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时代下幼儿园课程发展新思考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发展中国特色优质基础教育,促进育人方式变革,2020年12月5~6日,首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三次学术年会在南京开幕。本次论坛设有15场分论坛和11场微论坛。其中,为推动幼儿园课程质量的提升,由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的以“质量视野下的幼儿园课程发展”为主题的学前教育学术分论坛于12月6日在南京市第一幼儿园隆重召开。本次分论坛通过主题报告和园长沙龙两种形式,从质量视野重新审视与梳理了幼儿园课程在理论、政策、实践层面的发展。
  一、提升幼儿园课程质量的新思考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把加快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作为未来教育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今年,一场全球性公共疫情的爆发,更凸显了这一任务的紧迫性。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黄瑾教授《变革时代背景下的儿童学习》主题报告对此作出回應。报告基于疫情背景下我国家庭学习资源和方式展开大规模调研,发现疫情期间儿童家庭学习资源以传统类为主,电子信息类资源有所增长;两类学习资源的学习方式被动型居多,互动型较少;学习资源与学习方式存在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黄瑾从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等方面提出三点思考。第一,儿童的学习环境建设仍有改善空间,应当关注教育场域向家庭的延伸,构建协调一致的教育环境。第二,儿童的学习方式仍有优化空间,应当关注自主、合作、探究式、创造性学习,构建家庭“学习共同体”。第三,当前儿童学习资源大多停留在被动状态,应当关注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构建新型的儿童学习生态。
  不同于以往对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关注,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东北师范大学缴润凯教授从“学”“思”“情”“行”四个方面阐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学”即终身学习、及时学习、合作学习,幼儿园教师应当学习教育理论及政策、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等内容。“思”是善于思考、深度思考、静心思考,探寻每一个表象问题下的本质内容。“情”需有情感、有情怀、有情操,教师应当认识到自身职业的神圣价值和使命,对内修习为人师的品德与素养,对外善于与周围人交往。“行”包含对工作、儿童、自身发展的思考,全方面培养儿童是教师教育工作的核心,尊重儿童的天性是教学工作的基础。除此之外,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制订符合自身的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缴润凯还将“学”“思”“情”“行”依次比喻为“鱼”“网”“渔”“烹”。“学”相当于抓鱼,“思”是渔网,“情”是捕鱼的技能,“行”则是把捕到的“鱼”进行烹饪,真正将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转化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营养剂,从而提升课程质量。
  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华中师范大学蔡迎旗教授介绍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程与趋势、当前存在的问题、相关国家法规和地方规章等内容。蔡迎旗认为,要保障我国幼儿园课程质量,应当从立法、执法和守法三个维度来推动。她以《湖北省幼儿园保教工作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为例,强调在立法、执法、守法的过程中,应当把握直面问题、了解需求、因地制宜、弹性开放等要点。针对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标准尚未统一的现状,蔡迎旗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当加快制定相关标准或指南,建立幼儿教育资源的评估标准或准入制度,加强对幼儿园课程的专项指导、管理、督导与评估等。第二,幼儿园应当关注各领域核心经验,设置相关领域课程,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拓展和共享线下、线上课程资源,加强课程各环节的过程管理、指导与评价,补足配齐多样化高质量师资,落实教师各项待遇等。
  二、提升幼儿园课程质量的实践行动
  上海市静安区安庆幼儿园温剑青园长基于发现、理解、支持儿童的教育理念,分享了四条园本化课程经验。第一,围绕儿童发展评价这一实践抓手,将过程性评价中收集到的观察证据作为调整、优化课程的依据,而课程的优化是为了反哺儿童的发展。第二,为了设计满足儿童需求的课程,应当强调“一日生活皆课程,一日课程皆有评价”。教师应当在对儿童的日常观察中思考如何从碎片化信息中梳理出结构要素,生成满足儿童需求的课程。第三,建立课程-评价循证机制,使评价结果与课程互证互进,更好地为儿童个性化发展提供教育支持。第四,遵循尊重差异 、支持发展的行动理念,强调教师应当重视对评价方法的研究和对课程推进的整体思考。温剑青还表示,应当让评价成为课程动态优化机制的重要构成部分,让反思成为催生优化课程、支持儿童发展的教育行为。
  北京市西城区三义里第一幼儿园刘晓颖园长立足于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课程观,分享了“基于儿童”与“重视关系”两条课程构建路径。刘晓颖认为,质量提升的核心是儿童需要,质量提升的结果是儿童发展,质量提升的要点是系统内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基于儿童”强调课程构建应当尊重儿童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支持儿童主动学习的环境。同时,教师应当不断回到儿童视角、儿童立场,反思教与学的过程。“重视关系”强调课程构建应当重视儿童与周围人、事、物的关系,重视儿童的权利,放权赋权,让儿童成为生活的主人。同时,课程构建应当重视师幼间的倾听、对话,联结多元主体。此外,课程构建还应当重视课程管理,不断连接、拓展与编织儿童的生活和经验,促进有意义的学习不断发生。
  成都市第十一幼儿园王霞园长在发言中分享了以“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为理念的244课程管理机制。“2”是指实施两级管理,即集团基础课程旨在促进儿童五大领域均衡发展,园区拓展课程旨在促进儿童个性化发展。第一个“4”是指创设四个机制,分别是“一办三部”的集团管理,统筹课程规划;“1 6 N”的管理组织,引领课程建设;“6个1”的运行机制,保障课程实施;“三层三网”的研修体系,助推课程质量。第二个“4”是指共建四种途径,即通过办流动幼儿园、创建家长资源站、建立社区资源网和云端资源库丰富儿童的学习资源。王霞表示,244课程管理机制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性和课程管理实效。
  南京市鹤琴幼儿园张俊园长强调,创办鹤琴幼儿园的初心是为了解决学前教育实践中关于课程、教师发展的普遍难题,期望提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幼儿园课程实践方案。张俊从幼儿园课程开展依赖教材、新教师难以坚定专业信念两大问题引出对“活”教育的思考。他表示,“活”一是指“生活”,即教育应当回归生活,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二是指“活力”,即教育应当激发活力,培养活的儿童、活的教师和活的家长。基于此,张俊分享了三点实践经验。一是以班本化课程决策为基础,赋权教师,让课程贴近儿童、贴近生活。二是以反思性教学实践为关键,基于评估,让教师看见儿童、回应儿童。三是以活教育文化建设为灵魂,平等互助,一家人共享生活、共同成长。张俊总结道,鹤琴幼儿园的发展愿景是希望创建一所会生长的、“活”的幼儿园,让每个儿童都看见自己的未来,发现自己的力量。
  浙江省安吉县昌硕中心幼儿园盛奕园长分享了安吉幼儿园的游戏课程。安吉幼儿园在不断解构传统课程的反思性实践中,形成了儿童、教师、课程发展相统一的课程理念。同时,安吉幼儿园形成了三条实践路径。一是从游戏切入,由户外游戏走向室内游戏。二是从游戏走向渗透游戏精神的一日生活。三是基于生活和游戏经验生成教学活动。盛奕强调,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自主自由的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习得经验、展现自我的方式。她以天气观察记录和表达活动为例,强调生活就是儿童的学习,应当遵循儿童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开展多种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惯例性活动,潜移默化地帮助儿童积累经验。此外,安吉幼儿园还主动反思传统的自上而下式教学,重新定义教学目标、内容及方式,将观察、倾听、对话作为教师的主要工作。盛奕表示,高质量的幼儿园课程应当支持儿童的无限可能,教师和儿童也应当是有目标、有反思意识的主体。
  面对信息化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挑战,本次分论坛全面详实地分析了幼儿园课程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路向,提出了拓宽教育场域、立法保障质量、打造学习共同体等发展思路。上述研究报告、政策梳理和实践经验等引发了与会者的深入思考与热切讨论。
其他文献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立足于前测和教材的对比分析,确定“自主先学”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通过展示学、交流学、深化学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学情反馈、反思评价、提炼学法等过程,将知识技能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自能发展,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學习力。  【课前思考】  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93至94页例1及“做一做”的内容。为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笔者对比
【摘要】本研究依据语料库,对幼儿普通话空间方位词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以考察幼儿普通话空间方位词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研究发现:(1)四个年龄段幼儿的普通话空间方位词产词能力存在显著差异,2岁与5岁组幼儿之间的差异尤为显著。(2)幼儿能够使用所有类型的普通话空间方位词,使用频次从多到少依次为“里”-“上”-“下”-“后”-“外”-“中”-“旁边”-“前”-“东西南北”-“左右”。(3)幼儿倾向于使用“
[摘要]通过对湖北黄石部分私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访谈发现,目前私立幼儿园存在财政支持缺乏、教师队伍不稳定等发展困境。走出上述发展困境的对策是:政府引导与支持私立幼儿园发展;不断稳定其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私立幼儿园彰显自身的特色,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等。  [关键词]私立幼儿园;发展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3-0032-03 
【摘 要】方格图是以若干个小正方形为基本构成要素,以信息加工过程的直观性为形态的数学学习工具,借助方格图可以使学习的情趣和学科的理趣相得益彰。具体而言,可以从丰富方格图的形式、注重挖掘方格图的内涵以及基于方格图的思维活动进行多元活动的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有机应用,从而使方格图的功能发挥出最大化的效应,构建智慧课堂。  【关键词】 方格图 第一学段 应用策略  方格图是以若干个小正方形为基本构成要素,
有一位北大学子对成功充满渴望,可在现实生活里却屡屡碰壁。他便给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写了封信,希望能够得到些指点。蔡校长看完信后,便约了个时间和这个学生见面。   学生很激动地进了校长办公室。没等他开口,蔡校长就笑着招呼道:“来,快坐下,我给你泡杯茶。”说完便起身,从抽屉中拿出茶叶,放进杯子里倒上开水,递到学生面前的桌子上,和蔼地说道,“这可是极品绿茶哦,你尝尝。”   学生受宠若惊地端起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两个“以”字(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确立了“综合与实践”学习的性质,也决定了把握该类教学的基本脉络。“以问题为载体”的内涵,在第一学段主要表现为“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这里所说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容易理解的现实生活中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中提出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强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经历自主建构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对数量关系的教学首先应立足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数量关系。具体从“借助生活经验,实现核心概念的数学化认知;立足核心概念,促基本数量关系的自主构建;沟通数量关系,拓展策略性知识的相关运用”三个层次来着手。  【关键词】核心概念 生活经验 自主
一直以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就是: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学生容易记住,也能很好地进行简单计算。但对算理的理解,对法则的理解都是学生的学习难点。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总是难以表达。  一、教学前,对算理的分析思考  思考一:何为算理  顾名思义,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指计算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整数加减的算理算法学生已掌握得比较熟练,但算理往往是在算法之前懂了即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曾在2010年第10期刊登了麻彩虹老师所写的《从“怎么想到”到“怎么想不到”——“三角形面积”磨课记》。麻老师在文章中介绍了三种方法的教学设计,第一种是给学生提供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纸片、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纸片、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纸片,让学生把每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摆成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麻老师觉得这种方法提供的材料太明显了,学生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法,随机从山东淄博、潍坊两市农村幼儿园选取379名教师,运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和情感量表对其主观幸福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年龄和教龄的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其中年龄在31~40岁、教龄在11~15年的教师有更高的幸福感;不同职务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总分差异显著,保教组长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班主任消极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