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文学自古以来注重“情”和“景”的结合,音乐和美术也注重“意境”。小学语文学科在学生早期的“情”、“景”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注重“情景交融”的生动课堂显著提高了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本文从构建生动课堂角度谈探讨了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为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作铺垫。
【关键词】新课改情景交融课堂构建
新课改背景下,关于语文教学,老师们都在追求着创新与改革。老师的角色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课堂的形式也在不断的更进。然而教学的目的始终是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让学生学到更多东西以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看到了身边许多成功和失败的教学案例。在不断的学习借鉴融合的过程中,一种突出“生动”和“情景”的课堂教育方式逐渐形成。下面我就从理论到实践浅谈下我对“情景交融”式语文教学的认识以及构建生动课堂的见解。
一、生动课堂的重要性
认知弹性理论启示我们,呈现信息应从多个方面[1]。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多方面呈现的信息,比如结合了声音和图像的诗文,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情景交融”式课堂,着重于生动的展现语文知识的含义,并在适当添加的趣味性中引导学生进行自发的思考,提升学习的效率。
小学语文的施教对象是儿童,施教内容是儿童的语文。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儿童的情怀”[2]。近二十年来,语文课本进行了多次改版。对每个版本进行分析,会发现一些显著变化:文字变少,图片增多,题目趋向开放,话题趋向儿童化以及内容相对趣味性。随着教育不断发展,教育的重点也从能教什么、应教什么,变为需要教什么。从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上看,进行一种生动的教学方式利于他们心理成长与知识成长的同步。
二、生动课堂的构建思路
语文既是基础学科,也是重点学科。然而语文教学却常常沦为许多人眼中单个的字词、枯燥的语法、需要默背的名言警句,遭受学生的冷落,语文教学者亦深感无奈。如何将语文教学生动化、情景交融,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关。在这里我重点讨论一下我在生动课堂构建中的几个思路。
(一)课堂多元化德育化
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即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所谓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将生活中有意义的事加以文学修饰就变成了文。在教学中,我们应给学生提供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保证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用生活丰富语文,变平淡生活为多彩世界。同时,情感是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基点。语文应该是一个激情涌动的课堂[3]。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有一篇课文是通过认识商品识字。谁都知道,小孩子最喜欢到超市买东西。课前我就布置学生,请家长带学生到超市参观、购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了许多字,本来是一堂枯燥的语文课,教学中,变得生动有趣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认字,而且学会了礼貌购物,排队缴费等。
(二)课堂教学技法的提升
学生早期的教育对其一生影响深远,教育学要求老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在此,我想说的是,老师对事物声色的表达能力。以简笔画为例,这点在我的课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简笔画通过目识、心记、手写等活动,以平面、简洁的形式表现具有概括性、可识性和示意性的形象事物。简笔画以“简”为重点,突出主要特征,把复杂的形象简单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4]。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学生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在教学古诗《鹅》一文时,我设计了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鹅来导入课文。简单的几笔画出一只大白鹅,在情感上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能根据鹅的形象理解诗句,整堂课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学生轻松的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学习效果很好。
(三)巧用多媒体渲染
多媒体的作用不仅仅是把黑板搬到银幕上,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实时的传播影音图文信息,在美文阅读,情感渲染过程中如虎添翼。
诗人用语言绘形绘色,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就不乏“诗中有画”的千古名作,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在古诗教学中,老师可根据诗意,用多媒体再现诗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提高审美情趣[5]。如:诗歌《所见》的教学,我设计的课件中有鲜活的老牛,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唱着婉转动听的歌,茂盛的树上传来蝉的鸣叫声。这种形象化的情景创设,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诗歌帮助很大。
三、课堂结构改革的反思
随着课改的深入,语文教学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然而,一些盲目创新改革后的课堂也存在很多弊端,比如课堂教学“语文味”的丢失成为语文教学研究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语文课堂的异化情况尤为严重。为了突出学科间的整合,课程容量被放大,进行了各种脱离文本的延伸和扩展;为了突出对学生情感体验的熏陶,课堂教学的人文性片面拔高,忽视了基本知识的积累;滥用信息技术,大量声像欣赏代替语言品味、屏幕画面代替文字意境创设,这忽略了语文学科的本质[6]。
我在进行课堂构建的过程中碰见过以上的问题,发现如果对课堂“生动”程度的把握不恰当,教学质量的提高将适得其反。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在于两点:第一,明确教学目的,使教学手段为传播知识、培养学生素质服务;第二,控制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乐趣与学习责任结合起来,以达到既学懂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在新型教学模式下,老师应适度让课堂回归到对文本的阅读体验中来,语文课堂仍应以师生与文本的对话为载体,以学生的语言和精神的共同发展为追求,通过感受文字的魅力、学习文字的整合艺术,追求精神世界的真善美。
四、总结
新课改进行数年来,语文教学方式在不断的改革。我在不断探索新课堂的构建中深刻体会到一堂堂生动的语文课对学生的教育意义重大。结合“情”与“景”的课堂教育方式基本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技能培养作用明显。经过长期的教学实验,我发现这种教学理念成功实施后,语文教学质量提高显著;也发现这种“情景交融”式生动课堂中,存在着一些难以把握之处,增加了老师教学的难度。为了让生动课堂中的“情景交融”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教研工作者,需进一步分析学生的心理与语文教学内容的核心,以实现课堂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胡松.认知弹性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科技创新导报,2011,23:159.
[2]李吉根.小学语文教学要有儿童视野,中国教育学刊,2011,9: 60-62.
[3]白建梅.生一个幸福的语文课堂,科技创新导报,2011,24:156.
[4]王秀娟.浅述简笔画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大众文艺.
【关键词】新课改情景交融课堂构建
新课改背景下,关于语文教学,老师们都在追求着创新与改革。老师的角色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课堂的形式也在不断的更进。然而教学的目的始终是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让学生学到更多东西以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看到了身边许多成功和失败的教学案例。在不断的学习借鉴融合的过程中,一种突出“生动”和“情景”的课堂教育方式逐渐形成。下面我就从理论到实践浅谈下我对“情景交融”式语文教学的认识以及构建生动课堂的见解。
一、生动课堂的重要性
认知弹性理论启示我们,呈现信息应从多个方面[1]。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多方面呈现的信息,比如结合了声音和图像的诗文,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情景交融”式课堂,着重于生动的展现语文知识的含义,并在适当添加的趣味性中引导学生进行自发的思考,提升学习的效率。
小学语文的施教对象是儿童,施教内容是儿童的语文。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儿童的情怀”[2]。近二十年来,语文课本进行了多次改版。对每个版本进行分析,会发现一些显著变化:文字变少,图片增多,题目趋向开放,话题趋向儿童化以及内容相对趣味性。随着教育不断发展,教育的重点也从能教什么、应教什么,变为需要教什么。从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上看,进行一种生动的教学方式利于他们心理成长与知识成长的同步。
二、生动课堂的构建思路
语文既是基础学科,也是重点学科。然而语文教学却常常沦为许多人眼中单个的字词、枯燥的语法、需要默背的名言警句,遭受学生的冷落,语文教学者亦深感无奈。如何将语文教学生动化、情景交融,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关。在这里我重点讨论一下我在生动课堂构建中的几个思路。
(一)课堂多元化德育化
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即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所谓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将生活中有意义的事加以文学修饰就变成了文。在教学中,我们应给学生提供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保证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用生活丰富语文,变平淡生活为多彩世界。同时,情感是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基点。语文应该是一个激情涌动的课堂[3]。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有一篇课文是通过认识商品识字。谁都知道,小孩子最喜欢到超市买东西。课前我就布置学生,请家长带学生到超市参观、购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了许多字,本来是一堂枯燥的语文课,教学中,变得生动有趣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认字,而且学会了礼貌购物,排队缴费等。
(二)课堂教学技法的提升
学生早期的教育对其一生影响深远,教育学要求老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在此,我想说的是,老师对事物声色的表达能力。以简笔画为例,这点在我的课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简笔画通过目识、心记、手写等活动,以平面、简洁的形式表现具有概括性、可识性和示意性的形象事物。简笔画以“简”为重点,突出主要特征,把复杂的形象简单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4]。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学生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在教学古诗《鹅》一文时,我设计了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鹅来导入课文。简单的几笔画出一只大白鹅,在情感上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能根据鹅的形象理解诗句,整堂课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学生轻松的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学习效果很好。
(三)巧用多媒体渲染
多媒体的作用不仅仅是把黑板搬到银幕上,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实时的传播影音图文信息,在美文阅读,情感渲染过程中如虎添翼。
诗人用语言绘形绘色,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就不乏“诗中有画”的千古名作,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在古诗教学中,老师可根据诗意,用多媒体再现诗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提高审美情趣[5]。如:诗歌《所见》的教学,我设计的课件中有鲜活的老牛,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唱着婉转动听的歌,茂盛的树上传来蝉的鸣叫声。这种形象化的情景创设,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诗歌帮助很大。
三、课堂结构改革的反思
随着课改的深入,语文教学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然而,一些盲目创新改革后的课堂也存在很多弊端,比如课堂教学“语文味”的丢失成为语文教学研究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语文课堂的异化情况尤为严重。为了突出学科间的整合,课程容量被放大,进行了各种脱离文本的延伸和扩展;为了突出对学生情感体验的熏陶,课堂教学的人文性片面拔高,忽视了基本知识的积累;滥用信息技术,大量声像欣赏代替语言品味、屏幕画面代替文字意境创设,这忽略了语文学科的本质[6]。
我在进行课堂构建的过程中碰见过以上的问题,发现如果对课堂“生动”程度的把握不恰当,教学质量的提高将适得其反。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在于两点:第一,明确教学目的,使教学手段为传播知识、培养学生素质服务;第二,控制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乐趣与学习责任结合起来,以达到既学懂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在新型教学模式下,老师应适度让课堂回归到对文本的阅读体验中来,语文课堂仍应以师生与文本的对话为载体,以学生的语言和精神的共同发展为追求,通过感受文字的魅力、学习文字的整合艺术,追求精神世界的真善美。
四、总结
新课改进行数年来,语文教学方式在不断的改革。我在不断探索新课堂的构建中深刻体会到一堂堂生动的语文课对学生的教育意义重大。结合“情”与“景”的课堂教育方式基本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技能培养作用明显。经过长期的教学实验,我发现这种教学理念成功实施后,语文教学质量提高显著;也发现这种“情景交融”式生动课堂中,存在着一些难以把握之处,增加了老师教学的难度。为了让生动课堂中的“情景交融”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教研工作者,需进一步分析学生的心理与语文教学内容的核心,以实现课堂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胡松.认知弹性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科技创新导报,2011,23:159.
[2]李吉根.小学语文教学要有儿童视野,中国教育学刊,2011,9: 60-62.
[3]白建梅.生一个幸福的语文课堂,科技创新导报,2011,24:156.
[4]王秀娟.浅述简笔画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大众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