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因此,数形结合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数形结合具体地说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素养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本文主要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换来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数形结合;乘法运算;抽象素养;培养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句话说明了“数”与“形”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研究“数”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形”,在探讨“形”的性质时,又往往离不开“数”.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总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在教学进行到苏教版小学数学的乘法3个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尤其是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时,课堂上,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很好地理解运算定律,并且还能根据运算定律举一反三,看上去好像已经融会贯通了.可在做作业时,情况却截然不同,学生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往往张冠李戴,错误连连.而且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而且每届学习这个知识的孩子们都会出现同样的现象,有没有有效的措施和得力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呢?
一、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在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后,课后练习中,孩子们经常会碰到8×12 4×36这样的题,孩子们通常不知道如何进行简算,为了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共同的因数),我是这样做的:
方法1方法2
把式子分别用长方形分割的方法来表示,通过图形的变化,从而解决了找不到共同因数的问题,找到了共同的因數就可以很容易的用分配律进行计算.对孩子们看似一筹莫展的分配律的扩展题,教给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的教学效果可能比单纯的教师灌输式的讲解要强上很多倍.
二、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在乘法交换律教学中的应用:乘法交换律是这样描述的:“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面对乘法的这个运算定律,一般情况下,教师们总觉得孩子们有了加法交换律的认识,对于乘法交换律还有什么好讲的呢,通常直接通过算式计算其积的方式一下带过,好像孩子们也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殊不知,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只有数的支撑,孩子们理解起来还是非常抽象的,所以我就利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帮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积不变”真正的含义.
学生通过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宽×长,得到两个相等的式子12×7=7×12,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交换位置”而“积”却不变的道理.
三、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使模糊的问题明朗化
(一)利用数形结合,找到两律的本质区别
在初步学习了三个运算定律后,当学生碰到“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此类题时,错误就更多了.究其原因,因为这类题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部分,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要想顺利完成这种题,学生必须要透彻理解简算的原理,完全把握简算的本质,既不能把可以简算的题轻易忽略了简算,也不能把无法简算的题错误地进行简算.经过整理归类,我发现学生简便运算主要是对运算定律混淆不清.
如,18×101=18×100×1=1 800,
125×48=125×(40 8)=125×40 8=5 008,
125×48=125×(40 8)=125×40×125×8=5 000 000,
101×52=(100 1)×(50 2)=100×50 1×2=5 002,
25×64×125=25×(60 4)×125=25×60 4×125=2 000.
这些错误的发生,说明了学生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这两条运算定律产生了混淆.这是由于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在表现形式上十分相近,致使一些学生造成知觉上的错误.
当孩子们做错题时,很多教师都是从“数”的角度来帮孩子分析错因,这对孩子是有用处的.也有很多教师提出要加强练习.这样的做法也是有用处的.但是“练习不等同于重复.”练习不等于简单机械的重复操练,而是要敏锐发现学生学习的节点,分析成因,找到真正的症结所在,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设计有价值的课堂教学.在平时的练习中学生会犯很多的错误,我们了解这些错误的原因,并利用多样化的方法,帮助学生自我反省,进一步改正自己的错误.基于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这些错误,我想如果在从“数”的角度帮孩子分析错因的基础上,利用“形”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可能效果会更好,基于这样的思考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探索.
(二)利用数形结合,分析分配律使用中错误的原因
针对学生曾经出现101×52=(100 1)×(50 2)=100×50 1×2=5 002的错误,我是这样帮助学生分析的:
两个数相乘可以直观地表示为长方形的面积(图略),长分成两个部分:100和1,宽也分成两部分:50和2.乘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求长是101,宽是52的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这个面积可进一步地分成四部分,一份是100×50,一份是50×1,一份是100×2,最后是2×1.这时,学生就能看到自己的错误是只算了两块,没有算其他的两块,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为什么要算四块,而不是两块.同时学生也找到了正确计算的方法.
总之,通过以上“数形结合思想”在乘法运算定律中的教学,孩子们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使他们由最初的迷茫发展至现在的茅塞顿开,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长期的训练,把数形结合作为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终极目标.激发学生数形结合的学习兴趣,为学生长远学习奠定好的学习思想方法,达到数形统一,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抽象素养.
【关键词】数形结合;乘法运算;抽象素养;培养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句话说明了“数”与“形”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研究“数”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形”,在探讨“形”的性质时,又往往离不开“数”.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总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在教学进行到苏教版小学数学的乘法3个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尤其是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时,课堂上,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很好地理解运算定律,并且还能根据运算定律举一反三,看上去好像已经融会贯通了.可在做作业时,情况却截然不同,学生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往往张冠李戴,错误连连.而且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而且每届学习这个知识的孩子们都会出现同样的现象,有没有有效的措施和得力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呢?
一、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在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后,课后练习中,孩子们经常会碰到8×12 4×36这样的题,孩子们通常不知道如何进行简算,为了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共同的因数),我是这样做的:
方法1方法2
把式子分别用长方形分割的方法来表示,通过图形的变化,从而解决了找不到共同因数的问题,找到了共同的因數就可以很容易的用分配律进行计算.对孩子们看似一筹莫展的分配律的扩展题,教给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的教学效果可能比单纯的教师灌输式的讲解要强上很多倍.
二、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在乘法交换律教学中的应用:乘法交换律是这样描述的:“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面对乘法的这个运算定律,一般情况下,教师们总觉得孩子们有了加法交换律的认识,对于乘法交换律还有什么好讲的呢,通常直接通过算式计算其积的方式一下带过,好像孩子们也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殊不知,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只有数的支撑,孩子们理解起来还是非常抽象的,所以我就利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帮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积不变”真正的含义.
学生通过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宽×长,得到两个相等的式子12×7=7×12,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交换位置”而“积”却不变的道理.
三、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使模糊的问题明朗化
(一)利用数形结合,找到两律的本质区别
在初步学习了三个运算定律后,当学生碰到“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此类题时,错误就更多了.究其原因,因为这类题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部分,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要想顺利完成这种题,学生必须要透彻理解简算的原理,完全把握简算的本质,既不能把可以简算的题轻易忽略了简算,也不能把无法简算的题错误地进行简算.经过整理归类,我发现学生简便运算主要是对运算定律混淆不清.
如,18×101=18×100×1=1 800,
125×48=125×(40 8)=125×40 8=5 008,
125×48=125×(40 8)=125×40×125×8=5 000 000,
101×52=(100 1)×(50 2)=100×50 1×2=5 002,
25×64×125=25×(60 4)×125=25×60 4×125=2 000.
这些错误的发生,说明了学生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这两条运算定律产生了混淆.这是由于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在表现形式上十分相近,致使一些学生造成知觉上的错误.
当孩子们做错题时,很多教师都是从“数”的角度来帮孩子分析错因,这对孩子是有用处的.也有很多教师提出要加强练习.这样的做法也是有用处的.但是“练习不等同于重复.”练习不等于简单机械的重复操练,而是要敏锐发现学生学习的节点,分析成因,找到真正的症结所在,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设计有价值的课堂教学.在平时的练习中学生会犯很多的错误,我们了解这些错误的原因,并利用多样化的方法,帮助学生自我反省,进一步改正自己的错误.基于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这些错误,我想如果在从“数”的角度帮孩子分析错因的基础上,利用“形”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可能效果会更好,基于这样的思考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探索.
(二)利用数形结合,分析分配律使用中错误的原因
针对学生曾经出现101×52=(100 1)×(50 2)=100×50 1×2=5 002的错误,我是这样帮助学生分析的:
两个数相乘可以直观地表示为长方形的面积(图略),长分成两个部分:100和1,宽也分成两部分:50和2.乘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求长是101,宽是52的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这个面积可进一步地分成四部分,一份是100×50,一份是50×1,一份是100×2,最后是2×1.这时,学生就能看到自己的错误是只算了两块,没有算其他的两块,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为什么要算四块,而不是两块.同时学生也找到了正确计算的方法.
总之,通过以上“数形结合思想”在乘法运算定律中的教学,孩子们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使他们由最初的迷茫发展至现在的茅塞顿开,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长期的训练,把数形结合作为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终极目标.激发学生数形结合的学习兴趣,为学生长远学习奠定好的学习思想方法,达到数形统一,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抽象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