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应该是积极学习的主体,应该积极地建构、整合、重组、修改和巩固各方面的知识。然而,许多学生的学习却是没有策略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注重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形成对自己学习的认识并掌握一整套对学习策略的策划、启动、执行、调控和反思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就会促使学生成为策略型学习者,最终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发展。
关键词: 学习策略制定策略执行策略反思内化策略
美国未来学家、《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尔温·托夫勒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曾预言:“21世纪的文盲不是那些没有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纳依曼特别阐述:“今天教育的内容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应该是方法……方法比事实更重要。”学习策略在学生的数学学习和能力提高上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订合理的方案,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制定策略→执行策略→反思内化策略的完整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探究后引导学生把有效的学习策略填入“学习策略记录袋”,从而丰富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积累,培养学生灵活正确地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下面笔者以《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数学课堂中学习策略教学的实施。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研究的问题,并提供给学生“学习过程记录单”;接着引导学生设定探索目标及策略;然后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多类型知识经验及策略调控整个探究过程;最后让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有效程度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充实“学习策略记录袋”。
一、以“制策”为定向,教会学生科学地分析问题
“探究活动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觉规划和设计自身发展,能动提高的过程”。因此,引导学生制定策略是学习策略教学的基础。在学生制定学习策略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平面图形时曾经用到的学习策略。有的学生说他在研究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时采用了测量法,得出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结论;有的学生说他在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时候,采用了对比法,将正方形两次对折后发现正方形四边相等。未学先思,有利于启发学生运用旧方法解决新问题,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方法迁移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开拓学生解决新问题的思路。
当然,学生学习策略的制定会受到自身知识结构及学习内容特点的制约,因此选择策略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如有的学生研究长方体的棱的特点时,选择了实际操作法和比较法这两种学习策略(他打算将一个长方体框架拆开,看一个长方体共有几条棱,并对这些棱的长度进行比较分类,看又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组);而同样研究长方体棱的特点的另一个学生,他则采用测量法和数据整理法(首先,他准备用直尺测量出长方体各条棱的长度,并做好记录,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因此,在指导学生选择策略时最好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在他们选择好自己要使用的策略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量身定做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则可以就学生选择的策略中有哪些是比较可行的提供一些指导建议,或者在计划实施前对这些策略作出反馈。
二、以“执策”为关键,引导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
执行策略的过程既是学生各种疑问、困难和矛盾的解决过程,又是一个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更是学生充分展示才智和创新的过程。
1.执行策略的过程是学生灵活运用各种学习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一个问题往往需要多种策略穿插使用。如有的小组在研究长方体的面的特点时,先运用测量法量出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然后运用数据整理法整理和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运用比较法和找规律法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并按此规律把长方体的6个面分为3组。
2.执行策略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相同的学习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那么他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其他问题(如有一个学习小组,他们在确定研究目标时只选择研究长方体面的特点,结果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发现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研究正方体,于是,他们便很轻松地得出正方体的面的特点);也可能会发现预定的学习策略并不适合于解决当前的问题,这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重新思考并采用其他策略。(如有一个研究小组,他们原定用自学归纳法总结出长方体的棱的特点,结果发现书上只介绍了什么是长方体的棱,而关于棱的特点要求学生自己摸索。于是这组同学通过重新讨论,最终运用观察法、实际操作法和比较法得出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一个策略型学习者应该流畅而灵活地应用学习策略解决问题。因此,在整个执行策略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服务者和参谋者,教师的作用是以自己所具有的学习策略应用的技能、技巧和知识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知道如何在一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解决问题。
三、以“思策”为升华,引导学生反思内化学习策略
反思内化策略阶段,实际上是学习者自身对知识探究过程中所采用的学习策略,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着重对所采用的策略进行两个方面的评价。一是评价学习策略对研究过程是否具有实际的意义。比如:教师在评价中指出,有一个小组在研究长方体棱的特点时,采用了测量法和数据整理法,这是一种创新并且是十分科学的研究方法。对这样的成果给予肯定,学生会十分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励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是评价学习策略能否适用于解决其他问题。学生只有通过对自己学习策略的反思及在探究过程中做出用什么策略解决问题的决策,才能逐渐丰富自己的学习策略“网络”,最终形成灵活运用学习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的策略教学实践中,学生都积极投入学习,科学地借鉴、制定、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研究和解决问题,在疑惑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由此可见,充分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得到了丰富,探索能力得到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拓展。优质而高效的学习策略体系,是学生策略学习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培养学生学习策略体系的过程,也就是帮助学生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Claire Ellen Weinstein,Laura M.Hume著.伍新春,秦宪刚译.终身受益的学习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张荣伟.“新课程改革”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 学习策略制定策略执行策略反思内化策略
美国未来学家、《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尔温·托夫勒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曾预言:“21世纪的文盲不是那些没有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纳依曼特别阐述:“今天教育的内容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应该是方法……方法比事实更重要。”学习策略在学生的数学学习和能力提高上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订合理的方案,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制定策略→执行策略→反思内化策略的完整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探究后引导学生把有效的学习策略填入“学习策略记录袋”,从而丰富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积累,培养学生灵活正确地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下面笔者以《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数学课堂中学习策略教学的实施。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研究的问题,并提供给学生“学习过程记录单”;接着引导学生设定探索目标及策略;然后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多类型知识经验及策略调控整个探究过程;最后让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有效程度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充实“学习策略记录袋”。
一、以“制策”为定向,教会学生科学地分析问题
“探究活动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觉规划和设计自身发展,能动提高的过程”。因此,引导学生制定策略是学习策略教学的基础。在学生制定学习策略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平面图形时曾经用到的学习策略。有的学生说他在研究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时采用了测量法,得出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结论;有的学生说他在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时候,采用了对比法,将正方形两次对折后发现正方形四边相等。未学先思,有利于启发学生运用旧方法解决新问题,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方法迁移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开拓学生解决新问题的思路。
当然,学生学习策略的制定会受到自身知识结构及学习内容特点的制约,因此选择策略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如有的学生研究长方体的棱的特点时,选择了实际操作法和比较法这两种学习策略(他打算将一个长方体框架拆开,看一个长方体共有几条棱,并对这些棱的长度进行比较分类,看又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组);而同样研究长方体棱的特点的另一个学生,他则采用测量法和数据整理法(首先,他准备用直尺测量出长方体各条棱的长度,并做好记录,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因此,在指导学生选择策略时最好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在他们选择好自己要使用的策略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量身定做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则可以就学生选择的策略中有哪些是比较可行的提供一些指导建议,或者在计划实施前对这些策略作出反馈。
二、以“执策”为关键,引导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
执行策略的过程既是学生各种疑问、困难和矛盾的解决过程,又是一个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更是学生充分展示才智和创新的过程。
1.执行策略的过程是学生灵活运用各种学习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一个问题往往需要多种策略穿插使用。如有的小组在研究长方体的面的特点时,先运用测量法量出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然后运用数据整理法整理和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运用比较法和找规律法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并按此规律把长方体的6个面分为3组。
2.执行策略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相同的学习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那么他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其他问题(如有一个学习小组,他们在确定研究目标时只选择研究长方体面的特点,结果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发现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研究正方体,于是,他们便很轻松地得出正方体的面的特点);也可能会发现预定的学习策略并不适合于解决当前的问题,这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重新思考并采用其他策略。(如有一个研究小组,他们原定用自学归纳法总结出长方体的棱的特点,结果发现书上只介绍了什么是长方体的棱,而关于棱的特点要求学生自己摸索。于是这组同学通过重新讨论,最终运用观察法、实际操作法和比较法得出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一个策略型学习者应该流畅而灵活地应用学习策略解决问题。因此,在整个执行策略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服务者和参谋者,教师的作用是以自己所具有的学习策略应用的技能、技巧和知识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知道如何在一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解决问题。
三、以“思策”为升华,引导学生反思内化学习策略
反思内化策略阶段,实际上是学习者自身对知识探究过程中所采用的学习策略,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着重对所采用的策略进行两个方面的评价。一是评价学习策略对研究过程是否具有实际的意义。比如:教师在评价中指出,有一个小组在研究长方体棱的特点时,采用了测量法和数据整理法,这是一种创新并且是十分科学的研究方法。对这样的成果给予肯定,学生会十分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励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是评价学习策略能否适用于解决其他问题。学生只有通过对自己学习策略的反思及在探究过程中做出用什么策略解决问题的决策,才能逐渐丰富自己的学习策略“网络”,最终形成灵活运用学习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的策略教学实践中,学生都积极投入学习,科学地借鉴、制定、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研究和解决问题,在疑惑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由此可见,充分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得到了丰富,探索能力得到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拓展。优质而高效的学习策略体系,是学生策略学习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培养学生学习策略体系的过程,也就是帮助学生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Claire Ellen Weinstein,Laura M.Hume著.伍新春,秦宪刚译.终身受益的学习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张荣伟.“新课程改革”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