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中西哲学比较观

来源 :思想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w0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国近代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元时代,也是第一次对中国本土文化进行全面审视和追本溯源的时代。这使先秦哲学成为关注的焦点,康有为的先秦哲学研究便带有这种时代特征。所不同的是,与严复、梁启超和章炳麟等人的经历有别,身为戊戌变法主帅的康有为在1898年戊戌变法之前有一段相对平静的学术研究时间,这就是以万木草堂讲学和著述为代表的学术研究时期。这一时期对于康有为思想的形成以及终生的学术研究都至关重要,先潜心学术研究而后领导政 Modern China is a cultural plural era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nd it is also the first time that we have thoroughly examined and traced the originality of Chinese native culture. This made the pre-Qin philosophy the focus of attention. Kang Youwei’s pre-Qin philosophical research brought this characteristic of the times. The difference is that with Yan Fu, Liang Qichao and Zhang Binglin et al.’s experience is different, as the coup of 1898, Kang Youwei in 1898 before 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there is a period of relatively calm academic research, which is to Manmohante lectures and writings for Representative of the academic research period. This period is of crucial importance to the formation of Kang Youwei’s thought and his lifelong scholarly research. He devoted himself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then to leadership
其他文献
中国要设立二板市场的消息一公布,民营科技企业家、证券业人士、经济工作者为之欢呼。但他们读到证监会公布的上市程序中上市须由国家审批这一条,又如一头凉水当头泼下。 各
I 道德的规范性rn近来道德哲学有一个关于道德判断的争论:道德判断表达的是“内在(internal)”理由还是“外在(external)”理由.②(^铽l7_1上p乙7日7日/1\,XH7卜7K/\/\U肚皇易~]!夏,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化成为有线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对于数字电视来说实现整体转换是其最佳的选择。只有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才能促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并在极大程度上促进社会发展的信息化。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化是国家政策的要求,有利于国家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此外,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是群众生活的需要,为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本文即从有线电
本文阐述了隐性知识及教师隐性知识的内涵,并论述了教师隐性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本文的写作缘于普里查教授“论(a)γαθóv②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里的意义”一文(The Meaning of (a)γαθóv in the Ethics of Aristotle)(《哲学》,第10期,1935年,第
壹、孔子的家世20世纪下半叶,德国哲学家雅斯培与日本哲学家和辻哲郎几乎在同一个时间提出人类四大导师的论点。他们指出在人类的轴心时代,四位代表人类精神与文明不同发展方
一道德哲学的面貌在20世纪的后半程发生了非常重大的变化,本书之作,就在于试图为其中的某些重大变化而呈现出一幅尽可能详尽的图谱。在这些变化发生之前,实践伦理学或者规范
早期性命说:以孟子性命说为宗主rn庆历(1041-1048)至嘉祜(1056-1063)年间,为荆公性命说的第一阶段.在此一时期中,王安石十分推尊孟子,以弘扬孟子之说为己任.①从其一生思想的
孟子关于人性(性)辩论的背景已经成为学术所关注的意义重大的课题,因为它有助于说明孟子的核心观点“人性善”。对这一背景的研究至少需要考虑如下一些问题:在孟子参与辩论以
相比于《论语》其他部分,正名一章的论理结构首尾完整、相互照应;论述逻辑整齐划一、推导有致。尤其是由“名不正则言不顺”开始,每一段都有其特定的思维方式和句法结构,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