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通》相关论文
《春秋繁露》构建“三王三统”,论证以《春秋》当新王、立新统。《白虎通》是经师第一次正式承认并讨论“三皇”问题,并且以伏羲“始......
摘 要:《白虎通》是白虎观会议的总结性著作,作为一次由汉章帝亲自主持召开,以“讲议五经异同”为目的,意图弥合今、古文经学之异同的......
《白虎通》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但并未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而且不多的研究成果也有待深入。因此,本文的目的一是想把......
公元79年即东汉建初四年,汉章帝在京师洛阳白虎观亲自主持召开了“讲议五经异同”的白虎观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表面上是由于今文经与......
公元79年,儒生们来到长安白虎观.与道家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一起研究了房中术并以对话方式记录成书.此书就是《白虎通》。这本书......
在《白虎通》中,“天”的自然性或神性只是其混沌性的一个分支,“天”是混沌的。“天”的混沌性使人用“天”作论证时,牵一发而动全身......
<正> “三坟”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白虎通》声训虽然与《释名》目的不同,有牵强附会之嫌,但其中确实有一大部分科学地阐明了事物的得名之由,也有的进行了一些正确......
作为汉代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白虎观会议的召开使汉代经学逐渐向谶纬化方向发展,虽是主要探讨五经的异同,但是作为会议记录的《白......
中华书局本《白虎通疏证》白文句读存在诸多失误,我们冒昧逐条指出,以便学习者参考。...
中华书局本《白虎通疏证》白文句读存在诸多失误,我们冒昧逐条指出,以便学习者参考....
《白虎通》建构了丰富的意义世界,对早期儒家的天命观、王权论及纲常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该书还通过天道、经典对其所建构的意......
摘要:从《白虎通》声训的语音材料入手,对其古音进行考证,从而对《白虎通》声训所反映的当时的古音现象做些简单总结,考察东汉时期语音......
东汉的《白虎通》既体现了儒家的文化背景,又有着极其浓重的神秘谶纬色彩,其中运用了大量的阴阳五行思想来阐述“天”的至高无上与......
泰皇应是伏羲。秦始皇帝君臣廷议判定“泰皇最贵”的依据应可有三:首画八卦,为《周易古经》的原创者,上古诸多发明均取意于《周易古经......
这几乎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名篇,自来论之者众矣。但是,我总觉得,还有许多话要说,所以写了这一篇短文。 从艺术性来看,这篇文章朴素无华......
《白虎通》作为汉代重要的政治纲领性文本,极尽“血缘情感”道德价值之运用,从“同质”天人关系、“拟亲”人伦纲常、“名定”资源......
《红楼梦》被称为“百科全书”,诚非虚誉。清代点评家诸联曰:“作者无所不知,上自诗词文赋、琴理画趣,下至医卜星象、弹棋唱曲、叶戏陆......
在班固《白虎通》对于儒家"三纲五常"的系统阐述中,"三纲"所表达的君、父、夫对于臣、子、妻的主导地位,以"五常"为心性基础,是就......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天人关系问题是古代政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命题,往往与皇权的合法性、合理性问题密切相关。《白虎通》天道观在梳理继承前人观点......
“五霸”在历史上的确切所指新说孙景坛五霸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常识,但五霸究指哪五人,自古及今两千年来史学界一直众说纷坛,说法有十几......
本文围绕中国传统政治合法性的建构以及天、君(圣人)、民等概念的来历、定义和关系,对《白虎通》中的谶纬思想进行了解析,揭示维系天、......
公元79年即东汉建初四年,汉章帝在京师洛阳白虎观亲自主持召开了“讲议五经异同”的白虎观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表面上是由于今文经......
汉代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大总结的时期, 其总结的成果表现为儒家学说对学术界的统一, 而《白虎通》这部书的产生就是这次总结的标志。......
东汉建初四年(公元79年),在京师洛阳白虎观汉章帝亲自主持了“讲议五经异同”的白虎观会议。东汉立国至汉章帝建初年间的这段时间,......
《白虎通》把社会治理界定为人际关系的治理,人际关系的和谐不仅需要制度的维系,更需要道德和礼仪.诸种人际关系中,有主次之分,君......
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代人们用以认识和解释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学说不仅是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与医学内容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