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研究相关论文
《红楼梦》研究中存在着与“情”关系密切的三大缺陷:一是“大旨谈情”的《红楼梦》在研究中“情”却被边缘化,导致研究本身灵魂的失......
北京大学红学研究史以“两次转型”和“两种范式”为主要特点。“两次转型”即20世纪初从蔡元培为代表的旧红学向胡适为代表的新红......
我因为参加一部上海文学通史的撰写,且接到的又是有关解放后十七年的部分,曾经比较系统地阅读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文学思潮、文学......
郭豫适教授,1933年12月生,广东潮阳人,幼年移居上海。1953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其间有数年奉调至京参与16卷......
《红楼梦》文献研究既是红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这门专学得以成立的重要基础。从现代红学开创之日起,这一领域的探讨就一直受......
清末民初这个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红楼梦》作者问题也被作为研究的“问题”提了出来。曹雪芹的著作权之所以受到质疑,一因曹......
林语堂从小受的是教会教育,缺乏对国学知识的掌握。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1916年到清华大学任英文教员时,才开始读《红楼梦》,以......
一 这几年我写回忆录,写政论文论,写老庄孔孟与《红楼梦》研究评点。叫作“青春作赋,皓首穷经”。当年萧军说过,写小说就像娶媳妇,是......
小说研究成为专门的学问(简称专学)形成于五四时期。这是20世纪古代文学研究中一个特别突出的现象。本文拟从小说专学的建立标志、研究......
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作家、文艺评论家、《红楼梦》研究学者何其芳,1912年生于四川万县;诗人臧克家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长何其芳7岁......
(1920-1995)原名张瑛,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名门闺秀。1942年开始职业写作生涯。40年代上海著名女作家,创作擅长心理分析。
(19......
稍稍读点“红学”的人,都知道在这一领域里有两个著名的“小人物”——李希凡和蓝翎。这个称谓是毛泽东赋予的。1954年,他们二人合写......
《红楼梦》问世后,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多家予以评点,评点之风蔚为盛行,甚至进而形成红学评点派。在众多《红楼梦》评点著作中,陈其泰......
○前奏: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共对胡适的批判与争取 抗战结束之际,胡适充当蒋介石的说客,致电毛泽东,劝说中共领袖“审查世界形势,爱惜......
《石头记会真》是红学研究中的一项重大工程,全书累积资料逾500万字,浩瀚繁杂,书稿交出版社后,编校工作异常艰难,出版时间一再推迟。199......
李长之在德国浪漫主义精神资源的影响下对《红楼梦》的作者态度和文学技巧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挖掘出《红楼梦》中理想性和虚构......
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发展演进的历史画卷中,红学无疑是其中最为绚丽多彩的一页.其参与人数之多、参与面之广、论争程度之激烈、研究局......
吴宓先生是我国比较有系统地用西方文学理论,特别是以比较的方法研究《红楼梦》的拓荒者。他的研究可谓独树一帜,然而却没能得到足......
《红楼梦》研究的“稀见资料”,是红学长河中曾经激生的小浪花,也是百年红学发展演变的“草蛇灰线”。索隐,考据,文艺批评,尊曹尊高之辩......
近百年的马克思主义《红楼梦》研究史,学者们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对《红楼梦》进行社会政治学阐释,缺乏对《红楼梦》人文精......
1954年又贰文艺报》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10月,袁水拍的《质问(文艺报)编者》将《文艺报》推向了风口浪尖,一场后来被称作“红......
何其芳是我国五、六十年代很有代表性的一位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评论家,在文学理论研究中多有建树,诸如辩证唯物主义的文学史观、典型......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精彩的发言。各位都是全国著名的红学专家,你们所讨论的问题涉及到了《红楼梦》研究的诸多方面,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
学科馆员要想高效地为院系提供相应的专题学科知识服务,要具备对我国学术界专题学科研究成果的吸收能力与评判能力,强化自身情感和......
系统的探讨精当的分析——评《眼前春色梦中人——〈红楼梦〉人物论》张澜《红楼梦》是一部博大精深、艺术魅力无穷的古典文学名......
共和国初期是学术批判向政治批判转型的重要时期。由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创办的《新建设》杂志,在1954年对俞平伯《红楼梦》......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陈源所谓"鲁迅之小说史是抄袭盐谷温的"说法,曾在学界引起公愤.然义愤代替不了科学研究.时至今日,我们既不可......
夏金桂的形象塑造颇具特殊性。作者是把她作为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物来塑造的,是作者直观现实世界的结果,是恶的化身。作者塑造夏......
毛主席逝世后,全国各地陆续出版不少回忆他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合与不同人士关于文艺问题的谈话、书信、读书笔记、批语......
冯其庸先生的《论红楼梦思想》一书最近出版了,读后深为冯先生立论之宏大,探研之精深,结论之精辟而折服。冯先生是杰出的红学家,......
引子岁在乙未,时值仲春;三十学者,相聚彭城。纵论红坛兴废,追怀曹翁雪芹。昔日竹枝有言: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而今......
伊藤漱平的红学志业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红楼梦》研究,另一方面是《红楼梦》翻译.伊藤漱平的《红楼梦》研究注重考据,......
<正> 在《红楼梦》研究的历史上,最早印刷出版脂本系统带评语的本子,是一九一二年上海有正书局石印的戚蓼生序本《石头记》。但当......
介绍了郭豫适在《红楼研究小史稿》和《红楼研究小史续稿》中对“自传派”观点的批评。以《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中记载的......
1954-1955年,在全国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运动中,《文艺学习》刊发了社论、读者来信来稿综述、红楼梦人物杂谈、文艺学习座......
本文针对当前红学研究中不少人误入歧途的现状,重评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深入地讨论了其所取得的学术成就,高度肯定了王国维《红楼......
在一九八二年全国《红楼梦》学术研究讨论会上,我馆代表张书才同志向大会介绍了一件新发现的有关曹頫获罪问题的刑部移会,受到与会......
我曾想做一组文章,谈谈做文章的问题,就叫《文章四论》。一是文无定法:文章没有一定之法,比如天上之云,地上之水,千姿百态;文章就象行云......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一位风格独特的民族作家,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尤其对《红楼梦》更为喜爱和推崇。老舍的红学观主要......
如果说在一座座文学的崇山峻岭之间,《红楼梦》可比作“世界之巅”——珠峰,那么,曹雪芹无疑是星汉灿烂的文学星空中最耀眼的星星之一......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蕴和永久的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它为后人留下了巨大的阐释空间......
2017年5月29日,红学学科建设高端论坛在北京开幕。本届论坛围绕"如何看待红学的学科价值""如何评价‘周氏红学’的学科设计与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