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礼仪之争相关论文
李扬帆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博士 人们对晚清对外关系观察的视角,往往更多的是停留在权力和利益的层次,事实上,中西制度......
中国儒家文化不仅影响了中国近2000年的历史,而且于17—18世纪还传往欧洲,尤其是传到了当时欧洲的文化中心法国。其媒介一方面是17......
康熙二十二年,国内实现荡平内乱外祸之后,康熙将眼光转向"文治".当时其主要面临:该族的萨满教、西藏的喇嘛教,西方的天主教、原有......
“中国礼仪之争”在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接触的历史上无疑具有重要地位,然而一直以来,关于中国礼仪的争论和研究却缺少相关的汉语资......
樊守义(1682—1753),字利和,山西省临汾人。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樊守义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一、樊守义与嘉乐使华樊守义生活的时代,正......
雍正时期的“教难”探讨示巽示巽示唐示题教史资料鲁人徐宗泽所著的《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记载:“雍正心存仇教,有灭此朝夕之慨,且......
经过20年的研究,"中国礼仪之争"突破了"民族-国家"的限制,确立了一种在世界范围内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观,在文化交流(多元文化、跨......
13世纪,马可波罗(Marco Polo 1254-1324)于元朝随父、叔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回意大利后因参加威尼斯、热那亚战役被俘,在狱中口述......
长久以来在对“中国礼仪之争”的研究中,学者们关注于分析中西方文化冲突,各个修会之间的矛盾斗争,却忽略了中国广大的基督徒在这场涉......
张诚(Gerbillon,Jean Francois,1654—1707),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字实斋,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受法王路易十四派遣赴华,次年初到达北......
本文对散藏于欧美各地图书馆的四份稀见中文天主教文献进行比照,同时结合有关教会史料,再现清初四川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天主教徒徐若......
清康熙年间,新任教宗克莱芒十一世公布谕令严格禁止传教士敬孔祭祖,并派特使铎罗来华解决各天主教修会对待中国礼仪态度不一致的问......
16世纪欧洲掀起的宗教改革运动一方面是对天主教会的巨大打击,另一方面也促使教会正视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通过召开特兰托公会议,......
"礼仪之争难题"不应该是一个只关乎西方或者东方的问题,应该将其放归中外交流的历史坐标上重新认识。解决的关键在于辨明论争缘起......
法国学者对中学西渐的研究(专著部分下)耿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GottfriedWilhelmLeibniz,1646-1716)是欧洲-18世纪末一18世纪初极其多才多艺的学者,其学术涉及到了数学、哲学、逻......
法国学者近年来对中学西渐的研究(专著部分上)耿中国文明作为世界四大文明(中国文明、印度文明、波斯──阿拉伯文明和希腊──罗马文......
中国礼仪之争对中国天主教传教史影响深远。通过研究来华的虔劳会会士马国贤在中国礼仪之争中的言行,我们可以看出,天主教各派在此......
"中国礼仪之争"是中西交流史中的重要事件,它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课题,更是为异质文化间的理解、吸收、取代......
詹森派是对耶稣会在华传教活动进行攻击的主要力量之一,其影响主要局限于西方基督教世界,帕斯卡尔的《致外省人信札》则是双方激烈......
多明我会传教士黎玉范是中国天主教史上著名的中国礼仪之争事件的主要参与者,他第一次在闽东传教区针对现实中的礼仪问题展开系统......
<正> 所谓“中国礼仪之争”,是指17—18世纪时基督教传教士就中国传教方略所进行的争论,内容有:1.中文怎么翻译基督教信仰的神(Deu......
分析了基督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以及利玛窦传教得以成功的方略,并进一步论述了基于基督教的传入而产生的"中国礼仪之争"的始末及百年禁......
历时三百年的中国礼仪之争破坏了17-18世纪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好局面.本文依据旧金山大学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国礼仪之争国际研讨会整......
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文学宣扬自然神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提出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等政治主张或理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思想文......
儒学的宗教性问题一直是近现代中国儒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从17世纪以来,至少有三次规模较大的讨论。第一次是17—18世纪的所谓“中国......
中国礼仪之争是天主教传教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牵涉到了罗马教皇和中国皇帝,给17和18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围绕这场......
“中国礼仪之争”起始于17世纪的西学东渐时期,是东方儒家思想与西方天主教思想的一次冲突与碰撞。明清之际,耶酥会士为西学东渐做......
综观“中国礼仪之争”的全过程,福建首先以其区域的民间选择搭设了东西方文化的勾连之桥,并始终以其特有的海洋文明与西班牙东来者......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明末清初是一个辉煌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众多西方的耶稣会士来到中国,充当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媒介和桥梁,使中西......
本文试图探讨罗马教廷传信部在17、18世纪的“礼仪之争”中的角色与作用。自1622年正式成立以后,传信部很快便卷入了这场旷日持久......
本文通过考察明末清初中国礼仪之争过程中不同方面对儒教的判释和定位 ,说明儒教是教非教之争真正的源头是在这里。对儒教如此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