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女性散文的抒情个性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9821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女性散文以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思考力和细腻的表现力,关注一些具有现代意义的命题,体验人生、感受自然、评价历史、观照文化、探寻现实。本文以张洁的散文创作为例,论述女性散文的抒情个性。
  关键词: 张洁女性散文心灵内蕴抒情个性特征
  
  散文是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文体,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方法来抒发真情实感,袒露心灵世界。具有独特个性和性情之美,是散文的艺术生命。女性散文在文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她们注重撷取生活中美的情感与经历,传达出女性特有的对美的追求与理解;她们笔下的自然、社会、人生美丽而纯洁,充满着温馨与关怀。女性具有的细腻、敏感的心理特征,使女性散文展现出丰厚的心灵内蕴。
  一、女性散文是情感流露的心灵独白
  女性散文是情感流露的心灵独白,这是女性散文的第一个抒情个性特征。爱情、亲情、友情、家庭是女性散文描写的主要内容,也是女性意識中“温柔多情”的直接载体。张洁早期创作的散文致力于回忆童年生活中珍贵的片断,流露出深深的眷恋之情,以及赞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尊重。这些在张洁的第一本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中有很好的体现。
  对健康、人性、人情的赞美和呼唤是张洁小说散文集《方舟》所赞美和呼唤的主题。作者所钟爱的人物都是那些用细腻的心去体贴理解别人的善良的人们,作者虔诚地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盏可以发出高尚光辉的灯”,“只是它有没有被点燃就是了”。如在《我也曾抱怨过命运》中作者感叹:“有时人的一声轻声地安慰,一个轻柔的指法都有一种减轻疼痛的作用。”在《你是我灵魂上的朋友》中,当作者的朋友说“不知道怎么保护你才好,我恨不得把你装在我的兜里”的时候,作者心里的感动引起了广泛的深切的共鸣。这种高尚的光辉就是友爱、善良、理解和宽容。
  亲情倾诉是女性散文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对母亲的歌颂,或许出于生为妇人的体验,女作家几乎都把笔触指向这个感同身受的区域,给伟大的母亲以最神圣的歌颂和最深刻的理解。张洁在《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一书中叙述的就是母亲去世前后的变故,这是真正个人情感和个人生活的散文。在散文集《此生难再》中,她也有很多怀念母亲的文章,写进文章的东西大多数是些轻淡的、微末的,一碗稀饭、一只小松鼠、一张餐桌、一枚硬币,都蕴含着真理,揭示出生活的一些小哲学、小感悟。她从平常琐事中发掘出美好的情致,写出人本质深处那种令人动情的纯真和悲哀。“吐纳英华,莫非情也”,“情者可以贯金石、动鬼神”。作者饱蘸感情的浆液,毫不掩饰地表现出内心强烈的感情,诉说着心灵深处的感受,在作者涌泉似的情感倾泻中,我们倾听到作者真挚的心声,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那是一个从女性视角透视出的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二、鲜明的女性意识贯注于女性散文创作中
  鲜明的现代女性意识,强烈地贯注于众多女性作家的散文创作中,这是女性散文的第二个抒情个性特征。“我们一下被摈拒于自己的身体之外,一直羞辱地被告诫要抹杀它,用愚蠢的恭谦性去打击它,我们成了那老傻瓜诡计的牺牲品。”“妇女必须通过她们的身体来写作,她们必须创作无法攻破的语言,这语言将摧毁隔阂、等级、花言巧语和清规戒律。”中国女作家们激进地接受这些理论并贯彻于写作实践,女性散文对私人空间的展示表现在努力解构传统女性形象,对女性自我价值更新定位等方面,既展示女性的柔与美、真与善,又大胆淋漓地展露女性的叛离性,抒发被压抑的性别意识、情爱意识,勾勒出女性在这个竞争年代如何做人的个案。
  在女性散文中,描写得最精彩的莫过于对情爱的倾吐,她们抒写情爱的酸甜苦辣及其所涵盖的道德伦理意识,挖掘女性深层生命之光。然而,多数女性作家最关心、最熟悉也最想表达的还是她们自己心灵世界的深邃幽微。她们可以浸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充分体会自己的感情,是欢乐还是痛苦,是爱还是恨,甚至是无以言说的一些感受。女性散文都自觉地展示自己内心的痛苦、焦虑和无奈,不论是社会还是家庭的,也不论是外在的抑或是心灵的。作为一个作家,张洁在《无字我心》中竟无法用语言表达心中的哀愁。身负重荷的女性角色,将要面临的是怎么样的爱情、婚姻、事业的命运呢?女性散文对此作了细腻而深入的揭示。“你将格外的不幸,因为你是女人。”自从张洁饱含切肤之痛在她的中篇小说《方舟》的扉页上写下这个题记,人们就找到了再恰当不过的概括并预示中国女性不祥命运的偈语。在爱的追求中,女性总是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爱情生活里。“当女人如痴如醉地欢乐在她唯一因爱而投入于其身的男人的怀抱中时,男人的感情却生锈了”。这种对女性角色,女性生存困境和不幸命运的探究、质问和反思,体现了女作家日益自觉的女性意识和女性立场。
  中国女性散文以其独特的方式触摸自身、触摸历史、触摸社会,她们站在历史与哲学高度,对社会和人的伪价值、伪意义进行扬弃,将其本质本性力量提纯拔擢,显示了女性角色的风采,具有不可藐视的深沉与大义。她们抒写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从女性视角出发体验、抒写独特的人生,关注一些具有现代意义的命题,使女性散文更具时代意义。
  三、开始关注一些具有现代意义的命题
  不再囿于自我的狭小天地,开始关注具有现代意义的命题,这是女性散文的第三个抒情个性特征。对于平凡生活的体验,构成了女性散文的重要内容,平凡的琐碎生活一方面给女性散文创作提供了充足的题材源泉,另一方面也让女性散文作家体验到了人生真谛、生活本质和人性光辉,给女性散文作家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她们用生命的痛苦来表达了自身作为“精神被放逐的现代人”的时代苦闷,死亡、漂泊、孤独等主题充斥于女性散文。此外,女性散文中也有许多描写大自然和乡土风情的篇章,抒写对历史、对民族精神的独特沉思和深切的文化情绪,表露出女性走出灯红酒绿的都市之后,那种返朴归真的意绪与情感。
  张洁的社会性散文,着眼于审问和批判现实与人性。如《过不去的夏天》写出了一场大的政治运动之后,时代和人的情绪,以及变来变去的面孔,谎言、假话、谣言、诬陷、违心之论……这一幕幕一次次凸显人性丑陋的闹剧,我们眼见着演了多少场。《人间正道是沧桑》再次对一桩冤案提出质问:对所造成的民族悲剧和生存重负,究竟谁该负责任?亡羊补牢固然是一种补救,可是一个不敢追究的民族,仍然不能避免再犯错误。在《在那绿草地上》中作者以现实说义的严肃态度,对美国社会的先进与落后,以及创作自由、人权问题、宗教问题、人的精神面貌等问题作了多方面的思索,对美国社会的文明繁荣与腐朽都作了真实的介绍。作者不盲目排外,也不盲目崇外,体现了一种不亢不卑、自尊自爱的人格魅力。在《从头到尾》中,作者表现出了20世纪多数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民族、国家情结和坚定的意识形态立场。张洁的这一系列社会性散文,表明了女性散文并不只是在关怀自己、心疼自己,她们审视社会、审视历史、审视自身,使女性散文具有更深刻的意义。不难看出,这些女性散文正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思考力和细腻的表现力,体验人生、感受自然、评价历史、观照文化、探寻现实,其眼界之高远,胸襟之阔大,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邃,均已超越传统而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结语
  中国的女性散文,不仅包括女性的题材,而且有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对大自然深邃的遐思,展示了现代人立体的世界、纵横的人生。在创作上,女性作家们大都取材于小我,从女性的视角切入生活,以敏锐的观察力、细腻的表现力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显示了高尚的情愫与哲理。
  
  参考文献:
  [1]周涛.散文和散文理论[J].散文选刊,1993.(7).
  [2]埃莱娜·西苏.杜莫莎的笑声[A].
  [3]张京缓.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金汉.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12.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西方美学史的长河中,对于“幻象”的研究有着大量的分析与阐释。幻象,德语原词为Schein,英译中为illusion,它一直与影像、印象、假象、意象等词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力图探究这些这些错综复杂的联系与幻象研究的关系,并厘清幻象研究于古希腊时期一直到二十世纪学术史中的发展线索与流变。  关键词: 幻象 联系 发展 流变  “幻象”在西方美学史中历经了波谲云诡的发展,曾被用来指称幻
摘 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后历史教学变得更完善,有关历史教学的期刊杂志在国内陆续发表,其中《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最为著名,这四本期刊公认是国内历史教学最为权威的四大学术期刊,《历史教学》和《历史教学问题》更是全国核心期刊。这四本期刊的发表促进了历史教学的发展,对于广大历史师生有很大帮助,但是每本期刊所论述的内容、所服务的对象和中学历史课程之间的关系都
摘 要: 余华在中国当代先锋派作家中独树一帜,对苦难的叙述一直是其小说创作的重大母题。在余华看来,苦难可以折射出人性的两面:丑恶与美善。他的八十年代的小说主要表现苦难中的人性之丑恶,而九十年代后主要表现苦难中的人性之美善,前后期的创作出现了转型。余华认为苦难永远是人类不可超越的生存状态,呼唤人性中的美善是他现在也是以后小说创作的选择。  关键词: 余华小说 苦难 “人性之丑恶”
摘 要: 本文从画面的视觉中心与平衡,空间与光源,用色与笔法,以及形象与意图四个不同视角对17世纪西班牙著名绘画大师迭戈·委拉斯开兹的著名画作《宫娥》进行探讨评析,解读画面营造的审美效果和意蕴。画面中的光源、色调、空间透视、人物形象和氛围等要素线索,看似为画家捕捉瞬间细微变化的真实再现,其实皆为画家的别有用意。  关键词: 画作《宫娥》 准备 意外    这是一场有准备的意外。在
摘 要: 政治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要与时俱进,在教学中要从传统的角色里走出来,从“点菜者”转变为“菜单提供者”,通过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组织、引导学生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 政治教师 课堂角色 “点菜者” “菜单提供者”    1.前言  教师的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表现出的由其特殊地位决
摘 要: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中,主要人物孔子的言行贯穿始终。教师应打破编者选文的逻辑顺序,立足原典,“散”而能“合”,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发现真实的孔子。这理应成为《〈论语〉〈孟子〉选读》重要的教学定位之一。  关键词: 《〈论语〉〈孟子〉选读》 孔子 教学定位    孟子曾言:“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教学《〈论语〉〈孟子〉选读》,不可避免地要与孔子这个世界
摘 要: 《海上花列传》作为作家张爱玲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其世态人情、情感对话及“平淡而近自然”的美学追求,表现了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及人生态度。细读张爱玲一系列“传奇”小说,不难发现《海上花列传》对张爱玲创作的影响。本文从《传奇》第一篇《沉香屑·第一炉香》出发,通过张爱玲笔下的葛薇龙与《海上花列传》中的赵二宝的形象分析,体会此篇小说受《海上花列传》的影响及张爱玲对此的延续与超越。  关键词: 张爱玲
摘 要: 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课改理念下的互动式教学渐已成为新课改的“亮点”。近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但是,要真正发挥互动式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教师还要不断实践,不断锤炼教育教学艺术。  关键词: 中学地理课 互动式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把教学过程定位为师生交往与对话的互动过程,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构筑灵活开放与
摘 要: 2012年,一群南京的历史教师开始了一项雄心勃勃的事业——尝试把iPad应用到基于新课标的教学中。而此时在南京,iPad课还是一个无人尝试过的课题。尽管如此,这群历史老师还是满怀信心地上路了。本文就是对这段探索中满满的收获和点滴的困惑的一个记录,时至今日,这场孜孜不倦的探索还在进行着。  关键词: iPad教学 新课标 历史教学  一  2012年,一场雄心勃勃的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
摘 要: 王维在诗歌创作中不但对自然景物的色彩本身进行细致的描摹,而且完成对包括色彩在内的绘画艺术资源的整合,使诗歌成为绘画的升华。王维诗歌中的色彩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传达出诗人的审美感受,情感体验,渲染出特定的情感氛围。这源于王维广泛的艺术才能、深厚的艺术修养、平和的心境、细腻敏锐的直觉感受。同时,王维一生大部分时间亦仕亦隐,在自然山水、乡村田园中寻求心灵自由,弥补人生自由的缺失,实现对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