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论》相关论文
唐代释元康著《肇论疏》3卷,是现存《肇论》诸疏里,严守中观学立场,注释最为完备精详的著作。元康在这部注疏中,用经学还原的方法,......
僧肇思想探究伍先林僧肇(384—414),俗姓张,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他是我国东晋时期重要的佛学理论家之一。早年研习老庄,尝读老子《道德经》......
《肇论》是东晋佛学家僧肇的最主要的著作,它接续并超越魏晋玄学而阐发纯正的般若中观学义理,即大乘空宗理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
本文在深入阅读、解析《物不迁论》的基础上,阐发其中所包含的“心物关系”思想及其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深远影响。在对《物不迁论》根......
东晋高僧僧肇,师从鸠摩罗什,吸取中观学派“有无双遣,不落两边”的论辩艺术,将其与先前接受的儒学、玄学影响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论......
本文以《肇论》作为文本案例,探讨了晋宋年间中国佛学的创造从集中于法性到集中于佛性的转变问题。作为中国法性学说的发展高峰,《肇......
后秦僧人僧肇的《肇论》具有明显的骈俪化倾向,这是自西汉以来骈俪文风逐渐扩大的表现,反映了当时文坛风尚。《肇论》具有骈俪艺术......
黄檗希运(?-855年),闽人,是南宗禅史上地位极其重要的一位禅学宗师。他的以《传心法要》、《宛陵录》为代表的禅学思想,是继《肇论》、《......
僧肇佛学主观上承绪罗什般若学的思辨传统,以学术研究的态度和方法,展开对世界“真实”的追索以及人生“意义”的探求。在对中观“三......
在中国历史中寻找类似西方的诠释传统 ,似乎并不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东海西海 ,心同理同” ,可能“诠释学”真的是一种普遍适用......
<正> 僧肇虽然受过老庄思辨哲学的影响,但他对此并不十分满意(见《僧肇传》)。僧肇哲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从罗什所学的印度龙树、......
<正>"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1](以下未注同此),是《肇论》中描述"物不迁"的名句,此境与......
玄学和佛学作为魏晋时期学术的两大思潮,两者之间必然会发生交流,汤用彤在《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认为,在东晋西晋时期,玄学和......
<正> 引言从汉语词汇的历史看,有两类指称“汉语”的说法。一类是可以叫做“名称”的,如秦语、汉语、晋语、宋语。一类是可以叫做......
中观思想传入中国始于鸠摩罗什对印度龙树所作《中论》的翻译。佛教中观思想主要指以大乘般若学的缘起性空理论为基础,不偏不倚、不......
从文字般若到观照般若再到实相般若,《肇论》完成了哲学的思辨。同时,在"因因而果"的基础上《肇论》诠释了因果的不灭性。因果不灭与......
<正> 《涅槃无名论》是《肇论》中的一篇,《肇论》则是我国东晋时代著名的佛教理论大师僧肇的论文集(后人编辑而成),历史上一直是......
庄子与僧肇的人生观分属传统道家哲学和大乘佛教哲学,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差别,庄子在人生价值取向上主要追求的是个体精神自由,僧肇......
<正> 一多年来我一直想要写点纪念文字来献给锡予师,因为在昆明西南联大期间,曾受到汤先生的亲切关怀和春风化雨般的教诲,那是我终......
僧肇佛学与庄子哲学都有着自己完整的思想体系,他们对宇宙万物的思考很深入,对人生的体会很深刻,有着自己对宇宙、人生的看法和态度。......
本文通过<肇论>的解读,分析了其佛学否定性思维的三个特征:其一,僧肇克服早期般若学和玄学的局限,使否定达到彻底性,但他并没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