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力,就是创造能力。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面临全球所共识的必须创新的二十一世纪,新的形势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而又紧迫的任务:必须加快培养创新人才。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应贯彻创新教育的精神来实施。那么,什么是创新教育?中央教科所所长阎立钦教授给创新教育下的定义是: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因此,语文教学要实行创新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要始终围绕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个核心进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教学创新中师生必备的首要条件,易于理解和接受。下面重点谈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创新能力的问题。
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时,一定要把教学目标实施的过程当成学生自学能力逐步形成的过程,一定要把学生调动为一个积极探寻者,那么教师就要根据语文教材特点、学情、教情来把握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层系,灵活运用教法,激情引趣,指导学法,努力为学生合理创造力的培育寻找温宜的土壤,以调动其积极性,完成不同层次的语文教学任务,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下面以学生实践为主谈一些方法:
1.自创路子,独立完成
目前学生学习语文最大缺点就是依赖性太强,不想自提问题,不想自己独立完成,只想依靠现成的问题来求得现成的答案,缺乏动脑动口动手的习惯,渐渐形成了惰性心态,这是阻碍其创造力发展的最大敌人。
2.大胆发问,肯定怀疑
古人言:“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历史学家顾颉刚的观点是:“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语文教学也是一样,要调动学生的发问,肯定学生的怀疑,要养成学生有疑必问的好习惯。教师可在不同层次目标的要求上,设置一些能产生怀疑的问题,或者是故意说错某个问题,来激起学生的怀疑和发问,并适当肯定鼓励,引导学生探讨,往正确处走,使其产生一种成功感和愉悦感,形成一种怀疑精神和“问题为荣,不问为耻”的风气。
3.独出心裁,“错”中鼓励
限于学生自身知识能力水平及语文学习内容的难易复杂性,每个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总有自己的思考方法,教学时要把学生自己的思考方法或思考结果显示出来,看谁最能独出心裁。即使错了,只要“错”的有道理,我们就要加以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不要嘲笑讽刺。“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个人若要有发现,有创造,就不应当畏惧错误。”我们要让学生正视错误,不怕失败,分析原因,总结教训,要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阅读一篇文章,分析一段课文,理解一些词句,总结一些写法,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方法和结果,只要能提出来,不管见解和观点正确与否,都可以认可,不要急于否定,然后在教师指点下集体讨论,辨证思考,逐步引出正确的结论。
4.发散思考,反向思维
平时,我们语文教学的思维导向是从正面来引导,从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方面加以知识和能力教育,致使学生长期以来形成单向思维(正面思维)的定势模式,阻碍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性思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所以,语文教学中的每一个学习内容,我们都可以引导学生作以多角度思考、反向思考,充分利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从不同的结果中加以比较,择优确定,再利用综合性思维,从中得到一种新颖的东西。
5.发挥联想,大胆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在语文运用和写作等高层目标中是不可缺的。教学时,我们要设法向此方面引导,让学生多训练。人常说“风马牛不相及”,我们可以用联想的方法让“风马牛相及”,比如“风”和“猫”本无直接关系,可让学生通过间接关系展开联想:风起——天变——下雨——墙倒——鼠跑——猫闲,这样,虽有些牵强,却调动了学生的联想思维,也是好事。“异想天开”常被人理解为想法很不切实际,不能实现,在写作时,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施出“异想天开”的胆量,让它的不可能性变为可能性。
6.课外延伸,能力拓展
这是学生把所学的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运用、强化和拓展的一步,是课堂创造力发展的继续。教师必须要设置合适的目标促其训练。
语文知识庞杂,包罗万象,内容层次也多样,学生语文学习中创造力的培养方法也多种多样,不止以上几种,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灵活运用,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但要求只有一个,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创造,都可以用来试一试。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非易事,需要师生高度重视,相互配合,共同强化创新意识,共同磨练创新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师生有恒心坚持下去,有毅力实践下去,不要半途而废。
★作者单位:甘肃庆阳市宁县第一中学。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应贯彻创新教育的精神来实施。那么,什么是创新教育?中央教科所所长阎立钦教授给创新教育下的定义是: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因此,语文教学要实行创新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要始终围绕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个核心进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教学创新中师生必备的首要条件,易于理解和接受。下面重点谈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创新能力的问题。
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时,一定要把教学目标实施的过程当成学生自学能力逐步形成的过程,一定要把学生调动为一个积极探寻者,那么教师就要根据语文教材特点、学情、教情来把握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层系,灵活运用教法,激情引趣,指导学法,努力为学生合理创造力的培育寻找温宜的土壤,以调动其积极性,完成不同层次的语文教学任务,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下面以学生实践为主谈一些方法:
1.自创路子,独立完成
目前学生学习语文最大缺点就是依赖性太强,不想自提问题,不想自己独立完成,只想依靠现成的问题来求得现成的答案,缺乏动脑动口动手的习惯,渐渐形成了惰性心态,这是阻碍其创造力发展的最大敌人。
2.大胆发问,肯定怀疑
古人言:“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历史学家顾颉刚的观点是:“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语文教学也是一样,要调动学生的发问,肯定学生的怀疑,要养成学生有疑必问的好习惯。教师可在不同层次目标的要求上,设置一些能产生怀疑的问题,或者是故意说错某个问题,来激起学生的怀疑和发问,并适当肯定鼓励,引导学生探讨,往正确处走,使其产生一种成功感和愉悦感,形成一种怀疑精神和“问题为荣,不问为耻”的风气。
3.独出心裁,“错”中鼓励
限于学生自身知识能力水平及语文学习内容的难易复杂性,每个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总有自己的思考方法,教学时要把学生自己的思考方法或思考结果显示出来,看谁最能独出心裁。即使错了,只要“错”的有道理,我们就要加以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不要嘲笑讽刺。“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个人若要有发现,有创造,就不应当畏惧错误。”我们要让学生正视错误,不怕失败,分析原因,总结教训,要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阅读一篇文章,分析一段课文,理解一些词句,总结一些写法,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方法和结果,只要能提出来,不管见解和观点正确与否,都可以认可,不要急于否定,然后在教师指点下集体讨论,辨证思考,逐步引出正确的结论。
4.发散思考,反向思维
平时,我们语文教学的思维导向是从正面来引导,从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方面加以知识和能力教育,致使学生长期以来形成单向思维(正面思维)的定势模式,阻碍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性思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所以,语文教学中的每一个学习内容,我们都可以引导学生作以多角度思考、反向思考,充分利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从不同的结果中加以比较,择优确定,再利用综合性思维,从中得到一种新颖的东西。
5.发挥联想,大胆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在语文运用和写作等高层目标中是不可缺的。教学时,我们要设法向此方面引导,让学生多训练。人常说“风马牛不相及”,我们可以用联想的方法让“风马牛相及”,比如“风”和“猫”本无直接关系,可让学生通过间接关系展开联想:风起——天变——下雨——墙倒——鼠跑——猫闲,这样,虽有些牵强,却调动了学生的联想思维,也是好事。“异想天开”常被人理解为想法很不切实际,不能实现,在写作时,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施出“异想天开”的胆量,让它的不可能性变为可能性。
6.课外延伸,能力拓展
这是学生把所学的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运用、强化和拓展的一步,是课堂创造力发展的继续。教师必须要设置合适的目标促其训练。
语文知识庞杂,包罗万象,内容层次也多样,学生语文学习中创造力的培养方法也多种多样,不止以上几种,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灵活运用,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但要求只有一个,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创造,都可以用来试一试。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非易事,需要师生高度重视,相互配合,共同强化创新意识,共同磨练创新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师生有恒心坚持下去,有毅力实践下去,不要半途而废。
★作者单位:甘肃庆阳市宁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