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素养培养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ky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因此,数形结合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数形结合具体地说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素养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本文主要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换来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数形结合;乘法运算;抽象素养;培养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句话说明了“数”与“形”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研究“数”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形”,在探讨“形”的性质时,又往往离不开“数”.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总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在教学进行到苏教版小学数学的乘法3个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尤其是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时,课堂上,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很好地理解运算定律,并且还能根据运算定律举一反三,看上去好像已经融会贯通了.可在做作业时,情况却截然不同,学生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往往张冠李戴,错误连连.而且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而且每届学习这个知识的孩子们都会出现同样的现象,有没有有效的措施和得力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呢?
  一、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在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后,课后练习中,孩子们经常会碰到8×12 4×36这样的题,孩子们通常不知道如何进行简算,为了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共同的因数),我是这样做的:
  方法1方法2
  把式子分别用长方形分割的方法来表示,通过图形的变化,从而解决了找不到共同因数的问题,找到了共同的因數就可以很容易的用分配律进行计算.对孩子们看似一筹莫展的分配律的扩展题,教给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的教学效果可能比单纯的教师灌输式的讲解要强上很多倍.
  二、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在乘法交换律教学中的应用:乘法交换律是这样描述的:“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面对乘法的这个运算定律,一般情况下,教师们总觉得孩子们有了加法交换律的认识,对于乘法交换律还有什么好讲的呢,通常直接通过算式计算其积的方式一下带过,好像孩子们也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殊不知,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只有数的支撑,孩子们理解起来还是非常抽象的,所以我就利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帮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积不变”真正的含义.
  学生通过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宽×长,得到两个相等的式子12×7=7×12,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交换位置”而“积”却不变的道理.
  三、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使模糊的问题明朗化
  (一)利用数形结合,找到两律的本质区别
  在初步学习了三个运算定律后,当学生碰到“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此类题时,错误就更多了.究其原因,因为这类题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部分,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要想顺利完成这种题,学生必须要透彻理解简算的原理,完全把握简算的本质,既不能把可以简算的题轻易忽略了简算,也不能把无法简算的题错误地进行简算.经过整理归类,我发现学生简便运算主要是对运算定律混淆不清.
  如,18×101=18×100×1=1 800,
  125×48=125×(40 8)=125×40 8=5 008,
  125×48=125×(40 8)=125×40×125×8=5 000 000,
  101×52=(100 1)×(50 2)=100×50 1×2=5 002,
  25×64×125=25×(60 4)×125=25×60 4×125=2 000.
  这些错误的发生,说明了学生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这两条运算定律产生了混淆.这是由于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在表现形式上十分相近,致使一些学生造成知觉上的错误.
  当孩子们做错题时,很多教师都是从“数”的角度来帮孩子分析错因,这对孩子是有用处的.也有很多教师提出要加强练习.这样的做法也是有用处的.但是“练习不等同于重复.”练习不等于简单机械的重复操练,而是要敏锐发现学生学习的节点,分析成因,找到真正的症结所在,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设计有价值的课堂教学.在平时的练习中学生会犯很多的错误,我们了解这些错误的原因,并利用多样化的方法,帮助学生自我反省,进一步改正自己的错误.基于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这些错误,我想如果在从“数”的角度帮孩子分析错因的基础上,利用“形”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可能效果会更好,基于这样的思考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探索.
  (二)利用数形结合,分析分配律使用中错误的原因
  针对学生曾经出现101×52=(100 1)×(50 2)=100×50 1×2=5 002的错误,我是这样帮助学生分析的:
  两个数相乘可以直观地表示为长方形的面积(图略),长分成两个部分:100和1,宽也分成两部分:50和2.乘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求长是101,宽是52的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这个面积可进一步地分成四部分,一份是100×50,一份是50×1,一份是100×2,最后是2×1.这时,学生就能看到自己的错误是只算了两块,没有算其他的两块,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为什么要算四块,而不是两块.同时学生也找到了正确计算的方法.
  总之,通过以上“数形结合思想”在乘法运算定律中的教学,孩子们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使他们由最初的迷茫发展至现在的茅塞顿开,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长期的训练,把数形结合作为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终极目标.激发学生数形结合的学习兴趣,为学生长远学习奠定好的学习思想方法,达到数形统一,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抽象素养.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数学知识点的抽象性、严密性、规律性是其主要特性.根据新课改的教学宗旨,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科学指导.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利用科学优质的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为高考冲刺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思路  高中生心理和生理都趋近于成熟,对事物能够做出系统的判断,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定式.因此,他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道高考试的研究,探讨并归类了解決此类难度比较大的高考试题的多种解法,从而化难为易,达到了知一解一类的目的.  【关键词】思维量大;归类探究
从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而精心预设则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础.我们的教学到底从哪里开始,该如何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从而精准预设,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下面就以“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为例谈谈我在实践中的认识和感悟.  一、遭遇教学尴尬,寻找学习起点  【教学片段】  出示主题图: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购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一共有多少根?  教師还没来得及问完问题,
一、这些现象您遇到过吗  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经常发现学生在解答题目时,会出现一些比较偏离生活实际的现象.比如,爸爸今年15岁,教学楼高9千米,三年级平均每班学生有61.5人,铅笔长20米,我的体重是35克……诸如此类明显的错误.到底是什么原因产生的?是学生存在的问题,还是我们的数学教育出了问题?通过对新课标的认真解读,我觉得是学生缺失良好数感的一种表现.  二、什么是“数感”  众所周知,美术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用教师的语言说,“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予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
构造函数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是通过对问题的观察、分析,恰当地构造函数模型来达到解题目的的方法,笔者试图通过一些典型试题的讲评,浅谈构造函数法的应用,供同行们所用。  1。构造函数法解不等式  我们知道,抽象不等式的求解一般是借助于函数的单调性完成的,根据题意巧妙地构造函数能使问题化繁为简,轻松解决。  例1 函数f(x)的定域为R,f(0)=2,对任意x∈R,f(x) f′(x)>1,则
【摘要】职业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开展,应注重与职中学生主体特性相结合,与探究实践相结合,与所学专业相结合,开展紧扣学生、助力发展、提升技能的教学活动,从而“升华”职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职业中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职业教育作为特殊教育教学阶段,是中学初级教育阶段的一个有效延伸,所肩负责任相对于高中阶段更为艰巨,承担的职责较之于高中阶段更为多样.文化教学是职业中学教育教学的
【摘要】网络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已经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教师把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  【关键词】微课;推理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提高学生参与度,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14YQJK142.  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当前的博客、微博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  一、选取课题  教学目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成了当前课改中的热点内容.小学数学和小学科学这两门课程,都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两者之间有不少相近的知识点.所以,在教学中将小学数学与小学科学课程进行整合,不仅能够解决学科之间知识点重复的问题,还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与科学课程的整合的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科学;学科整合  现如今,在
【摘要】数学成绩是评价初中毕业生的重要标准,然而毕业班仍然存在数学学困生;初中毕业班数学学困生数学功底较差,转化难度较大.本文认为,通过正面激勵、学习方法指导、针对性辅导、优化成绩评价的方式,有利于实现毕业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策略;数学;毕业班  一、正面激励法,激发数学学困生上进心  中学生在综合素质及成长个性等方面的差异表现较为明显,但由于他们正处在可塑性极强的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