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下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_PEP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物理实验课程与理论教学不同,它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学习兴趣、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应融入创新思维,以学生动手实验为主,让学生能够切身体验探究过程,学习到更加深刻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物理实验课程作为高中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教育意义不容忽视,为提高高中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将针对高中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创新思路进行。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新课标的指导,传统的教学模式被开放性教学课堂所取代,新课标要求改变以往教师为教授理论把实验过程与结果直接讲述出来的传统教学方式,注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创新的教师方式,充分利用新颖的教学资源,扩大教学课堂,扩展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创新、发展思维、激发主动学习的原动力
  例如教师在讲到《静电屏蔽》这一章节时,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简单的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活跃课堂的目的例如准备好一个金属的鱼缸、静电感应器、一条小金鱼和一些水首先,将鱼养在金属鱼缸内,用静电感应器与鱼缸外壁接触;其次,教师通过摇动感应器的手柄,使金属鱼缸进行放电,最后,鱼缸外出现火花的“惊险景象”,而小鱼却在鱼缸内自由地游来游去通过这个有趣的实验,学生们纷纷感到好奇,为何鱼缸外火花四溅而鱼缸内小鱼却安然无恙?实验的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这时,教师开始课程知识的讲解,学生们便会认真听课,并结合实验过程进行发散思维的思考,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还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索
  在新课标的要求指导下,教师在进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面对学习和生活,让他们在学习中自己去体会事物、辨别是非、发表见解在高中物理实验课程中,很多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实验去深刻体会其中的规律和道理,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为探索研究提供基础。
  例如,教师在讲到《能量守恒定律》这一课程时,可以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在学生对能量守恒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指导学生进行能量守恒的实验,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提出三个相关问题:(1)如何在实验中保持纸带处于竖直状态?(2)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存在着什么样关系?(3)思考实验中的误差因素包括哪些?围绕着这三个问题进行实验,并在实验结束后总结得出结果课堂上教师讲述的理论知识只能让学生得到表面上的了解,并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要领与精髓通过任务型的实验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索,这样,学生才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更好地掌握与运用所学知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高中学生对事物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和个性化的理解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中,要多以引导教学的方式为主,运用创新的教学思维引导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因此,高中物理实验课程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注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这一重要的教学目的结合起来,做好各个物理实验的实验过程计划。
  例如,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实验效果会受到实验原理与实验方法的缺陷与不足等原因的影响,形成一定程度的误差,例如,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一般情况下是应用相关公式测出摆长和周期,然后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值但是由于摆球的形状不规则或密度分布不均匀,使摆球质心难以确定,因而也就很难测准摆长,因此,重力加速度的值就存在一定的误差,使实验效果受到影响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时,正确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开拓创造能力,避开造成误差的因素,敢于改进实验方法,利用周期公式求出摆长,最后求出重力加速度,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效果通过这一物理实验,使学生们明白,知识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书本上,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运用创新思维,开拓创造能力,进一步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这样,既能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还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4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物理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只有同时提高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双重学习效果,才能更好地提高整体学习成绩,为取得理想成绩提供条件所以,提高中学校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水平十分重要物理实验课程内容的理论性非常强,包含着大量的概念和原理,其理论与概念自然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比较难理解,如果没有实际的实践经验来帮助理解,只凭想象与硬记的话,会存在一定程度的难度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合理细致地为学生的课程教学进行科学有效的安排,掌控全局,严格规范教学过程,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宏观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规范习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例如,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实验效果会受到实验原理与实验方法的缺陷与不足等原因的影响,形成一定程度的误差,而造成误差的原因为摆球的形状不规则或密度分布不均匀,使摆球质心难以确定,因而也就很难测准摆长,所以,重力加速度的测定就存在一定的误差,使实验效果受到影响因此,在此实验中,学生的实验操作则应该更加规范,严格按照规范步骤进行实验操作,细心观察每一个实验细节,准确记录每一个实验数据,尽量避免因实验操作失误所产生的误差,提高实验效果这一实验过程需要学生投入的精力较多,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物理实验是一门严谨的课程,每一个实验数据都是经过严格规范操作才能得出,因此,学生自身也会注重提升实践动手能力,规范实验操作,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增强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物理实验课程不仅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途径,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学习兴趣、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物理实验课程作为物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与教学意义,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多以引导教学的方式为主,运用创新的教学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物理学不仅以它内容丰富,理论严谨,知识应用普遍广泛而处于前沿学科地位,更由于它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精确巧妙、简洁有效而独具魅力科学方法教育是中学物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以凸显其科学教育价值,本文从教学实践层面阐述如何进行基于科学方法教育的物理教学情境设计  1基于观察的教学情境设计[HTSS]  杨振宁指出:“绝大部分物理学是从现象中来的,现象是物理学的根源”然而,对物理
在学习天体运动时,我们知道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卫星围绕地球的向心力.这样同学们就接受了月球围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向心来源就是地球对其万有引力.但月球还受到太阳的万有引力,有的老师会解释说,因为月球离太阳太远,太阳对月球的引力和地球对月球的引力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月球受到太阳的万有引力真比地球的万有引力小吗?请看2008年全国高考(全国Ⅰ卷)理综试卷第17 题.  已知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
美好的东西都需要仪式感的.比如契约,比如喝茶,比如春节.这仪式就如同帝王的谥号一般,其实没多大用,但不可或缺,不可或缺就是看似无用的大用.rn所谓“年味儿”,约摸大多数人
物理是文化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物理课程作为中学的主要必修科目之一,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事务分析能力、立体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物理学科作为理科的一种基础学科,是学习土木工程、机械制造、工程建造等专业学科的基础学科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初中物理作为整个物理学习生涯的开端,它的重要性就更加显而易见了初中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的实验教学由三种类型的
动态电路是电学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典型问题,也是近几年来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该类题目考查了学生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解,电路的结构分析、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还考查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一般的资料在对动态电路进行讨论时,往往定性的分析较多.但只是给出定性的结论会有一些不好的方面,一是会使学生误认为这些结论是无法证明的,二是不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物理思维.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列出电阻或电流的表达式,
物理是一门生活实践和理论进行结合的学科,因此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要注重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物理生活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案例,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加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课堂教学氛围营造具有良好的作用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也能够锻炼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导入  11使用生活情境进行导入  物理知识来源于物理现象,学习物
被人们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曲线——正弦或余弦曲线,是数学三角函数中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中学物理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诸如:力学领域的机械运动中,用来描述简谐振子运动学特征的振动图象,机械波中用来描述各个质点在某时刻所处位置的波形图;电磁学领域中,线圈在磁场中匀速转动时产生的瞬时电压、电流随时间变化而形成正弦交流电以及正弦电信号、电磁波、电谐振等等.诚然,要把握上述物理的变化规律,那么就必须掌握正、余
“物体的平衡”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涉及.  单纯的“静”态平衡问题求解方法比较多,如力的合成与分解法、整体与隔离法、正交分解法等.但涉及到“动”态平衡时难度就会被加大.所以,“动”态平衡问题是一个难点.  “矢量三角形法”是解决“动”态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一般情况下利用矢量三角形求解时,必须注意“2定1变”.即三个共点力中,必有一个力大小、方向均不变(一般情况下是重力 ),必有一
物理习题的评讲是物理教学流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检查和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习题讲评往往会浮于表面,难以吸引学生的深入参与,课堂气氛陷于沉闷,学生显得怏怏无趣结合习题中的具体情形和学生的实际学情,转变物理习题评讲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学生及时表露和解决物理学习中的存在问题和困惑,促进学生及时地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重心,是每一位物理教学工作者不能回避的
在近年来的高考、自主招生考试和物理竞赛试题中屡次出现这类问题,其运动过程或研究对象是非理想化的.因加速度不断变化,故无法选用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求解位移、时间或速度.因物体受力变化复杂而无法求解做功,故用能量的知识处理时同样碰到困难.收尾速度问题是这类问题中的类型之一.本文将这一类问题与著名的芝诺佯谬联系起来,试从数学逻辑思维、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收尾问题进行剖析.  1芝诺佯谬  古希腊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