助教学是每一位教师需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一线教师和教学理论研究者长期关注的问题。高效课堂就是通过低投入、高产出的教学实践,使教学高效。本文将以初中英语课的教学为例,从教学活动的开端——教学准备开始提出一个贯穿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措施,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打造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  一、改进教学准备工作  教学准备是教学的先期活动,只有做到准备充分,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教学的准备工作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日渐由理想变为实际操作,范例层出不穷。每一种创新手段的出现和实践都反映出改革者理性的反思、大胆的思索、勇敢的尝试,其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不断激活、不断调节、不断构建新的教学秩序,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及效率,寻求一种既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又不削弱教师主体性并且能够体现教育活动主体性的教学方式。  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创新”不应该是一味地求新、求异。下面
一大片广裹阴沉的风景,如同一个重建的梦境,一个重温的故事,把观者带到海波的家乡,一个历经岁月沧桑的东北小镇,但人们来了又去,它也随之缓慢发生变化。
英语教学的核心在于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激发自身学习潜能的基础上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英语,为他们提供自主学习和自由展示的机会。多从学生学习认知的需要和学科知识结构体系的角度来优化课堂教学,能更好地发挥课堂的导学生成作用,帮助学生获取更为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使他们提高语言综合表达能力。  一、实施分层组团活化学习模式,激活学生的思维感知  根据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差异来实施分层团队学习,能在激活学生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针对石家庄市数10所中小学的残障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所涉及的体育设施、体育师资、教学方式、残障学生自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