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低年级口算教学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29801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低年级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授阶段要帮助学生感悟算理、引导学生优化算法,练习阶段要设计多种形式,提升学生层次。
  【关键词】低年级口算教学感悟算理优化算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148-01
   《课程标准》把运算作为必备的数学应用技能,特别强调口算,加强估算。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口算占有较大的比重,如何既要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合理、灵活地掌握计算方法,又能使学生在口算学习过程中思维品质得到发展,自主探索、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1 善用直观学具,帮助学生感悟算理
  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都十分必要的,而算法是算理的具体化,仍比较抽象。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这就造成了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与数学学科要求之间的矛盾,客观上存在学生认知心理上的障碍。怎样才能解决这一矛盾?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直观操作。借助直观操作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形成了“操作——表象——抽象”的认知过程,这样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口算(进位)”时,例题是24+6?24+9?。24加6为什么是“三”十,是数学思考的关键。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算理,我安排学生先摆24根小棒,再摆6根小棒,随后问学生:“24+6得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经过摆弄桌上的小棒,很自然地就能想到,先将4根和6根合起来是10根,10根就是1捆,和前面的2捆合起来就是3捆,也就是30根。在这里,10根就是1捆也就是“十个一就是1个十”的直观显现,我再引导全班学生动手将10根小棒捆成1捆,与其他整捆放在一起,让学生在“捆”与“放”的过程中感悟“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进位原理,从而为24加几为什么是“三”十几,提供了算理的形象支撑。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协同参与下,感悟了算理,构建了算法。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优化算法
  计算9+5时,学生想出了很多种算法。例如:(1)从9往后数,再数5个是14;(2)9+1=10,10+4=14;(3)把9分成5和4,5+5=10,10+4=14;(4)10+5=15,9+5=14;(5)把9看成10,10+515,15-114等等。这些方法尽管思维层次不同,但都是不同的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得来的,通过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把个体独立思考的结果转化为集体的学习智慧,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增进学生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上述例子中方法(1)是通过数数来计算,方法(2)、(3)是利用“凑十法”计算,方法(4)、(5)是用推理的方法。面对多种算法,教师如果不加以引导,任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可以想象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到底如何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感到迷茫。有的学生可能会用数数的低水平的方法计算,这样计算能力难以提高,还会为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埋下隐患。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他们的方法进行反思、比较、归类。引导学生选择“凑十法”这种对后继学习有长远影响的算法。
  在利用“凑十法”计算时,究竟是应该拆小补大,还是拆大补小呢,通过让学生在“想想做做”中练习9+6,予以加深理解。利用插图,提出一个问题,小猴子是搬1个方便还是搬4个方便,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应拆小补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凑十法”的认识。
  3 设计多种形式练习,促进口算技能形成
  口算训练是学好数学的基础,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一定量的训练是学好口算的必由之路。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持久性差等特点,有意设计多种练习形式,激发练习口算的兴趣,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口算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能力。
  (1)把有关联特征的一些口算题编成题组进行训练。比如:在几十乘几口算时出示了这样的口算题组进行训练。
  学生经过这样相关联的几组口算练习后,对几十乘几口算的算理有所感悟,方法有所理解。几十乘几,实际上想几个十乘几,也就是先算“几乘几”,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一个零。
  (2)坚持课前2分钟“视算式”“听算式”专题训练。视算式训练。用课件、小黑板、口算卡片等形式将口算题展现在学生面前,限时让学生把口算得数写下来,然后对得数交换批改,这种速算式比赛,效果比较明显。
  听算式训练:老师口头念题,让学生在口算本上写得数,老师念完题,学生报得数,这种训练方式难度大些,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迅速计算,耳、脑、口、手并用。
  3 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
  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也易疲劳,教师可精心设计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口算效率。如:拍手算。学了10以内的分与合,师生进行一个拍手游戏,黑板上写出几,师生拍手的总下数就是答案,学生眼睛要看黑板上的数,耳朵要听老师拍手的下数,脑中要想还要拍几下,手中拍,心中数。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富有节奏的拍手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如手指操。学生在学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后,为了训练学生判断进位、退位的敏捷性,我依次出示口算题,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得数十位上的数字,这样既让全班学生参与了练习,又便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而学生对这种形式更是乐此不疲。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139-0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由此可见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积淀语感的重要前提,指导朗读是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艺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特别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在教学中认真地进行训练,打好基础,使学生敢读、想读、乐读、会读
【摘 要】传统教学方法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师独霸讲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能力的发展。新教材以新的形式和内容编排对传统的教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向现在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转变。因此,教师必须在充分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前提下,融会贯通,准确地把握新课程标准,及时转变思想,树立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140-01  现代化的教育,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又有赖于电教媒体的运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的电教手段,不仅能够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而且能够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
【中图分类号】G6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142-01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讲为学生减负,但是学生的书包却是越来越重,作业越来越多。有的小学生的作业甚至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完成,而中学生则整天泡在题海中。在大多数老师和同学的心目中,数学作业就是做题,教材上的、试卷上的、参考资料上的等等,增加了学生的厌烦情绪,达不到高效作业的目的。这说明传统的数学教学已
【摘 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需要构建一个生命化的课堂,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使课堂成为孩子们的乐土。这就需要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在充满挑战的思考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教师用爱增进师生间的交流、用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活动搭建学生创新的阶梯,放飞孩子灵性的翅膀,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 焕发; 生命活力  【中图分类号】G6
【摘 要】趣的课堂才是快乐的课堂,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充满乐趣。我非常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努力打造充满乐趣的思想品德课堂。本文就从营造和谐和优美的氛围、尝试改进和丰富内容、运用流畅和生动的语言、掌握适当和巧妙的扩展和注重美妙和有效的赞美论述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使思想品德课堂充满乐趣。  【关键词】思想品德;高效课堂;自主学习;乐趣  【中图分类号】G62
【摘 要】化学实验是对理论课的延伸和深化,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  【关键词】实验教学;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147-01  化学实验教学是对书本知识的一个促进和明确,同时,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是多方面的,通过多年的实验教学,笔者认为对学生来说,教师应在实验课中有意识的培
【中图分类号】G2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149-01  教了二十多年的小学数学,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孩子们的领悟能力。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这种主动建构必须是学生对已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