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我们要深化“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强调“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实践养成。
一、构建生态德育体系。
基于对办学理念体系的深度思考和对校情学情的理性分析,我们构建了生态德育体系,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和个性发展;创新“两并四性”的工作思路:情感认同与行为习惯并举,教育引导与实践养成并重。“两并四性”的工作思路体现了目标系统慧体性、管理系统开放性、实践策略多样性、评价体系科学性,实现了“四创四成”的宗旨目标:“四创”即创办、创业、创新、创造;“四成”即成长、成人、成才、成功。
二、建立“全、细、严”的制度文化
机制保障:我们以目标为导航,以机制创新为重点,建立开放、互动、发展性管理机制。建立用人导向机制,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建立完善的考评排序机制,以实绩创佳绩;建立全面的目标管理机制,实行“指标捆绑,柔性整合”;建立人文的激励奖惩机制,激活教师队伍;建立有效的科研机制,开展行动研究;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对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量化考核、定性描述。在我校,优秀是计算出来的,合理的评价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激发了教师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的积极性,引领他们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他人”。有机制保障,主体作用发挥的比较充分。
制度建设:只有完善的制度建设,才能完善育人行为。管理精细见实效,制度管理有保障。学校的制度是在需求中产生,在发展目标下协商出来的。以《哈尔滨市三十五中学质量管理手册》(7大项,163分项)为基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创新制度产生的过程,同时引导教师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与制度的制定和决策的形成。从学生的行为,到教师的言行;从学生的学业,到教师的业绩;从学生的课堂,到教师的办公;从学生的习惯,到教师的素养等都制定了明确的制度。形成规范性制度量化、禁止性规定明确、奖惩性措施到位的完备的制度体系。
文化引领:用独特的文化塑造人,建立了四个文化(教师读书文化、教师合作文化、教师团队文化、教师自律文化)引导教师以集体竞争取代个人竞争,形成和谐的竞争机制。做到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从个体发展走向团队成长。
队伍建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要做人生的引路人,打造专业化的德育团队是我们的工作主题和重点。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工程,班主任专业化是教育发展之基,提高之源,竞争之本。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班主任是德育工作开展的脊梁。我们从战略思考的角度,遵循师生成长的规律,经过多年的实践,不断的反思提升,凝练成实践智慧,最终物华成德育成果。我们构建了层级式的培训模式:分类培养、分层培训、分段推进、分批考察。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实施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的核心工程。如何打造专业化的班任团队,我们做了三个依托。一是依托全景式的培训链,全员化的打造德育团队。专家引领式培训、课题牵动式培训、任务驱动式培训、案例反思式培训、网络交流式培训;二是依托贴地式行动研究,点化教育行为。建立了五微模式:微课题——问题群、微论坛——名师群、微创新——策略群、微课堂——资源群、微评价——动力群;三是依托引领式主题研修,凝练实践智慧。实施“三格”工程(入格、升格、风格),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引领、实践反思、总结提炼,物化成果。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育人风格的形成有效的发挥了诊断、引领、示范作用。好多班主任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育人风格,进而提升了整个班主任队伍的素质。
三、创新“五化”育人的实践策略
1、人文化德育——讓学生在心灵呵护中快乐成长。
今天的中学生较之从前,更具个性,在追求自我个性的张扬的同时,他们也更孤独。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读懂孩子的心灵需求就成为了我校德育的风向标。为此,我们提出了“关注心灵环保,呼唤人文批评”育人理念,努力构筑生态德育体系。
在这个育人理念下,我校以关注学生生命发展为目标取向,要求教育从关注细节开始,把爱化作点滴甘泉,滋养学生的生命成长,变单纯的教育责任为丰富的育人情感,为学生建立了多层面的发展空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读懂孩子的心灵需求是德育的风向标。在“关注心灵环保,呼唤绿色批评”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边实践边探索,通过“四个一点”(细一点、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教师六知晓”(知晓学生的姓名含义、知晓学生的个性特点、知晓学生的行为方式、知晓学生的兴趣爱好、知晓学生的困难疑惑、知晓学生的心路历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一边实践,一边探索,研究了许多呵护孩子心灵的批评方法,比如,心理暗示式批评、俯耳细说式批评、激励启迪式批评、奖对一人鼓舞一片式批评、惩戒一人教育一片式批评等,教师们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心灵的“保健医”。通过“教师六知晓”(知晓学生的姓名含义、知晓学生的个性特点、知晓学生的行为方式、知晓学生的兴趣爱好、知晓学生的困难疑惑、知晓学生的心路历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老师们在实践中研究了很多方法,我校关玉华、姚志娟等六位教师撰写的有关“人文批评案例”、“激励性评语”等论文分别获国家级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学校获“十五”国家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优秀成果奖。“关注学生心灵环保,呼唤‘人文批评’”的育人理念,也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认可,中央电视台十频道的《今天如何当教师》栏目录制组,曾走进秋实中学,访谈教师,节目已在央视频道播出。在黑龙江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评选活动中,以我校育人理念为依据撰写的案例获得了唯一一个省一等奖,《关注学生心灵环保,呼唤‘绿色批评’》一文被收录到《哈尔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集中。 学校虽然内部空间狭窄,但还是精心打造显性的环境文化。建立了校史馆和荣誉馆。作为立体教育场馆,组织学生参观浏览,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发挥其教育和激励作用,给学生感受文化的底蕴。在校园内多方式呈现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三风一训等内容,对内引领师生的教育行为,对外彰显学校的教育品质。教学楼走廊内创设“文化长廊”。每个楼层要有主题,突出时代气息,以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方式,各楼层主题相互映射,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让每一块墙壁说话,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角都成为教育学生的场地。
2、生活化德育——让学生在道德体验中关爱他人。
激活教育要素(德意情行),做到“四个一点”:细一点——管理检查层层细化,反复抓,抓反复;小一点——瞄准德育大目标,在细微处见德育管理;近一点——充分利用资源,让德育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实一点——充分践行全员德育理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文明习惯的内化和道德品质的提升。
现在的零零后学生,道德缺失,劳动观念特别淡化,可以说自我中心意识特别强。关于劳动值日问题,弯腰工程问题,冬季室外清雪问题等,以往解决这些问题都是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老师们不断地探索,如何激发他们的劳动观念、学会关爱他人的爱心。在活动中的学习,在学习中的活动,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和全面发展。德育载体的创新把教条的说教变为可感可见的体验,学校开设了“实践连锁店”,通过“劳动充值卡”、“爱心保鲜卡”、“环保增值卡”等创新载体,强化学生的体验教育。每学期每名学生都要发六张卡片,每种两张,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登记,与学生入团、评优、班干选择挂钩。通过三卡建设,孩子们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观念意识转变了,扫雪再也不用分摊了,孩子们自觉组成小团队去完成。以学校“青年志愿者”团队为榜样,学生主动参与到了“清除社区小广告”、“生态园清捡垃圾”等公益活动,关注弱势群体,组织学生参加到敬老院慰问、资助贫困大学生、为白血病患者捐款、“红色之旅”读书演讲等志愿者活动,寒暑假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体验悟出了蕴涵其中的大智慧、大道理,不断提高了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使德育工作充满智慧和灵性。
3、课程化德育——让学生在规划设计中创造人生。
未来的人生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的使命,但学校教育至关重要,我们不辱使命。如何加强课程化德育建设,我们创建了科学的课程体系,分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主题拓展、学科拓展、活动拓展),探究性课程(专题探究、问题探究);科目分类上分为学科类、实践类、科技类。强化六种意识:问题意识、设计意识、行动意识、理论意识、自觉意识、价值意识。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师生成长规律,遵循研究事物现象的规则和程序。构建了教育育心三维(育知、育智、育情)七段模式(学习引导、先学自研、互动探索、点拨讲解、训练内化、诊断反思、辅导提升)。我们根据各学年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开设“人生设计”、“中学生礼仪”、“心理拓展”等德育校本课程。师生共同参与开发校本课程,在开发校本课程中,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也展示了个性特长。
4、个性化德育—让学生在心理拓展中张扬自我。
尊重学生的个性,视个性为教育资源。如何利用差异性的资源,我们建立了多元的评价主体:学生、教师、学校、家长、社区。设计了具体的评价内容:智德统一、知行统一,根据核心素养我们从五维度11个要素来评价学生。为学生们搭建了个性张扬的舞台,拓展了心路历程。我校的王泽宇同学非常有个性,学校在对其教育中认真考慮过如何进行正确的引导,归正其发展方向,又不泯灭其个性。通过个性化的教育,王泽宇同学成长非常迅速,在第七届全球科技发明创作中,他获得了一个金牌、一个银牌和一个铜牌,是我省唯一的一个少年博士后。
踏实研学之旅,成长之路。我们学校和新加坡两所学校、英国一所学校都是友好学校。每年我们都要组织学生去这两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课堂体验。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特别是我们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他们的跨国文化、风土人情,如何也能让孩子们感受呢,我们带学生们走进植物园、动物园、中国亭园、伏尔加庄园,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国亭园与欧陆风情的伏尔加庄园的差别。此外,我们每年都组织学生到北京、到清华北大开展“我到北京上大学”的主题夏令营,立德励志教育,体现了德育的实效性。
5、网络化德育——让学生在家校连通中和谐发展。
践行大教育观,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网络式教育格局;借助微信、校讯通平台、利用数字化校园,构建网络化德育体系;开辟信息化成长空间,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通过线上的交流,拉近了师生关系、家校关系、体现了尊重与平等,使教师、学生、家长在同一个平台上交流,资源共享。开办班级的家长论坛,分享交流家风、家教经验、互相借力,形成合力,实现家校联动。建立“师生工作坊”,举办微论坛《开讲了》,每月一位教师,每周一名学生奖《励志故事》。线上及时交流,线下面对面沟通,拉近师生间、生生间、家校间的联系与沟通。
我们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作为不懈努力的教育追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使命,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关键,致力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教育实践,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特色化发展,以笃定的教育信念,踏实地塑造着自己的教育品牌,成就着每一位学生的美好人生。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旭东中学)
一、构建生态德育体系。
基于对办学理念体系的深度思考和对校情学情的理性分析,我们构建了生态德育体系,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和个性发展;创新“两并四性”的工作思路:情感认同与行为习惯并举,教育引导与实践养成并重。“两并四性”的工作思路体现了目标系统慧体性、管理系统开放性、实践策略多样性、评价体系科学性,实现了“四创四成”的宗旨目标:“四创”即创办、创业、创新、创造;“四成”即成长、成人、成才、成功。
二、建立“全、细、严”的制度文化
机制保障:我们以目标为导航,以机制创新为重点,建立开放、互动、发展性管理机制。建立用人导向机制,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建立完善的考评排序机制,以实绩创佳绩;建立全面的目标管理机制,实行“指标捆绑,柔性整合”;建立人文的激励奖惩机制,激活教师队伍;建立有效的科研机制,开展行动研究;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对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量化考核、定性描述。在我校,优秀是计算出来的,合理的评价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激发了教师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的积极性,引领他们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他人”。有机制保障,主体作用发挥的比较充分。
制度建设:只有完善的制度建设,才能完善育人行为。管理精细见实效,制度管理有保障。学校的制度是在需求中产生,在发展目标下协商出来的。以《哈尔滨市三十五中学质量管理手册》(7大项,163分项)为基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创新制度产生的过程,同时引导教师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与制度的制定和决策的形成。从学生的行为,到教师的言行;从学生的学业,到教师的业绩;从学生的课堂,到教师的办公;从学生的习惯,到教师的素养等都制定了明确的制度。形成规范性制度量化、禁止性规定明确、奖惩性措施到位的完备的制度体系。
文化引领:用独特的文化塑造人,建立了四个文化(教师读书文化、教师合作文化、教师团队文化、教师自律文化)引导教师以集体竞争取代个人竞争,形成和谐的竞争机制。做到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从个体发展走向团队成长。
队伍建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要做人生的引路人,打造专业化的德育团队是我们的工作主题和重点。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工程,班主任专业化是教育发展之基,提高之源,竞争之本。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班主任是德育工作开展的脊梁。我们从战略思考的角度,遵循师生成长的规律,经过多年的实践,不断的反思提升,凝练成实践智慧,最终物华成德育成果。我们构建了层级式的培训模式:分类培养、分层培训、分段推进、分批考察。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实施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的核心工程。如何打造专业化的班任团队,我们做了三个依托。一是依托全景式的培训链,全员化的打造德育团队。专家引领式培训、课题牵动式培训、任务驱动式培训、案例反思式培训、网络交流式培训;二是依托贴地式行动研究,点化教育行为。建立了五微模式:微课题——问题群、微论坛——名师群、微创新——策略群、微课堂——资源群、微评价——动力群;三是依托引领式主题研修,凝练实践智慧。实施“三格”工程(入格、升格、风格),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引领、实践反思、总结提炼,物化成果。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育人风格的形成有效的发挥了诊断、引领、示范作用。好多班主任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育人风格,进而提升了整个班主任队伍的素质。
三、创新“五化”育人的实践策略
1、人文化德育——讓学生在心灵呵护中快乐成长。
今天的中学生较之从前,更具个性,在追求自我个性的张扬的同时,他们也更孤独。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读懂孩子的心灵需求就成为了我校德育的风向标。为此,我们提出了“关注心灵环保,呼唤人文批评”育人理念,努力构筑生态德育体系。
在这个育人理念下,我校以关注学生生命发展为目标取向,要求教育从关注细节开始,把爱化作点滴甘泉,滋养学生的生命成长,变单纯的教育责任为丰富的育人情感,为学生建立了多层面的发展空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读懂孩子的心灵需求是德育的风向标。在“关注心灵环保,呼唤绿色批评”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边实践边探索,通过“四个一点”(细一点、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教师六知晓”(知晓学生的姓名含义、知晓学生的个性特点、知晓学生的行为方式、知晓学生的兴趣爱好、知晓学生的困难疑惑、知晓学生的心路历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一边实践,一边探索,研究了许多呵护孩子心灵的批评方法,比如,心理暗示式批评、俯耳细说式批评、激励启迪式批评、奖对一人鼓舞一片式批评、惩戒一人教育一片式批评等,教师们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心灵的“保健医”。通过“教师六知晓”(知晓学生的姓名含义、知晓学生的个性特点、知晓学生的行为方式、知晓学生的兴趣爱好、知晓学生的困难疑惑、知晓学生的心路历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老师们在实践中研究了很多方法,我校关玉华、姚志娟等六位教师撰写的有关“人文批评案例”、“激励性评语”等论文分别获国家级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学校获“十五”国家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优秀成果奖。“关注学生心灵环保,呼唤‘人文批评’”的育人理念,也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认可,中央电视台十频道的《今天如何当教师》栏目录制组,曾走进秋实中学,访谈教师,节目已在央视频道播出。在黑龙江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评选活动中,以我校育人理念为依据撰写的案例获得了唯一一个省一等奖,《关注学生心灵环保,呼唤‘绿色批评’》一文被收录到《哈尔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集中。 学校虽然内部空间狭窄,但还是精心打造显性的环境文化。建立了校史馆和荣誉馆。作为立体教育场馆,组织学生参观浏览,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发挥其教育和激励作用,给学生感受文化的底蕴。在校园内多方式呈现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三风一训等内容,对内引领师生的教育行为,对外彰显学校的教育品质。教学楼走廊内创设“文化长廊”。每个楼层要有主题,突出时代气息,以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方式,各楼层主题相互映射,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让每一块墙壁说话,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角都成为教育学生的场地。
2、生活化德育——让学生在道德体验中关爱他人。
激活教育要素(德意情行),做到“四个一点”:细一点——管理检查层层细化,反复抓,抓反复;小一点——瞄准德育大目标,在细微处见德育管理;近一点——充分利用资源,让德育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实一点——充分践行全员德育理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文明习惯的内化和道德品质的提升。
现在的零零后学生,道德缺失,劳动观念特别淡化,可以说自我中心意识特别强。关于劳动值日问题,弯腰工程问题,冬季室外清雪问题等,以往解决这些问题都是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老师们不断地探索,如何激发他们的劳动观念、学会关爱他人的爱心。在活动中的学习,在学习中的活动,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和全面发展。德育载体的创新把教条的说教变为可感可见的体验,学校开设了“实践连锁店”,通过“劳动充值卡”、“爱心保鲜卡”、“环保增值卡”等创新载体,强化学生的体验教育。每学期每名学生都要发六张卡片,每种两张,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登记,与学生入团、评优、班干选择挂钩。通过三卡建设,孩子们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观念意识转变了,扫雪再也不用分摊了,孩子们自觉组成小团队去完成。以学校“青年志愿者”团队为榜样,学生主动参与到了“清除社区小广告”、“生态园清捡垃圾”等公益活动,关注弱势群体,组织学生参加到敬老院慰问、资助贫困大学生、为白血病患者捐款、“红色之旅”读书演讲等志愿者活动,寒暑假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体验悟出了蕴涵其中的大智慧、大道理,不断提高了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使德育工作充满智慧和灵性。
3、课程化德育——让学生在规划设计中创造人生。
未来的人生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的使命,但学校教育至关重要,我们不辱使命。如何加强课程化德育建设,我们创建了科学的课程体系,分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主题拓展、学科拓展、活动拓展),探究性课程(专题探究、问题探究);科目分类上分为学科类、实践类、科技类。强化六种意识:问题意识、设计意识、行动意识、理论意识、自觉意识、价值意识。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师生成长规律,遵循研究事物现象的规则和程序。构建了教育育心三维(育知、育智、育情)七段模式(学习引导、先学自研、互动探索、点拨讲解、训练内化、诊断反思、辅导提升)。我们根据各学年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开设“人生设计”、“中学生礼仪”、“心理拓展”等德育校本课程。师生共同参与开发校本课程,在开发校本课程中,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也展示了个性特长。
4、个性化德育—让学生在心理拓展中张扬自我。
尊重学生的个性,视个性为教育资源。如何利用差异性的资源,我们建立了多元的评价主体:学生、教师、学校、家长、社区。设计了具体的评价内容:智德统一、知行统一,根据核心素养我们从五维度11个要素来评价学生。为学生们搭建了个性张扬的舞台,拓展了心路历程。我校的王泽宇同学非常有个性,学校在对其教育中认真考慮过如何进行正确的引导,归正其发展方向,又不泯灭其个性。通过个性化的教育,王泽宇同学成长非常迅速,在第七届全球科技发明创作中,他获得了一个金牌、一个银牌和一个铜牌,是我省唯一的一个少年博士后。
踏实研学之旅,成长之路。我们学校和新加坡两所学校、英国一所学校都是友好学校。每年我们都要组织学生去这两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课堂体验。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特别是我们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他们的跨国文化、风土人情,如何也能让孩子们感受呢,我们带学生们走进植物园、动物园、中国亭园、伏尔加庄园,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国亭园与欧陆风情的伏尔加庄园的差别。此外,我们每年都组织学生到北京、到清华北大开展“我到北京上大学”的主题夏令营,立德励志教育,体现了德育的实效性。
5、网络化德育——让学生在家校连通中和谐发展。
践行大教育观,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网络式教育格局;借助微信、校讯通平台、利用数字化校园,构建网络化德育体系;开辟信息化成长空间,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通过线上的交流,拉近了师生关系、家校关系、体现了尊重与平等,使教师、学生、家长在同一个平台上交流,资源共享。开办班级的家长论坛,分享交流家风、家教经验、互相借力,形成合力,实现家校联动。建立“师生工作坊”,举办微论坛《开讲了》,每月一位教师,每周一名学生奖《励志故事》。线上及时交流,线下面对面沟通,拉近师生间、生生间、家校间的联系与沟通。
我们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作为不懈努力的教育追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使命,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关键,致力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教育实践,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特色化发展,以笃定的教育信念,踏实地塑造着自己的教育品牌,成就着每一位学生的美好人生。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旭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