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低年级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授阶段要帮助学生感悟算理、引导学生优化算法,练习阶段要设计多种形式,提升学生层次。
【关键词】低年级口算教学感悟算理优化算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148-01
《课程标准》把运算作为必备的数学应用技能,特别强调口算,加强估算。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口算占有较大的比重,如何既要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合理、灵活地掌握计算方法,又能使学生在口算学习过程中思维品质得到发展,自主探索、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1 善用直观学具,帮助学生感悟算理
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都十分必要的,而算法是算理的具体化,仍比较抽象。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这就造成了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与数学学科要求之间的矛盾,客观上存在学生认知心理上的障碍。怎样才能解决这一矛盾?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直观操作。借助直观操作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形成了“操作——表象——抽象”的认知过程,这样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口算(进位)”时,例题是24+6?24+9?。24加6为什么是“三”十,是数学思考的关键。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算理,我安排学生先摆24根小棒,再摆6根小棒,随后问学生:“24+6得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经过摆弄桌上的小棒,很自然地就能想到,先将4根和6根合起来是10根,10根就是1捆,和前面的2捆合起来就是3捆,也就是30根。在这里,10根就是1捆也就是“十个一就是1个十”的直观显现,我再引导全班学生动手将10根小棒捆成1捆,与其他整捆放在一起,让学生在“捆”与“放”的过程中感悟“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进位原理,从而为24加几为什么是“三”十几,提供了算理的形象支撑。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协同参与下,感悟了算理,构建了算法。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优化算法
计算9+5时,学生想出了很多种算法。例如:(1)从9往后数,再数5个是14;(2)9+1=10,10+4=14;(3)把9分成5和4,5+5=10,10+4=14;(4)10+5=15,9+5=14;(5)把9看成10,10+515,15-114等等。这些方法尽管思维层次不同,但都是不同的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得来的,通过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把个体独立思考的结果转化为集体的学习智慧,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增进学生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上述例子中方法(1)是通过数数来计算,方法(2)、(3)是利用“凑十法”计算,方法(4)、(5)是用推理的方法。面对多种算法,教师如果不加以引导,任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可以想象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到底如何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感到迷茫。有的学生可能会用数数的低水平的方法计算,这样计算能力难以提高,还会为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埋下隐患。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他们的方法进行反思、比较、归类。引导学生选择“凑十法”这种对后继学习有长远影响的算法。
在利用“凑十法”计算时,究竟是应该拆小补大,还是拆大补小呢,通过让学生在“想想做做”中练习9+6,予以加深理解。利用插图,提出一个问题,小猴子是搬1个方便还是搬4个方便,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应拆小补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凑十法”的认识。
3 设计多种形式练习,促进口算技能形成
口算训练是学好数学的基础,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一定量的训练是学好口算的必由之路。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持久性差等特点,有意设计多种练习形式,激发练习口算的兴趣,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口算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能力。
(1)把有关联特征的一些口算题编成题组进行训练。比如:在几十乘几口算时出示了这样的口算题组进行训练。
学生经过这样相关联的几组口算练习后,对几十乘几口算的算理有所感悟,方法有所理解。几十乘几,实际上想几个十乘几,也就是先算“几乘几”,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一个零。
(2)坚持课前2分钟“视算式”“听算式”专题训练。视算式训练。用课件、小黑板、口算卡片等形式将口算题展现在学生面前,限时让学生把口算得数写下来,然后对得数交换批改,这种速算式比赛,效果比较明显。
听算式训练:老师口头念题,让学生在口算本上写得数,老师念完题,学生报得数,这种训练方式难度大些,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迅速计算,耳、脑、口、手并用。
3 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
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也易疲劳,教师可精心设计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口算效率。如:拍手算。学了10以内的分与合,师生进行一个拍手游戏,黑板上写出几,师生拍手的总下数就是答案,学生眼睛要看黑板上的数,耳朵要听老师拍手的下数,脑中要想还要拍几下,手中拍,心中数。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富有节奏的拍手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如手指操。学生在学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后,为了训练学生判断进位、退位的敏捷性,我依次出示口算题,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得数十位上的数字,这样既让全班学生参与了练习,又便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而学生对这种形式更是乐此不疲。
【关键词】低年级口算教学感悟算理优化算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148-01
《课程标准》把运算作为必备的数学应用技能,特别强调口算,加强估算。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口算占有较大的比重,如何既要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合理、灵活地掌握计算方法,又能使学生在口算学习过程中思维品质得到发展,自主探索、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1 善用直观学具,帮助学生感悟算理
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都十分必要的,而算法是算理的具体化,仍比较抽象。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这就造成了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与数学学科要求之间的矛盾,客观上存在学生认知心理上的障碍。怎样才能解决这一矛盾?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直观操作。借助直观操作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形成了“操作——表象——抽象”的认知过程,这样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口算(进位)”时,例题是24+6?24+9?。24加6为什么是“三”十,是数学思考的关键。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算理,我安排学生先摆24根小棒,再摆6根小棒,随后问学生:“24+6得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经过摆弄桌上的小棒,很自然地就能想到,先将4根和6根合起来是10根,10根就是1捆,和前面的2捆合起来就是3捆,也就是30根。在这里,10根就是1捆也就是“十个一就是1个十”的直观显现,我再引导全班学生动手将10根小棒捆成1捆,与其他整捆放在一起,让学生在“捆”与“放”的过程中感悟“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进位原理,从而为24加几为什么是“三”十几,提供了算理的形象支撑。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协同参与下,感悟了算理,构建了算法。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优化算法
计算9+5时,学生想出了很多种算法。例如:(1)从9往后数,再数5个是14;(2)9+1=10,10+4=14;(3)把9分成5和4,5+5=10,10+4=14;(4)10+5=15,9+5=14;(5)把9看成10,10+515,15-114等等。这些方法尽管思维层次不同,但都是不同的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得来的,通过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把个体独立思考的结果转化为集体的学习智慧,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增进学生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上述例子中方法(1)是通过数数来计算,方法(2)、(3)是利用“凑十法”计算,方法(4)、(5)是用推理的方法。面对多种算法,教师如果不加以引导,任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可以想象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到底如何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感到迷茫。有的学生可能会用数数的低水平的方法计算,这样计算能力难以提高,还会为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埋下隐患。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他们的方法进行反思、比较、归类。引导学生选择“凑十法”这种对后继学习有长远影响的算法。
在利用“凑十法”计算时,究竟是应该拆小补大,还是拆大补小呢,通过让学生在“想想做做”中练习9+6,予以加深理解。利用插图,提出一个问题,小猴子是搬1个方便还是搬4个方便,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应拆小补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凑十法”的认识。
3 设计多种形式练习,促进口算技能形成
口算训练是学好数学的基础,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一定量的训练是学好口算的必由之路。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持久性差等特点,有意设计多种练习形式,激发练习口算的兴趣,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口算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能力。
(1)把有关联特征的一些口算题编成题组进行训练。比如:在几十乘几口算时出示了这样的口算题组进行训练。
学生经过这样相关联的几组口算练习后,对几十乘几口算的算理有所感悟,方法有所理解。几十乘几,实际上想几个十乘几,也就是先算“几乘几”,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一个零。
(2)坚持课前2分钟“视算式”“听算式”专题训练。视算式训练。用课件、小黑板、口算卡片等形式将口算题展现在学生面前,限时让学生把口算得数写下来,然后对得数交换批改,这种速算式比赛,效果比较明显。
听算式训练:老师口头念题,让学生在口算本上写得数,老师念完题,学生报得数,这种训练方式难度大些,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迅速计算,耳、脑、口、手并用。
3 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
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也易疲劳,教师可精心设计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口算效率。如:拍手算。学了10以内的分与合,师生进行一个拍手游戏,黑板上写出几,师生拍手的总下数就是答案,学生眼睛要看黑板上的数,耳朵要听老师拍手的下数,脑中要想还要拍几下,手中拍,心中数。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富有节奏的拍手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如手指操。学生在学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后,为了训练学生判断进位、退位的敏捷性,我依次出示口算题,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得数十位上的数字,这样既让全班学生参与了练习,又便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而学生对这种形式更是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