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相关论文
“兴”是中国文论的核心术语,“兴”为词根的系列词组所形成的词族以独特的言说方式和表达特质构成了汉语论域的阐释体系。通过清......
“兴”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个古老独特、包孕丰富、具有重要发端意义的元范畴,在当代语境下对其进行研究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
“尚味”的阐释观念是在南宋诗人学习“晚唐风味”的背景下凸显出来的,然而对“诗味”的提倡却不能仅从学习晚唐的这一表面现象进行......
“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自先秦以来就为各个时代的人所关注。《庄子》一书绝大多数篇目写于先秦,全书竟然没有使用一个......
【正】 (一) “赋、比、兴”是我国古代文论中一组重要的概念。古往今来,对“赋、比、兴”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来关于这......
刘勰《比兴》篇云:“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在诗歌教学中,比兴向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解决这......
“兴”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特有手法之一;“象征”是西方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法之一;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许多学者从比较诗学角度考察中国......
"寄"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常常与"兴"联系在一起,但二者有着明显的界限区分。"兴"的艺术手法仅限于展示自然界简单的类比关系,而"寄"是将情落......
中国诗学中的"兴"概念与英国诗人艾略特诗学观念中的"客观对应物"在本质内涵上,均涉及到作家编制情感"代码",读者还原"代码"之上情感的过程......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老师苦口婆心地讲解了许多重视写作练习的事例和要点,但等到学生真正动笔写作时,却实在是“......
作为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个具有重要发端意义的元范畴,“兴”凝缩了中国文化自古至今的元素,保留了原始艺术活动与艺术思维的因子,同......
分析了"兴"对哲学语境中天人合一之心物关系向审美活动中的情景合一之情景关系过渡的作用。并将《诗经》中的兴体诗和六朝以后的诗歌......
王闿运是近代"湖湘诗派"领袖,他论诗主张复古摹拟,颇为世人所诟病。不过,以"复古"形式阐述个人创见,也是中国古人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
<正> 想象是一种神妙的精神活动 中国杰出的文论家刘勰在堪与亚里斯多德《诗学》嫓美的《文心雕龙》中,曾把超越时空的艺术想象称......
“兴”在先秦时提出,而后世解说纷繁。从《毛传》、《诗集传》所论,“兴”是一种形象化的结构章法。这种章法在历代诗词中被有限的继......
“诗道性情”的提出是船山诗歌美学对传统儒家诗歌美学的一大突破性贡献.而王夫之的主要突破之处就在于他抓住了“兴”“情”这两个......
“兴”这一词其源头来自上古时期的乐舞。《论语·泰伯》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之说,乃孔子心目中理想人生之写照。自此“兴......
"兴"是我国诗歌中一种重要的创作表现手法,在创作的实际操作中,它常表现为"触物起情"、"以情拟物"两种模式.按照客观事物与主观情......
由于传统诗学对初期白话诗人审美心理的潜在影响,使得他们在进行新诗创作的时候,较多地借鉴了传统诗歌的诗境构造方式、语言形式,......
从原始思维的角度寻找兴的思维起源依据,同时又从心理模式发生的角度提供心理发生学的依据,证明兴的起源只能出现在人类社会早期,......
“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内涵极为丰富的一个概念。梳理古人对欣赏之“兴”的论述,可以发现“兴”具有超越性、引发性和自由性的特点......
【正】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
【正】 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一位继往开来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许多真实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情况和人民疾苦的......
【正】 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文化,儒家诗教在我国传统诗歌理论中也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弄清儒家诗教的实质及其......
指出中国诗歌独特的魅力集中体现为对“兴”的重视,认为“兴”反应了中国古典诗歌独特而深邃的诗性思维与美学原则,以及一个古朴民......
<正> 一、世界文学中的象征主义从世界文学角度来看,象征主义可以说是一个国际性的文学思潮和流派.这一点,它甚至比现实主义和浪漫......
【正】 赵沛霖(兴的源起》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对“兴”这一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之起源过程作了独到的研究。该......
<正>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文化兴企业兴,文化强企业强。这是优秀企业迈向成功的一条重要启示。真正实现企业文化的"兴"与"强",使文化......
中国古代诗歌有赋、比、兴等修辞手法。"兴"在文学研究中是一个很难解释清楚的概念,从《毛诗》到刘勰的《文心雕龙》,都没有一个明确......
本文探讨了阮籍的《咏怀诗》和《诗经》、《楚辞》之间的渊源关系,认为《咏怀诗》继承了《诗经》、《楚辞》的讽刺精神,发展了《楚......
<正> 船山在《诗绎》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尽矣,辨汉、魏、唐、宋文雅俗得失以此,读三百篇者必此也。”......
'兴观群怨',历来被认为是孔子诗教思想的核心命题。古今论者,多结合《诗经》的创作实际,从《诗》'六义'的角度,将......
误读与正音李金陵近年来,尽管有关部门在审音正音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一些明显的误读现象不但没有得到纠正、遏止,反而愈演愈烈;而且,误......
作为译者,埃兹拉·庞德翻译过许多中国古典诗歌和文集;而作为诗人和批评家,他又不断地从中国传统诗学中汲取学养。目前的研究多从"......
"兴"是中国古代诗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也是一个颇有分歧的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中,"兴"有着不同的内涵与意义。本文认为"兴"的内涵主要......
一、情以物兴刘勰的“情以物兴”,曹雪芹的“由色生情”,都是说客体用于主体而发生感情。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兴”的手法。此中又有两......
批评可以兴、观、群、怨。人们总期待将批评用以"观";而实则经常是将批评用以"怨"。就我个人而言,最愉快的是将批评用以"群";但我......
"兴"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形成经历了从修辞技法到审美体验的过程."兴"作为心物对应关系中主体的审美心理状态,已经......
“兴、观、群、怨”是孔子对诗的社会作用的高度概括。在诗、乐一体的先秦时期,论诗即论乐,孔子论诗的社会作用即是论乐的社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