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Airbnb、Uber到滴滴、快的、途家
由分享闲置资源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正在成为供给侧改革的一种新方案
本期“名著访谈”栏目为您带来马化腾及其研究团队的
《分享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新经济方案》
2015年,我们有过这样的思考:旅游经济,大致指的是我们在各地旅游的花销;黄金周经济,是指我们在黄金周7天内的消费。分享经济,从经济学角度该怎么理解呢?
后来,我们想到了一个词,经济剩余,至此才算找到了一把钥匙。我们认为,分享经济是一种通过大规模盘活经济剩余而激发经济效益的现象。它的存在,致力于解决经济剩余问题。
所谓经济剩余,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化过度消费的产物。在农业社会时期,社会生产不足,人类通过奴役牲畜加强生产,而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进入工业社会后,人类开始驾驭机器,在各种各样机器的协助下,生产力大大提升,而需求却常常不足,因为很多领域消费过度开发而产生了过剩现象。比如,20世纪80年代初期,家里原先没有电视机,买一台都要排队;后来家家户户都有电视,当你家里有了两台或者三台的时候,你还有继续购买的理由吗?但厂商依然在大量生产,很容易形成积压。有的厂商或许会说本厂零库存,但事实是,有相当一部分产品没有送到终端用户手里,而是积压在各种渠道商的仓库里。社会化大生产发达之后,大家兜里的钱随之多了起来,于是购物不再因需要而产生,而是成了一种习惯,想买就买,于是许多商品在生命周期还没走完的时候,就被抛入里路边的垃圾箱。这是一种消费剩余。
因此,经济剩余,在企业层面表现为闲置库存和闲置产能;在个人层面表现为闲置资金、物品和认知盈余,通俗地说也就是闲钱、闲物、闲工夫。
在过去,经济剩余像玻璃碎片一样,零零散散地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整合成本极高,难以发挥应有地社会效益,想分享,也是小规模、小区域地进行。
而现在,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技术,把大量地碎片整合到专业平台上,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大规模地供需匹配,产生了新的经济效益——形成了新的镜面。
由碎玻璃碴变成镜面,分享经济化解了经济剩余问题。这大概可以称为镜面效应吧。
对此,可以概括为四句话:
1.凡有剩余,皆可分享。
2.凡有人在,皆有剩余。
3.凡有分享,皆可实现。
4.凡有实现,皆是双赢。
第一句,分享经济的产生,源于经济剩余。所谓经济剩余,如上所述,在个人表现为三闲资源:闲物、闲钱和闲工夫,在企业表现为闲置库存和产能。只要有经济剩余存在,便会有分享行为产生。
第二句,经济剩余哪里有?人有经济剩余的源头,个人有、企业有、政府有、城市有……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经济剩余存在。
第三句,网络平台支撑里分享经济发展。经济剩余的分享,不等于分享经济。要使分享这种零星的碎片行为变成分享经济,必须大规模化。正如要把所有人连接起来,必须依靠网络一样,经济剩余的连接,也须依赖发达的网络平台。在网上,能想象出来的内容几乎都可以实现。当然,这种分享应该消除中介。
第四句,分享经济要产生收益。人们参与分享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节约成本,参与双方都会受益:需方降成本,供方增收入。反过来说,如果某种分享经济的平台带来的不是供需双赢,那就是值得怀疑的。
如果换个角度,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来看,从经济剩余角度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报纸和电视告诉我们,当前经济形势不妙,全球经济低迷,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来自消费过剩。消费过剩带来的社会问题很大,比如城市里轿车消费过剩,导致交通拥堵,路边停满汽车,挤占了行人的道路;再比如房屋,许多人拥有多套房屋,以至于超出了生活所需,让房屋成为一种投机需求,价格只涨不跌,于是各地开发过剩鬼城林立,绑架了整个国民经济。
消费过剩,如果换用分享经济的思维,该怎么解决呢?答案是提高剩余资源的利用率。人们过度消费了许多不需要的商品,这些商品可以进入再流通领域,再度利用,因而不必通过扩大生产,也可以满足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分享经济思维有助于解决生产过剩吗?这也是个很现实的问题,现实地让人挠头。生产过剩产生的是大量积压库存,而积压库存,除了降价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化解思路?从理论上说,分享经济的以租代售有助于化解库存,比如面对大量的房地产库存积压,很多房地产商开始采用以租代售的方式,逐步出货。有的汽车制造商开始发展以租代售的业务,把新下生产线的汽车租出去,而非卖掉。
但是,还有一个常见的故事令人忧伤:牛奶生产过剩。白花花的牛奶,一半被迫低价出售,一半用于喂狗,或者倒进里沟里。面对牛奶剩余,分享经济还有效吗?
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销售转为租赁,这种转换之所以能实现,核心在于房屋可以重复使用,我们把它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后,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对使用权进行租赁。而牛奶是一种快速消费品,消费周期比较短,重复消费频率较高,使用权一旦堙灭,所有权也随之消失,如何租赁?
如果你拥有一个分享经济剩余的平台,那情形就完全不同了。我们假设这个平台覆盖全国各个地区,而且活跃着大量用户,那么在甲地过剩的库存,很有可能成为乙地畅销的商品。
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大量的过剩资源,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供需匹配效率过低而长期闲置。如果能够创造出调和供给和需求的平台,大量的社会闲置资源将被充分利用,发挥各自的价值。
分享经济的意义在于实现全社会的剩余资源匹配。过去,经济剩余以碎片化的方式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整合成本极高,难以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分享经济的出现创新性地化解经济剩余问题,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线支付平台、便捷的交通、物流网络和社会化媒体,快速高效地把经济剩余整合到专业平台上,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大规模地供需匹配,产生了新的经济效益。
我们已经定义了经济剩余,从这个角度看,分享的行为可以总结为三个模式:
第一种,使用权剩余的分享,强调使用而不占有。
第二种,时间剩余的分享,个人具备的多重“身份”,带来大量就业机会。
第三种,所有权剩余的分享,二手物品进入再循环,产生了节约资源的环保效果。
经济剩余的第一种分享模式,即关于使用权的分享。当你自己的物品多起来的时候,可以考虑把它租出去,这也是目前最流行的对个人闲置资源的分享方式,大致对应两种套路:闲置物品,可以通过个人在线出租平台实现分享;闲置资金,目前主要是通过P2P借贷平台,借给第三方使用。
在线租赁目前在出行、房产、办公空间、闲置资金等方面都取得了快速发展。
在出行领域,分享经济产生了许多创新性的模式,除了国外的Uber、Lyft和国内的滴滴出行等,还衍生出多种业态,例如一对一的面向高端商务车市场的专车服务、采取低价策略的快车服务及社会私家车的出租服务,还有一对二的出行线路相同的人共同搭乘的拼车服务,以及一对多的用户在既定线路上预定座位的互联网巴士服务。
这种玩法越来越有趣,出现了向四面八方蔓延的趋势。除了汽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分享外,还纳入了其他的各类五花八门的交通工具,例如船舶、私人飞机、游艇、自行车等。
在房产领域,Airbnb改变了传统酒店行业的游戏规则,普通人也能以低于酒店的价格出租自己的房间,可以非常灵活地选择日期和租客,不受过多门槛限制。当然,这里的内核是对自助房闲暇时间的出租。虽然分享经济的壮大带来了不少“专业资源”,例如二房东和职业房东等,但依然调动了社会上沉淀的不创造价值的大量闲置房间,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经济剩余的第二种分享模式是时间剩余的分享。
这种分享被称为“临时工经济”、“自雇经济”等,对应着提供各种付费差事和办公室零碎工作的在线市场催生的大量机会。
借用克莱·舍基为此特别提出的一个新名词:认知盈余。按照她的观点,认知盈余是一种随着全世界累计的自由时间不断聚集而产生的新资源,使我们有权使用这种资源的最重要的两个转变已经产生——全球受教育人口累计起来每年超过1万亿小时的自由时间,以及公共媒介的发明和扩散,它使得以前被排除在外的普通市民能够利用时间从事自己喜欢或关心的活动。
从分享经济的实践来看,它打破了行业进入壁垒,以较低的就业门槛释放大规模的生产能力。而这些生产能力,过去散落在社会各个角落,被传统固化的管理体制束缚,无法参与社会化大生产,例如专车司机、短租房主、私厨服务提供者、自由快递员等。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正悄悄把数百万人变成兼职者,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工作机会。
经济剩余的第三种分享模式是所有权剩余的分享。
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所有权的转让也会成为经济剩余的新兴玩法,因为很多闲置资源可以进入再流通领域,比如二手交易。
在线二手物品交易,准确地说,是指个体通过社会化网络平台进行二手物品所有权交易,可以简称为二货买卖。二货从闲置状态通过分享再次投入使用,提高了自己的利用率。与第一种模式不同,二货玩法是基于使用权和所有权两权合一的分享。
对于二货买卖的流行,追究原因,大概有两个。
一个原因是,网购的刺激,产生两冲动型购物,消费过度。近年来,网购的价格战成为各大电商平台首选,多种多样的促销活动更是博人眼球,折扣、秒杀、买一送一等比比皆是。低于原价一大截的售卖,刺激着消费者的购买神经:不管有没有用,先下单再说。
大部分冲动网购所花的现金,最终都变成了家里闲置的“不动产”。中国人口众多,本就在资源共享和流动方面拥有巨大的优势。再加上网购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一大批“剁手党”,他们乐于网购,却经常后悔多买东西,因此产生了大量闲置物品,中国二手市场的潜力由此可见。
第一个原因是,产品更新速度加快。尤其是数码类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据58同城发起的《闲置物品能换钱——你在网上卖过二手吗?》调研显示,有72.12%的人选择类数码类产品,如手机、电脑、相机等。而据德勤咨询分析,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的销售量为14亿部,其中10亿部智能手机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升级需求。在14个发达国家市场中,大约70%的智能手机用户在过去一年半内升级了他们的手机。
因此,随着闲置物品的逐步增多,分享经济的二手物品交易市场“闲鱼”、“转转”、“有闲”等各种线上二手物品交易平台获得快速发展。
……
2015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的“双过半”:服务业在GDP(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首次超过一半,达到50.5%;中国社会互联网渗透率首次超过一半,达到50.3%。这标志着消费取代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同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逐渐占据主流消费市场。
2015年全国“两会”上,马化腾曾提出《关于以“互联网 ”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建议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这一建议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在这一年,“互联网 ”亦成为了国家战略!
今年两会,马化腾又提交了五份议案,其中之一便是《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建议》。按马化腾自己的话来说,分享经济与“互联网 ”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是“互联网 ”在各行各业应用和普及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新模式,具有打破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劳动生产率的作用。经过迅猛发展,“互联网 ”铺摊子、打基础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未来将在教育、医疗、交通这些规模大、痛点多的垂直行业领域纵深发展。而分享经济很有可能成为“互联网 ”与这些传统行业结合的主要业态和模式。 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地方式,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但这远远不是分享经济的全部。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人口结构也开始迈向老龄化,消费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但产能过剩与有效供给仍然存在。关于供给侧的改革,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在实践中。这一次,马化腾和腾讯研究院的同仁们,从分享经济的角度为供给侧的改革突破,提供了另一种解决之道。
腾讯研究院的郭凯天直言,“供给和需求,这一对经济学矛盾,在分享经济这个催化剂的作用下,也在按照一种不同以往的模式实现大规模的连接。”
与传统经济不同的是,这种连接基于经济剩余。经济剩余,不仅仅表现为产能过剩。
郭凯天解释到,经济剩余在企业层面表现为闲置库存和闲置产能,在个人层面表现为闲置资金、闲置物品以及闲置时间,通俗地说,也就是闲钱、闲物、闲工夫。
激活经济剩余,是社会财富增长的一个新途径,或将助推我国供给侧改革。过去经济剩余的存在是碎片化的,零零散散地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整合成本极高,社会价值很低。现在,借助于分享经济的各种创新模式,大量的经济剩余被整合起来,在全社会范围内重新对接供需,于是就产生了新的经济效益。
由此,既实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宏观经济的发展也具备了新动能。
分享经济,不止于个人资源的分享。未来,企业的资源分享也是如此。
企业将会分享网络平台流量、技术、产品、办公环境、软硬件设备、投资、传媒等适合企业成长的各种要素,使创业者可以集中精力专注于产品研发和运营等核心事务,会大大改善过去创业服务资源闲散化的问题。
此外,不光是企业端可以有分享经济,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也可以引入分享经济。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认识到分享经济对于资源高效分配的重要价值,高度重视发展分享经济,许多国家确立分享经济的战略性地位,出台鼓励政策促进分享经济的发展。例如,英国政府2014年制定分享经济计划,旨在打造分享经济的全球中心;韩国政府也提出发展分享经济“示范城市”。
分享经济是一场深刻的经济革命。在去中心化的价值传承下,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成为商业发展的主旋律,这对于整个社会的资源重构、组织重构、供需重塑,甚至治理模式都带来巨大影响。正如知名技术慈善家罗宾·蔡斯所言,“人人共享正在推动这个工业化社会转型为分享经济社会。”尽管分享经济在中国发展得如火如荼,但还远远没有完全发挥其价值。郭凯天说,“当下的中国,持续扩大有效内需与加快供给侧改革正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两项重要手段,分享经济也在重新构建更有效率、更具持续性的新型供给关系上展示出巨大潜能。”
首先分享经济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供给侧改革这一历史性进程中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和高速无限网络的普及,个体自主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汇聚中心和传播主体,每个人都是雇主和雇员。新兴的分享经济企业不再生产商品,而是提供信息和交易平台。
其次,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共享,将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随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一批创新型分享经济平台正脱颖而出,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可以预见,这场已经影响了数亿人的分享经济风潮,将重新构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商家、商家与商家之间的连接,提升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构建一个更富有人文情怀的社会。
借用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评价此书时说的,“《分享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新经济方案》一书对全球分享经济发展进行了全景扫描,并从供给、需求、环境、政策等多角度对中国分享经济现状与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非常值得一读。”本期“名著访谈”栏目,我们推荐此书,希望阅读此书的实践者、研究者、政策制定者都能从中受益。
北京大学国家经济研究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
“分享经济”刚露头,大势不可阻挡,它带来的变革意义,一点不亚于当年的农村改革。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
分享经济作为互联网向实体经济运行滲透融合继续深化的产物,会继续改变我们对于闲置资源、合作模式等的看法,最终提升的是资源的配置效率。目前,分享经济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其未来发展空间已经在我们面前打开。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
分享经济不仅是新的模式、新的业态、新的增长点,也是新的理念、新的文化、新的发展观,更是信息革命带给中国的难得机遇。与急剧涌现、精彩纷呈的创新实践相比,对分享经济的系统描述和深化研究显得弥足珍贵。《分享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新经济方案》一书对全球分享经济发展进行了全景扫描,并从供给、需求、环境、政策等多角度对中国分享经济现状与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非常值得一读,相信实践者、研究者、政策制定者都能从中受益。
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
这种“不求拥有,但求所用”的新经济模式既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又满足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股新动能。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经济的交集,在于一切以用户为归依。符合需求的,就多供给;不符合需求的,就少供给。产能过剩与分享经济的区别,在于前者拥有而不使用,后者使用而非拥有。能够利用的,就不要浪费;能够分享的,就用来双赢。马化腾等的《分享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新经济方案》一书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些朴实的道理。
财新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朝
分享经济是提升传统经济的新引擎,也是助推信息经济的新动能。这部资料翔实、视野宽阔、生动有趣的书,展现了作者多年的互联网积淀和深入思考,也是对互联网 战略的延伸和拓展。
由分享闲置资源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正在成为供给侧改革的一种新方案
本期“名著访谈”栏目为您带来马化腾及其研究团队的
《分享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新经济方案》
经济剩余解决的问题
2015年,我们有过这样的思考:旅游经济,大致指的是我们在各地旅游的花销;黄金周经济,是指我们在黄金周7天内的消费。分享经济,从经济学角度该怎么理解呢?
后来,我们想到了一个词,经济剩余,至此才算找到了一把钥匙。我们认为,分享经济是一种通过大规模盘活经济剩余而激发经济效益的现象。它的存在,致力于解决经济剩余问题。
所谓经济剩余,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化过度消费的产物。在农业社会时期,社会生产不足,人类通过奴役牲畜加强生产,而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进入工业社会后,人类开始驾驭机器,在各种各样机器的协助下,生产力大大提升,而需求却常常不足,因为很多领域消费过度开发而产生了过剩现象。比如,20世纪80年代初期,家里原先没有电视机,买一台都要排队;后来家家户户都有电视,当你家里有了两台或者三台的时候,你还有继续购买的理由吗?但厂商依然在大量生产,很容易形成积压。有的厂商或许会说本厂零库存,但事实是,有相当一部分产品没有送到终端用户手里,而是积压在各种渠道商的仓库里。社会化大生产发达之后,大家兜里的钱随之多了起来,于是购物不再因需要而产生,而是成了一种习惯,想买就买,于是许多商品在生命周期还没走完的时候,就被抛入里路边的垃圾箱。这是一种消费剩余。
因此,经济剩余,在企业层面表现为闲置库存和闲置产能;在个人层面表现为闲置资金、物品和认知盈余,通俗地说也就是闲钱、闲物、闲工夫。
在过去,经济剩余像玻璃碎片一样,零零散散地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整合成本极高,难以发挥应有地社会效益,想分享,也是小规模、小区域地进行。
而现在,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技术,把大量地碎片整合到专业平台上,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大规模地供需匹配,产生了新的经济效益——形成了新的镜面。
由碎玻璃碴变成镜面,分享经济化解了经济剩余问题。这大概可以称为镜面效应吧。
对此,可以概括为四句话:
1.凡有剩余,皆可分享。
2.凡有人在,皆有剩余。
3.凡有分享,皆可实现。
4.凡有实现,皆是双赢。
第一句,分享经济的产生,源于经济剩余。所谓经济剩余,如上所述,在个人表现为三闲资源:闲物、闲钱和闲工夫,在企业表现为闲置库存和产能。只要有经济剩余存在,便会有分享行为产生。
第二句,经济剩余哪里有?人有经济剩余的源头,个人有、企业有、政府有、城市有……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经济剩余存在。
第三句,网络平台支撑里分享经济发展。经济剩余的分享,不等于分享经济。要使分享这种零星的碎片行为变成分享经济,必须大规模化。正如要把所有人连接起来,必须依靠网络一样,经济剩余的连接,也须依赖发达的网络平台。在网上,能想象出来的内容几乎都可以实现。当然,这种分享应该消除中介。
第四句,分享经济要产生收益。人们参与分享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节约成本,参与双方都会受益:需方降成本,供方增收入。反过来说,如果某种分享经济的平台带来的不是供需双赢,那就是值得怀疑的。
如果换个角度,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来看,从经济剩余角度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报纸和电视告诉我们,当前经济形势不妙,全球经济低迷,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来自消费过剩。消费过剩带来的社会问题很大,比如城市里轿车消费过剩,导致交通拥堵,路边停满汽车,挤占了行人的道路;再比如房屋,许多人拥有多套房屋,以至于超出了生活所需,让房屋成为一种投机需求,价格只涨不跌,于是各地开发过剩鬼城林立,绑架了整个国民经济。
消费过剩,如果换用分享经济的思维,该怎么解决呢?答案是提高剩余资源的利用率。人们过度消费了许多不需要的商品,这些商品可以进入再流通领域,再度利用,因而不必通过扩大生产,也可以满足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分享经济思维有助于解决生产过剩吗?这也是个很现实的问题,现实地让人挠头。生产过剩产生的是大量积压库存,而积压库存,除了降价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化解思路?从理论上说,分享经济的以租代售有助于化解库存,比如面对大量的房地产库存积压,很多房地产商开始采用以租代售的方式,逐步出货。有的汽车制造商开始发展以租代售的业务,把新下生产线的汽车租出去,而非卖掉。
但是,还有一个常见的故事令人忧伤:牛奶生产过剩。白花花的牛奶,一半被迫低价出售,一半用于喂狗,或者倒进里沟里。面对牛奶剩余,分享经济还有效吗?
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销售转为租赁,这种转换之所以能实现,核心在于房屋可以重复使用,我们把它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后,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对使用权进行租赁。而牛奶是一种快速消费品,消费周期比较短,重复消费频率较高,使用权一旦堙灭,所有权也随之消失,如何租赁?
如果你拥有一个分享经济剩余的平台,那情形就完全不同了。我们假设这个平台覆盖全国各个地区,而且活跃着大量用户,那么在甲地过剩的库存,很有可能成为乙地畅销的商品。
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大量的过剩资源,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供需匹配效率过低而长期闲置。如果能够创造出调和供给和需求的平台,大量的社会闲置资源将被充分利用,发挥各自的价值。
分享经济的意义在于实现全社会的剩余资源匹配。过去,经济剩余以碎片化的方式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整合成本极高,难以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分享经济的出现创新性地化解经济剩余问题,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线支付平台、便捷的交通、物流网络和社会化媒体,快速高效地把经济剩余整合到专业平台上,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大规模地供需匹配,产生了新的经济效益。
三个“剩余”的分享模式
我们已经定义了经济剩余,从这个角度看,分享的行为可以总结为三个模式:
第一种,使用权剩余的分享,强调使用而不占有。
第二种,时间剩余的分享,个人具备的多重“身份”,带来大量就业机会。
第三种,所有权剩余的分享,二手物品进入再循环,产生了节约资源的环保效果。
经济剩余的第一种分享模式,即关于使用权的分享。当你自己的物品多起来的时候,可以考虑把它租出去,这也是目前最流行的对个人闲置资源的分享方式,大致对应两种套路:闲置物品,可以通过个人在线出租平台实现分享;闲置资金,目前主要是通过P2P借贷平台,借给第三方使用。
在线租赁目前在出行、房产、办公空间、闲置资金等方面都取得了快速发展。
在出行领域,分享经济产生了许多创新性的模式,除了国外的Uber、Lyft和国内的滴滴出行等,还衍生出多种业态,例如一对一的面向高端商务车市场的专车服务、采取低价策略的快车服务及社会私家车的出租服务,还有一对二的出行线路相同的人共同搭乘的拼车服务,以及一对多的用户在既定线路上预定座位的互联网巴士服务。
这种玩法越来越有趣,出现了向四面八方蔓延的趋势。除了汽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分享外,还纳入了其他的各类五花八门的交通工具,例如船舶、私人飞机、游艇、自行车等。
在房产领域,Airbnb改变了传统酒店行业的游戏规则,普通人也能以低于酒店的价格出租自己的房间,可以非常灵活地选择日期和租客,不受过多门槛限制。当然,这里的内核是对自助房闲暇时间的出租。虽然分享经济的壮大带来了不少“专业资源”,例如二房东和职业房东等,但依然调动了社会上沉淀的不创造价值的大量闲置房间,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经济剩余的第二种分享模式是时间剩余的分享。
这种分享被称为“临时工经济”、“自雇经济”等,对应着提供各种付费差事和办公室零碎工作的在线市场催生的大量机会。
借用克莱·舍基为此特别提出的一个新名词:认知盈余。按照她的观点,认知盈余是一种随着全世界累计的自由时间不断聚集而产生的新资源,使我们有权使用这种资源的最重要的两个转变已经产生——全球受教育人口累计起来每年超过1万亿小时的自由时间,以及公共媒介的发明和扩散,它使得以前被排除在外的普通市民能够利用时间从事自己喜欢或关心的活动。
从分享经济的实践来看,它打破了行业进入壁垒,以较低的就业门槛释放大规模的生产能力。而这些生产能力,过去散落在社会各个角落,被传统固化的管理体制束缚,无法参与社会化大生产,例如专车司机、短租房主、私厨服务提供者、自由快递员等。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正悄悄把数百万人变成兼职者,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工作机会。
经济剩余的第三种分享模式是所有权剩余的分享。
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所有权的转让也会成为经济剩余的新兴玩法,因为很多闲置资源可以进入再流通领域,比如二手交易。
在线二手物品交易,准确地说,是指个体通过社会化网络平台进行二手物品所有权交易,可以简称为二货买卖。二货从闲置状态通过分享再次投入使用,提高了自己的利用率。与第一种模式不同,二货玩法是基于使用权和所有权两权合一的分享。
对于二货买卖的流行,追究原因,大概有两个。
一个原因是,网购的刺激,产生两冲动型购物,消费过度。近年来,网购的价格战成为各大电商平台首选,多种多样的促销活动更是博人眼球,折扣、秒杀、买一送一等比比皆是。低于原价一大截的售卖,刺激着消费者的购买神经:不管有没有用,先下单再说。
大部分冲动网购所花的现金,最终都变成了家里闲置的“不动产”。中国人口众多,本就在资源共享和流动方面拥有巨大的优势。再加上网购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一大批“剁手党”,他们乐于网购,却经常后悔多买东西,因此产生了大量闲置物品,中国二手市场的潜力由此可见。
第一个原因是,产品更新速度加快。尤其是数码类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据58同城发起的《闲置物品能换钱——你在网上卖过二手吗?》调研显示,有72.12%的人选择类数码类产品,如手机、电脑、相机等。而据德勤咨询分析,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的销售量为14亿部,其中10亿部智能手机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升级需求。在14个发达国家市场中,大约70%的智能手机用户在过去一年半内升级了他们的手机。
因此,随着闲置物品的逐步增多,分享经济的二手物品交易市场“闲鱼”、“转转”、“有闲”等各种线上二手物品交易平台获得快速发展。
……
2015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的“双过半”:服务业在GDP(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首次超过一半,达到50.5%;中国社会互联网渗透率首次超过一半,达到50.3%。这标志着消费取代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同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逐渐占据主流消费市场。
2015年全国“两会”上,马化腾曾提出《关于以“互联网 ”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建议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这一建议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在这一年,“互联网 ”亦成为了国家战略!
今年两会,马化腾又提交了五份议案,其中之一便是《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建议》。按马化腾自己的话来说,分享经济与“互联网 ”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是“互联网 ”在各行各业应用和普及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新模式,具有打破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劳动生产率的作用。经过迅猛发展,“互联网 ”铺摊子、打基础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未来将在教育、医疗、交通这些规模大、痛点多的垂直行业领域纵深发展。而分享经济很有可能成为“互联网 ”与这些传统行业结合的主要业态和模式。 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地方式,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但这远远不是分享经济的全部。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人口结构也开始迈向老龄化,消费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但产能过剩与有效供给仍然存在。关于供给侧的改革,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在实践中。这一次,马化腾和腾讯研究院的同仁们,从分享经济的角度为供给侧的改革突破,提供了另一种解决之道。
腾讯研究院的郭凯天直言,“供给和需求,这一对经济学矛盾,在分享经济这个催化剂的作用下,也在按照一种不同以往的模式实现大规模的连接。”
与传统经济不同的是,这种连接基于经济剩余。经济剩余,不仅仅表现为产能过剩。
郭凯天解释到,经济剩余在企业层面表现为闲置库存和闲置产能,在个人层面表现为闲置资金、闲置物品以及闲置时间,通俗地说,也就是闲钱、闲物、闲工夫。
激活经济剩余,是社会财富增长的一个新途径,或将助推我国供给侧改革。过去经济剩余的存在是碎片化的,零零散散地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整合成本极高,社会价值很低。现在,借助于分享经济的各种创新模式,大量的经济剩余被整合起来,在全社会范围内重新对接供需,于是就产生了新的经济效益。
由此,既实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宏观经济的发展也具备了新动能。
分享经济,不止于个人资源的分享。未来,企业的资源分享也是如此。
企业将会分享网络平台流量、技术、产品、办公环境、软硬件设备、投资、传媒等适合企业成长的各种要素,使创业者可以集中精力专注于产品研发和运营等核心事务,会大大改善过去创业服务资源闲散化的问题。
此外,不光是企业端可以有分享经济,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也可以引入分享经济。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认识到分享经济对于资源高效分配的重要价值,高度重视发展分享经济,许多国家确立分享经济的战略性地位,出台鼓励政策促进分享经济的发展。例如,英国政府2014年制定分享经济计划,旨在打造分享经济的全球中心;韩国政府也提出发展分享经济“示范城市”。
分享经济是一场深刻的经济革命。在去中心化的价值传承下,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成为商业发展的主旋律,这对于整个社会的资源重构、组织重构、供需重塑,甚至治理模式都带来巨大影响。正如知名技术慈善家罗宾·蔡斯所言,“人人共享正在推动这个工业化社会转型为分享经济社会。”尽管分享经济在中国发展得如火如荼,但还远远没有完全发挥其价值。郭凯天说,“当下的中国,持续扩大有效内需与加快供给侧改革正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两项重要手段,分享经济也在重新构建更有效率、更具持续性的新型供给关系上展示出巨大潜能。”
首先分享经济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供给侧改革这一历史性进程中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和高速无限网络的普及,个体自主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汇聚中心和传播主体,每个人都是雇主和雇员。新兴的分享经济企业不再生产商品,而是提供信息和交易平台。
其次,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共享,将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随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一批创新型分享经济平台正脱颖而出,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可以预见,这场已经影响了数亿人的分享经济风潮,将重新构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商家、商家与商家之间的连接,提升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构建一个更富有人文情怀的社会。
借用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评价此书时说的,“《分享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新经济方案》一书对全球分享经济发展进行了全景扫描,并从供给、需求、环境、政策等多角度对中国分享经济现状与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非常值得一读。”本期“名著访谈”栏目,我们推荐此书,希望阅读此书的实践者、研究者、政策制定者都能从中受益。
北京大学国家经济研究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
“分享经济”刚露头,大势不可阻挡,它带来的变革意义,一点不亚于当年的农村改革。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
分享经济作为互联网向实体经济运行滲透融合继续深化的产物,会继续改变我们对于闲置资源、合作模式等的看法,最终提升的是资源的配置效率。目前,分享经济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其未来发展空间已经在我们面前打开。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
分享经济不仅是新的模式、新的业态、新的增长点,也是新的理念、新的文化、新的发展观,更是信息革命带给中国的难得机遇。与急剧涌现、精彩纷呈的创新实践相比,对分享经济的系统描述和深化研究显得弥足珍贵。《分享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新经济方案》一书对全球分享经济发展进行了全景扫描,并从供给、需求、环境、政策等多角度对中国分享经济现状与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非常值得一读,相信实践者、研究者、政策制定者都能从中受益。
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
这种“不求拥有,但求所用”的新经济模式既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又满足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股新动能。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经济的交集,在于一切以用户为归依。符合需求的,就多供给;不符合需求的,就少供给。产能过剩与分享经济的区别,在于前者拥有而不使用,后者使用而非拥有。能够利用的,就不要浪费;能够分享的,就用来双赢。马化腾等的《分享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新经济方案》一书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些朴实的道理。
财新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朝
分享经济是提升传统经济的新引擎,也是助推信息经济的新动能。这部资料翔实、视野宽阔、生动有趣的书,展现了作者多年的互联网积淀和深入思考,也是对互联网 战略的延伸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