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预设问题是必要的;但不要忘记,预设什么问题,应该听听学生的意见。教学,要教学生不懂的、不会的、有困惑的。那么,面对文本,学生有什么疑惑呢?怎么去了解学生的困惑,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来设计教学步骤?从上学期开始,我搞了一个“问题本”的举措,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我一般初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的脉络有个初步的了解。我不安排预习,我认为这些教学目标理应在课内完成。第一节课的最后十分钟安排学生默读,有疑问的地方在课文上做个记号;有问题提出来,写在书本上。然后,每个学生至少提出一个认为最难的问题,写在问题本上,课后交给老师。
“问题本”上的问题,是我上第二课时的重要依据。梳理学生的提问,是预设问题的第一步。先是归类,有些问题比较集中,这些问题很可能是第二课时要重点讨论的;有的问题是知识性的,经过指导,学生自己能够解决,这类问题属于“前进”中的问题,可以不过问;有的问题具有独特的视角,答案不是唯一的,就是教师也难以作出令人信服的解答,这类问题,可以作为提高题进行讨论。
在我的第二课时中,预设问题的来源有三类:一类是来自“问题本”,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一般不超过两个,所以需要精心选择,要选“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一类是我替学生问的:有的是学生没有找出来,按照教学目标,必须研究的;有的是发散性的问题,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还有一类是编辑遗留下来的。如《师恩难忘》(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原来的题目叫《师傅领进门》,我就请学生思考: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对文章的质疑和批判,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当然,后两类问题,有时也有学生发现。
在具体的教学中,一节课,我一般不超过三个问题,但一个比一个难。这些预设的问题,我一般“不引导”“不点拨”,主要由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每一个问题,我都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把思考的结果用文字写下来,这样尽可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时间和成果。交流的时候,我一般请后进生先说,中等生补充,优等生发挥,教师主要是倾听不同的想法,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意见。第二、三个问题,同样如此:思考、记录成果、交流。就是在这样的想想、写写、说说的简单交流中,让学生学会探究,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
探究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结束。再请学生默读,提出问题。第二次提问很重要。归纳学生的二次提问后,教师要认真反思、总结:哪些问题学生还不懂,哪些问题是新产生的,哪些问题实际上很重要,但教师没有仔细分析,把重要问题疏漏了……从问题开始到问题结束,是要告诉学生:学习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
探究的基本功固然重要,但探究的意识首先来自于教师。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再次寻找问题,围绕“问题”螺旋式地自主学习,渐渐地,学生就能掌握探究的基本功。所以,归根到底还是教师的儿童观和教学观的问题。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黄埭中心小学)
第一课时,我一般初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的脉络有个初步的了解。我不安排预习,我认为这些教学目标理应在课内完成。第一节课的最后十分钟安排学生默读,有疑问的地方在课文上做个记号;有问题提出来,写在书本上。然后,每个学生至少提出一个认为最难的问题,写在问题本上,课后交给老师。
“问题本”上的问题,是我上第二课时的重要依据。梳理学生的提问,是预设问题的第一步。先是归类,有些问题比较集中,这些问题很可能是第二课时要重点讨论的;有的问题是知识性的,经过指导,学生自己能够解决,这类问题属于“前进”中的问题,可以不过问;有的问题具有独特的视角,答案不是唯一的,就是教师也难以作出令人信服的解答,这类问题,可以作为提高题进行讨论。
在我的第二课时中,预设问题的来源有三类:一类是来自“问题本”,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一般不超过两个,所以需要精心选择,要选“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一类是我替学生问的:有的是学生没有找出来,按照教学目标,必须研究的;有的是发散性的问题,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还有一类是编辑遗留下来的。如《师恩难忘》(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原来的题目叫《师傅领进门》,我就请学生思考: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对文章的质疑和批判,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当然,后两类问题,有时也有学生发现。
在具体的教学中,一节课,我一般不超过三个问题,但一个比一个难。这些预设的问题,我一般“不引导”“不点拨”,主要由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每一个问题,我都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把思考的结果用文字写下来,这样尽可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时间和成果。交流的时候,我一般请后进生先说,中等生补充,优等生发挥,教师主要是倾听不同的想法,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意见。第二、三个问题,同样如此:思考、记录成果、交流。就是在这样的想想、写写、说说的简单交流中,让学生学会探究,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
探究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结束。再请学生默读,提出问题。第二次提问很重要。归纳学生的二次提问后,教师要认真反思、总结:哪些问题学生还不懂,哪些问题是新产生的,哪些问题实际上很重要,但教师没有仔细分析,把重要问题疏漏了……从问题开始到问题结束,是要告诉学生:学习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
探究的基本功固然重要,但探究的意识首先来自于教师。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再次寻找问题,围绕“问题”螺旋式地自主学习,渐渐地,学生就能掌握探究的基本功。所以,归根到底还是教师的儿童观和教学观的问题。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黄埭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