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英译相关论文
林语堂是我国著名作家和文学翻译家,他兼用汉语和英语创作,蜚声中外文坛。“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是林语堂文学思想和......
辜鸿铭兼具中西方双重文化身份,他以消除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化的固有成见和蛮横态度为传播理念,在"第三空间"以杂合的传播策略实现了儒......
《孔子的道德学说》(The Morals of Confucius 1691)是最早的儒经英译本,也是17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一百多年间,英语世界中孔子形象......
借用语料库翻译学中显化的视角,描述辜鸿铭儒经英译中语内显化和语用显化,并重点分析其语用显化之因与过,以期为当下的典籍英译提......
辜鸿铭在我国近代思想史上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留洋欧洲数十载,通晓近十门语言,却又极力推崇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向来被认为是守......
儒家典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对于辜鸿铭儒经英译的研究有增温的趋势。基于此,本文对1978—201......
辜鸿铭在儒经英译中基于目标语社会的规范,采取了格义策略。从翻译伦理的视角看,这种策略符合基于规范的伦理,违背再现伦理,在提高......
近代英国著名汉学家理雅各是第一个系统研究并翻译中国古代经典的学者,其译著《中国经典》至今仍被认为是标准译本.理雅各在《中国......
晚清国学大师辜鸿铭(Ku Hong-Ming)是清末民初向西方译介儒经的第一位中国人,他的译经活动打破了这一领域长期以来由西方传教士形......
晚清时期,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社会形势内忧外患。中国的文化身份也因国势的衰弱濒临世界文化的边缘。爱国人士为了......
辜鸿铭英译儒经文本是典籍翻译“走出去”的成功典范,是一种经典化儒经译本。但由于学界长期缠绵于翻译标准的“忠”、“信”之争,......
在四个多世纪的中国典籍英译的历史过程中,西方译者对儒家经典的认知方式千差万别。其中,传教士译者从宗教观点出发,对儒家伦理进......