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会传教士相关论文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的学术逐渐传入东方的中国。检视中国近现代科技转型的历史轨迹,耶稣会士与中国士人的互动曾形成西学东......
作为清代前期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马若瑟翻译、介绍了一些中国文化典籍,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他对元杂剧《赵氏孤儿》的翻译。在与后来......
近代入华教士不仅留下了汉文著作,同时也用多种西方文字发表了近百部关于中国的著作和近千封书信,直接影响了欧洲近代思想文化的变......
“半空儿,多给!”北京的隆冬,小贩的吆喝声,凄厉地划破夜空。 “半空儿”是北京穷人的一种小吃,花生里剔出来的、颗粒不饱满的瘪壳花......
利玛窦通过穿儒服、学汉语、守礼节来表示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并把他在罗马学到的神学、哲学、数学以及绘图等知识传授给明朝士大夫们......
明末清初,欧洲耶稣会传教士纷纷来华,影响最大,留华时间最长者当属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 vorlBell,1592~1666)。2000年乌利·弗兰茨......
[摘要]本文探讨了明清之际西洋眼镜逐步传入朝鲜半岛的过程。我们看到,这一过程是通过多条在时间上相互交错的不同途径完成的。来华......
对于古代文献及历史的兴趣很自然地使贝尔坦(Henri Bertin)关注起古老的文明,而好奇心使他把目光尤其投向了远东——特别是中国。......
400年前,一位来自意大利的老人在北京溘然长逝,其身后为中国人留下了宝贵的西方文化与自然科学知识。400年后,我们倾中意两国之力举办......
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eei,1552—1610年)获准留居北京,以其天文、地理方面的才学能力,......
【摘 要】明朝万历年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在传教过程中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流,于明末社会掀起了一股西学之风。在此期间,利玛窦带......
比利时人金尼阁是早期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之一。1613年,在回欧洲的漫长旅程中,他把利玛窦用意大利文写作的回忆录手稿《基督教远征......
中国音乐西传的情况,19世纪远远不及18世纪。这是因为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钱德明(Amiot)在1780年出版了一本学术价值极高的《中国音乐志》......
导言rn著名的西班牙耶稣会传教士沙勿略(St.Francis Xavier)传教期间利用与培养传教当地人作助手的现象,在1 6世纪末被范礼安(Ales......
利玛窦,明清之际来华的一位耶稣会传教士.他在华期间改变以往传教士的传教策略,利用西学作为敲门砖,客观上对西学东渐作出了一定的......
明朝万历年间,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罗明坚、利玛窦等进人中国,此后各个教派的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在康熙朝中前期,西洋传教士来华是受......
作为来华耶稣会的传教士,汤若望是明清之际唯一同两代最高统治者有过间接或直接接触的传教士,他直接参与到了清初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
犹太人与中国人的交往源远流长。据早期的拉比文献、《塔木德》文献及罗马文献记载,犹太人既是中国丝绸的加工商又是经销商。古代......
雍正时期的“教难”探讨示巽示巽示唐示题教史资料鲁人徐宗泽所著的《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记载:“雍正心存仇教,有灭此朝夕之慨,且......
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既带有历史性、现实性,又带有理想性。显然,这种集体人格必然与其他民族很不一样。我......
【正】 (一)孔子、耶稣其人及其影响孔子和耶稣对世界的影响之大是史无前例的。孔子是儒家一位重要的领袖和创始人。他的思想支配......
利类思和安文思神父是17世纪来华传教士中不得不提的重要人物,二人见证并亲历了明清变革这一特殊年代。他们经历并参与四川开教、成......
中华帝国全志》是18世纪欧洲关于中国的最为宏大的介绍性作品之一,作者杜赫德从未到过中国,通过参考二十多位耶稣会士的手稿及印刷......
通过分析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在传教策略上的刻意努力,分析这种刻意努力中的学理("神学",尤其是护教神学)传播,分析儒家在与传教士及......
大航海时代的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两条原本互不相交的东西文化河流开始汇流,两个伟大的文明开始第一次真正的接触。耶稣......
瑞士在1950年初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瑞士人对中国的认知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耶稣会传教士徐日升在华虽然只有几年的时间,却......
这里所说的“西学”一词,是一个泛称,最早出自17世纪初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艾儒略(1582-1649)撰述的一本书的书名:《西学凡》.这是相对......
作为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传教士的汉语学习经验一向广受关注。本文旨在通过梵蒂冈图书馆所藏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傅圣泽(......
索隐法原本是指在《旧约》中找到耶稣基督显灵及其意义的线索,后来被来华耶稣会士借指在中国古代典籍尤其是《易经》中寻找《圣经......
美国学者詹启华曾经断言,“孔夫子”这个今天一般世人对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汉语称谓,在利玛窦来到之前的中国本土语言和思想文献中几......
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有益的成果,不过切不可将其高估。当时耶稣会传教士的"西学"从根本上说是中世纪经院哲......
本文分析了耶稣会传教士何以能成为明末清初时期中西科技交流的最重要使者的原因,并着重阐述和评价了他们在天文、火炮、地图绘制......
明清在华西方传教士是西方汉学研究的先驱。他们通过书信、报告和著作向欧洲介绍了一个自己理解的历史中国和现实中国 ,构筑起启蒙......
在地理大发现和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下 ,明清之际许多耶稣会传教士纷纷来华。传教士在传播西方文明的同时也将中国的政治制度、......
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把中国展示给了西方。中国的东方文明是否真如此迷人?由于交通的阻碍,这一疑问在相当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