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诱变剂相关论文
目的:研究包括天然辐射等不同环境诱变因素地区居民的吸烟效应。材料与方法:外周血采自10名在北京居住超过40年的吸烟居民,个人辐射......
《癌变·畸变·突变》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国家一级学会)主办、汕头大学医学院承办、科学出版社出版......
本文对地方性慢性氟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患者组的SCE平均值为10.24±1.67,明显高于......
由中国遗传学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国际环境诱变剂学会联合举办的“国际环境致变、致癌、致畸讲习交流会”于一九八三年五月......
为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展现最新研究成果,拓展学术视野,高视点、多角度探讨国内外环境诱变剂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环境诱变剂是新兴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与人体在内外环境的物理、化学因素影响下,致癌、致畸、致突变有关的各种问题。研究内容:......
我们根据Ehrenbery、Nilan和Vig的观点,采取各种测定系统,研究了物理和化学诱变剂对高等植物的诱变作用。Nilan强调用植物遗传系......
一、引言本文涉及的论题包括:(1)染色体突变对人类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实际贡献是什么?(2)是否值得化费很大努力使之减少,或至少不让......
将杜氏利什曼四川分离株 kDNA 微环连接于质粒 pUC18的 BamHI 位点上转化入大肠杆菌DH52,通过重组质粒的分子量及 BamHI 消化产物......
穿梭载体/哺乳动物细胞系统──一种检测环境诱变剂的新方法谈幸之,李申德,周宇红,冯晓莲,罗雪云(北京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毒理室100021北......
本文新设计提出一个诱变剂致突变检测分析模型,即在家蚕(Bombyxmori)蛹体内代谢环境中检测环境诱变剂对家蚕核多角体病毒(BmNPV)的致突变效应和分析与病......
微量血体外培养后制备染色体标本,作为细胞遗传学效应指标,已在临床医学、工业卫生、遗传毒理学等方面广泛采用。但在进行环境诱......
本文研究抗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对离体培养的人体淋巴细胞的SCE频率影响的效应。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不显著”。
This artic......
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的分析,是常用的快速检测染色体损伤很敏感的指标,是检测环境诱变剂和致癌剂的一种有效手段。精神药物......
SCE频率分析是研究环境诱变剂和致癌剂引起人类遗传物质损伤的有效手段。本文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为指标,研......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张银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陕西省医学会脊柱学分会退变学组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地方......
在很多电器商城,空气净化器面临售罄的局面。市场如此火爆,然而,消费者对自己买到的商品有多少了解呢?北京市环境诱变剂学会委员龚......
●20世纪60年代,菲利普·D·劳利(Philip D.Lawley)等人最先发现DNA是致癌化学物攻击的目标,从而在世界上首次证明了DNA损伤是造成......
俗话说,叶绿素是生命体的绿色血液,广泛存在与自然界中,它是参与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它能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
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 SCE)是指在染色单体相同的位置之间DNA的相互交换。这一技术自70年代问世以来,其......
由国际环境诱变剂学会协会(IAEMS)、日本环境诱变剂学会(J-EMS)、国际肿瘤研究协会(IARC)发起,由泰国国立肿瘤研究所、清迈大学医......
植物为生物群落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谷物、豆类、蔬菜等又是人、禽及畜类的主要食物,因而与人关系密切。每年有大量农药撒在农作物......
随着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在工业、农业、食品和药物中使用的日益增加,内、外环境放射性接触的频繁,对人类的健康和地球上一切生物都......
近十多年,环境诱变剂和致癌物的生物学短期试验发展迅速,其中以沙门氏菌致突变试验(简称Ames试验)尤为突出,自1973年Ames试验创建......
本文用MMC对T(2;10)3Idr和T(1;3)8Idr相互易位雄性杂合中国仓鼠诱发减数分裂过程中间节段交换进行了研究。由中间节段交换而产生的......
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试验(PSCAT)和精子畸形试验(SAMT)是目前国内外学者使用广泛的检测环境因素生殖遗传毒性的方法,但这......
微核测定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诱变剂测试法.影响微核测定敏感性的因素有实验动物的品系、种类、性别、年龄等.李寿祺等曾对不同品系......
应用原噬菌体诱导法检测35种不同化学物质的潜在遗传毒性,S_9作代谢激活系统。试验结果有13个样品具有诱变性(占37.1%),其中有10个......
中国人民解放军分子毒理学实验室设在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卫生毒理学教研室。实验室主任:印木泉教授,副主任:张天宝副教授。 该室......
检测和分析环境诱变剂(Environmental mutagen)对生物体的致突变效果和诱变机理,是遗传毒理学(Genetic toxicology)的主要研究内容......
检测和分析环境诱变剂对生物体的致突变效应,进行诱变遗传分析,对环境保护、预防医学和农业诱变育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为试验证......
1973年 Latt 用含有5—溴脲嘧啶脱氧核苷(Brdu)的培养基培养人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然后用萤光染色料染色,使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发出强......
人体外周血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是检测染色体不稳定性和DNA损伤较敏感的指标,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评价环境诱变剂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前文报道环境诱变剂丝裂霉素C(MMC)、9-氨基吖啶(9-AA)和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多角体形态有明显的诱变作......
由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和上海市环境诱变剂学会承办的“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籍暨......
在遗传毒理学研究中,传统的致突变检测方法由于受到分析技术的限制,多数无法阐明致突变的分子事件.现在新发展的分子突变分析方法......
背景与目的:研究包括天然辐射等不同环境诱变因素地区居民的吸烟效应.材料与方法:外周血采自10名在北京居住超过40年的吸烟居民,通......
目的研究高天然本底辐射对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稳定性畸变的影响.方法分离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生物素标记的人......
由北京市环境诱变剂学会承担的北京市政府“北京科技周”项目,于2014年5月21日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进行,同时召开北京市环境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