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4m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突出一代新人的思想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用新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放在首位。在课堂教学时,深入探究该如何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及如何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思维突破灵活性独创性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思维形式,是指人在实践学习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目标展示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独创的、富有新颖特点的思维方式,它是在原有经验材料和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性和突破性的创造组合,形成新的概念或新成果。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
   一、发扬民主教学,点燃学生心中的智慧火花。
   要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出来,首先要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教师相信学生有创造性才能,才会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亮点”。应该看到,创造性思维的萌芽,不仅高年级学生有,低年级小学生身上也有。不仅优等生有,就是后进生同样也有发展。如教学《解决问题》时,一年级学生能看着丰富多彩的数学插图,在我的启发下,自己选择条件,独立地编出一道道各种不同的20以内的加减法应用题,这就是“创新”意识的初步萌发。又如教学三年级周长时,有一道练习题引起我的发现:“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10米,长4米,宽是几米?”这道题有不少学生不会解答,理由是老师没有讲过。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却解答正确,什么原因?他说:“这个长方形周长就像黑板的周长,是两个等长加两个等宽,要是减掉两个等长,不就剩下两个等宽吗?要再把两个等宽平均分成两份不就是一个宽吗?可见表面上“分数”低的学生能力不一定差,所谓“后进生”并不是都笨,也不是没有“创新”意识,在解决知识问题时恰恰有时比一般学生更灵活。因此,只有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扬民主教学,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善意启迪,也使后进生的创造性才能得到发展。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敏捷不仅在速度上要求快,而且注意考虑周密。教学时首先要注意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去想,逐步要求学生注意很快地想出问题解决的方法,并对想得快的又想得对的给以鼓励。同时注意防止学生单纯地为了求快,思考轻率而不够周密。计算要在正确的基础上适当提出速度要求,注意适当安排限定时间的练习。有些计算或应用题的分析,要在适当时候引导学生简缩思维。例如被乘数、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要启发学生想有什么简便算法,并在计算中自觉地运用。
   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首先要加强算理教学,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规律性知识和一般计算方法,通过练习逐步巩固并加深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学生切实掌握了,就为灵活运用奠定了基础。教师在教学计算步骤、解题过程以及书写格式等做出一些规定是必要的,但在一定条件下要允许学生灵活,不宜统得过死。例如,中年级学过乘法交换律以后,在算式中就要允许被乘数、乘数交换位置书写。分数混合运算只要求适当保留运算的过程,不必强调把每一步计算都完整地写出来。
   三、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探求新知识。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正如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鼓励质疑,启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
   1、要给学生提供诱因,引起探求新知识的动机。主动探求的内在动机是十分重要的,但必须要有外部条件影响,才能使他们产生寻根求源的迫切要求。如教学“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只要你说出一个数,我就知道它能否被2或5整除”。由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都抢着说出较大的数,力求难住老师,当老师都准确地判断出来后,学生的好奇心就转化成了求知欲,纷纷问老师:“为什么您能判断得又对又快?”迫切想了解其中的奥妙,从而主动地学习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由于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还提出了被3、7整除的数也有特征呢?产生了继续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大大地超过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效果。
   2、鼓励质疑,启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后,还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时只要老师善于启发,学生往往能在知识的纵向、横向的联系上,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如教学“分数、小数互化”后,有的学生就提出有限小数可以化成分数,那么循环小数是不是也能化成分数呢?学习了比的意义后,有的学生就提出了“既然两个数相除也叫做两个数的比,为什么学习了除法,还要学比呢?除法、比、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这些问题不仅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针对提出来的问题,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研讨。还可以给他们提供数学课外书籍去寻求答案,在增加课外知识的同时,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逐步转化成能力,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加强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加强正向与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双向思维互相转换的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在掌握数学的概念过程中,发展了他们的想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在形成计算及解题能力的同时学会了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思维的方法。但是这点不够,还应认识到有些概念之间存在互逆关系,如加与减、乘与除等。还应认识到无论计算题或是应用题,如果按其所给条件的顺序正向思维的话,那么我们也能自然地向逆向的顺序进行教学。如6>3,就是反映了3<6,正向思维是主要的,但逆向思维不可少。这样学生的思维可呈双向型,摆脱了思维单一化状态。如教学低年级“小兔比小猫多1只,立即想到小猫比小兔少1只”。看到一个加法算式,立即想到两个减法算式。见到一个乘法算式,同时想到两个除法算式。如高年级教学乘法分配律后:“(a b)×C=a×c b×c”,让学生自己推出:“a×c-b×c=(a-b) ×c”。再如中年级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后,训练13÷( )=( )余1,( )÷3=1余( );并要求学生写出所有可能的答案。这个练习既加深了对余数除法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双向思维的转换能力。如“1 9=10,10=( ) ( );长方形面积=长×宽,长=( )÷( ),宽=( )÷( )。”双向思维能力越强的学生,解题的思路就越宽。所以,加强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双向思维相互转换的能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2、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有机结合,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集中思维通过分析、综合、判断得出正确结论的同一答案,有一定模式可循。而发散思维存在不同方向,不同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既对立又统一,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形式。如3/4化成小数是0.75,化成百分数是75%,学习比之后,又联想到 ():()=3:4,这样就可以把各部分知识联结在一起。这样的训练可以从一年级学生做起。如见到10就想到1 9,2 8,3 7,4 6,5 5,甚至想到1 3 6,1 2 3 4等,如六年级学生见到“一个圆锥体与圆柱等底等高”立即联想到:“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体积关系。长期训练,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地把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总之,只有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有机结合进行训练,才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点燃孩子们心灵上智慧的火花,发扬民主教学,长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树立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参考文献[1]主编杨名声、刘奎林《创新与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 [2] 文卫星. 论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J].《数学教学通讯》,2004 [3] 刘道玉. 创造教育新论 [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4] 王复亮. 创新教育学概论 [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朱智贤在《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我们教师如何从小学生的心理兴趣出发,如何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心理特征打造出真正的有效课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基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有效数学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案例回放   片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配合推拿疗法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清远市中医院骨伤科住院及门诊的患者90例,将受试病例随机
【摘要】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内在强大的动能。当学生对某种事情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因此,要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像拥有了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有了兴趣,就能产生无穷无尽的学习动力。相反,如果没有兴趣,学习就犹如
【摘要】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角,教师为主导。那么应该如何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让学生提高课堂参与度呢?  【关键词】数学课堂参与意识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新课标教育理论摒弃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的不足,更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在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结合点,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前提。教学实践证明,能否激起学生学习认知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往往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究竟该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是营造宽松氛围。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极其重要的。所谓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就是民主的、外向的、开放的,应鼓励学生自由思
【摘要】让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教学都变成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乐于合作的习惯,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趣味性教学我国的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无论是概念背景或例证,还是应用题内容的选择或练习题的设计,都应注意贴近实际,富有趣味性。  一、创设朴实、有效教学情境  在教学活动
该论文适应新世纪人们对于健康的全面需求,运用中医传统研究方法,在全面整理古代养生学文献以及系统梳理现代养生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逻辑
新课程标准倡导“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模式,其中“创设问题情境”环节是一节数学课是否“高效”的关键。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不但可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行探讨交
初中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育学生,陶冶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汲取了诸如人本主义教育的理念,教育民主的理念,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性教育的理念,个性发展 理念等。但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数学教师,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能否真正转变。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新课程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