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的目标观:即变“一维目标”为“三维目标”:直接目标——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陶冶思想情操。笔者在刚开学就以“自主学习、快乐相伴、健康成长”作为班级目标。那么,如何在任教学科的语文教学中指引学生做到自主学习?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做些什么?这是关键的。于是,我想到了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暗示法。
暗示教学法,又称洛扎诺夫教学法,这种教学原则表明:当学生处于愉快、松弛专注的心理状态时,学习效率会更高,记忆会更牢固。这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力求把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组织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享受,从而大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基本原则
①愉快而不紧张原则:洛扎诺夫认为,愉快而不紧张的学习气氛是利用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只有消除了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况,人的思维活动才能最活跃。②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原则:无意识心理活动使人们能和环境保持平衡,而且一切有意识的活动都建立在无意识的组合之上。③师生互相暗示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关系。
二、暗示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一)教学过程
洛扎诺夫认为,暗示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在介绍新材料之前,教师先营造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气氛目的是通过教师权威、有感染力、诚实坦率的形象进行积极的暗示,克服去暗示性的障碍,唤醒学生的潜意识。这种去暗示性的障碍主要包括三方面:①批评的逻辑障碍,如认为学习是不简单的,怎么可能会有轻松而有趣地学习呢?②自觉的情绪障碍,如认为自己很笨,所以无法完成任务。③批评的伦理道德障碍,如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所以自己最好埋头苦学。而学生则做一些身体放松练习,如做体操、闭目想象……,将自己融入其间,进行“梦游”,回顾以前学习的乐趣自生训练,类似于“过电影”。
(二)练习阶段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砸烂较差的》短文描写了雕塑家培养自己的孩子成为国际知名雕塑家的过程。父亲为什么看着儿子做的东西赞许地点了点头,但还是随手投进了刚才的那堆泥巴中?
短文中说“父亲正座在自己的雕塑作品前沉思”,你想父亲这会儿会想些什么?教师复述课文之后,进行一些问答、讨论活动或游戏活动。因此,所使用的教材必须富有交际性的语言,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动机,促进学生进行有创造性的迁移。课后学生没有作业,老师只要求他们在睡觉前和睡醒后各复读一次课文,而且每次不超过一分钟。
(三)实施方法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思而不深的心理特点,教师应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做到“激趣导思,鼓励拓思,精问深思,留尾促思”。
《老师的教诲》短文记叙了老师通过“龟兔赛跑”的故事教诲“我”,使“我”明白了“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体现了伟大的师爱。写出文中第二自然段的段落大意。我为什么终生难忘老师的教诲?试着说一说。
作为运用暗示教学的教师,他们必须参加训练课程方可真正掌握暗示教学技术。但其中有些非传统的法则,笔者认为可以参考借鉴,灵活运用,并且熟练地使用。
三、运用暗示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一)各种暗示形式使用要适度
暗示教学使用得当,能产生积极的效果,但也切忌过度,以防适得其反。例如:表情暗示必须做到亲切自然、贴切,恰到好处;更重要地还要考虑是否方便教学内容的实施、符合各种器材使用的顺序,这种才能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切忌为暗示而暗示,使学生听后不知所云,茫然无情。
(二)各种暗示形式应有选择的结合
使用各种暗示形式有其特定的功效,如表情暗示主要用于沟通师生情感、思想、作风之间的交流,而手势暗示更多地是代替语言发出某种指令,让学生迅速领会教师的意图。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课的任务,内容的重点、难点及课的进程,有选择地使用暗示,因为有时并不适合采用暗示手法,而是用更为直截了当的方式更能达到教学目的。
(三)应与其它教学形式结合使用
暗示教学只是许许多多教学方式中的一类,它的使用绝不能完全代替其它的教学形式,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根据自己对各种教学形式把握的程度,结合课中的内容不同,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也应不一样,有时可用暗示教学,有时则不宜使用,大多情况应与其它教学形式结合使用,以求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效能,提高教学质量。
上述讨论,是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暗示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这些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要求每一位教师应努力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对语文教学的作用,更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
暗示教学法,又称洛扎诺夫教学法,这种教学原则表明:当学生处于愉快、松弛专注的心理状态时,学习效率会更高,记忆会更牢固。这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力求把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组织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享受,从而大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基本原则
①愉快而不紧张原则:洛扎诺夫认为,愉快而不紧张的学习气氛是利用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只有消除了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况,人的思维活动才能最活跃。②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原则:无意识心理活动使人们能和环境保持平衡,而且一切有意识的活动都建立在无意识的组合之上。③师生互相暗示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关系。
二、暗示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一)教学过程
洛扎诺夫认为,暗示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在介绍新材料之前,教师先营造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气氛目的是通过教师权威、有感染力、诚实坦率的形象进行积极的暗示,克服去暗示性的障碍,唤醒学生的潜意识。这种去暗示性的障碍主要包括三方面:①批评的逻辑障碍,如认为学习是不简单的,怎么可能会有轻松而有趣地学习呢?②自觉的情绪障碍,如认为自己很笨,所以无法完成任务。③批评的伦理道德障碍,如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所以自己最好埋头苦学。而学生则做一些身体放松练习,如做体操、闭目想象……,将自己融入其间,进行“梦游”,回顾以前学习的乐趣自生训练,类似于“过电影”。
(二)练习阶段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砸烂较差的》短文描写了雕塑家培养自己的孩子成为国际知名雕塑家的过程。父亲为什么看着儿子做的东西赞许地点了点头,但还是随手投进了刚才的那堆泥巴中?
短文中说“父亲正座在自己的雕塑作品前沉思”,你想父亲这会儿会想些什么?教师复述课文之后,进行一些问答、讨论活动或游戏活动。因此,所使用的教材必须富有交际性的语言,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动机,促进学生进行有创造性的迁移。课后学生没有作业,老师只要求他们在睡觉前和睡醒后各复读一次课文,而且每次不超过一分钟。
(三)实施方法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思而不深的心理特点,教师应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做到“激趣导思,鼓励拓思,精问深思,留尾促思”。
《老师的教诲》短文记叙了老师通过“龟兔赛跑”的故事教诲“我”,使“我”明白了“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体现了伟大的师爱。写出文中第二自然段的段落大意。我为什么终生难忘老师的教诲?试着说一说。
作为运用暗示教学的教师,他们必须参加训练课程方可真正掌握暗示教学技术。但其中有些非传统的法则,笔者认为可以参考借鉴,灵活运用,并且熟练地使用。
三、运用暗示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一)各种暗示形式使用要适度
暗示教学使用得当,能产生积极的效果,但也切忌过度,以防适得其反。例如:表情暗示必须做到亲切自然、贴切,恰到好处;更重要地还要考虑是否方便教学内容的实施、符合各种器材使用的顺序,这种才能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切忌为暗示而暗示,使学生听后不知所云,茫然无情。
(二)各种暗示形式应有选择的结合
使用各种暗示形式有其特定的功效,如表情暗示主要用于沟通师生情感、思想、作风之间的交流,而手势暗示更多地是代替语言发出某种指令,让学生迅速领会教师的意图。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课的任务,内容的重点、难点及课的进程,有选择地使用暗示,因为有时并不适合采用暗示手法,而是用更为直截了当的方式更能达到教学目的。
(三)应与其它教学形式结合使用
暗示教学只是许许多多教学方式中的一类,它的使用绝不能完全代替其它的教学形式,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根据自己对各种教学形式把握的程度,结合课中的内容不同,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也应不一样,有时可用暗示教学,有时则不宜使用,大多情况应与其它教学形式结合使用,以求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效能,提高教学质量。
上述讨论,是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暗示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这些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要求每一位教师应努力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对语文教学的作用,更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