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梁体相关论文
瞿兑之(1894—1973),湖南善化(今长沙市)人,名宣颖,以字行,晚号蜕园。笔名甚多。现代史学家、文学家、画家。兑之出身望族。其外姑......
当前的社会中,网络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流行体是互联网推广过程中的重要衍生物,在网络的世界中更......
通过会通研究,我们可以把唐宋一些文学现象放在更准确的历史坐标上来观察。比如唐代近体诗律。王力《汉语诗律学》分析基本句型有......
中外独步,古今绝唱——毛泽东诗词的历史地位及其深远影响漫议纪鹏毛泽东是20世纪的伟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又......
巧拙之辩是古代文论中争论不休的论题之一。巧 ,《周礼·考工记》云 :“材有美 ,工有巧。”《礼记·表记》曰 :“情欲信 ,辞欲巧。......
“齐梁体”虽毁誉相参,但自有其独立的审美价值.齐梁体是指自永明迄于唐初以“声病”为主要特征的诗歌总和,它上承“古体”、下启......
意境是中国诗论和美学中别具一格的理论范畴,是中国古典艺术为世界文化提供的一份独特而丰厚的礼物,意境概念最早是唐代诗人王昌龄......
<正> 徐青同志著的《古典诗律史》,最近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对诗歌爱好者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中国是一个诗歌相当发达昌......
<正> 我国齐梁时期,诗律学十分发达.这表现为:一方面,诗律理论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出现了一批热心于诗律(尤为声律)研讨的学者,......
<正> 1.1.唐代文学主要的体裁形式是诗歌,唐代的诗歌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举世瞩目。唐诗在形式方面,无论是古体律体,无......
沈约(441——513)字体文,吴兴武康人(今属湖州市德清县),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也是创制一种新诗体——齐梁体格律诗......
出于改造当时文学书写尚俗与轻视艺术性的这一现实,陈子龙在明末致力于骈文书写。他的骈文书写自如随意,能随对象、题材的不同,而......
皮日休、陆龟蒙二人与天台山相关的诗作,题材内容上多以酬赠、纪游为主,诗歌的交游、娱乐功用逐渐明显;形式上主要以唱和、题赠为......
【正】近体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很是特殊。它最早出现于南朝的文学沙龙活动中,盛唐时期,近体诗已经成为进士考试的必考内容。在......
温庭筠的"齐梁体"诗歌,是仿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而作。这些诗歌形式上讲求声韵,但并无严格的格律要求;风格上以艳丽绮靡为主,却与齐梁......
冯班(1602—1671),字定远,江南常熟人,是明清之际虞山诗派的核心人物之一。在明为诸生,入清后弃举业,在乡里教授弟子终老。为人倜......
<正>"唐诗学书系"的出版,在唐诗研究的历史上,将有里程碑的意义。文献整理与理论探讨常常是分头进行的,但如果能够将两者结合在一......
<正> 一我不会做诗。我虽然对中国古代的诗律做了一些研究工作,但是没有什么成绩。关于格律诗的问题,我恐怕讲不出什么道理来;只是......
<正>齐梁声律是近三十年来学术研究成果斐然的一个领域,一批优秀学者前后相续投入其中,产生了诸多质量上乘的论著,杜晓勤的《六朝......
<正>1.1.南北朝时代是中国古代格律诗和诗歌格律形成的时期,当时一大批诗人热衷于探索和倡导诗律,利用字声平仄的交互应用而构成了......
<正> 1.什么是对式律诗 凡是由相同或相近的律联重叠而成的律诗就是对式律诗。对式律诗各联之间的关系都是异声相对的关系,即都是......
“齐梁体”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种特殊诗体,古今学者对它的声律作过许多研究,但关于其体貌的讨论则相对较少。本文以明清时期齐......
四杰在下层文人与唐诗先驱二重身份之下存在着二重矛盾,即'不绝齐梁'与其自觉开拓诗歌新风之间的矛盾。此种矛盾亦可视作......
学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体格律问题越来越关注,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也渐趋深入,但也存在一些可完善和推进之处。就五言诗律化进程研究而......
<正> 一、“齐梁体”界说五言诗发展到南朝,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山水勃兴,声色并作,诗歌体制已大异于曩昔。南朝人很喜欢用“体”来......
<正>严羽的《沧浪诗话》充满着强烈的辨体意识,其书不仅专设《诗体》一章,而且其余各章《诗辩》、《诗法》、《诗评》、《诗证》均......
六朝文人最重视句式整齐的骈体文学。晚明复古派不仅倡导汉魏六朝骈体文学,还大力创作骈体,编纂选本以期引领文风。其中,陈子龙的......
温庭筠既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第一位专力作词的词人,在其创作则明显表现出"诗词一体化",即其诗、词多仿效"齐梁体"。这一特......
《近体始音》是一部成书于晚明、以先唐及初盛唐齐梁格诗为对象的诗歌选本,旨在建构近体诗早期的诗学体系,探讨近体诗的本质面貌。......
<正>齐梁诗风在唐代的影响,以初唐和中晚唐为两个高潮,初唐直承齐梁馀绪,而元和以后的中晚唐诗人则是有意识地模拟齐梁。与此同时,......
怎样理解“风骨”和“建安风骨”这两个概念?学术界虽然讨论过多次,但一直未能获得圆满的答案。鉴于它们由来已久,影啊深远,涉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