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目标、时机和内容以及优化与评价进行了研究,提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犹如一阵春风吹遍了数学课堂,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新气象. 由于能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实行学习上的优势互补,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合作学习备受教师们的青睐.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有力地挑战了传统教学的“一言堂”,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这也是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非常需要的一种学习方式. 通过学生的对话、交流、倾听、讨论、体验、分享、评价、激励等合作互动过程,实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落实,它可以弥补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 那么,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见实效呢?下面来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思考.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1. 目标明确
   每次合作学习,教师都应明确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 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优化提炼后提出. 例如: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怎样制作能使体积较大?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学生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无盖长方体展开后是什么样?(2)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怎样才能制作一个无盖长方体?基本的操作步骤是什么?(3)制成的无盖长方体的体积应当怎样表达?(4)什么情况下无盖长方体的体积会较大?(5)如果是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作一个有盖的长方体,怎样去制作?制作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可能是什么?教学时,合作目标要求如下:①各小组(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制作的方法;②各小组中(同桌两人进行)用喜欢的方法制作、测量并记录好相应的数据;③计算出你们制作的长方体的体积;④多做几次,计算结果,观察数据,进行组内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2. 责任到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 一般来讲,给小组的每个成员编号,既可以让两人或四人互相交流,也便于给每个成员分别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 确保全体成员都得到提高,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和参与度,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桥梁.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和内容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之际,即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学生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际,这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特别是在攻克教学重点、难点时,在答案不唯一时,在认识出现分歧时,让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这对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都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节中,教师提出问题:(ad + bd)÷ d应该怎么做?用学过的知识能否解决,怎样转化引导学生思索,随之展开讨论,然后各组拿出讨论结果,再组间交流、辩论……学生在激烈的语言交流中“学他”和“自检”,经历由模糊到清晰,由争论到统一,分化整合的过程,最终形成准确、清晰的建构. 合作学习能否合理、有效地开展,还要看合作学习的内容. 有些内容如过于简单的是不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 笔者认为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的一定要是突破教材重、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性问题. 这些问题同时也应该是学生感兴趣、乐于探究的. 一般情况下,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是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课前预设的. 但当前课堂学生主体意识被唤醒,学生的质疑能力大大提高,新问题不断生成,如果新生成的问题能紧扣教学重、难点,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普遍关注,也可以将它们纳入合作学习的范围.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与评价
  
   1. 保证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合作学习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策略,这种学习策略必须向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尽可能地保证学生在合作时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
   2. 培养学术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到深处颇有学术研究的样子,作为教师要注重这种学术氛围的培养. 首先是组内平等,所有成员均畅所欲言,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其次是服从真理,不以同意的人多少来定结论,对个别人的见解也要在代表小组进行汇报交流时提出来.
   3. 合作评价优化
   小组合作学习可根据“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评价理念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人人要有所收获. 一般在要求个人进步的同时以小组总体成绩来评价,形成小组之间的竞争. 教师在学生交流讨论结束时,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 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 这样,小组合作学习兴趣更浓,学生更乐于参与.
   自我探索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前提,合作学习成功则是自我探索提高的结果. 教学过程中,只有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我们必须去学习;我们必须去研究;我们必须去合理应用. 让合作学习这朵“课改之花”越开越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健康快乐地成长,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周志峰.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初探[J].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
   [2] 覃立新. 培养合作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初中数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初探[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3).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将从重知识、重理论的接受性转向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从单一的认知性转向多维的体验性,从机械的决定性转向互动的交往性. 由此,新课程理念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必须切合实际,灵活运用教材进行具体、生动、有趣、直观的教学活动.     一、让游戏进入课堂    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在数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育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 【关键词】 数学学习 兴趣 激发    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育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
【摘要】 本文首先讨论了设计新颖活泼的课堂游戏,使学生经历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接着分析了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研究了方法与手段的设计. 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课堂提问;课堂游戏;数学实践活动    1. 设计新颖活泼的课堂游戏,使学生经历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再被动地成为知识的接受者,每名学生都是问题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培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如何让探索性学习走进课堂,这已越来越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创设学习情境,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课堂上,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
有人说,数学枯燥乏味,我想他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没有体会出数学的内在美,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应该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
新的一轮教育教学改革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能力为宗旨.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培养,教师角色的转变尤为重要,几年来,我们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培养    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学习的方法、形式、手段、途径和思路. 多年来,我们一直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学围教转方式单一,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受到了限制,严重影响了
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 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应发挥情感的积极因素,所以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气氛,才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以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叙述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其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 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因此,它常成为数学教学的难点. 一些学生之所以害怕数学,一方面在于数学语言难懂难学,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数学语言的教学不够重视,缺少训练,以致不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数学语言. 本文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教学要求,
【摘要】 在当前的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在当前的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关于圆锥曲线文[1]给出如下一个性质:  定理1 设l是圆锥曲线C过焦点F的对称轴,A是l上一定点(A不是C的中心)。过A的直线与圆锥曲线C相交于M,Ⅳ两点,而以M,Ⅳ为切点的曲线C的两切线相交于p点,当M在C上运动时: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