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特点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aol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法,随机从山东淄博、潍坊两市农村幼儿园选取379名教师,运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和情感量表对其主观幸福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年龄和教龄的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其中年龄在31~40岁、教龄在11~15年的教师有更高的幸福感;不同职务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总分差异显著,保教组长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班主任消极情感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类职务;不同性质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公办和集体办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总分和积极情感得分显著低于民办幼儿园教师,消极情感得分情况则相反;不同学历和收入的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差异均不显著。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6-0034-06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其内涵和测量技术在之后60多年时间里得到不断发展。幸福感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情感性和认知性整体评价,〔1〕主观幸福感则是个体依据自己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它是衡量个体和社会生活质量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之一。〔2〕
  主观幸福感主要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不同的认知评价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如积极情感(对生活感到满意,获得心情愉快、精力旺盛等积极体验)和消极情感(感到压抑,获得抑郁、痛苦等消极体验)。所以,主观幸福感又可进一步分为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维度。认知评价是主观幸福感的关键要素。〔3〕主观幸福感水平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和工作、生活积极性。目前关于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针对高校和中小学教师,关于幼儿园教师的研究较少,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研究更为鲜见。因此,笔者以山东省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为研究样本,对其主观幸福感进行深入研究。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被试
  本研究从山东淄博、潍坊两市选取400名农村幼儿园教师为被试并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后剔除无效问卷21份,最终获取有效问卷379份。
  被试情况如下:就年龄而言,20岁以下、21~25岁、26~30岁、31~40岁、40岁以上被试分别为41人、100人、97人、86人、55人;就教龄而言,小于5年、5~10年、11~15年、大于15年的被试分别为147人、103人、70人、59人;就职务而言,保教组长、教研/年级组长、班主任、无职务的被试分别为56人、44人、55人、224人;就幼儿园性质而言,公办幼儿园、集体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被试分别为61人、103人、215人;就学历而言,初中以下、初中、中专或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被试分别为5人、28人、175人、171人;就收入而言,500元以下、500~800元、801~1000元、1001~2000元、2000元以上的被试分别为7人、118人、118人、119人、17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情感量表》两份问卷进行调查。主观幸福感总分=生活满意度得分 情感得分(=积极情感得分-消极情感得分)。
  《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中文版)》包括5个项目,主要了解被试的生活满意程度及其与自我理想生活的接近程度。量表采用7点计分法,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该量表曾多次应用于跨文化研究中,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4〕
  《情感量表(中文版)》主要用于测查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情况,量表采取5级评分制。有研究报告,积极情感维度各项目间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消极情感维度各项目间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4。通过项目间因素分析能够清晰区分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解释率为37.19%,各项目的因素载荷分别在0.53~0.71和0.36~0.64之间,说明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 〔5,6〕
  (三)施测
  由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相关专业人员施测。施测过程包括:现场测查、多人巡视、按需及时作出解释、当场回收和清点问卷。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一般特点
  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以及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 积极情感得分-消极情感得分)的平均分和标准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农村幼儿园教师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其积极情感得分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消极情感得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总体主观幸福感得分处于中等略偏下水平。由此可知,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
  (二)不同年龄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年龄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得分不一致。其中,31~40岁教师主观幸福感得分最高。以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总分、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以年龄为自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主观幸福感总分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F<1,374>=2.69,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31~40岁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21~25岁和40岁以上的教师。在生活满意度得分上,年龄主效应显著(F<1,374>=7.14,p<0.01)。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31~40岁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小于20岁、21~25岁和大于40岁的幼儿园教师。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得分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ps>0.05)。
  (三)不同教龄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教龄的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得分不一致。其中11~15年教龄的教师主观幸福感得分最高。以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总分、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以教龄为自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主观幸福感总分和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教龄效应(Fs> 22.15,ps<0.001)。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和生活满意度方面,11~15年教龄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组幼儿园教师。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得分不存在显著的教龄效应(ps>0.05)。   (四)不同职务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职务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得分不一致。以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总分、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以职务为自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主观幸福感总分上存在显著的职务差异(F<1,374>=3.36,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保教组长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类职务,即与其他职务相比,保教组长的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最高。在生活满意度得分上,职务主效应显著(F<1,374>=2.77,p<0.05),保教组长的得分显著高于教研/年级组长和无职务的教师,边缘显著低于班主任(p=0.072)。在消极情感得分上,职务主效应显著(F<1,374>=4.25,p<0.01),班主任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类职务。积极情感得分不存在显著的职务效应(ps>0.05)。
  (五)不同性质幼儿园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由表5可以看出,不同性质幼儿园中,农村幼儿园的教师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得分不一致,说明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与所在幼儿园性质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以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总分、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以幼儿园性质为自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性质幼儿园的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总分、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维度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Fs>5.80,ps<0.01)。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和积极情感得分上,公办幼儿园和集体办幼儿园教师得分显著低于民办幼儿园教师(ps<0.05),在消极情感得分上公办幼儿园和集体办幼儿园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民办幼儿园教师(ps<0.05)。
  (六)不同学历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由表6可以看出,不同学历的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得分较为接近,初中以下学历得分最高。以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总分、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以教师学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学历的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总分、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维度得分差异均不显著(Fs<1.51,ps>0.05)。
  (七)不同收入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由表7可以看出,农村幼儿园教师收入不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得分也不相同。以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总分、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以教师收入为自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收入的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总分、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维度得分差异均不显著(Fs <1.80,ps>0.05)。
  三、讨论
  (一)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一般特点
  统计表明,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这个结论与已有相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即主观幸福感主要取决于个体的自我认识,并影响个体对自我生存状态的预期。农村幼儿园教师生存压力相对较小,横向比较较为满意,因而容易产生积极的自我认识。相关研究发现:幸福感与自我概念之间存在正相关,自我概念越积极幸福感越强。〔7〕幼儿园教师的总体幸福感与其自我概念呈显著相关。〔8〕但本研究还是可以看出,当前农村幼儿园教师整体待遇较差、整体学历水平也较低。
  (二)不同年龄、教龄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差异
  不同年龄和教龄幼儿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差异,其中年龄在31~40岁、教龄在11~15年的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更强。究其原因,可能与处于这个教龄阶段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对工作已较熟悉,大多已成为幼儿园的骨干教师,身体状况良好等有关,另外,就个人生活而言,子女已经长大,抚养子女的压力逐渐减轻,因此表现出较多的积极情绪。30岁以下的幼儿园教师则面临支撑家庭、照顾年幼子女等生活问题,身体可能比较劳累,因而容易产生更多的消极情绪体验。40岁以上的幼儿园教师,则可能因为自感工作负担重、安全责任大、工作环境差、待遇较低,子女面临升学就业压力,年老的父母体弱多病等,也导致其对家庭牵挂较多,因而出现了较多的消极情绪。
  (三)不同职务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差异
  主观幸福感总分显示出显著的职务差异。究其原因,可能与保教组长处于幼儿园管理层级的中层,日常工作强度和体力付出相对较小,工作压力比其他职务小,工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关,所以能产生更高的工作满意度,获得更多的积极情感。班主任要负责班级的具体工作,接受各类检查、评比,还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成长和安全,所以会感受到较大的工作压力,从而影响其主观幸福感水平。
  (四)不同性质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差异
  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和积极情感上,公办幼儿园和集体办幼儿园教师的得分显著低于民办幼儿园教师,在消极情感上则相反,这也许与大多数人的预期相反。究其原因,可能是与农村公办幼儿园和集体办幼儿园教师是否有编制有关。众所周知,有无编制意味着教师在幼儿园的地位、待遇、专业发展机会相差较大。通常,无编制的教师可能更多地感受到待遇的不公和工作的压力,有编制的教师则可能容易产生优越感,但又可能缺乏工作热情,从而出现公办幼儿园和集体办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较低的情况。调查也发现,部分农村民办幼儿园工作条件较差、待遇较低,但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得分仍然较高。进一步分析表明,可能是与外界对其工作要求较低,他们也因学历不高而对自身各方面期望较低等有关,所以,他们反而能获得较高的幸福感。
  (五)不同学历、收入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差异
  统计表明,不同学历、不同收入的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者认为,这个结论并不能否认以往有关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与学历、收入相关的研究结论。因为进一步分析发现,以往有关研究中选择的被试在学历和收入上差异较大,而本研究所选择的被试学历和收入差异相对较小。
  四、建议与对策
  (一)落实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待遇与地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政府要“依法落实幼儿教师的待遇与地位”,如果无法落实,则很难保证幼儿园教师有较理想的主观幸福感。本研究之所以没有证实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相关,可能与被试的整体收入较低,横向比较差异不大有关。事实上,政府还是应依法落实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待遇与地位,使其能够体面地、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这是保障农村幼儿园教师有较理想的主观幸福感的根本措施。
  (二)改善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幼儿园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直接影响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教学资源的匮乏和场地条件的限制等会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落后的办公、生活条件和贫乏的文化生活都有可能增加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从而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和生活满意度。因此,当地政府应努力改善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环境,努力提高园舍、设备和教学资源的达标率。要按国家有关规定为农村幼儿园配备足额和合格的教育、保育及管理人员,以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幸福、愉快地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促进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
  专业成长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降低教师工作效率停滞感,形成教师职业认同感,从而使之获得职业幸福感的重要保证。农村幼儿园教师普遍存在学历偏低、专业素养不高的情况,这一方面会严重影响到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幼儿园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信心和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农村幼儿园及教育主管部门宜多为农村幼儿园教师提供学习和培训机会,有计划、有组织地分期、分批安排农村幼儿园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以提高其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促进其专业成长。
  (四)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宜根据农村幼儿园实际,建立有效、科学的评价机制,使付出热情和努力的教师得到及时的肯定和激励,从而提升其主观幸福感。农村幼儿园建立有效、科学的评价机制,要注意几点:第一,要明确评价是为了促进教师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第二,评价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第三,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不宜因开展评价而给教师增加额外工作量。第四,评价宜以正面鼓励为主,既要让教师看到自己的工作业绩,体会到专业成长的乐趣,又要让他们看到他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激励自己不断产生成长的动力。第五,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自己,宜建立教师主导的,教师、管理者、幼儿家长多方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程俊卫.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2):144-147.
  〔2〕喻永婷.陕西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
  〔3〕樊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基础综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4〕〔5〕雷燕.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6〕KAMMANN N R,FLETT R.Affectometer 2:A scale to measure current level of general happiness〔J〕. Austral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1983,35(2):259-265.
  〔7〕TERRY T,HUEBNER E 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concept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children〔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95,35(1):39-52.
  〔8〕张欣玲.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感念的相关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其他文献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和自由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暴露出来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是教学的规律。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时,是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的,先学后教就十分有必要了。而“先学后教”的践行要想得到预期的成效,必须注重四个“细化”,力避四个误区。  一、四個“细化”  (一)细化“先后”的关系  “先学”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指导下的先学”,包括现场指导或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指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立足于前测和教材的对比分析,确定“自主先学”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通过展示学、交流学、深化学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学情反馈、反思评价、提炼学法等过程,将知识技能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自能发展,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學习力。  【课前思考】  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93至94页例1及“做一做”的内容。为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笔者对比
【摘要】本研究依据语料库,对幼儿普通话空间方位词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以考察幼儿普通话空间方位词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研究发现:(1)四个年龄段幼儿的普通话空间方位词产词能力存在显著差异,2岁与5岁组幼儿之间的差异尤为显著。(2)幼儿能够使用所有类型的普通话空间方位词,使用频次从多到少依次为“里”-“上”-“下”-“后”-“外”-“中”-“旁边”-“前”-“东西南北”-“左右”。(3)幼儿倾向于使用“
[摘要]通过对湖北黄石部分私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访谈发现,目前私立幼儿园存在财政支持缺乏、教师队伍不稳定等发展困境。走出上述发展困境的对策是:政府引导与支持私立幼儿园发展;不断稳定其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私立幼儿园彰显自身的特色,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等。  [关键词]私立幼儿园;发展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3-0032-03 
【摘 要】方格图是以若干个小正方形为基本构成要素,以信息加工过程的直观性为形态的数学学习工具,借助方格图可以使学习的情趣和学科的理趣相得益彰。具体而言,可以从丰富方格图的形式、注重挖掘方格图的内涵以及基于方格图的思维活动进行多元活动的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有机应用,从而使方格图的功能发挥出最大化的效应,构建智慧课堂。  【关键词】 方格图 第一学段 应用策略  方格图是以若干个小正方形为基本构成要素,
有一位北大学子对成功充满渴望,可在现实生活里却屡屡碰壁。他便给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写了封信,希望能够得到些指点。蔡校长看完信后,便约了个时间和这个学生见面。   学生很激动地进了校长办公室。没等他开口,蔡校长就笑着招呼道:“来,快坐下,我给你泡杯茶。”说完便起身,从抽屉中拿出茶叶,放进杯子里倒上开水,递到学生面前的桌子上,和蔼地说道,“这可是极品绿茶哦,你尝尝。”   学生受宠若惊地端起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两个“以”字(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确立了“综合与实践”学习的性质,也决定了把握该类教学的基本脉络。“以问题为载体”的内涵,在第一学段主要表现为“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这里所说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容易理解的现实生活中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中提出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强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经历自主建构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对数量关系的教学首先应立足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数量关系。具体从“借助生活经验,实现核心概念的数学化认知;立足核心概念,促基本数量关系的自主构建;沟通数量关系,拓展策略性知识的相关运用”三个层次来着手。  【关键词】核心概念 生活经验 自主
一直以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就是: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学生容易记住,也能很好地进行简单计算。但对算理的理解,对法则的理解都是学生的学习难点。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总是难以表达。  一、教学前,对算理的分析思考  思考一:何为算理  顾名思义,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指计算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整数加减的算理算法学生已掌握得比较熟练,但算理往往是在算法之前懂了即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曾在2010年第10期刊登了麻彩虹老师所写的《从“怎么想到”到“怎么想不到”——“三角形面积”磨课记》。麻老师在文章中介绍了三种方法的教学设计,第一种是给学生提供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纸片、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纸片、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纸片,让学生把每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摆成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麻老师觉得这种方法提供的材料太明显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