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制作活动日历”是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该领域综合性强、组织活动难,教师往往难以把握,不可避免地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要提升“综合与实践”领域教学内容的效率,需要从教材解读、学情调研出发,合理定位教学目标,让学生完整经历学习过程,并要开放活动方式,让更多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从而让综合与实践走近学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活动经验;解决问题
“制作活动日历”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90页“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年、月、日的基础上,结合正方体的特征,利用4个正方体来制作一份活动日历。上过这节课的教师都有同一个感受:一节课下来教师身心疲惫,活动难开展,学生做不出教师想要的活动日历,学生的表现和教师理想中的目标相差甚远。像这样的课综合性强,实践操作又多,学习目标该如何定位?活动又该如何依据学情组织开展?这就需要教师读懂教材,读懂学生。
一、教材解读
从教材可以看出,活动以一个问题——“你能用下面这样的4个小正方体木块(或纸盒)和一个底座制作一个日历吗?”为载体,让学生围绕两个关键问题展开讨论:一是如何分配4个小正方体分别表示出月、日和星期;二是具体解决月、日和星期几的设计。教材也真实反映了学生在动手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一个木块只有6个面,怎么表示出12个月?两个木块上的数怎样写才能表示出1~31天?最后呈现了一组做成功的学生作品。显然,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要让学生经历选题—开题—做题—结题这样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而不仅仅是做出一份活动日历,重要的是在制作日历的活动过程中巩固所学的年、月、日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积累活动经验,体會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真的不会做活动日历吗?是教师将目标定得太高了,还是这个活动任务太难,远远超出了学生的学习水平?我们分别对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各一个班(都是36人,各9个合作小组)进行了学情调研,活动开展之前先给学生讲解活动要求,让学生明白做活动日历要表示出哪些内容。
调研发现:农村孩子的合作能力与自主实践能力较城市孩子相比要低一些,但他们在上这节课之前,都已具有一定的自主实践能力,用一个正方体做12个月,近一半的小组会做,因为正好可以平均分配,每个面写2个月。做“星期”成功的小组虽没有做“月”的多,但对不成功的这些小组进行访谈,他们能把问题解决中遇到的困难表达得很清楚:6个面写7天,无法平均分配,多余的一天不知道写在哪里。做“日”的学生觉得最困难,两个正方体只有12个面,要表示31天太多了,不知道怎么做?成功的小组也有,有一面写3天或4天,也有用十位和个位组合而成的。从中可以看出,不是学生不会做活动日历,他们对问题解决有自己的一些理解和思考,只是当他们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不一定能把4个小正方体全部做全,能做出来的也不一定是最完善的。
2.一定要追求做“日”时最高层次的表示方法吗?教材最后呈现了一组学生的作品,即一个正方体写“0、1、2、3、4、5”,另一个正方体写“0、1、2、6、7、8”。看似很完美的方法,学生真的能明白吗?不是的,这种方法太难太难,三年级的学生根本想不到,哪怕教师出示了,学生也只是在背这6个面上的数字,短时存储在记忆里。所以,一节课中要去追求最高层次的表示方法不太合理。
由此我们认为,这节课不仅仅是要做出一份活动日历,更不是要追求最完美的表示方法,而是要让学生在综合应用中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建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自主实践活动中巩固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学实践
基于以上调查分析,我们进行了教学实践。
(一)谈话——引入日历
1.找日期。
师:在2017年的日历表中,你能找到今天的日期吗?谁还想找一个?
师:日历能告诉我们一年中的任何一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2.揭题。
今天我们做的日历可不是在纸上的,我们要做的是——活动日历。看看制作活动日历有哪些要求。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找纸质日历上的日期,既复习日历要体现的基本要素,又明确这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落实综合与实践的第一个教学环节——选题。)
(二)讨论——制作日历
1.方案制订。
师:怎么分配4个正方体比较合理呢?(学生单独思考后小组讨论)
生:用1个正方体做月,2个正方体做日,还剩1个正方体做星期。
生:用2个正方体做月,1个做日,1个做星期。
师:有两种不同的分配方案,赞成第一种的同学举举手看?(全班近三分之二学生举手)请说说你们这样分配的理由?
生:日要做31天,月只有12个,日明显写的数字要多,所以它得用2个正方体。
生:31日很多都是两位数,所以我认为做月需要2个方块。
师:现在我们达成共识了,做“月”用1个正方体,做“日”用2个正方体,做“星期”用1个正方体。
2.尝试制作。
(设计意图:“综合与实践”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种综合不仅表现为各部分内容间的综合,还表现为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求学生各种经验、各种能力的综合。前面两个环节,学生需要从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和正方体的特征两个方面综合考虑该如何分配;综合运用自己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动手操作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等,尝试制作活动日历,在综合运用中初步建构解决问题的方法。)
3.提出问题。
师:你们在做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遇到困难的小组请举手。
①一个正方体只有6个面,怎么表示出一个星期的7天呢?
②“日”怎么表示呢?我们不会。
4.解决问题。
(1)交流、完善“月”的表示。 师:表示“星期”和“日”你们都遇到困难了, 做“月”你们有没有困难?(生摇头说没困难)怎么表示“月”呢?
生(展示上图1):我们是这样表示的:一年有12个月,每个面写2个月正好。
生:12÷2=6,正好写完。
师:是的,2×6=12,一个面写2个月刚刚好。
生(举手):我不同意,他这样写就分不清楚是3月还是4月了,应该一个要反过来写。(上台演示修正,如图2)
师:谁看懂他的表示方法了?解释得非常清楚。(师课件出示翻转过程再次让学生观察)
(2)迁移、完成“周”的表示。
师:做“月”我们成功解决了,刚才做星期有困难的小组现在有办法了吗?谁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综合与实践”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而经验的积累需要他们不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经验积累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此环节学生经历了“提出困难—解决“月”的制作—完善解决策略—新经验迁移运用”一系列过程,使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完善到完善,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层层递进。)
(3)重点突破“日”的表示。
①再次尝试。
师:我们现学现用马上解决了做“星期”遇到的困难。现在还剩2个正方体要拿来做“日”,好多小组不知道怎么做,不要急,老师会给你们时间再次做一做。做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谁来说一说?(生读要求)
②有序反馈。
师(呈现图3):有小组是这么表示的,你看明白了吗?
(两个学生说理由)
第三个学生:我觉得够,一个面调成3天就够了。
师(呈现图4):还真有同学一个面写了3天,我们来看看。这样真的够吗?
(学生说理由)
师(呈现图5):有一个小组的表示方法有些特别,他们表示的是几日呢?
生(齐说):25日。
师:谁看懂他们是怎么表示的呢?
生:他们是用拼接法,一个表示个位,一个表示十位。
师:这个拼接法能不能表示出所有的31天呀?请这个同学来翻翻看。
(学生上台演示翻了3个日期)
师:你们随便报几个日期让他翻翻看?
(生报3个日期让台上学生翻)
师:哎,你们报的日期好像他都能翻出来的哦,猜猜看,这两个正方体上可能写了哪些数字呢?
生:一个正方体上写1、2、3,另一个正方体上写1、2、3、4、5、6、7、8、9。
生:两个正方体上还有0。
师:台上的同学翻给大家看看是不是像他们猜的一样。(翻出来果真如他们猜的情况)这样能不能表示出所有的31日呢?谁能上来指给大家看一看?
生:01、02、03、04……29、30、31。(师板书,如图6)
师:真棒!我们不仅一面写3天或者4天可以表示31日,还可以通过十位和个位组合的方式表示31日。
(设计意图:“综合与实践”是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应该给予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难点做“日”的突破上,放手让学生再次做“日”,使学生真正能够动起来,尽管在做的时候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但能在小组活动和综合运用中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后在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从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修正、完善日历。
(三)体验——使用日历
1.操作摆。
(1)摆2017年六一儿童节:6月1日 星期四
(2)摆2018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星期一
活动日历不像我们的纸质日历,用一年就过期了,它每年都可以使用,永不过期。
2.欣赏看。
(设计意图:“综合与实践”是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领域,它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此环节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日期,体验活动日历在生活中的价值,并通过欣赏成品的活动日历,深切感受到自己做出实践成果后的成就感。)
(四)回顾——延伸问题
1.这节课我们解决的是什么問题?我们怎么解决的?
2.这份专利产品上的“31日”。两个正方体每个面上都只写一个数字,是怎么表示的呢?课后你们在小组中继续去探究一下。
(设计意图:综合实践可以从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在更广阔的视域中继续探究。)
四、课后思考
像“制作活动日历”这样的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课具有数学性与综合性、实践性与活动性、开放性与多元性等特点。如何让这类课不流于形式,真正让学生在“综合”中建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一)合理定位目标
综合与实践是给学生一个综合应用以往学过的所有数学知识、方法(甚至可以是跨学科的知识),去解决一个数学内部问题或生活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所以,它的目标也应该是“综合”的,不应只停留于知识或技能的目标,更要关注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关注方法的综合运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二)完整经历过程
综合与实践特别要关注四个环节:选题—开题—做题—结题。要让学生经历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如何把遇到的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与伙伴合作交流,如何有效地呈现实践成果,并体会自己成果的价值等,帮助学生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可以说,实践过程比实践结果更重要。
(三)自主参与活动
综合与实践重在让学生自主参与,它有别于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教师不能停留在简单地告诉学生怎么做,而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开放活动方式
综合与实践提倡开放式的学习活动,实践内容可以从书本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活动范围不局限在课堂内,可以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可以是一课时,也可以是更多的时间。在开放性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拓宽视野,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实验小学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314000)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活动经验;解决问题
“制作活动日历”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90页“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年、月、日的基础上,结合正方体的特征,利用4个正方体来制作一份活动日历。上过这节课的教师都有同一个感受:一节课下来教师身心疲惫,活动难开展,学生做不出教师想要的活动日历,学生的表现和教师理想中的目标相差甚远。像这样的课综合性强,实践操作又多,学习目标该如何定位?活动又该如何依据学情组织开展?这就需要教师读懂教材,读懂学生。
一、教材解读
从教材可以看出,活动以一个问题——“你能用下面这样的4个小正方体木块(或纸盒)和一个底座制作一个日历吗?”为载体,让学生围绕两个关键问题展开讨论:一是如何分配4个小正方体分别表示出月、日和星期;二是具体解决月、日和星期几的设计。教材也真实反映了学生在动手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一个木块只有6个面,怎么表示出12个月?两个木块上的数怎样写才能表示出1~31天?最后呈现了一组做成功的学生作品。显然,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要让学生经历选题—开题—做题—结题这样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而不仅仅是做出一份活动日历,重要的是在制作日历的活动过程中巩固所学的年、月、日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积累活动经验,体會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真的不会做活动日历吗?是教师将目标定得太高了,还是这个活动任务太难,远远超出了学生的学习水平?我们分别对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各一个班(都是36人,各9个合作小组)进行了学情调研,活动开展之前先给学生讲解活动要求,让学生明白做活动日历要表示出哪些内容。
调研发现:农村孩子的合作能力与自主实践能力较城市孩子相比要低一些,但他们在上这节课之前,都已具有一定的自主实践能力,用一个正方体做12个月,近一半的小组会做,因为正好可以平均分配,每个面写2个月。做“星期”成功的小组虽没有做“月”的多,但对不成功的这些小组进行访谈,他们能把问题解决中遇到的困难表达得很清楚:6个面写7天,无法平均分配,多余的一天不知道写在哪里。做“日”的学生觉得最困难,两个正方体只有12个面,要表示31天太多了,不知道怎么做?成功的小组也有,有一面写3天或4天,也有用十位和个位组合而成的。从中可以看出,不是学生不会做活动日历,他们对问题解决有自己的一些理解和思考,只是当他们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不一定能把4个小正方体全部做全,能做出来的也不一定是最完善的。
2.一定要追求做“日”时最高层次的表示方法吗?教材最后呈现了一组学生的作品,即一个正方体写“0、1、2、3、4、5”,另一个正方体写“0、1、2、6、7、8”。看似很完美的方法,学生真的能明白吗?不是的,这种方法太难太难,三年级的学生根本想不到,哪怕教师出示了,学生也只是在背这6个面上的数字,短时存储在记忆里。所以,一节课中要去追求最高层次的表示方法不太合理。
由此我们认为,这节课不仅仅是要做出一份活动日历,更不是要追求最完美的表示方法,而是要让学生在综合应用中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建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自主实践活动中巩固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学实践
基于以上调查分析,我们进行了教学实践。
(一)谈话——引入日历
1.找日期。
师:在2017年的日历表中,你能找到今天的日期吗?谁还想找一个?
师:日历能告诉我们一年中的任何一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2.揭题。
今天我们做的日历可不是在纸上的,我们要做的是——活动日历。看看制作活动日历有哪些要求。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找纸质日历上的日期,既复习日历要体现的基本要素,又明确这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落实综合与实践的第一个教学环节——选题。)
(二)讨论——制作日历
1.方案制订。
师:怎么分配4个正方体比较合理呢?(学生单独思考后小组讨论)
生:用1个正方体做月,2个正方体做日,还剩1个正方体做星期。
生:用2个正方体做月,1个做日,1个做星期。
师:有两种不同的分配方案,赞成第一种的同学举举手看?(全班近三分之二学生举手)请说说你们这样分配的理由?
生:日要做31天,月只有12个,日明显写的数字要多,所以它得用2个正方体。
生:31日很多都是两位数,所以我认为做月需要2个方块。
师:现在我们达成共识了,做“月”用1个正方体,做“日”用2个正方体,做“星期”用1个正方体。
2.尝试制作。
(设计意图:“综合与实践”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种综合不仅表现为各部分内容间的综合,还表现为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求学生各种经验、各种能力的综合。前面两个环节,学生需要从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和正方体的特征两个方面综合考虑该如何分配;综合运用自己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动手操作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等,尝试制作活动日历,在综合运用中初步建构解决问题的方法。)
3.提出问题。
师:你们在做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遇到困难的小组请举手。
①一个正方体只有6个面,怎么表示出一个星期的7天呢?
②“日”怎么表示呢?我们不会。
4.解决问题。
(1)交流、完善“月”的表示。 师:表示“星期”和“日”你们都遇到困难了, 做“月”你们有没有困难?(生摇头说没困难)怎么表示“月”呢?
生(展示上图1):我们是这样表示的:一年有12个月,每个面写2个月正好。
生:12÷2=6,正好写完。
师:是的,2×6=12,一个面写2个月刚刚好。
生(举手):我不同意,他这样写就分不清楚是3月还是4月了,应该一个要反过来写。(上台演示修正,如图2)
师:谁看懂他的表示方法了?解释得非常清楚。(师课件出示翻转过程再次让学生观察)
(2)迁移、完成“周”的表示。
师:做“月”我们成功解决了,刚才做星期有困难的小组现在有办法了吗?谁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综合与实践”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而经验的积累需要他们不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经验积累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此环节学生经历了“提出困难—解决“月”的制作—完善解决策略—新经验迁移运用”一系列过程,使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完善到完善,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层层递进。)
(3)重点突破“日”的表示。
①再次尝试。
师:我们现学现用马上解决了做“星期”遇到的困难。现在还剩2个正方体要拿来做“日”,好多小组不知道怎么做,不要急,老师会给你们时间再次做一做。做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谁来说一说?(生读要求)
②有序反馈。
师(呈现图3):有小组是这么表示的,你看明白了吗?
(两个学生说理由)
第三个学生:我觉得够,一个面调成3天就够了。
师(呈现图4):还真有同学一个面写了3天,我们来看看。这样真的够吗?
(学生说理由)
师(呈现图5):有一个小组的表示方法有些特别,他们表示的是几日呢?
生(齐说):25日。
师:谁看懂他们是怎么表示的呢?
生:他们是用拼接法,一个表示个位,一个表示十位。
师:这个拼接法能不能表示出所有的31天呀?请这个同学来翻翻看。
(学生上台演示翻了3个日期)
师:你们随便报几个日期让他翻翻看?
(生报3个日期让台上学生翻)
师:哎,你们报的日期好像他都能翻出来的哦,猜猜看,这两个正方体上可能写了哪些数字呢?
生:一个正方体上写1、2、3,另一个正方体上写1、2、3、4、5、6、7、8、9。
生:两个正方体上还有0。
师:台上的同学翻给大家看看是不是像他们猜的一样。(翻出来果真如他们猜的情况)这样能不能表示出所有的31日呢?谁能上来指给大家看一看?
生:01、02、03、04……29、30、31。(师板书,如图6)
师:真棒!我们不仅一面写3天或者4天可以表示31日,还可以通过十位和个位组合的方式表示31日。
(设计意图:“综合与实践”是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应该给予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难点做“日”的突破上,放手让学生再次做“日”,使学生真正能够动起来,尽管在做的时候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但能在小组活动和综合运用中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后在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从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修正、完善日历。
(三)体验——使用日历
1.操作摆。
(1)摆2017年六一儿童节:6月1日 星期四
(2)摆2018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星期一
活动日历不像我们的纸质日历,用一年就过期了,它每年都可以使用,永不过期。
2.欣赏看。
(设计意图:“综合与实践”是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领域,它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此环节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日期,体验活动日历在生活中的价值,并通过欣赏成品的活动日历,深切感受到自己做出实践成果后的成就感。)
(四)回顾——延伸问题
1.这节课我们解决的是什么問题?我们怎么解决的?
2.这份专利产品上的“31日”。两个正方体每个面上都只写一个数字,是怎么表示的呢?课后你们在小组中继续去探究一下。
(设计意图:综合实践可以从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在更广阔的视域中继续探究。)
四、课后思考
像“制作活动日历”这样的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课具有数学性与综合性、实践性与活动性、开放性与多元性等特点。如何让这类课不流于形式,真正让学生在“综合”中建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一)合理定位目标
综合与实践是给学生一个综合应用以往学过的所有数学知识、方法(甚至可以是跨学科的知识),去解决一个数学内部问题或生活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所以,它的目标也应该是“综合”的,不应只停留于知识或技能的目标,更要关注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关注方法的综合运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二)完整经历过程
综合与实践特别要关注四个环节:选题—开题—做题—结题。要让学生经历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如何把遇到的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与伙伴合作交流,如何有效地呈现实践成果,并体会自己成果的价值等,帮助学生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可以说,实践过程比实践结果更重要。
(三)自主参与活动
综合与实践重在让学生自主参与,它有别于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教师不能停留在简单地告诉学生怎么做,而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开放活动方式
综合与实践提倡开放式的学习活动,实践内容可以从书本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活动范围不局限在课堂内,可以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可以是一课时,也可以是更多的时间。在开放性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拓宽视野,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实验小学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3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