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及社会的重视。地方性高校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应采取各项措施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以环境工程为例,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方案改革的实施运行情况,从明确专业定位、优化课程设置、工程实践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旨在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就业竞争力,发挥学科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环境工程;实用型人才;就业竞争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然而,近几年来部分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并不理想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高校自身对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
地方高校传统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多倾向于环境管理人才的培养,就学生就业而言,大多数毕业生倾向于去事业单位工作,但随着中央政策放权,有环保资质的第三方公司异军突起,诸如工业废水、危险固废处理与处置、环境工程设计、环保设备制造和环境评价等工作岗位在未来几年将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所以,如何根据社会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仍是各高校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 转变观念、明确专业定位
从往年学生就业和招聘信息情况来看,近几年来校招聘用人单位,大致分三类:
第一类是省市各级环保部门和监测站;
第二类是工矿企业环安管理部门;
第三类是各类新兴环保公司。
对人才数量需求上,环保公司最多,环安管理次之,省市各级环保部门和监测站最少。但学生对用人单位的选择上与社会需求正好相反,大多数人愿意去事业单位,其次是工矿企业,有的人甚至选择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也不愿意去环保公司。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局面?通过学生走访和调查很多人说出了不愿去环保公司的理由:自己怕做不好,工作没保证。环保公司作为一个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服务型公司,他需要对客户的服务质量负责,对环境工程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比较高,比起面面俱到,它更需要的是专业素质过硬、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所以,地方高校应该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切合实际的专业定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是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步骤。联系就业市场的需求,地方高校的教学改革应特别注重学生应用、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二、 加强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注重的是实际应用,书本只能让学生学会理论知识,在没有参与过工程项目之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很差,没有目的性的学习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教育则不同,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专业知识应用的魅力和价值,对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根据环境工程学科知识结构特点,可将专业课、实验课、实践和毕业环节教学结合在一起,分散在不同的教学模块中反复练习,交叉进行,把课堂所学知识通过实验和实践教学让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 提高专业教师工程素质
高校一线教师应具有较好的知识储备,一个教师若没有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和正确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能做好教育的。
现阶段,部分高校由于过于追求扩招,忽略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在许多工程类学科中,有过工程实践背景的老师少之又少,任课老师有的就是一本教材,上课时照本宣科,对课程内容的应用案例和关联性知识体系只字不提,学生关切的问题,没有得到回应,长此以往,这种没有目的性的学习会逐渐使学生失去兴趣,应付考试就成为了他们学习的目标。
所以,每一位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增加工程应用意识,只有使自己成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才能担当起培养人才的重任。环境工程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基层环保单位见习、主持校企联合项目、参加专业实践平台建设和企业挂职锻炼等途径,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四、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教材选用
环境工程专业所涉及的面非常广,包括环保设备、水污染控制、给排水、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等方面。要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完成这众多的专业课程,任务繁重、学时紧张,难免陷入“学习面宽、深度一般”的困境。
从社会对环境人才结构的需求上,可结合环保产业装备、废水处理工艺及工程设计、废气脱硫脱硝、固体废物资源化、环境监测及环境评价等职业岗位,设置环境工程课程教学模块,在保证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减少专业必修课时,同时加大选修课的比例,让学生根据兴趣和专长通过增加选修专业模块的方式完成学分。
另一方面,专业课安排应注意各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地位以及教材的选用。在众多的环境工程专业课中,很多课程知识构架是相互联系的,开设过程是有先后次序之分。
比如,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应该放在所有專业课之首,因为它解释了微生物消除污染物的原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基础知识。
其次是环境监测,最后才是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处理。教材的新颖性和准确性是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正确获取知识的重要工具。教材的选用不能过于陈旧和片面,例如在选择污水处理工程方面的书籍时,知识面不能只局限于生活污水的处理,更不能给学生造成所有污水都适合用生化法来处理的错误认识,工程教育不能脱离工业,对工业废水的处理不能不讲。
五、 结语
当前社会环境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对环境工程教育提出高的要求,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技能,更好满足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仍是各高校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地方高校应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与地方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合作,以专业定位为导向,查漏补缺,不断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更好适应新时期社会对环保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吴烈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就业形式和人才培养定位浅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235-238.
[2] 张学洪,张军,曾鸿鹄.工程教育认证制度背景下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1(6):37-38.
[3] 刘艳,魏沧.环境工程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1):131-133.
[4] 赵丽杰,赵丽萍,李良,等.环境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3):30-32.
[5] 梁璐怡,胡宝兰,朱亮,等.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9):126-129.
[6] 胡明星,宿辉.绿色化学理念在高等化学教育中的融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7):175-176.
作者简介:桂明生,王鹏飞,四川省自贡市,四川理工学院。
关键词:环境工程;实用型人才;就业竞争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然而,近几年来部分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并不理想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高校自身对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
地方高校传统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多倾向于环境管理人才的培养,就学生就业而言,大多数毕业生倾向于去事业单位工作,但随着中央政策放权,有环保资质的第三方公司异军突起,诸如工业废水、危险固废处理与处置、环境工程设计、环保设备制造和环境评价等工作岗位在未来几年将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所以,如何根据社会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仍是各高校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 转变观念、明确专业定位
从往年学生就业和招聘信息情况来看,近几年来校招聘用人单位,大致分三类:
第一类是省市各级环保部门和监测站;
第二类是工矿企业环安管理部门;
第三类是各类新兴环保公司。
对人才数量需求上,环保公司最多,环安管理次之,省市各级环保部门和监测站最少。但学生对用人单位的选择上与社会需求正好相反,大多数人愿意去事业单位,其次是工矿企业,有的人甚至选择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也不愿意去环保公司。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局面?通过学生走访和调查很多人说出了不愿去环保公司的理由:自己怕做不好,工作没保证。环保公司作为一个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服务型公司,他需要对客户的服务质量负责,对环境工程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比较高,比起面面俱到,它更需要的是专业素质过硬、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所以,地方高校应该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切合实际的专业定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是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步骤。联系就业市场的需求,地方高校的教学改革应特别注重学生应用、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二、 加强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注重的是实际应用,书本只能让学生学会理论知识,在没有参与过工程项目之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很差,没有目的性的学习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教育则不同,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专业知识应用的魅力和价值,对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根据环境工程学科知识结构特点,可将专业课、实验课、实践和毕业环节教学结合在一起,分散在不同的教学模块中反复练习,交叉进行,把课堂所学知识通过实验和实践教学让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 提高专业教师工程素质
高校一线教师应具有较好的知识储备,一个教师若没有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和正确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能做好教育的。
现阶段,部分高校由于过于追求扩招,忽略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在许多工程类学科中,有过工程实践背景的老师少之又少,任课老师有的就是一本教材,上课时照本宣科,对课程内容的应用案例和关联性知识体系只字不提,学生关切的问题,没有得到回应,长此以往,这种没有目的性的学习会逐渐使学生失去兴趣,应付考试就成为了他们学习的目标。
所以,每一位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增加工程应用意识,只有使自己成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才能担当起培养人才的重任。环境工程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基层环保单位见习、主持校企联合项目、参加专业实践平台建设和企业挂职锻炼等途径,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四、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教材选用
环境工程专业所涉及的面非常广,包括环保设备、水污染控制、给排水、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等方面。要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完成这众多的专业课程,任务繁重、学时紧张,难免陷入“学习面宽、深度一般”的困境。
从社会对环境人才结构的需求上,可结合环保产业装备、废水处理工艺及工程设计、废气脱硫脱硝、固体废物资源化、环境监测及环境评价等职业岗位,设置环境工程课程教学模块,在保证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减少专业必修课时,同时加大选修课的比例,让学生根据兴趣和专长通过增加选修专业模块的方式完成学分。
另一方面,专业课安排应注意各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地位以及教材的选用。在众多的环境工程专业课中,很多课程知识构架是相互联系的,开设过程是有先后次序之分。
比如,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应该放在所有專业课之首,因为它解释了微生物消除污染物的原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基础知识。
其次是环境监测,最后才是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处理。教材的新颖性和准确性是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正确获取知识的重要工具。教材的选用不能过于陈旧和片面,例如在选择污水处理工程方面的书籍时,知识面不能只局限于生活污水的处理,更不能给学生造成所有污水都适合用生化法来处理的错误认识,工程教育不能脱离工业,对工业废水的处理不能不讲。
五、 结语
当前社会环境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对环境工程教育提出高的要求,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技能,更好满足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仍是各高校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地方高校应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与地方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合作,以专业定位为导向,查漏补缺,不断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更好适应新时期社会对环保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吴烈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就业形式和人才培养定位浅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235-238.
[2] 张学洪,张军,曾鸿鹄.工程教育认证制度背景下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1(6):37-38.
[3] 刘艳,魏沧.环境工程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1):131-133.
[4] 赵丽杰,赵丽萍,李良,等.环境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3):30-32.
[5] 梁璐怡,胡宝兰,朱亮,等.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9):126-129.
[6] 胡明星,宿辉.绿色化学理念在高等化学教育中的融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7):175-176.
作者简介:桂明生,王鹏飞,四川省自贡市,四川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