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雀尾相关论文
<正>武当丹派的源流武当派始祖张三丰,北宗传人,而丹法却承接南宗,并融会贯通,主张性命双修,三教同流。现世存留的《张三丰全集》,......
<正>方梦樵(1904-1960)是近代徽商代表人物。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在上海市国术馆先后从吴鉴泉、靳云亭学习太极拳和形意拳,并且和唐豪......
传授/原金锁 整理/史明 太极拳源于道家,由武当道士张三丰始祖所创立,故其文化底蕴内涵外延必合于道家学说。亦必有其内练......
我是1944年10月18日出生的,广西昭平县走马乡联安村大段屯人。1960年我在走马乡联安小学读四年级后,又到庇江小学读完高小,之后回家放......
人们现在所熟知的杨式太极拳,如24式国家竞赛套路项目及49式、85式、103式等传统套路,这些基本都是属于健身与养生的慢架拳。除此......
自选太极拳的动作内容逐步丰富,其动作内容技术变化也存在阶段性的技术特点,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录像解......
太极拳运动,是一项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运动,它是一项全民健身、提高国民体质的运动。由于太极拳运动对训练......
杨式太极拳108式拳谱呈现多种不同的版本。本着尊重历史传承、保持传统原貌的原则,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对其进行......
高校太极拳教学的正确开展,对当代大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完成繁重的学业,成为新世纪合格的社会工作者,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如何正......
通过上期《太极拳的三元结构》一文的论述,得出的结论是:一、形、意、气构成了太极拳的系统整体;二、形、意、气的有机结合是太极拳的......
"短劲"和"长劲"是太极拳的两种发力方法。本文提出了它们的定义以抛砖引玉。"短劲"用肌肉的突发能量带动肢体的相对运动来发劲。"短劲"比较......
通过深入研究澄甫架各传承流派的著作、拳谱,观摩各流派代表性传人的拳架演练视频,从虚实转换、拳谱变化和拳势特色方面进行了比较......
<正> 木板功是著名武术家山西形意拳名师李桂昌所传。据李桂昌讲此功系南少林拳中五功之一。南少林拳是少林拳系的一个分支。其来......
<正>杨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极拳是在杨班侯八十一式大功架太极拳的基础上简化而成的一套易学、易练,便于推广的套路。该套路保持......
<正>(接上期)第七式进步搬拦捶接前式,左手收回平屈胸前,右手亦握拳屈回,并以右肘肘尖向左作横肘拨顶之势,左手掌心向下扶按在右拳......
<正>五十六式心意浑元太极拳,由著名武术家申子荣先生再传弟子根据其授业恩师褚衍臣先生所传七十六式杨式老架传统太极拳精编而成,......
<正>据了解,前人学拳,学完一式,上下内外都达标了(指符合基础入门中正安舒,轻灵圆活八字要求),老师才教下一式。杨老(禹霆)认为:"......
(接上期)3.拳理与其应用未尽深知张无忌自听张三丰演说"太极拳"之后,一个多时辰中,始终在默想这套拳术的拳理,眼见阿三左拳击到,当......
<正>太极拳以高深莫测著称,要想在短短的几课时学好太极拳是很困难的。俗语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
<正> 太极拳是武术健身的传统体育项目。必以传统医学理论基础发挥医疗作用。太极拳、中医圆道运动均受《周易》圆道影响。圆道是......
<正>中学阶段,太极拳的教学内容主要是12式和24式,简称简化太极拳。简化太极拳动作缓慢、沉着、轻松且动作圆滑、前后连贯,连绵不......
<正> 近几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太极拳运动的开展更加广泛,现在许多高校都把太极拳列入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但由于绝大......
<正>《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为清光绪末年吴图南先生好友张熙铭所赠,后为许禹生知晓,遂抄六本分赠许禹生、吴鉴泉、杨少侯、......
<正>太极拳源远流长。李亦畬整理《王宗岳太极拳谱》,1881年抄存郝和珍藏本有《太极拳小序》说"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
<正>太极拳的出现也是一个逐步成形的学术过程,太极拳形成了今天百家争鸣、各是其是的局面也是一个渐趋异化的发展过程。太极拳在......
研究目的:通过表面肌电这种生物反馈信号研究揽雀尾动作支撑腿的不同屈蹲角度、不同脚尖方向相应肌肉的变化,观察揽雀尾动作下肢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