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兴”相关论文
在物品摆脱狭隘的功能主义的当下,产品设计的重点逐渐转向内在化的表达。尤其是与人们日常审美、生活情趣息息相关的家居产品,更是......
唐代"比兴"诗学观的演进,与《毛诗》经学阐释有着密切关系。以孔颖达为代表的《毛诗》经学以"六义"之学、"风雅比兴"之旨论......
“比兴”是利用不同意象相互排斥又相互偶合,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产生对比、呼应、连贯、暗示、象征等效果,从而揭示形象与形象之间、......
西方艺术重在模仿自然。而中国艺术重在比兴之义,西方的模仿理论最早见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国的比兴理论最早见于《周礼》的六......
《毛诗》的“比兴”说《诗》,构成“比兴”诗学理论发展的最重要环节,它既反映了中国古代诗人哲人基本的哲学观念和文化心态,又是汉人......
初中一年级学生读了贺敬之的《回延安》,会了解到信天游的一个特点——多用比兴手法,到高中读了《诗经》二首,又知道了诗歌创作中的赋......
新诗诗论一直把比兴混为一谈,因此把兴和象征等同起来。同时,又混淆两种不同类型的朦胧,欲把古诗和西方象征诗融为一体,其根源都在于对......
<正>比兴作为《诗》"六义"中两个重要范畴,与诗言志和"温柔敦厚"的诗教一起被朱自清先生称为我国古代诗论的三个基本理论,而其中尤......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汉末<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名句,且是开头的二句,诗意甚明,似乎勿须多作解释,但仔细深思,仍然有一些问......
期刊
郑玄对《毛传》116个“兴也”的笺注就是对《毛诗序》“六义”中“兴”的诠释,而后人却把郑玄对《周礼》“六诗”的注释当做是对《......
《论语》的语言虽较为质朴,但在语言艺术上同样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比兴"手......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比兴”不仅是中国诗歌独特的表现方法,而且更是中国诗学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它可以作为描述中国诗学意义生成模式的基点。“比......
本文主要从《诗经》的形象体系出发,论述《诗经》美学在中国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一)、“和”的审美意蕴,构成了中国古代“和”的审美意......
本文认为《诗经》中的“赋比兴”有诗体、表现手法、修辞格三个层次,而“赋比兴”之所以会成为中国诗歌创作的主要手法,并以此造成诗......
中西文论有着共同的“诗性智慧”之源 ,但自轴心时代起却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当西方诗学愈来愈逻辑化、哲学化之时 ,中国古代文......
陕北的民歌是在欢喜中吟唱黄土地文化的民谣,亦是黄土高坡无处不在的学校,更是陕北人民关乎生命本体的自由呐喊和随性吟唱。陕北民......
楚辞创作的艺术思维(想象)方面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超现实的性质,在思维方式上直接继承了神话传说的特性,超出现实世界的时空距离、因......
《泂酌》是《诗经·大雅·生民之什》的第十七篇,篇目短小精悍,共三章,章五句。历来各家对本诗诗旨的解读较为庞杂细致,且分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