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taixi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秩序意识、规则意识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规则意识不但可以规范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更加可以促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社会秩序。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一个重要载体。我们不仅要关注户外体育区域活动内容的设计,还要重视教学策略的运用。
  【关键词】户外体育活动;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幼儿体会没有规则的不方便,鼓励他们讨论制定规则,并自觉遵守。”规则犹如铁路上的轨道,轨道制约火车前进的方向,若火车脱离了轨道,便无法行驶。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帮助幼儿顺利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基于幼儿的认知特点与年龄特点,我们不能把规则直接告诉他们,而是要通过创设形式多样、贴近幼儿生活实际与认识水平的活动,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让幼儿懂规则、守规则。
  一、自主制定游戏规则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集体活动中如何让幼儿玩得更安全、更开心呢?幼儿从小在日常生活中就接触很多游戏规则。例如,多人滑滑梯时要一个轮着一个;两个人玩跳棋的时候,骰子是几点,我们就该走几步……可以说,幼儿在还未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受父母亲的教导,对这些游戏规则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認识,但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在幼儿进入幼儿园后,我们要创设多样的活动,帮助幼儿在活动中分辨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的。对的行为,我们要传承与发扬,错误的行为要纠正。这样帮助幼儿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规则意识。
  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和幼儿应将基本规则制订出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乱而影响活动的顺利开展。如,区域中添加了新的材料,教师要先介绍材料及玩法,再引导幼儿自主制订这个区域中的活动规则。如,“进区的人数是多少”“要和同伴一起分享材料”“有序排队等候”“活动结束,要自觉收拾材料,物归原位”等。在游戏中,如果谁违反了这些规则,就会受到同伴和教师的纠正引导。这样使幼儿明确了要求,与幼儿达成了共识,同时加深了幼儿对规则的理解,使幼儿在游戏中增强了规则意识。
  二、注重环境的暗示作用,将规则意识融入其中
  由于幼儿年龄特点,他们的形象思维比较强,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活动中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并有意在环境中适当增加行为导向的布置,如,音乐、图标、图示、相关的材料,等等。正所谓“润物细无声”,要让幼儿不知不觉中接受“规则”的洗礼。如,活动开始前的热身运动,用一首欢快、节奏鲜明的进行曲,调动幼儿情绪,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结束时,使用一首节奏较缓慢、轻柔的音乐使幼儿的情绪慢慢安定下来,从而平稳地完成由亢奋到安静这一过渡;又如,在投掷区的对抗游戏场地内,准备红色和黄色背心各五件,幼儿参与游戏前必须穿上背心,站到相应的队伍内与对方互掷海绵球。如果篮子内的背心没有了,就证明游戏满员,就要耐心等待场内的幼儿退出才可以穿上背心参与游戏;而跳跃区的地面上贴有多个红色的箭头,提醒幼儿从哪一边进区,又从哪里开始起跳,当跨跳过障碍物后,又是从哪一边退出场地。看似简单的箭头却给了幼儿明确的指示,不需要教师在旁不停地反复提示并纠正。在活动场地的树下放有垫子,旁边还放有毛巾,这就是休息区。当幼儿玩累了就可以离开场地来到树下找张垫子坐下,拿条毛巾擦擦汗稍作休息,这样也不会影响到正在参与活动中的同伴。要想幼儿养成良好的守规则习惯,我们就应该多运用暗示的方法,这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不断调整,进一步完善规则
  活动规则是活动的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游戏活动是动态进行的。因此,幼儿在活动中常有不同的情况出现,而不同的情况可能需要不同的准则加以规范。所以,活动的规则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需要不断调整,逐步完善的。
  如,走跑区内放置了近3米长的平衡木,大部分幼儿都对平衡木非常感兴趣,他们排着队一个跟着一个走过平衡木。刚开始,幼儿们还能有序地走。慢慢地,后面的幼儿就会不断地催促前面的同伴,有的还用手推挤前面的同伴。这时,教师需赶紧到现场维护秩序并不断地提醒幼儿们要遵守规则。活动结束后,教师问幼儿:“大家一起挤在平衡木上会怎么样呀?”幼儿们马上说:“会摔跤。”教师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既有序又安全地走过平衡木?”幼儿们七嘴八舌道:“请一个管理员站在旁边指挥”“不好,管理员就没机会玩”“做标记”“对,做标记”“做什么标记呢?”最后经过集体商讨,决定在平衡木的起点处放一个红圈,在平衡木的终点放个绿圈。第一个幼儿走平衡木,第二个幼儿站在红圈等待;第一个幼儿走过平衡木走进绿圈后,第二个小朋友才能开始走上平衡木。这样调整后的规则要求变得具体清晰,幼儿们明确知道了要等前面的同伴走进了绿色圈内自己才可以走上平衡木。接下来的活动中,他们进行得井然有序,再也没有出现推挤的现象。
  在活动中,当起初的规则不能解决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新问题时,我们适时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调整策略,提出解决途径与方法。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完善规则,让幼儿更加接受规则,自觉遵守规则,践行规则。
  四、加强指导,进一步巩固规则意识
  幼儿的年龄小,思维容易受外界干扰,自控能力比较差。虽然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但在活动中往往不能持久地遵守规则,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儿活动中,根据具体情况不断提醒、不断指导、不断巩固、不断强化规则,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规则意识。如,在投掷区内,幼儿在用沙包投掷挂在墙上的目标物时,教师要提醒并指导他们避免砸到蹲下来捡沙包的同伴;在攀爬网上不能摇晃绳子影响旁边的同伴;从网上下落时要留意身边的同伴,脚不要踩到他们的手;走跑区内进行“追尾巴”游戏时要顺时针跑,不能逆反方向追逐,以免和同伴发生碰撞……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提醒、指导过程中,要注意方法,应注重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不断树立榜样,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把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注重评价,提升幼儿规则意识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正面评价,让每一位幼儿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进而提升规则的意识。
  “十个手指有长短。”幼儿的水平参差不齐,我们要根据幼儿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材施“评”,让不同层次的幼儿获得不同的收获。例如,幼儿能按教师的要求顺利完成活动,并能在活动中注重礼让的,我们要及时地给予肯定,或一个甜蜜的微笑,或一个赞许的眼神;如果通过教师的提醒或指导后能按规则顺利完成活动的幼儿,我们要马上给他高度赞扬,或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或给他竖起大拇指;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我们除了给他们更明确、更具体的示范指引外,更要不断地鼓励,增强幼儿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决心,努力达到目标。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是长期的、反复的,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教师有更多的细心、爱心与耐心,更需要教师有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职业水平。只有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与熏陶,帮助幼儿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播下“规则”的种子,才能培养幼儿成长成“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王化敏.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孙瑞雪.爱和自由[M].中国妇女出版社,2013.
  [3]谭宇.幼儿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23):46-47.
  [4]卞娟娟.基于三个要素的体育规则游戏组织与指导[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8(1):46-47.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笔者在音乐课堂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喜欢大声喊唱,既伤害嗓音又影响听觉审美。本文通过如何对音乐课堂加强班级合唱训练的探讨,引导学生正确歌唱,培养学生声音的美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音乐课堂中自信的演唱歌曲。  【关键词】音乐课堂;班级合唱;正確歌唱  刚参加工作那年,每节音乐课都追求热热闹闹,看似气氛活跃。然而除了热闹,却总感觉学生唱
【摘要】小学阶段中数学学科的学习是难度较大的,数学常常是容易拉分的学科。经笔者的分析研究发现,很多学生数学考试丢分、数学练习出错并非因为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到位,而是因粗心大意所致,由于审题不到位导致很多答非所问的情形。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学习数学时需要端正审题态度,有良好的审题习惯,从题目中获取有效信息求解。基于此,数学老师们要注重分析学生数学审题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
【摘要】地理即生活,生活即地理。源于生活实际的旅游情境,具有客观、真实、有趣等特点,本文主要探析在初中地理课堂开展旅游主题情境教学的可行性,为区域地理的深度教学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旅游情境;区域认知;深度学习;课堂效率  随着各学科教学目标进一步的提升,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推动地理学科改革的重要理念,其中,区域认知能力的提升是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义务教育人教版《地
本报综合消息 在为期两天的广东教育学会2019年度学术讨论会暨第十五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会上,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综合研究部主任王烽,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科达中学校长陈红军,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刘文江带来三场精彩的主题报告。  王烽主任通过“面向2035的学校变革”报告阐述了教育观念更新,反对“应试主义”,提倡五育并举;反对“锦标主义”,提倡以人为本;反对“本位主义”,
【摘要】在部编教材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运用绘本配音、绘本辨析、绘本游戏、绘本戏剧、绘本改编等多种方式,灵活演绎和运用教材中的绘本,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关键词】绘本;趣味;道德与法治  绘本是一种图文结合的叙事文本,它形象直观,充满情趣,深受小学低年级学生喜爱。绘本表达是部编版教材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的一种呈现方式,它能降低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的难度,提高阅读兴
随文练笔不仅是一种语文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学策略。它不但体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而且还体现了学习和运用统一的要求。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但是在语言的运用和组织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词句欠缺韵律感,文字缺少美感,语言缺乏逻辑,文章层次不清晰等问题导致了学生在写作上困难重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的文本资源,巧设随文练笔,帮助学生提升写作的能力,让学生在随文练笔
【摘要】近年来,微信在我国迅速发展和普及,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善于通过新型的网络交流工具结合实际,博采众长,解决教学问题。  【关键词】微信群;小学;班主任工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这句话精辟地阐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而如今聊微信、刷朋友圈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日常
【摘要】教学生活化就是把生活元素融合到教育教学中,把教学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理解课程标准的生活性,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教材;教学目标要调整细化,要与具体生活相联系;教学内容要引入乡土资源补充,变成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教学方式要主动探究,让学生感受体验增强实效;教学实践要向课后延伸,道德修养通过实践得到落实。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策略,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  【关键词
【摘要】正义感是衡量当代中学生道德水平的重要方面,班主任作為中学生道德引导的中坚力量,对中学生正义感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中中学生正义感缺失的现状,结合班主任在中学生道德养成中的主体作用,阐述了培养中学生正义感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此增强班主任对中学生正义感培养的意识,提升中学生的正义感。  【关键词】班主任;中学生;正义感;培养  一、正义感的界定  (一)正义感概念 :就是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郭华教授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要积极地学”,才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下面,笔者结合小学数学《圆的认识》一课教学实践,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