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史相关论文
红学史不仅仅是中国本土的红学史,而应臻于全球视域中的世界红学史。鉴于长期以来既有红学史研究视野、理念、体系与方法存在的种种......
我国著名古典文学家、诗人和书法家、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周汝昌先生,1918年3月4日生于天津,于2012年5月31日凌晨在北京家中仙逝,......
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发展演进的历史画卷中,红学无疑是其中最为绚丽多彩的一页.其参与人数之多、参与面之广、论争程度之激烈、研究局......
孙玉明的《红学:1954》是红学史研究中的一本力著。作为一部学术专著,此书在许多方面都别开生面、戛戛独造:标题新、史料新、观点新、......
胥惠民(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应该关注20世纪<红楼梦>研究的典范问题上世纪80年代曾经讨论过"红学革命"的典范问题.这个问题很......
实录观念是一股贯穿250年红学史的洪流,这种观念在本质上是反文学、反科学的,但却在红学史上长盛不衰,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郭豫适新时期的红学观点和红学思想较为集中地体现在2011年出版的《郭豫适文集·论红楼梦及其研究》之中,学术史与方法论这两个......
陈维昭在《南开学报》2015年第1期撰文指出,自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以来,《红楼梦》走过了260年的历史。这260年间的学术思潮和意识......
贺信民先生《红深几许——〈红楼梦面面观〉》记录了作者从少时至今近六十年来对于《红楼梦》的真切情怀。这部鸿著,为我们展现了......
读了韩进廉同志的《红学史稿》(河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十一月版),对它的整个评价不去说它,但有一点使我十分吃惊:该书第七章“胡适......
现实世界每天都在告诉我们,个人际遇的变化牵系者整个社会阶层关系的变化;人们的是非好恶也随之变化;还有现代人不尽的怀旧感——......
《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简称《梦稿本》)的出现,是中国红学史上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不但为我们研究后四十回提供了确凿的佐证,证......
<正> 引言在当今的世界上,以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为研究对象,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成为具有世界性的学问——人们称......
【正】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在中国红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如果说王国维之前的《红楼梦》评论表现为随感......
90高龄的贺敬之、冯其庸聚在了一起,已多年不在公开场合露面的他们,这次专为李希凡而来。2014年6月21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北京举行“......
在红学史链条上,1954年是一个特殊的环节.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孙玉明博士的<红学:1954>(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
摆在眼前的这本厚厚的《中国小说美学史》(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是作者韩进廉先生继《红学史稿》、《无奈的追寻一清代文人......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红楼梦研究是一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学问。关于曹雪芹的生平,《红楼梦》的版本,红楼人物形......
【正】 韩进廉同志住《红学史话》(一)中写道: “一九二○年后,隐晦已久的曹雪芹身世大致考定,反动文人胡适为了贬低《红楼梦》的......
【正】 鲁迅同曹雪芹一样,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世界文坛上的巨人。曹雪芹留给后人的是一部没写完的长篇小说《红楼梦》,而鲁迅留下......
只有弄清楚了“自叙说”在红学史上的贡献,又认识到它的时代局限性,才有利于开辟红学研究的新天地。......
红学史研究目前是在三个层面上进行的:红学史料的搜集、整理与汇编;对各种研究史料的分类综述;撰述学术史.如何在红学史研究中增强......
在红学史上,从18世纪中叶脂砚斋评点《红楼梦》到20世纪20年代“新红学”诞生前的《红楼梦》研究,学界统称“旧红学”。由“旧红学”......
郭豫适先生的《红楼研究小史稿》和《红楼研究小史续稿》是第一部研究红学发展史的专著,也是新时期第一部古典文学学术史专著。郭......
众所周知,历史有三个主要的方面:时、事、人,若分别以时、事、人为主线,则红学史可以有不同的写法,譬如"通史"的写法、"专题史"的......
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围绕这部小说而产生的题咏作品层出不穷。这些题咏是红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一直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本......
蔡元培研究《红楼梦》的态度十分严肃、认真,他受到陈康祺《郎潜纪闻》的启发和影响,出于个人兴趣而撰写《石头记索隐》,并没有反......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一枝奇葩,题咏《红楼梦》的诗歌——题红诗数量极大。但目前与之相应的研究很少,学界并未予以足够的重......
何其芳在20世纪50年代写作《论〈红楼梦〉》时提出了一些独创性的、涉及重要"红学"问题且很有影响力的"红学"观点,如"典型共名"说......
《红楼梦》研究方法多种多样,有探寻"本事"的索隐、考证、探佚;有文以载道的社会学研究;有借题发挥的文化学研究;有内在超越的哲学......
刘再复“第二人生”的《红楼梦》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独具的特色:源于个体生命需求和灌注主体生命体验的研究;独树一帜的“悟......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红学新文献的不断发现和积累使红学研究在胡适、俞平伯等人的基础上大大向前推进,进入一个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