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就是要学生记录真实的生活,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实的写下来。课标上就有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的要求。叶圣陶老先生也指出:“作文首先要求说实话。其次才看写得好不好。”好的作文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为除了真实具体外,还有真情实感。怎样才能让山里娃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呢?
【关键词】作文命题艺术选材真情实感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在作文教学中曾遇到不少困难,比如说,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写不出心意,或从各种作文书上抄一篇应付老师。学生作文很难做到写真事,抒真情。这除了学生懒惰,写作水平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文教学中收集和开垦的材料问题。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映自己的生活,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以我班的学生为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努力做到有效命题,讲究作文命题艺术
(一)作文命题应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不愿写作文,瞎编乱造往往与作文的命题有很大关系。我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亮丽动人,人们才愿意接近,如果常让学生写那些老掉牙的题目,如《我熟悉的一个人》、《难忘的一件事》,没有一点新的生活气息,让人望而生畏,怎么能让学生愿意写呢?其实,文章的命题也是一种艺术。题目要起的新颖、独特,做起来并不难,只要我们根据不同文章内容,多动一番脑筋就可以了。例如写人的文章,可以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命题。比如要写班级里的男生,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物特征命题,跑步飞快的干佳春——《飞毛腿》、爱捉弄别人的杨徐涛——《我们班的“坏小子”》等;女生里有两个门牙很大的潘欣怡和韩瑜雯——《小白兔和小灰兔》,只要看到题目,脑子里就会显现出人物的形象,外貌、性格、为什么才会有这么一个称呼,这样一来文章自然而然就好写了。
另外,写人的文章,还可以根据人物的绰号来命题,如要写班长,就可以命题为《凶八婆》女班长潘佳妍是一位很严厉的女孩子,时不时的能听到男生在背后对她的碎碎念,或者男班长是一位黑黑的小帅哥,那么就可以命题为《黑马王子——韩江南》等。这些题目的本身就已经创造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和悬念,内容也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二)命题应留给学生“奇思妙想”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作文命题时留给学生“奇思妙想”的空间,这种空间可以有效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能展示学生写作的个性和才华。我相信给学生一个支点,他们能撬起整个地球。在一年级的时候他们就能想象将来的他们可以开着没有盖子的车,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引导从虚构的故事、写童话、写未来科技和一些有悬念的作文入手。如课文的一些续写——《<乌鸦喝水>续写》《<两只小狮子>续写》,也可以是一些童话故事的续写——《〈皇帝的新装〉续篇》、《<丑小鸭>续写》等,《太阳饼》、《苏东坡的博客》等。这样的作文命题,可以激起学生想象创作的激情,让学生们写起来感到轻松愉快、挥洒自如,既增强了学生创新能力,又使学生变怕写为爱写、善写。
二、选材
小学生作文最怕的、最难的也恰在选材这里。为什么?小学生嘛,因阅历有限,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你让他写《终生难忘的一件事》,你还不如杀了他。那么在审题立意的基础上如何选材呢?以下谈谈我的看法。
(一)要熟悉。
选材就是“找事”,找什么事呢?生活的每一天都会发生许多事,当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甚至有些事看起来很平淡不起眼,如果我们不去用心品味,也许过去了它全然不留一点痕迹,导致作文时提笔便觉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用心去感悟生活。凡事都仔细琢磨品味一下,经常与身边的亲人、朋友、教师、同学等进行换位思考。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看待事物,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在我们农村学生的生活里,有勤劳无怨的父母,有淳朴善良的邻里,有纯真无邪的朋友,更有与父母一道走向田间地里那种沉甸甸的生活感受......他们的生活是丰富的,生活的感悟也同样厚实的。我们老师更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熟悉的生活,把语文学习活动与具有乡土特色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作文往往会获得意料之外的成功。
(二)要真实。
作文选材在我们学生熟悉的基础上写真实的人和事就得心应手多了。而作文唯有真实才能感动自己,唯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学生写的事不一定都是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听说的,但一定要是真实的!切不可胡编乱造、闭门造车。记得曾改到一篇作文说自己和妈妈逛街,结果妈妈被车当场轧死,血流当场,可是刚刚我还和这位女生的妈妈说过话。这样的作文并不只存在我的班级里,所以当我重新带班时,我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就要求每个学生写周记,周记的内容一定要从生活中选材,有教师命题,也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写本周中印象最深的事情。经过三年不间断的训练,批阅每周的周记成了我期盼的一件乐事,因为学生作品中已经开始关注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和自己独特的眼光与视角去观察周围的客观事物,并建立感情,并将这感情融进写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不愁不真实,不愁没感情。
(三)要典型
所谓典型,就是要有意义,要能说明问题,要有深度,表达出自己的写作意图。有的同学写《我的同学》立意是表达同学乐于助人的好品质。而选的材料确实“我”做作业没橡皮了,他很大方的用小刀割了一块给我;考试时“我”没墨水了,他挤给我几滴,如此等等。这都是同学们平时学习生活中常发生的事,不是说如此选材不行,而是说不好,如此鸡毛蒜皮的小事,真的是大恩大德、没齿难忘?选材要典型,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要有深度,要说明问题。如写以爱家乡为题材的文章,可带领学生走进养殖厂、温室大棚,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等;写以人间真情为题材的文章,可带领学生走访孤寡老人、烈属军属,开展“我为他人献爱心”活动。唯有深度、广度的选材才能使作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要新颖
我们写文章的目的是给别人看的,人都喜欢新颖、别致、不拘一格的东西,像那些老生常谈、千篇一律,说到像就是太阳像火球,这样的作文别人一看就烦,也就失去了作文的目的。有人一写同学就是带病坚持到校学习(将病毒带给同学,又耽误自己治疗,怕不是什么好人)。这样的文章一看开头就知结尾,谁爱看?记得有篇文章写得很好:开学,发书,一本书破了皮,同学们都怕发给自己,“我”更担心。结果正好该发给我,而老师却没给我,却给了我后面一个女孩,事后才知那女孩是老师的女儿。文章朴实无华,结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个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只为奉献、不图索取的伟大教师的人格魅力跃然纸上。说到新颖,我想到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村水果梨成为特色,村村户户都忙着种梨树、摘梨子、卖梨子,有个聪明的人,卖装梨的框。卖梨,不一定发财,但凡是有梨的村户必须用到框,这个人发了大财。写作和这个道理一样,提倡创新、另辟蹊径,才能有所作为。
作文的选材唯有在熟悉的基础上才能写出真实的事件,但在真实中要选择典型性,而典型事件中也要追求新颖,这样的作文才能写得丰满。
三、鼓励和肯定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
命题和选材都具备后,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多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哪怕他只有一句话或一个词值得你去读,我们也应该从欣赏他的那句话、那个词开始评价。在评价时千万不要对学生的人格作评价,我们应该去尊重每一个孩子,欣赏每一个孩子,轻轻地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
作为教师,我们不应禁锢学生的思维,而应逐步引导学生“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写作理应是对学生自我感悟、自主表达、自我展现等愿望的满足,只有让学生融入自由、开放、宽松的写作氛围之中,才能够指导学生寫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同样的话题,同样的材料,一个人给自己、给他人送来的是乐观的阳光,而另一个人给自己、给他人带来的却是悲观的乌云。这两种情况其实就是我们在作文中表达心中情感时出现的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真实”。后一种“真实”是一种消极的真实,是我们不值得提倡和鼓励的“真实”。因为作文是一种有责任的行为,它不仅要对我们自己的心灵成长负责,也更要对别人的心灵愉悦负责。
真情实感是好文章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情真意切的文章,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否则,就犹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尽管精致,却缺乏生命活力。如果学生在写作时缺乏真情实感,就只能从主观上拔高题意,表决心、谈志愿;或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满纸苦闷、彷徨、伤感;或是感情冷漠,调侃一切;或是胡编乱造,博人欢心。
真情实感可以使学生感动,感动的过程是心灵净化的过程。如果学生经常处于感动之中,他们身上真、善、美的种子就会发芽、开花、结果。
在作文课上,我经常鼓励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大胆表现自我。现在,我所教的学生已经基本上杜绝了抄作文选,说套话、假话等现象。学生写出了“我要自由”的真情,写出了“假如可以不做作业”的实感。学生不断地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大自然中观察、体验、感受,不断地用自己的心写出了自己的童趣,用自己的文笔写出了自己的心灵,写出了许许多多真实感人的好作文。
因此,要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应该多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予学生写作心灵的自由,肯定他们在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提倡有创意的表达,强调写作习惯、写作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热爱写作,并且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托尔斯泰说过,优秀的作家都是蘸着自己的血肉写出来的,真诚的文章是从作者的心里流出来的,而不是硬挤出来的。只有真正动了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
【关键词】作文命题艺术选材真情实感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在作文教学中曾遇到不少困难,比如说,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写不出心意,或从各种作文书上抄一篇应付老师。学生作文很难做到写真事,抒真情。这除了学生懒惰,写作水平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文教学中收集和开垦的材料问题。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映自己的生活,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以我班的学生为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努力做到有效命题,讲究作文命题艺术
(一)作文命题应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不愿写作文,瞎编乱造往往与作文的命题有很大关系。我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亮丽动人,人们才愿意接近,如果常让学生写那些老掉牙的题目,如《我熟悉的一个人》、《难忘的一件事》,没有一点新的生活气息,让人望而生畏,怎么能让学生愿意写呢?其实,文章的命题也是一种艺术。题目要起的新颖、独特,做起来并不难,只要我们根据不同文章内容,多动一番脑筋就可以了。例如写人的文章,可以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命题。比如要写班级里的男生,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物特征命题,跑步飞快的干佳春——《飞毛腿》、爱捉弄别人的杨徐涛——《我们班的“坏小子”》等;女生里有两个门牙很大的潘欣怡和韩瑜雯——《小白兔和小灰兔》,只要看到题目,脑子里就会显现出人物的形象,外貌、性格、为什么才会有这么一个称呼,这样一来文章自然而然就好写了。
另外,写人的文章,还可以根据人物的绰号来命题,如要写班长,就可以命题为《凶八婆》女班长潘佳妍是一位很严厉的女孩子,时不时的能听到男生在背后对她的碎碎念,或者男班长是一位黑黑的小帅哥,那么就可以命题为《黑马王子——韩江南》等。这些题目的本身就已经创造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和悬念,内容也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二)命题应留给学生“奇思妙想”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作文命题时留给学生“奇思妙想”的空间,这种空间可以有效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能展示学生写作的个性和才华。我相信给学生一个支点,他们能撬起整个地球。在一年级的时候他们就能想象将来的他们可以开着没有盖子的车,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引导从虚构的故事、写童话、写未来科技和一些有悬念的作文入手。如课文的一些续写——《<乌鸦喝水>续写》《<两只小狮子>续写》,也可以是一些童话故事的续写——《〈皇帝的新装〉续篇》、《<丑小鸭>续写》等,《太阳饼》、《苏东坡的博客》等。这样的作文命题,可以激起学生想象创作的激情,让学生们写起来感到轻松愉快、挥洒自如,既增强了学生创新能力,又使学生变怕写为爱写、善写。
二、选材
小学生作文最怕的、最难的也恰在选材这里。为什么?小学生嘛,因阅历有限,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你让他写《终生难忘的一件事》,你还不如杀了他。那么在审题立意的基础上如何选材呢?以下谈谈我的看法。
(一)要熟悉。
选材就是“找事”,找什么事呢?生活的每一天都会发生许多事,当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甚至有些事看起来很平淡不起眼,如果我们不去用心品味,也许过去了它全然不留一点痕迹,导致作文时提笔便觉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用心去感悟生活。凡事都仔细琢磨品味一下,经常与身边的亲人、朋友、教师、同学等进行换位思考。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看待事物,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在我们农村学生的生活里,有勤劳无怨的父母,有淳朴善良的邻里,有纯真无邪的朋友,更有与父母一道走向田间地里那种沉甸甸的生活感受......他们的生活是丰富的,生活的感悟也同样厚实的。我们老师更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熟悉的生活,把语文学习活动与具有乡土特色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作文往往会获得意料之外的成功。
(二)要真实。
作文选材在我们学生熟悉的基础上写真实的人和事就得心应手多了。而作文唯有真实才能感动自己,唯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学生写的事不一定都是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听说的,但一定要是真实的!切不可胡编乱造、闭门造车。记得曾改到一篇作文说自己和妈妈逛街,结果妈妈被车当场轧死,血流当场,可是刚刚我还和这位女生的妈妈说过话。这样的作文并不只存在我的班级里,所以当我重新带班时,我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就要求每个学生写周记,周记的内容一定要从生活中选材,有教师命题,也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写本周中印象最深的事情。经过三年不间断的训练,批阅每周的周记成了我期盼的一件乐事,因为学生作品中已经开始关注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和自己独特的眼光与视角去观察周围的客观事物,并建立感情,并将这感情融进写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不愁不真实,不愁没感情。
(三)要典型
所谓典型,就是要有意义,要能说明问题,要有深度,表达出自己的写作意图。有的同学写《我的同学》立意是表达同学乐于助人的好品质。而选的材料确实“我”做作业没橡皮了,他很大方的用小刀割了一块给我;考试时“我”没墨水了,他挤给我几滴,如此等等。这都是同学们平时学习生活中常发生的事,不是说如此选材不行,而是说不好,如此鸡毛蒜皮的小事,真的是大恩大德、没齿难忘?选材要典型,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要有深度,要说明问题。如写以爱家乡为题材的文章,可带领学生走进养殖厂、温室大棚,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等;写以人间真情为题材的文章,可带领学生走访孤寡老人、烈属军属,开展“我为他人献爱心”活动。唯有深度、广度的选材才能使作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要新颖
我们写文章的目的是给别人看的,人都喜欢新颖、别致、不拘一格的东西,像那些老生常谈、千篇一律,说到像就是太阳像火球,这样的作文别人一看就烦,也就失去了作文的目的。有人一写同学就是带病坚持到校学习(将病毒带给同学,又耽误自己治疗,怕不是什么好人)。这样的文章一看开头就知结尾,谁爱看?记得有篇文章写得很好:开学,发书,一本书破了皮,同学们都怕发给自己,“我”更担心。结果正好该发给我,而老师却没给我,却给了我后面一个女孩,事后才知那女孩是老师的女儿。文章朴实无华,结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个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只为奉献、不图索取的伟大教师的人格魅力跃然纸上。说到新颖,我想到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村水果梨成为特色,村村户户都忙着种梨树、摘梨子、卖梨子,有个聪明的人,卖装梨的框。卖梨,不一定发财,但凡是有梨的村户必须用到框,这个人发了大财。写作和这个道理一样,提倡创新、另辟蹊径,才能有所作为。
作文的选材唯有在熟悉的基础上才能写出真实的事件,但在真实中要选择典型性,而典型事件中也要追求新颖,这样的作文才能写得丰满。
三、鼓励和肯定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
命题和选材都具备后,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多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哪怕他只有一句话或一个词值得你去读,我们也应该从欣赏他的那句话、那个词开始评价。在评价时千万不要对学生的人格作评价,我们应该去尊重每一个孩子,欣赏每一个孩子,轻轻地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
作为教师,我们不应禁锢学生的思维,而应逐步引导学生“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写作理应是对学生自我感悟、自主表达、自我展现等愿望的满足,只有让学生融入自由、开放、宽松的写作氛围之中,才能够指导学生寫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同样的话题,同样的材料,一个人给自己、给他人送来的是乐观的阳光,而另一个人给自己、给他人带来的却是悲观的乌云。这两种情况其实就是我们在作文中表达心中情感时出现的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真实”。后一种“真实”是一种消极的真实,是我们不值得提倡和鼓励的“真实”。因为作文是一种有责任的行为,它不仅要对我们自己的心灵成长负责,也更要对别人的心灵愉悦负责。
真情实感是好文章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情真意切的文章,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否则,就犹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尽管精致,却缺乏生命活力。如果学生在写作时缺乏真情实感,就只能从主观上拔高题意,表决心、谈志愿;或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满纸苦闷、彷徨、伤感;或是感情冷漠,调侃一切;或是胡编乱造,博人欢心。
真情实感可以使学生感动,感动的过程是心灵净化的过程。如果学生经常处于感动之中,他们身上真、善、美的种子就会发芽、开花、结果。
在作文课上,我经常鼓励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大胆表现自我。现在,我所教的学生已经基本上杜绝了抄作文选,说套话、假话等现象。学生写出了“我要自由”的真情,写出了“假如可以不做作业”的实感。学生不断地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大自然中观察、体验、感受,不断地用自己的心写出了自己的童趣,用自己的文笔写出了自己的心灵,写出了许许多多真实感人的好作文。
因此,要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应该多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予学生写作心灵的自由,肯定他们在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提倡有创意的表达,强调写作习惯、写作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热爱写作,并且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托尔斯泰说过,优秀的作家都是蘸着自己的血肉写出来的,真诚的文章是从作者的心里流出来的,而不是硬挤出来的。只有真正动了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